看到小伙伴们片段都已经看完了,进入我们的I环节
重述原文
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这点事情我都没做好,我怎么那么笨呢?
这客户太磨叽了?太难伺候了!
今天又堵车了,太倒霉了,早知道不走这条路了。
【why】
这些是什么声音?批评自己,批评他人,抱怨,评判是不是?
学习者回答:是的。
不经意的抱怨,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大家也都不以为然。
如果经常这样的抱怨或者评判,很容易把自己带入消极状态当中,你的未来只能是过去的重复版本,进步和成长都很慢。而今天学习的“ABCC选择法”能够让你从评判者的思维转换成学习者思维。可以加速你的成长,对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what】你会问,ABCC选择法是什么?
它是当你觉察到一有评判抱怨时,通过向自己提问,把自己从评判者心态转换成学习者心态的一种有效工具。
A(Aware)------觉察,B(Breathe)------深呼吸,C(Curiosity)-------好奇,C(Choose)-------选择
为什么事ABCC?是取的这4个词的首写字母。
【how】ABCC怎么用呢?有如下4步骤
A:(觉察)
问自己,我是不是有负面情绪?(问:开心和难受哪个是负面情绪?平静和焦虑呢?)
我是不是有抱怨和评判?
我现在是评判者心态还是学习者心态?怎么区分?见图示

4步骤第一步骤是最重要的,没有觉察,觉察不到情绪,抱怨和评判,就无法进行下一步。
B:(深呼吸)问自己,我能否以旁观者的心态客观,理性的看待这件事情?
C:(好奇)问自己,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
C:(选择)问自己,我是继续抱怨评判?还是有什么我可以去做到的?我怎么进行选择?

【预防异议]
你会说,我是事后诸葛亮,情绪上来时我不知道,事后我才感觉到,怎么办?如果你当时没有做到,没有关系,只要你事后有这个意识,知道怎么选择就好了。
你会说,没有人永远不评判吧?是的,没有人会一直处于学习者心态,会在两者心态之间切换。时不时评判下也是很正常的,这是人性,不可避免。只是在我们有觉察时,利用工具转换思维就显得更加重要。
【适用边界】“ABCC选择法”不仅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同时也可以用在他人身上,可以通过提问把他人从消极状态脱离出来。今天我们只讨论,向自己提问这个部分。
举个自己的例子:儿子从小就有鼻炎,这几年花各种办法帮他来治。最近这半年,每周通过艾灸来帮他调理。
上周儿子放假,房间空调开了24小时,早上起来时,听着他一遍遍的擤鼻涕,(前天从学校把他接回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我开始烦躁。心想,叫他不要吹空调,偏不听,太不让人省心。没得救了。
我想推开门去训他一顿,转念一想,我又陷入评判了,学了ABCC选择法,现在来尝试用用看
A:(觉察)问自己:我是不是有评判?是的,因为我一听到儿子擤鼻涕就心慌,焦虑,认定他是空调吹的。
B:(深呼吸)深呼吸,问自己,如果是旁观者会怎么理性的看待这件事情?
C:(好奇)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实是什么?事实是天气太热,家里温度太高。而儿子信念不强。如果我直接训他一顿只会起反作用。真正的问题是让儿子知道吹空调对他的危害有多大?
C:(选择)选择继续焦虑有用吗?选择继续评判儿子不听话有用吗?没有用。
那我能做些什么?我能做的是让儿子相信吹过多的空调对他的鼻炎危害很大。我选择儿子比较认同的第三人来告诉他其中的利害关系。
第二天,儿子去做艾灸,我让艾灸师父,告诉他,做艾灸期间一定不能受凉,空调一定要少吹,要不然这么长时间的调理效果要全部回去了,危害太大。儿子听进去了,放假的后两天都没有吹空调,大功告成。
“ABCC选择法”让我从焦虑的状态,变成了心平气和,同时问题也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