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石家庄梧桐分舵的拆书家Mona,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知识,共同进步。
【图书介绍:F】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来自《七堂思维成长课》这本书,它的作者是英国的卡罗琳.韦布。她供职于在全球知名的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并在麦肯锡工作了12年,是全球仅有的1%的女性资深合伙人之一。
【图书介绍:A】作者有过非常全面的麦肯锡训练的经历,而且她在麦肯锡也训练了无数的新人,所以同其他同类型的书相比,卡洛琳解读了大量精英人群的实际问题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本书的理论基础比同类的书也更为扎实,作者深入研究了行为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读了600多篇论文和专著,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成的学习框架。
【图书介绍:B】在书中,作者给职场人士提出了很多的行动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执行力,扩大影响力,发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教给我们打造高质量的生活的方法。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部分内容聚焦与制定计划和如何实现目标这部分内容。对每个人职场人士来说,有计划性的工作和生活,按部就班完成目标是一项基础技能,如果这部分基础够扎实,可以助推我们实现职场晋升,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为变现的能力。
【过渡】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分组,我们今天分为两组,我的左手边一组,右手边一组。
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读完后的请示意我。
我们无法掌控一切,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调整工作时间的感受,更用心地设置感知过滤机制。这时候每天坚持设定意图就很有用了,养成这个习惯能让我们留意自己每天的优先事项、关注的事和情绪。
我的办法如下,花一小段时间从三个角度来考虑(这三个角度的英文都以字母A开头,方便记忆) :
Ø -目标:想想今天活动中最重要的事项、要见的人以及要做的工作。要办成这些事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你的真实目标。
Ø - 态度:下个工作日要来了,花时间留意并且正视那些支配你思维或情绪的你所关心的事。这些你所关心的事能帮你达成真实目标吗?如果不能,你能暂时把它们放在一边吗?
Ø -关注:从你实际的优先事项出发,你想把精力集中在哪儿?想清楚你想更多看到什么,然后确保自己按计划寻找。
我共事过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最好是在一天开 始前就弄清楚这些问题,可以是在早上或者前一天晚上。但因为这个日常习惯占用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两分钟, 你从一个任务飞奔到下一一个任务之前再找时间设定意图也不晚。
【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在学习完这个内容之后,当你再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不再是被事情推着走,而是可以使用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的方法,帮助自己设计出一个顺利完成任务的计划。
【What】
这个片段讲解的是在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或者是在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的办法。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大脑的过滤机制,大脑对于外部复杂的世界只能分配很有限的注意力。在一件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大脑就会优先处理他自认为重要的事情,同时把不太重要的事情过滤掉,比如当你集中精力看短信的时候,大脑就会忽略正在与你交谈的同事的话语,当你的同事提高音量,最终到达你的大脑时,你才会突然惊醒,反问道:啊?你刚才说话了?
【Why】
也正是因为这种过滤机制,于是才有了哲学家的那句话:你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而忽略了那些大脑中没有任何意识的事物,所以如果可以在每天,或者是每件事情开始之前,就在大脑中植入那些你更倾向于发生的事情,大脑就会在真实的世界里寻找与你植入的景象更为类似的细节,帮助发现更多的潜在可能性。
【How】
第一步: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你的目标。
你到底要去所什么事情,对于这件事情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能是你要去参加一个面试,也可能是公司会议的主持工作,也或者是你要去给你的朋友订一份礼物,不管这个事情是什么,请一定要清楚你的目标,并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第二步:请深呼吸,尝试微笑,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刚才你已经描述过你的目标了,那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态度面对这件事情呢?因为我们面对的事情不一样,所以要实现目标状态也不相同,比如你要主持公司的庆功会,你应该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充满希望的状态。如果你主持的是公司重大项目总结反思会,那严肃,认真,思考的状态会更加的合适。
第三步:请写下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你要去关注的细节。
在这件事情完成的过程中,你要关注哪些情况或者,是细节呢?这些也都需要你设想一下,比如,你要去参加一次面试,你就可以提前设想一下,比如,你可能更加关注面试官对你提出的问题,也可能你会更加关注面试官对你的态度举止。这些细节都会让你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到面试中。
【异议处理】
或许有人会问这真的管用吗?只要在大脑中建立了过滤机制,事情就会朝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事情当然是因为人们的行为而改变的,给大脑设置过滤机制是给注意力提供了方向,大脑会优先注意到与过滤机制更类似的信息,而我们的行为就是受到这些信息所左右的。
【激活A1】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过去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情——你被安排去做某件事情,你一听就觉得:天哪,怎么会给我安排这件事情呢,这事儿怎么能做好呢?但是没办法你只能去做,结果真的是按照你预想的样子,很糟糕。大家有印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么?
【学习者分享】
有,刚过去的七一,我们单位说要组织学习,我们办公室主任突然找到我说,让我负责这个事情,当时一下子头就大了,不知道为什么领导安排给我,因为我从来没有负责过这种事情,也不知道从哪里请老师,后续的工作怎么对接,我也不太清楚,但也没办法推脱,心情就很烦躁,觉得做不好。有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学校的伙伴,又通过这个伙伴才联系到了老师,后来在联系过程中,磕磕绊绊,最后讲课结束之后,又因为开票的问题,弄得很繁琐,果然就没有做好,事情不顺利。
【加工的A1+】
听刚才大家的分享,尤其是我们子蹊的分享,看来大家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而且那件事情也给各位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在请大家思考一下,此刻你已经学会了给大脑建立过滤机制的方法,三步:设目标,调状态,写下关注细节。
假如可以回到当时的情景,或者以后你在遇到类似的情况,运用今天你学到的用给大脑设立过滤机制的方法,你会怎么做?我们讨论一下,一会我们会找小伙伴分享。
【分享者的A1+】
假如可以回到当时的情景,或者以后你在遇到类似的情况,首先我树立的目标是:我要跟自己说:一定要组织好这次授课。然后我会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因为我以前没有组织过,所以这次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如果这次我能组织好,代表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都在成长。最后我会罗列其中的一些需要我特别关注的细节:比如,我会列出一些问题:1、具体的组织课程的流程是什么样子的,2、对老师的要求及去哪里请老师,3、对接老师的某些细节,这里或许就包括了后续的开票问题,4、谁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让我去请教等等。
那么整个过程下来,我想一定会朝着我努力的方向去发展的。
【过渡】
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这就是在大脑中建立过滤机制带来的好处,我们会调动一切的能力来促使事情发展得更加顺利。
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刚才的第一个拆页中,我们讲的是针对某件事情,如果在大脑中用过滤机制把这件事情朝积极的方向过滤一遍,可能就会更好的帮助我们顺利完成这件事情。
【回应与反馈】
我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个步骤是什么么?
学习者回答:设目标,调状态,写下关注细节。
非常感谢大家的反馈,看来大家都记得很清楚。
我提问:那在这三步骤中,大家觉得哪一步最难呢?
学习者回答:调整状态会比较困难吧
我提问:是这样子的么?很多时候,我们在面临某种状态的时候,可能我们本身的状态并不差,很有劲头,同时却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走,那大家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我们知道自己要朝哪个方向走,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也会慢慢的调整自己的状态?那跟你这个目标相关的某些细节,你自然也就会更加的留心?大家觉得到底是哪一步比较困难呢?
学习这回答:哦~确实是的,很多时候,自己一把劲却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一身劲都没处使,是第一步关于目标这一步比较有难度。
我提问:这么一说其实大家就都有感觉了,是吧?大家可以静下来想一想,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在做关于目标的这一步时,如果我们只是把目标描述出来,并不一定促使我们达成目标。在我们与目标之间总会有重重的障碍。对于这些障碍,我们没有办法无视它,但又随时可能发生,大家遇到过这种情况么?
【学习这回答】经常遇到
【过渡】这时我们应该如何设置目标呢?需要注意哪些点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片段。
最后,为保证完成目标,需要非常细致地理清我们要做什么,以及何时做。举例来说,比较奥黛丽下面两个版本的目标:
-我要在今天的谈话中表现得更配合。
-如果对方皱眉或提出问题,那么我要停下来仔细倾听,然后通过提问来了解更多情况。
你觉得哪一个版本能让她更明确地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显然,第二个更确切,更容易做到,不是么?
【学习目标】
在学习完这个片段之后,希望你下次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能够预想到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且把问题写下来再用,用“如果...那么...”的方法寻找到解决方法。
【What】
在这一段文字中,举例说明要实现目标,可以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告诉自己如何做,第二种做法是设想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并针对这个障碍提出解决方法。同时,这段文字也告诉我们第二种方法会更容易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思考可能会出现的障碍,能让我们直面这些困难。
【WHY】
我们不是魔法师,我们遇到的事情事情不会完全按照我们的设想的样子来发展,那么在设置目标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消极的地方,这样我们便可以提前一步想到应对困难的方法,有充足的时间预防突发事件,不会让自己措手不及。
【细化步骤:How】
那第二种做法到底应该如何实现呢?
第一,把你要实现的目标写下来。
如果你的目标足够明确,能够正确的表达你的目标,也会帮助你成功。这一步能够帮助你更全面的看清楚你要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
第二,思考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你能预见到可能会在什么时间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就可以提前做出准备,以此来帮助你可以避开、解决困难,顺利达成目标。
第三,用“如果...那样...”的方法来做好预备方案。
关于“如果...那样...”规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发生了X的情况,那么我就采取Y行动。这一步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采取行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我们更好的解决掉可能会出现的障碍,顺利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比如我和小溪沟通团队出游的事情,我的目标是让小溪同意现在的出游方案,障碍点可能是:小溪可能不同意去很多同事选择的宁波。接下来是我的思考:如果在沟通过程中,小溪对出游地点有异议,那么我就拿旅行社给的报价给他,告诉他其实在这个季节,不管去哪里费用都差不多,如果小溪对出游的地点还是有意义,那么我会建议采用投票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如果...那样...”的应用。
【意义案例】
“如果-那么”这个方法其实很好用,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下班的路上,我希望我回到家里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不用我再做饭了。为实现这个目标,我有两种想法:
-给我爱人打电话让他回家做饭
-如果我爱人以不知道做什么好为借口推脱这件事情,那么我就列好他会做的几样菜,同时告诉他我有点不舒服,想吃点可口的饭菜。
相比之下,当然是“如果…那么…”这后一种方法更有效了。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情况下的做法:
可能有人会说生活中这么做,太累了,以前我不这么做,也没有任何影响啊。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实现目标的时候,是没有思考过“如果发生什么事情,那么我会采取什么行动”这个方法的。
这样做的坏处:这样做的坏处:所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障碍、困难,人们就会觉得很意外,手足无措,开始抱怨前期没有做好准备。
一般情况下的做法的例子:比如小明女朋友最近在锻炼身体,小明就约女朋友周末去爬山。结果周末的时候大晴天,气温38度,小明没办法只能在当天早上取消了约会。
正例:设想一下小明当时思考过“如果发生什么事情,那么我会采取什么行动”这个方法的话,那小明会想:如果周末天气适宜,那么我就约女朋友去爬山,如果天气很热或者是下雨,那么我就约女朋友去玩室内攀岩。
你看,其实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或许你只需要多思考十几秒钟的时间。假设我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如果…那么…”这个方法”,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有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备方案,从而更好的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帮助我们实现预想的目标。
【异议处理】
还有小伙伴会问,“如果...那么..”的情况经常发生,从小我们就用这个学习造句,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方法,最直接的,我们常说“如果他不同意,那么我们就不做了”。
在这里我需要去提醒大家的是“如果...那么...”这个方法是为你前面设置的目标而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目标的达成。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常说的“如果...那么...”已经改换了目标。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今天中午你的目标是吃一碗面,按照片段中“如果...那么...”的方法应该说:“如果A饭馆没有油泼面,那么我就去B饭馆吃”,而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是:“如果没有油泼面,那我就吃炒米饭”,我们会发现目标已经改变了
【小组讨论】
学习了“心理对照”以及“心理对照”的应用,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案例研讨。小北是个单身男生,周围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觉得小伙能挣钱,脾气好,颜值高,纷纷为他的婚事着急,而小北对自己的状态很知足,觉得单不单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得开心。他的母亲告诉他,有亲戚想给他介绍了对象,小北面对这种情况陷入了思考,
请各位伙伴思考一下,小北此刻他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应用“如果…..那么…..”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分享者】
小北的目标是:活的开心。所以按照小北的这个目标,那么,为了开心,他不会喜欢父母及亲戚朋友的唠叨,而且,小北觉得“单不单身不重要”也就是小北并不反对谈恋爱,所以:
如果父母和亲戚朋友想让他去相亲,为不被唠叨,那么他就去相亲;
如果他对相亲对象比较满意,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会更开心,那么就试着相处;
如果对方他不太满意,那么就拒绝,回去告诉父母对方不太合适,自己也不是很着急谈恋爱;
如果父母仍旧给他安排相亲,那么就继续见面;
【A2应用催化】
非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我想这样小北应该就可以放松了。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自己在未来的一周或者是一个月之内,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在你和家人的沟通过程中,家人可能会否定你的想法;在工作中,可能会有同事拒绝你的请求;或者是当你在和朋友一起的时候,朋友会不同意你的决定;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场景呢?
【学习者】
会和家人遇到这样的场景:我给孩子买了很多书让孩子读,家里人觉得孩子学业很重,反对我的做法。
【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目标可能是什么?会出现哪些障碍?请你用“如果...那么...”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者】
我的目标是让孩子通过读书,丰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且还能提高他的阅读兴趣。
如果家人觉得孩子课业太重,不想让孩子读我给买的书,那么我就把书分类,先给孩子读一些与他的课程比较相近的课外书籍,这样的话孩子好接受,不那么辛苦;
如果家里人还是不同意,那么我就把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规定出一小段时间专门用于读书,比如晚上读半个小时,这样时间不会太久,孩子也不会太累;
如果家人还是觉得孩子很辛苦,我就把学习时间在缩短一些,同时跟家里人沟通一下阅读的好处,比如:丰富认知能力,提升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相信会取得家里人的同意的。
【结束语】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到大家。也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了通过进行大脑的过滤机制的设置这个方法,使我们顺利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我们学习的是通过“心理对照”的学习,促使我们在积极心态的同时去预想困难是什么,再用“如果..那么..”的方法来克服,这样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准备,从而更顺利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信这些方法一定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到我们,促使我们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