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烟台拆书筹备分舵第24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关注孩子,赢得孩子的合作 学习目标: 希望学习者,能运用关注孩子感受,理解孩子感受,表达自己感受,

开场:

环节

现场时间

准备内容

学习目标

【拆书目标】希望学习者,能运用关注孩子感受,理解孩子感受,表达自己感受,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来赢得孩子的合作(行为)。赢得合作的标准为,孩子愿意和家长合作一起解决问题(界定)。

图书介绍

2分钟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带拆人黄新建,我的名字好记黄色的新建文件夹,我们先分下组……

【事件场景】周日吃完早饭后8:00了,准备和孩子去上9:00的跆拳道特长班,今天是第一天去上课。要出发时,孩子突然说不要去上课,开始有情绪闹起来,开始抱怨说当初交钱上课,你也是同意的呀……

【提问】如果遇到这类事情,你之前都是怎么处理的?强行要求孩子,还是完全听孩子的?有没有想到孩子真正在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影响】孩子不会按父母说的做,只会按父母做的做,家长对这一类的问题的处理模式,其实是在教孩子,如何处理和他人沟通协作,关乎孩子的情商培养,甚至影响孩子的未来。

【解决】《正面管教》提出关注孩子感受,理解孩子,说出自己感受,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能够”赢得孩子”,可以帮我们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A1】请大家自测

1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看看你在赢得他人合作方面的能力。 

以下6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表达感受:

1孩子有“异常”行为,让我有情绪时,我总是更尊重内心的感能够表达我自己的感受。(1分,2分,3分,4分,5分,6分)

2孩子遇到悲伤的事情,我总是能觉察到TA内心的感觉&能够替TA说出代表感受的词,如害怕/担心/焦虑/着急/紧张/郁闷/尴尬/遗憾等。(1分,2分,3分,4分,5分,6分)

倾听对方:

3)我和孩子人有不一致观点时,我总是先从孩子角度想,TA的立场/观点是什么。(1分,2分,3分,4分,5分,6分)

4孩子可能因为一个玩具拼不好,会哭很久,我非常能理解。(1分,2分,3分,4分,5分,6分)

尊重对方:

5孩子的玩具如果不玩了,是要丢弃还是送人,我能做到完全尊重孩子意见。(1分,2分,3分,4分,5分,6分)

6)我和孩子观点不一致时,即使我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仍然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答案。(1分,2分,3分,4分,5分,6分)

I】解释自测题

1分钟

好,自测量表已经完成了吧?现在我来解读一下自测量表,这是一份对赢得他人合作的自测表,在这份表中,如果你的分数在:

30以上  说明你在工作生活中对赢得他人合作能力特别强

20-29分   说明你在工作生活中对赢得他人合作能力比较强

19以下  说明你在工作生活中对赢得他人合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论测试的结果如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学会赢得他人合作的方法,从而提升赢得他人合作的能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3分钟

《正面管教》拆书片段

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理解孩子感受,尊重孩子,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表达自己感受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扠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呢。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起了尊重孩子的感受,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已再这么难堪?”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第一次让琳达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琳达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6分钟

【互动式引导讲解】我们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分三个阶段,顺序依次为:本能脑(爬行动物脑,脑干部分)、情感脑(哺乳动物脑,包裹脑干的部分)、逻辑脑(人类思维脑,大脑皮层部分),信号传递依次是从本能脑传递到情感脑再传递到逻辑脑。如图:

 

本能脑的作用是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让我们活下去,它的反应模式为“打”或“逃”;本能脑确认安全后,信号传递到情感脑,情感脑表达想法的方式为情绪,如愤怒,如高兴的感受;情绪愉悦时,信号才会传递到逻辑脑,人才能进行理性思考。

【与学习者的互动】大家想想,一个人在有负面情绪如愤怒时,我们去和他讲道理会有用吗,他能理性思考吗?(等待大家回答)

情绪背后一定是需要未被满足,情绪需要的是被理解,被看到。情绪是通过思考去表达,还是通过感受去表达?(等待大家回答)

对,感受,大家刚才也讲了和情绪沟通的核心方法,就是表达感受。

倾听孩子感受,理解尊重孩子感受,如果自己也有和孩子不同感受怎么办,要忍者吗?比如自己有情绪的感受,今天忍着后天呢,最后是否会累积后爆发呢?(等待大家回答)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我们希望我们的家人能真实表达自己吗?(等待大家回答)对,孩子也需要父母真实表达自己,当父母有感受时,也需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爱。

做完了上面这些,心就进行了沟通,这时再让孩子关注自己的问题或一起头脑风暴解决问题,问题会更容易解决,大家同意吧?(等待大家回答)

【拆书家讲解】如何赢得孩子的合作,刚才大家也探讨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关注孩子---可帮孩子识别感受)

第二步,尊重孩子感受,表达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孩子)。

第三步,表达“我感受”(告诉孩子我自己的感受)。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即信任孩子---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一第二第三步都是在和孩子的情绪进行的互动,孩子情绪好了,才会有第四步的理性思考,去解决问题。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在非暴力沟通中,也有专门列举过,我们可以多记住一些常用词,如害怕/伤心/焦虑/着急/紧张/郁闷/尴尬/遗憾等。

【举例说明

失败案例:我儿子宝宝,5岁了,近期在学围棋,在父亲节那天,我爸和宝宝下围棋,宝宝输了,就开始哭,奶奶来安慰说输了也没关系,输赢都是正常的重新开始就行,但这都没用,宝宝哭的更厉害了,说再也不和爷爷下棋了。原因就在,爷爷奶奶和孩子沟通时,否认了孩子下棋失败的感受,没有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成功案例:宝宝后来,报了一个跆拳道班,都约好了去上课,要出发时他就说不要去,我说为什么不要去,他说不想去。我就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和孩子进行了沟通,结果孩子就去了跆拳道课,回到家后很高兴的和妈妈说他在上课时是如何像猴子一样爬行,如何单脚跳等。赢得孩子合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关注孩子---可帮孩子识别感受)

我感到宝宝是有负面情绪的,我蹲下来和宝宝说“你不去上泰拳道,在担心什么呢?”宝宝说“我害怕”。我说“害怕什么呢?”宝宝说“我害怕,我跳不过去,然后后面的小朋友会来催我,那可怎么办呀!”(PS:宝宝是第一次上课,但他看过小朋友一起上课的视频)。我说“你是担心,自己跳不过去,后面会有小朋友催你”,宝宝说“是的”。

第二步,尊重孩子感受,表达对孩子的同情---理解孩子)。我说“你的担心是对的,爸爸非常理解。要是别人催我,我也会不高兴的。”

第三步,表达“我感受”(告诉孩子我自己的感受)。我说“我们钱都交了,要是不去的话,钱也不能退了,我会感到很遗憾。”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即信任孩子---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说“你担心上课跳时,会跳不过去,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吧?”宝宝说“没有”,我说“不然我们一起,来想想吧?”宝宝说“好的”;后来我们头脑风暴的想法为:我先打电话和老师说,请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项目给小朋友;宝宝去上课时,如果跳不过去就和教练说“跳不过去”;我们就是先去体验一下,如果真的是不好,我们后面考虑不去上课了。宝宝很高兴的同意了。后来就发生了他上完课后高兴讲述上课情景那一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9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促动参与,场景设计法

各位伙伴,我们刚才分享了一个“赢得孩子”的案例。我们来练起来,周五晚上下班后,你和孩子去佳世客超市购物,宝宝看到玩具区的一个变形金刚,是他一直想要的,但你觉得150元太贵了,现在不能卖,且上周他刚买了一个玩具了,孩子哭了起来。

两人一组,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爸爸或妈妈,运用今天学习的到的技巧,进行角色扮演。大家有5分钟时间,最后,我们请1个组,现场演绎一下,如何赢得孩子合作。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孩子:妈妈,我就要这个变形金刚!

妈妈:家里不是有很多,变形金刚了吗,今天不能买。

孩子(孩子有情绪了):不行,家里的不是这一款,我就想要这个。

妈妈想起了,拆书学到的技巧。

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妈妈:“你听到我不让买,你感觉很失落吧,你是很想买这个玩具吧。”

孩子:“是的。”

第二步,尊重孩子感受

妈妈:“我小时候,要玩具的时候,我妈妈有时也不给买,我也是非常失落的。”

孩子:被理解了,看着妈妈,若有所思。

第三步,表达“我感受”

妈妈:“我听说你要买这个玩具,这个玩具150元很贵,因为我还要买肉,买面,要是买了这是玩具,今天花费就超出我的预算了,我没有那么多钱。看到你很失落,妈妈感到很无奈,很心疼你。”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即信任孩子---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妈妈:“你说要怎么办?你有好办法吗?”

孩子:“不知道!”

妈妈:“我看了下预算,你买个50元以内的玩具,预算就是够的,你看要不要换一个玩具,小点的或便宜一些的?”

孩子看了一圈,没有找到合适的,说“没有!”

妈妈:“网上可能会便宜一些,回家后,妈妈到网上找找类似的玩具,会便宜一半,我们网上买一个可以吗?不过就是要等待4天时间,不知这个办法可以吗?”

孩子想了想说:“那就网上买吧,回去了你就给下单。”

妈妈:“好,回家了,妈妈就给找找看,你来选。”

孩子:“好!”

A2】催化应用

 

1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特定任务】请将这个技巧,在家里尝试使用,如果没有孩子的和分享给你有孩子的朋友们,并尝试指导他们找到生活中的情况,使用这个技巧。

【设置检查指令】任务完成后,大家分享这个技巧应用心得,大家可以在拆书群里发心得或单独发给我,三天内完成可以吧?期待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儿子聪聪幼儿园的同学靖宜,来我们家玩,一开始玩的很好,过了10分钟,就听到聪聪生气了,说“再也不和你玩了,再也不给你玩我的玩具了,你快走吧!”聪聪哭了起来,靖宜还拿着聪聪玩具,不知如何是好。原来是,他们要抢陀螺玩,发生了争执。

我想起了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

我:“聪聪,你的玩具,本来是你来决定,要谁先玩的,可是靖宜把你玩具拿走了,你很不难受对吧?”(第一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聪聪:“恩”点头。

我:“我要是你的话,也会很难受的,自己的东西还不能决定谁先玩,肯定会难受的。” (第二步,尊重孩子的感受。)

聪聪:“是的,我不要靖宜永远不要玩我的玩具了”

我:“那你们永远不要做好朋友了吗,你们永远不要见面了,你就少一个好朋友,可以吗?”

聪聪:在思考没有回答。

我问靖宜:“你拿聪聪的玩具,可是聪聪想自己先玩,他不高兴了,说你们永远不要做好朋友了,你也是想不做好朋友了吗?”

靖宜,就把陀螺,要往宝宝手里塞,宝宝不要。

我说“靖宜,你也不太高兴,还是想和宝宝做好朋友吧?”

靖宜说“恩”(第三步,帮助靖宜表达她的感受。)

我:“宝宝,你看靖宜还是愿意和你玩,愿意和你做好朋友的,你要不愿意和靖宜做好朋友,她可能会比较伤心。”

宝宝也在沉思。

我说“你们两个小朋友,都还愿意当好朋友吧?如果愿意的话,刚才的陀螺玩具要谁先玩?我看看谁能想出好办法来……”(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靖宜把陀螺给宝宝说:“你先玩一会,我再玩,一人玩一次吧。”

宝宝说:“我们一起玩搭积木游戏吧”

靖宜说:“好”

我去把积木拿出来,两个小朋友又高兴的玩起了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