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我是今晚的拆书分享者之一齐凯。我平常喜欢用80后两个孩子的奶爸、投资理财练习者、2020年的三级拆书家,三个标签来形容我自己。我很享受拆书准备的过程和线下活动的氛围。很高兴能认识大家。
【拆书前流程&分组讨论】
下面我来介绍下拆书前的流程
首先,我们来简单分下组,按照桌子的左右位置分成2组。一会我们大家可以分组来分享和讨论。
其次,明确本次拆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碰到的什么具体问题。
最后,是图书和作者介绍,让我们对图书和作者有基本的了解。
【学习目标】
不知道您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呢?在你激动的给别人分享你喜欢的东西时,别人却并不太感兴趣。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你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时,不再只是平淡的介绍,而是能够准确运用反差三步法,可以让别人更感兴趣。
【图书介绍】
【F】下面开始介绍今天的图书,今天这个拆书片段来自于日本佐佐木圭一的《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这本书。
他是首位获得美国广告大奖“金铅笔奖”的日本人。本书是世界各大知名企业员工的人际沟通方面指定培训教材。
【A】本书和其他书相比,以大量的实践案例和这个“措辞示意图”(展示图片)以更加可视化的形式,让读者仅靠阅读,就能产生模拟实战的效果。
【B1】我们通过运用本书中的语言措辞技巧,来修炼自己说话的能力,也能成为说话的高手。
【B2】今天拆解的这个片段可以帮我们解决,在别人对我们的话不感兴趣时,我们也能通过反差三步法来创造出直指人心的名言 。
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手中资料左侧的原文片段,读完后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今天的拆页讲解。
“好像在做梦,可又不是梦”
“最好是金牌,最坏也是金牌”
“天不造人上人,亦不造人下人”
“口味深浓,兼具清爽”
《美女与野兽》
上面这些语句,无一不令人过目难忘。
很多人以为,这样的名言完全是天赐的,只会落在“极少的一部分天才”身上。我在醒悟以前也是这样想的,但事实上,这些名言存在共通点,任何人都能将其重现。
所有这些名言,都包含了反义词。
“在做梦”--“不是梦”
“最好”---“最坏”
“人上人”--“人下人”
“深浓”--清爽”
“美女”--“野兽”
这并非偶然。创造警句的线索就藏在其中,只要将反义词组合使用,任何人都能创造出警句。心理学上有一个与这种反差法相似的法则,称为“得失效应”,该法则在人际交流方面的解释是:“最初的评价是消极的,但在不经意间看到积极的一面,评价就会猛然涨高。”
比起其他“措辞菜谱”,反差法需要掌握一些窍门。但效果非常明显,能让你创造出以前写不出来的警句。
下面介绍反差法的“指辞菜谱”,分为三个步骤;
1、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
2、在前半句加入反义词
3、自由加入其他词,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例如,用反差法写“大章鱼烧”
①确定最想传达的内容
假设这里是“大”。
②在前半句加入反义词
“大”的反义词是“小”
③自由加入其他词,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加入“显得盘子很小”,使前后句连接起来。
Before:“大章鱼绕”
After:“显得盘子很小的大章鱼烧”
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读完了。
【what】
这个片段说的是,名言或警句都存在共通点,任何人都能将其重现。
【where】
那反差法是不是只能创造高大上的名言呢?原文中大章鱼烧的例子就很好的证明了,反差法的适用范围非常的广。
即可创造高大上的名言,也可应用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即可应用于生活中的友情推荐、强调观点等,也可应用于工作中的零售、演讲、写文案、做广告等等场景。
【how】
说完了它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我们再来说说它的共通点是什么呢?原文又告诉我们,共通点是都包含了反义词。那我们可以如何重现并也能创造出它们呢?原文提供了3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问,问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并找到关键的那个的字或词。
第二步:反,在前半句加入关键词的反义词。
第三步:通,自由加入其他词让句子更加通顺。
【why】
【平常的做法】我们一般都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建议的呢?一般我们都非常容易会把脑中的想法,以直接的、没有修饰的形式说出来。
【平常做法举例】
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全家去海南玩,非常愉快。
回来跟身边想去海南旅游的人说:去“呀诺达”因为太好玩了。
【不这么做的坏处,平常做法的后果和影响】
上面这句话,就是用直接的、没有修饰的形式说出来, 从而显得非常平淡,给不了别人足够的画面感和冲击力。无法更好的引起别人的兴趣。
其他还有很多运用了反差法带给我们画面感和冲击力的例子,比如:
团队不是为你而存在,你是为了团队而存在!
——《SLAM DUNK》(日本人气动漫《灌篮高手》安西教练)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导演、编剧、制片人、音乐人)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说》村上春树
这些句子也都用了简单的词汇,但是因为运用了反差法,瞬间就起到了直指人心的效果。
【正面例子】那么,如果可以再回到去年海南游的场景,我会如何使用反差三步法来改进我的推荐,可以让身边的人更感兴趣呢?(展示图片)
第一步:问,自己想表达“好玩”;
第二步:反,前半句加入反义词“无聊”;
第三步:通,加入蓝色字让句子更加通顺。
我可以这么说:
和”呀诺达“比起来,其他景点都显得极其无聊,推荐去”呀诺达“太好玩了。
【对比总结】现在,对比两个例子,你是不是也觉得改进后的例子(手指图片中改进后的例子处)更能直指人心,引发别人的兴趣。
【A1】听了我上面的分享和例子后。不知你是否也有激动的跟别人分享喜欢的东西时,别人却并不太感兴趣的经历呢?(停5秒)
【显像提问法】(语速放慢、音量轻柔)
现在,大家一起来随着我的声音想象一下,你现在就站在那个人面前,你特想把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他。下面,请仔细听以下这些词(展示图片,视觉型的朋友可以看这个图片来思考一下)(裙子、鞋、包包、菜馆、招牌菜、电影、电视剧、书、演讲、网课、旅游景点)哪个词能引发你产生回忆,让你想起最近一周或一月在哪?向谁?分享了这个词,但是别人却对此不太感兴趣呢?
想到后,请大家按照(展示图片并手指向A1栏处)这栏的格式,把它写下来吧。
写完后,请大家分组分享经历,时间2分钟。
(2分钟后)好的,大家先暂停一下,一会我们还有讨论的机会。下面,有请2位朋友各用1分钟跟我们大家做一下分享。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王博:昨天晚上7点多我去耀莱成龙电影院看“玩具总动员4”,里面的新成员"叉叉"给我印象很深刻,回来后跟身边的人推荐这个电影。我说:玩具总动员4的新成员叉叉给了我非常新颖的感觉,推荐你去看看。但是身边的人并不太感兴趣。
学习者靳福库:上周二在宿舍,我看了“唐望系列3部曲”的第一本。这本书是写现代人学习印第安巫术的经历我非常喜欢。跟身边的人强烈推荐这套书。但是我没有用反差三步法,来强调我为啥要推荐,而只是直接、不加修饰的,非常激动的在说书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持续说了1个小时,说的我舍友都犯困想睡觉了。
非常感谢2位朋友精彩的分享。
【A1+】
为了帮助大家回忆并更清晰反差法的三个步骤,我们再来重复一遍(展示图片):
我刚才看到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过往经历。
那么假如,可以再次回到你刚才案例中的场景,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反差三步法来向别人分享,来更好的引发别人的兴趣呢?
(展示下图,手指A1+栏),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想的简单一点,先来找到自己刚才案例中的那个最想表达的“关键字或词”(手指第一步:问),然后在想一个它的反义词(手指第二步:反),最后使句子通顺就可以(手指第三步:通)。不是必须要整的非常高大上也可以很贴近生活的。
例如:我们想形容一个人幼稚,可以说他:“这个人看着高高大大的,做起事来就像一个小孩子”、想形容一个面好吃,再吃其他家的拉面我都觉得非常难吃,因为这家的豚骨拉面实在太好吃了“、这些我们日常的聊天也都是可以用反差法的。
想到后,就请大家按照(展示图片并手指向A1+栏处)这栏的格式,把它写下来吧。
写完后,请每人分组分享步骤,时间5分钟。
(5分钟后)好的,时间已经到了。下面,有请2位朋友各用1分钟跟我们大家做一下分享。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王博:关于给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电影的问题,我可以:
第一步:问,自己想表达“新颖”;
第二步:反,前半句加入反义词“一成不变”;
第三步:通,加入连接词让句子更加通顺。
我可以这么说:玩具总动员4其他角色还是一成不变的风格,新成员叉叉给了我非常新颖的感觉,推荐你去看看。
学习者靳福库:关于推荐给别人自己喜欢的书的问题,我可以:
第一步:问,自己想表达“真实”;
第二步:反,前半句加入反义词“盲目”;
第三步:通,加入连接词让句子更加通顺。
我可以这么说:比起盲目的选择一条路去生活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面对真实的自我会更幸福。
【结束】非常感谢2位朋友的精彩分享。
下面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分享了反差法的三个具体步骤:问、反、通,并进行了分组讨论和请2位朋友做了精彩分享。
好的,我分享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认真聆听和耐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