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晴天,是一名瑜伽爱好者。我最近正在践行周一到周六的阿斯汤加早课练习,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习惯性练习,长期坚持下来,无论是身体的健康,还是心灵的通透,都会给人带有非常大的收获。今天我分享的是习惯给人带来的力量,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收获。
为了便于后面的讨论和学习,我们将现场的学习者分一下组,3-4人为一组,共计4个小组。
【F】今天我为大家拆解的书籍是《习惯的力量》,大家可以相互传阅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查尔斯▪都希格,他是《纽约时报》的商业调查记者,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习惯回路的形成原理,以及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并且通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实验探讨了个人的习惯、成功组织的习惯以及社会群体的习惯。
【 A】说到习惯,大家一定知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经典的书籍。跟它相比《习惯的力量》更侧重于通过日常习惯来阐述习惯的形成原理。比如:早上起来,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多久运动一次?晚上如何入睡?等等。所以,这本书更加的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那对我们而言,这本书的知识点可操作性强,可以让你边学边练,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 B】小伙伴们,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制定了早睡早起计划却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睡觉、然后早上十头牛都拉不起来 ?又或者,你想减肥明知道碳酸饮料喝了不好,却还是忍不住?如果你有以上的困惑,这本书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难题。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足够自律的人,你更有必要知道书中的原理,于个人能强化意志力、高效工作;于企业能激励工作团队;于社会群体能改良观念、提升公民幸福感。总的来说,这本书值得你阅读,因为我就是运用书中的原理让我变得越来越好。
拆页一
【学习目标一】:
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把一个已有的习惯(好习惯或者坏习惯),分辨并写出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拆页一的片段。请大家用2min阅读片段,读完之后请抬头示意我。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伙伴都读完了。没有读完也没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片段。
【What】
拆页一用案例讲述了什么是习惯回路,以及习惯回路的步骤。案例中,老鼠被训练在听到“咔嗒”声,开始走T形迷宫,当老鼠到达T形前端,老鼠一般会往右走,但食物在左边,最后在不断兜兜转转中,往左走获得食物。通过不断的重复实验,老鼠在听到“咔嗒”声之后,直接往左走,获得食物。由此,老鼠便产生了习惯回路。从此,“咔哒”声与向左走之间有了一种直接的关联。
于我们而言,早上起来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去到办公室,你是先看邮件,还是先和同事聊天?多久运动一次?这些行动里都有习惯回路的作用。
【How】
养成习惯行为的底层运作原理是隐形的,不易察觉。书中给出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让我们清晰明了自己的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第一步:辨识暗示
暗示是一个行为的诱因,它可能是常去的地点、某个时间点、熟悉的物品、或者某一种情绪。
比如我要跑步,我就会想什么暗示会促动我去跑步呢,把鞋子放在显眼的地方它会提醒我。所以,我的暗示就是运动鞋;
第二步:找到惯常行为
在暗示的指示下,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执行惯常行为,这个行为不需要多动脑、自动执行的行为。比如我想要减肥,那我的惯常行为就是每天去健身房运动,当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惯常行为。
第三步:明确奖赏
明确惯常行为后获得的奖赏,这有助于让你的大脑在获得奖赏后记下这个回路。慢慢地,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将变得越来越自动化,最后习惯回路自行运作。
接下来,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便于大家理解“习惯回路的三步骤”:
公司同事很喜欢喝咖啡,专门买了一台咖啡机煮咖啡,我们轮流着买咖啡豆。然后每天下午午休后,我就习惯性的来一杯咖啡。那我的习惯回路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辨识暗示,我习惯的暗示就是午休后看到杯子提醒我喝咖啡,我的暗示就是午休后+杯子;
第二步:找到惯常行为,我的惯常行为是端起我的杯子去同事那里接咖啡喝;
第三步:明确奖赏,这是习惯养成的核心动力。我惯常行为后的奖赏就是喝完咖啡后的满足感、快速解乏。这种感觉让大脑很满足,促使我每天午休一醒来就想喝咖啡。
【适应边界】
在行动习惯或者思维习惯中,都可以使用习惯回路。比如,行动习惯有早起、健身、饮食;思维习惯有 批判性思维、积极主动、成长型思维等。在养成习惯时,为自己建立一个对应的“暗示-惯常行为-奖励”的回路。
【强调不那么去做的坏处】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会制定一些习惯养成计划,规定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比如,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3个月瘦10斤。但大多数的人会半途而废,或者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里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学英语、早起、完成三级拆书等等。
如果没有掌握习惯回路的运作机制,多数情况当没有了暗示或者奖励,惯常行为也就不能长期坚持下来。像之前我参加过的“100天时间管理践行”,当时我还是坚持有每天打卡,可结营后就停止了相关的践行活动。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回应与反馈】
听完刚刚的分享,请问大家针对我刚刚的讲解,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习者小冉:听了习惯回路的运作原理,以及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觉得挺有用的。但是感觉还是有点复杂,有时候不太想去分辨自己习惯的三个步骤?
回应:在刚开始运用的时候,确实要花费你不少的精力,你才能学会轻松去分辨。但试想一下,当一个习惯总是在潜意识影响着你,如果这是个好习惯,你知晓了习惯养成的原理,好习惯会更长久更有效的帮助到你。如果是一个坏习惯,你知晓了坏习惯的运作原理,对你改变坏习惯岂不是更有帮助。
【A1激活经验】:
接下来请小伙伴们认真听我以下的描述:在过去的日子里你的一些习惯:比如运动类习惯(早起运动...)、学习类习惯(学英语、学技能....)、打游戏、刷剧(最近很火的电视剧)等娱乐类习惯,包括其他的习惯,请大家选择一个在过去的日子里你想分享的习惯,并写在表格的第一格里。给大家1min
接下来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分组,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在过去你对这个习惯的看法?比如怎么养成的,有没有思考这个习惯背后的意义等等。时间是2min,分享完成的小组可举手示意我。
那么接下来,还是刚才你选的习惯。你想起了今天的拆书--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请想一想,你该如何去分辨这个习惯回路的三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现在给大家4min,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并将结果呈现在表格上。
学习者秋林的习惯回路分享:
习惯:运动
第一步:辨识暗示
运动鞋,放在鞋柜旁边,门口
第二步:找到惯常行为
跳绳、跑步
第三步:明确奖赏
精神很好,状态很好,体重维持在固定的数字上
感谢秋林的分享,我们拆书帮的小伙伴的习惯都非常的好呀,我也相信如果你坚持一直跑步,它给你惊喜将会更大,我们给秋林一个掌声。
通过拆页一的学习,我们学会分辨习惯回路的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大家都非常棒。
试想,如果是好习惯,那么恭喜你它会让你受益一生。但如果是一个坏习惯,你想要去改变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你又该怎么去做呢?
拆页二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知道“习惯回路”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习惯改变得黄金法则找到正确的惯常行为,从而学会替代自己的坏习惯。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拆页二的学习: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请大家用2min阅读发片段,读完之后请抬头示意我。
刚刚在拆页一中有讲到,习惯一旦形成是根深蒂固嵌入我们大脑神经的,是很难根除掉的。但是习惯具有可塑性,是可以被替代的,这就是我们即将要讲的“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我将它细分为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细化步骤】:
第一步:找到习惯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运用拆页一的方法,找到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
第二步:插入新的惯常行为
保留原有习惯回路中暗示和奖赏,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
第三步:寻找搭档
寻找搭档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一起成长。
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是强大的,会有更多的勇气,走得更远。就如同我们拆书帮就是一群人在做同一件事让我们彼此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我依旧用刚刚的例子来说明,就说每天喝咖啡的习惯,喝咖啡让我喝的时候很有满足感,还有快速提神的作用。但是呢,喝咖啡让我神经有点兴奋,经常让我晚上睡不着,这样第二天就会精神不好。所以,我想要改掉这个习惯,应该怎么做呢?
根据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三步骤:
第一步:找到习惯回路
根据拆页一我已经找到了我习惯回路的暗示是午休后+杯子,惯常行为就是午休后端起我的杯子去同事那里接咖啡喝,奖赏就是喝咖啡那一刻的满足感、快速解乏;
第二步:插入新的惯常行为
保留原有习惯回路中的暗示和奖赏,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代替旧的惯常行为,我就想什么东西能让我既有满足感也有解乏的作用呢?我就去研究,最后决定了喝玫瑰花茶不仅能消除疲劳,还可以调理气血,美容养颜,这么多益处让我也很有满足感。而且我的暗示也是午休后+杯子。于是我把去同事那里接咖啡喝换成喝玫瑰花茶。
第三步:寻找搭档
为了更好的抵制住咖啡的诱惑,我仔细研究喝玫瑰花茶的功效并在办公室大力普及和宣传,最后我们办公室的女同胞们都开始喝花茶,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去固化这个习惯回路。
在搭档相互监督这一步,大家还可以加入红包处罚、搭档约定等相关规则,让彼此的约束和监督作用更强。
【强调不那么去做的坏处】:
当我们在面对坏习惯,没有采用:找到习惯回路→插入新的惯常行为→寻找搭档这三个步骤去帮助自己替代坏习惯,我们可能会在一次次想要消除坏习惯的斗争中,消耗殆尽自己的意志力,让自己充满挫败感,最终深陷坏习惯中无法自拔。
【预防异议】:
当然,你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异议。我们在改变任何一个坏习惯,比如戒烟、熬夜、酗酒、强迫症等等都是比较有挑战的事情。你可能会觉得刚才讲的三个步骤会不会太简单,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我想强调的是这三个步骤是基于人类的大脑神经思维研究出来的,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是经过无数的实验得来的,是有科学依据的。我相信大家只要愿意去尝试和坚持,我们的坏习惯是会被替代掉的。
另外,你可能会想保留原有习惯回路中的“暗示和奖赏”,怎么插入新的习惯呢?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分析:不同惯常行为背后对应的同样的“暗示和奖赏”,找到这个不同的惯常行为就可以让你的坏习惯更容易改变。
【回应与反馈】:
请问大家针对我刚刚的讲解,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没有我就继续讲解下面的部分;如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疑问一:你是在办公室可以找到搭档,但我在家里不好找搭档,可不可以不找搭档?
回答:第三步找搭档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比如你可以线上、线下,或者足够自律不用找,都是可以的。
疑问二:找不到坏习惯的习惯回路,怎么办?
回答:等一下我们有小组交流环节,稍后我们可以让小组成员一起探讨和交流,帮你找坏习惯的习惯回路。在这里,我们就不先探讨了
【A3】促动参与
我们刚刚学习了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找到习惯回路→插入新的惯常行为→寻找搭档;通过这三个步骤去替代我们的坏习惯。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请大家认真听下面的场景:
【场景设计】
米拉是从外地考到重庆读的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在重庆上班,到现在快2年了,性格有着重庆妹子的直爽与热情。米拉每月的工资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交房租。但米拉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通过购物来发泄,可以让她当时很爽、可以随心所欲让她片刻的高兴。但也因为这样经常成为月光族,有时候甚至没钱交房租还要找爸妈要钱,米拉觉得很惭愧。虽然爸妈没明说什么,但米拉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自给自足,有时候还应该给爸妈买买礼物什么的。于是米拉决定改掉这个习惯,可让米拉犯愁的是正常情况下米拉可以做到,但一旦情绪来了米拉就控制不住自己,为此米拉很困扰。
今天,你学习了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下,帮助米拉制定一个解决方案,时间是8分钟。等一下我会邀请1-2组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案。
学习者案例记录:
A组的解决方案:通过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解决米拉的困惑
第一步:找到习惯回路;
辨识暗示:心情不好
找到惯常行为:疯狂购物
明确奖赏:不好的的心情得到排解,觉得很爽
第二步:插入新的惯常行为;
运动、向朋友倾诉、心理疏通法、看书、加入一些组织来转移注意力,比如拆书帮。
第三步:寻找搭档
平时的朋友一起交流、线上建群,一起倾诉
B组的解决方案:通过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解决米拉的困惑
第一步:找到习惯回路;
辨识暗示:心情不好
找到惯常行为:买买买
明确奖赏:很爽很高心
第二步:插入新的惯常行为;
(1)存存存
(2)依旧可以买买买
第三步:寻找搭档
(1)妈妈,心情不好的事情就把钱存在妈妈那里
(2)找一个有钱的男朋友,心情不好的时候依旧买买买
通过刚才的讲解和两个组的分享,我们学会了运用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去改变生活、工作中的坏习惯。
【A2】催化应用
在拆页一我们学习了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知道了习惯的运作原理。我们就要付诸实践,自己去运用了。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你要将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用在改变你的坏习惯上。可能是熬夜玩手机、酗酒、沉迷追剧、想减肥却忍不住吃零食等等一系列你想改变的坏习惯上。给大家1min想一想,然后将你想改变的一个坏习惯写在表格上。
(这里可以是拆一写下的坏习惯,也可以是重新选择一个坏习惯)计时开始.....
那么,对应我们刚刚学习了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你会怎么去改变你的坏习惯?
请小伙伴在小组内分别讨论一下,并将讨论后结果填在表格里,时间是7min。同样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1-2人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案。
学习者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分享:
优勇的坏习惯分享:
坏习惯:喝酒
第一步:找到习惯回路
辨识暗示:朋友、同事聚会就会喝酒
找到惯常行为:主动找别人喝酒
明确奖赏:别人会觉得自己很义气,氛围好、增进感情
第二步:插入新的惯常行为
玩游戏、真心话大冒险
劝酒的技巧很重要,通过劝酒让别人喝酒
第三步:寻找搭档
让老婆监督自己
佐江的坏习惯分享:
坏习惯:晚睡
第一步:找到习惯回路
辨识暗示:10点半就想看书、读文章
找到惯常行为:越读越兴奋,就想把文章或者书读完才肯睡
明确奖赏:感觉今天收获满满的
第二步:插入新的惯常行为
10点半对自己说一句心理话:早上起来读书更好,建立起早睡仪式感;
早上学了英语,再读书,效果会更好;
第三步:寻找搭档
建一个早睡早起群,大家一起监督。
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
我相信通过今天两个拆页的系统学习,大家知道了“习惯回路”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运用“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去替代自己的坏习惯。希望以后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用起来,祝愿大家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拆书家晴天,今天我的拆书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