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陈琰,拆书帮珠海百岛分舵的会员、一级拆书家,今天带大家拆解《提问力:教你学会深度提问》。
学习目标:希望跟随我本次RIA的拆书后,学员再遇到问题,能够不纠结过去,在今天的A2实践中更多用未来视点进行提问,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一会有讨论分享环节,我们先简单分成两组好吗?谢谢大家。
"(F)这本《提问力:教你学会深度提问》是专门写给职场新人的书,提炼职场最实用的提问场景,用图解+手绘的形式,将职场提问技巧分解成可执行的干货小锦囊。
(A)其简约实用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在当当书城获得500+的100%好评。
(B)你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境?接到领导任务后一头雾水,想问领导,又怕问错问题显得自己很蠢。不问吧,又实在没有头绪……职场中“学会提问”非常重要,问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本书教你掌握五种常见的提问类型和技巧,提升你的提问力,带你体验提问的魅力。"
《提问力:教你学会深度提问》片段-有未来视点的提问: 日常中,多用“畅想未来”式的提问或话语作为整个对话的落笔,不仅能引发必要的思考,还能让人感觉对话过程充满生机和希望,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1.可以将过去作为切入点,但不要作为焦点 我们现在状况与每个人的过去不无关系,以对方的“过去”作为切入点,更能有效地引发对方对现在的思考,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切不可将过去作为焦点,长时间围绕对方的过去发问,这样容易给人一种充满批判的感觉,同时亦显得不尊重对方。只要蜻蜓点水式,将过去的某个关联事件点到为止,我们就可以将话题转回到“现在”状态。 2.以未来的视点提出设想,将未来视点融入提问中 无论对方的现状是“凑合”还是“不理想”,引发对方对现在的思考,对未来的憧憬,从而实现改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跟小朋友聊天,对方就“隔壁孩子的成绩比自己成绩好”而忧心忡忡。如果我们问:“你为什么就比隔壁孩子的成绩差呢?”这样可以引发对方的反思,但同时也可能触碰到对方的自尊心;相反,如果我们问:“你想不想将来成绩比隔壁孩子好?”这明显会积极很多,容易引发小朋友对“那我要怎么做将来才能比隔壁孩子好呢”这个问题的思考。 用未来视点的提问,能够引发对方对未来的畅想与兴趣,对话也会因此而充满生机。因此相比较而言,将焦点停留在对方的过去之中会让对方产生消极情绪,以未来的视点提问是更好的选择。 |
【讲解举例】 What:当我们遇到麻烦与不如意时,与其纠结为什么会这样,不如接受现实,对未来发问,将注意力转向对未来行动方案上的思考。 (Where:这个拆页是用在别人出现不理想情况时,我们用未来视点的提问积极帮助他解决问题,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在解决自己的问题。) How:怎样做呢? 首先,不执着追问过去。避免陷入走不出负面情绪的死循环中,例如,考试失败,一直懊悔当初如果再多复习一些就好了,或者选择错误,一直纠结当时我为什么没有选那个,而是选了这个,哎……以过去为焦点的提问,将我们的注意力指向批判、抱怨、责怪等,而且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对解决现状没有帮助。 其次,以未来视点发问。一般可以用未来视点进行开放式提问,例如,“怎样做会更好?我有哪些经验和资源可以帮我下次更顺利?还可以加入对未来的预期,例如“我希望下次考试进步30名,我可以怎么做?”接纳现状,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更积极的提问未来的行动方案。 【预防性讲解】 小伙伴们可能会觉得不对呀,如果不对过去进行深度剖析,不总结经验和教训,未来还要栽跟头的呀,不能蜻蜓点水!事实上是要对过去进行总结,但这个总结一定也是为未来服务的,不可陷入对过去的追悔追责,从而将注意力放在无谓的批判里。 行动是需要动力的,关注未来的提问能让我们憧憬未来,从而产生改变的欲望,对现状的思考更加积极且有建设性。 |
【分步催化1】:最近这段时间,在工作和生活中以下哪个情境最能唤起你的共鸣?选择错误,没有达到预期设想,遭受挫折失败,遭受拒绝……请大家回忆,想到具体事件和情境,请你花1-2分钟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先两个小组分别分享3分钟,然后再请一位在大班上分享,时间2分钟。 |
学习者案例记录: 想起17年前的高考志愿选择错误,当年我们国家刚加入WTO,国际贸易专业非常热门,我就抱着非金融贸易不读的决心,即使南开大学主动找我,我也毫不动心,坚持报考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结果那年分收的特别高,比往年同专业分数高了50多分,我最后一路落到第七个志愿去了。 |
【分步催化2】:(参考示范1继续催化)请加工一个具体例子,说明今后你可以在该情境下促进对方主动学习。(参考示范2)设想一下,你周一早上到了办公室,倒了一杯茶,准备开始今天的工作。你想起今天的拆书片段-有未来视点的提问,你停下来问自己,再次遇到不顺利、失败的时候,你可以怎样去改进以前面对失败的方式?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同样,两个小组先分别分享2分钟,然后再请一位在大班上分享,时间2分钟。 |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之前发培训通知时看错了日期,未来我一定要确认清楚邮件里所有内容,特别是重要信息,然后再发送,停留在懊恼过去是没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