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能够在遇到关键对话时使用本心坚守的方法(澄清)规划(行为)出“既能达到你真正目的,也能避免你不想要结果”(界定)的解决方案。
图书介绍: 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佐江,今天要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是TF3-1,来自这本《关键对话》,作者是克里.帕特森等四位专家学者。
事件场景:在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件我最近比较郁闷的事情。前几天,我到工地上去视察,发现了工地上有一个消防不合规的问题。于是,我找到工程部负责管理此时的刘工反应情况。没想到刘工,气冲冲地说:“我已经看过了,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你们设计部不要一天到晚没事找事,故意挑刺!”我一听,大为恼火,就拿出规范条款和他据理力争,最后大家不欢而散,问题也没有解决。
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和我类似的情景呢?你之前是怎么处理的?效果怎样?还可以怎么做?是不是认为除了拍案而起或者忍气吞声没有别的办法了?
影响:遇到这类关键对话,无论是选择沉默对还是暴力应对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沉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矛盾越来越大,直到不可避免而爆发;暴力应对则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解决:那么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呢?今天我给大家拆解的这本《关键对话》中的“本心坚守”法就能帮助大家在遇到关键对话时,着眼于真正的目的,坚持找到“既能达到你真正目的,也能避免你不想要结果”的解决方案,避免陷入沉默或者暴力的怪圈。
我今天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是利用本心坚守应对关键对话的三个步骤。学完这个片段,大家能够在遇到关键对话时使用本心坚守的方法找出“既能达到你真正目的,也能避免你不想要结果”的解决方案,避免陷入沉默或者暴力的怪圈。提示:关键对话主要有这三种情况:1、对话双发观点差距很大;2、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3、对话双方情绪特别激烈。下面请大家阅读这个片段(从头读到尾),时间两分钟,读完请举手示意。谢谢!
片段:
格瑞塔是一家中等规模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她正在和公司的高管进行紧张的会议,会议已经开了两个多小时了。 过去6个月以来,格瑞塔一直在推行一项成本缩减计划,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效果,为此她专门举行了这次会议。 由于她一直煞费苦心地在企业内部倡导坦诚交流的作风,大家一定会在会议上向她说明计划未能取得效果的原因。
会议开始后,就在格瑞塔准备提问时,有位经理有些迟疑不定地站起身来,只见他神情有些慌乱,眼睛盯着地板嗫嚅道,能否提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从他的表现来看,这哥们仿佛要揭露格瑞塔的什么惊天秘密。
这位惶惶不安的经理说道:“格瑞塔,过去6个月以来您一直来在想办法让我们缩减成本,如果说大家没有积极行动那可不是实话。不过,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说说我们在缩减成本方面遇到的一个困难。”
“很好,说吧。”格瑞塔微笑着回应。
“呃.是这样,你又是让我们双面打印,又是放弃设备升级投资。可自己却修建了新的办公楼……”
格瑞塔一脸严肃,气得眼睛直冒火。每个人都不做声,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位经理继续道: “有人说光是新办公楼的家具就花了15万美元,是这样吗?"
我们紧盯着格瑞塔,就在这时一些非常细微但却至关重要的情况出现了。 虽然会议室里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坐在最前排的我们还是觉察到了一些异样。 她紧紧咬起牙关,身体微微前倾,左手牢牢抓住讲台边缘,指节因为僵硬而变成了青白色。她扬起右手指向提问者,仿佛是一把上了膛的手枪。 虽然格瑞塔什么都没有说,但傻子都看得出她想干什么。 显然,她的动机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做出正确选择变成了并不光彩的个人报复。
实际上,格瑞塔并没有失去理智地去为自己辩护。 她刚刚举起手便又放了下来,脸上的表情也逐渐放松。 一开始她显得有些吃惊、尴尬,甚至有些气恼,但她很快深吸一口气,回应道:“嗯,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必须讨论一下。 我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谢谢你这样做,这说明你对我非常信任。”
哇!这番话简直让我们大吃一惊。几乎就在转瞬之间,她竟然能从杀气腾腾的魔头变成充满好奇心的合作伙伴。
然后格瑞塔开始开门见山地谈了起来,她承认,一边强调成本缩减,一边兴建新办公楼表面上看很虚伪。 她坦言不知道该项目的成本,然后让人马上去核查相关的效据。 她解释说修建新办公楼是为了响应营销部的需要,以改善企业形象,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尽管格瑞塔也可以使用,但新的办公楼主要是为营销部开发设计的。最后,她补充道:“当然,这并不能成为我的借口,事实是我对该项目的管理不像对诸位要求的那么严格,这一点的确有些虚伪。"这
时,有人送来了新办公楼的成本报告,看到里面的数据之后,格瑞塔非常吃惊,向大家承认在批准该项目之前没有认真核查其中的预算。
就这样,一场风波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在这次极为坦诚的对话中,众多参与者都对办公楼项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同意继续推行成本缩减计划,同时,办公楼项目要么削减一半预算,要么完全取消修建方案。
那天晚些时候,我们向格瑞塔问起了这件事。 我们想知道当时她的大脑中在想些什么,是什么因素帮助她忘掉尴尬和愤怒,转而向对方表示感激之情的。她的回答是:“其实很简单,一开始我确实觉得受到了攻击,很想回敬给对方一些颜色看看。老实说,我真想好好教训他一下。 他竟敢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指责我,这种做法太过分了。”
“但就在这时,另一个念头出现了。尽管有200多双眼睛紧盯着我,可我突然意识到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我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显然,问自己这个问题,对格瑞塔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当她开始关注这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时,她很快意识到自己真正的目的是,鼓励公司200多位管理者积极投人成本削减计划,让这些管理者进一步影响企业成千上万的员工。
对这个目的沉思一番之后,格瑞塔发现当前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大家普遍认为她很虚伪,在成本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 一方面,她要求大家做出贡献和牺牲;另一方面,她又大把地花钱让自己的办公环境变得更加舒适。一想到这个问题可能让大家产生这样的印象,格瑞塔马上就不再感到窘迫或愤怒了,而是对提问者充满了感激之情。 有意思的是,动机一旦改变,格瑞塔几乎在同一时间也改变了对提问者的看法。 就在几秒钟之前,那位经理还仿佛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可随着目的的转变,对方一转眼变成了自己的亲密盟友。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位经理提出的尴尬问题,格瑞塔也没机会向大家公开做出说明,无法顺利解决各部门消极抵制成本削减计划的问题。 正是考虑到了这些,格瑞塔才成功地完成了整个关键对话。
I:
读完这个片段,我们了解到格瑞塔谈成功地处理了一场关键对话,找到了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也成功避免差点发生的冲突。 而格瑞塔所用的方法就是我接下来要介绍给你们的本心坚守法,坚守本心在应对关键对话时非常重要。 【对比概念,引出逻辑、步骤】 怎样才叫本心坚守呢? 小李想要好好拆书,但是面对学员的质疑,她感觉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头脑一热,顺应本能和学员在课堂上争吵起来。小李在关键对话时,面对自己一开始想要的目的和维护自尊的情绪本能,选择了后者;这叫不叫本心坚守?不叫,因为本心不是本能;本心指的是你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这里指“好好拆书”),而不是被别人激发出来的本能目的(这里指“战胜学员,维护自尊”)。本心坚守需要你在关键对话时明确并坚守自己真正想要的目的。 小张参加聚会比较晚,担心老婆埋怨自己。在回家路上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和老婆解释,不要吵架?可是,没想到刚到家,老婆就大骂:“你个死鬼,还知道回家呀?怎么不死在外面算了?”小张心想:“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和老婆对骂起来。小张虽然不想和老婆吵架,但因为老婆先吵了他,还是忍不住吵起来了。这是本心坚守中出了什么问题?对,没有预防措施。因为本心坚守需要你在关键对话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陷入不想要的结果。 小王发现了项目的重要隐患,准备在研讨会上提出来,没想到会议一开始大领导就高度赞扬了这个项目的前景,表示要亲自负责。虽然,小王作为专业工程师很想指出问题,避免公司损失;但是,他害怕得罪大领导、影响前程,当领导问他意见时,选择了沉默。当达成真正目的遇到困难时,为了避免不想要的结果,小王选择了沉默,这是本心坚守中出了什么问题?对,没有坚持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案。因为本心坚守需要你坚持找到两全其美(既能达到你真正目的,也能避免你不想要结果)的方案;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 从以上本心坚守的概念和要点,能够归纳出本心坚守最核心的三个步骤: 第一, 明确真正目的。在关键对话的开始之前,明确自己对话的真正目的,并在过程中始终提醒自己,防止偏离真正目的。 第二, 预防不想要的结果。在关键对话开始之前,提前想到自己可能会陷入哪些不想要的结果,并做好预防措施。比如,我在和妻子讨论棘手问题时,不想要的结果是“冷暴力——沉默”和“相互指责”,当我要陷入此情景时,我的预防措施是“掐我的大腿”让我恢复冷静,回到我的真正目的。 第三, 找到两全方案。在对话中,坚持找到两全其美(既能满足自己真正目的,也能避免自己不想要的结果)的方案。遇到困难时,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两全其美的第三选择,努力去找到它;不要轻易放弃。 通过本心坚守的这三个步骤,我们就更容易在遇到关键对话时找出“既能满足自己真正目的,也能避免自己不想要的结果”的解决方案,避免陷入沉默或者暴力的怪圈。 这三步,最难的是哪一步呢?对,预防不想要的结果,因为情绪总是更容易控制我们的大脑,让我们陷入不想要的结果,所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很重要;反复练习这个方法,提高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很重要。 最容易忽略的是哪一步?对,是第一步,很多人之所以偏离了本心,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在关键对话前明确自己真正的目的,自然也就谈不上坚守。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自己使用本心坚守进行关键对话的一个案例,加工成了一个小故事,请听我的剧本。 故事背景:星期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买菜,对照着菜谱,花了三个小时终于做成了一份酸菜鱼,希望妻子能夸我做得好吃,是个好丈夫。 人物:我,妻子 时间:上周星期天中午12点 地点:我家的餐厅 对话: 我:老婆,快来尝尝我给你做得酸菜鱼,看看味道怎么样。 妻子,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尝尝的哈欠,拿勺子乘了一口酸汤,尝了一下。突然,眉头紧皱,大声说:“好咸呀,你弄得什么呀!” 我满心期待她的夸奖,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我满脸通红,感觉肺都要气炸了。一句“爱吃不吃,你个白眼狼!”差点脱口而出。 我突然想起:我昨天刚学了“本心坚守”解决冲突,不能发火,我要冷静。 于是,我在内心运用起本心坚守法来。 我想: 第一, 明确真正目的。我的真正目的是让老婆感受到我对她的关心与爱意,让她肯定我的付出。 第二, 预防不想要的结果。我不想要的结果是和老婆因为菜的味道发生争执,或者用沉默这种冷暴力向她示威,最后闹得不愉快;我的预防措施是:每当我受不了要失去理性的时候,我要用深呼吸和“掐自己的大腿”来恢复冷静。 第三, 找到两全方案。我一定要找出一个方案,既能达到“让妻子意识到我的付出与爱意”的目的,又避免与她发生冲突的结果。很快我找到了方案。 于是我这么说:老婆,我今天早晨一大早起来做饭,是看你昨晚熬夜,辛苦了,给你补补身体。我的目的是希望你肯定我对你的爱和付出。你说我的鱼很咸,我听着有些难受。但我不想因为这个和你争执,我依然想获得你的鼓励与肯定。你可以夸我一下,并给我的菜提一些建议吗? 妻子,眼圈红了,面带愧疚,说:老公,对不起,我刚睡醒,人不太清醒。我不知道你一大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就胡乱说了一通。谢谢你,我感觉到了你的爱和付出。呵呵,这个鱼确实微微咸了一点,不过用汤泡饭味道刚刚好。下次你再把它弄得清淡一丢丢好不好。 我老脸一红,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妻子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就是我利用本心坚守为一场关键对话找到合理方案,避免沉默与暴力的故事。 【对比概念,明确边界】 本心坚守效果这么好,它的适用边界在哪里呢?和同事、朋友之间的闲聊也需要使用本心坚守吗?不一定吧。本心坚守最有效的适用边界是关键对话,也就是那些对话双方观点差距很大;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3、对话双方情绪特别激烈的对话。普通闲聊就不一定要这么严肃了,看个人喜好。 |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听完我的故事,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你最有可能在哪个场景与人发生关键对话,比如激烈的工作讨论、严肃的家庭谈话、充满争议的社群会议、争锋相对的生意谈判…..请选择一个你最可能遇到的关键对话场景,把它写下来。然后,把这次关键对话编成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剧本,当然过程中还要体现你是如何使用本心坚守的方法提出“既能满足自己真正目的,也能避免自己不想要结果”的解决方案。请把剧本摘要写在一便签纸上。五分钟后我请一个小伙伴起来分享他的剧本。 结束后,请一个人当众表达自己的案例。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小星 人物角色:小星,小星的同租室友小李 时间:周日晚上11点 地点:出租屋的客厅 起因:小星因为第二天要上早班,所以9点半就已经上床睡觉了。而室友小李有晚睡的习惯,当天晚上11点还在客厅看电视,并且把声音开得很大,时而还发出夸张的大笑声。小星到客厅去找小李理论,希望她把电视关了。小李说:“我就要看,怎么着吧?” 小星怒急攻心,差点冲上去和小李打起来。不过,她想起了周四晚上学到的“本心坚守”应对关键冲突的方法。于是,事情有了转机。 经过: 小星心想: 第一,明确真正目的。我的真正目的是在卧室听不到声音,可以好好睡觉。 第二,预防不想要的结果。我不想要的结果是和小李在大半夜吵起来,这样我更睡不好,也会影响我和小李的关系。预防措施:我要用深呼吸的方式提醒自己避免陷入情绪之中,关注真正目的。 第三,找到两全方案。我想找出一个方案,既能达到“自己好好睡觉”的目的,又避免与小李发生冲突。我真诚而温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希望获得她的理解。 小星(深呼吸)对小李说:小李,对不起,刚才我的态度不好。我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够早点睡觉,并不想和你发生争吵。 小李脸红说道:对不起,小星,我刚才的态度也不好。主要是这个剧我正在追,你突然让我关电视,我有点着急了。 小星说:其实我的目的只是在卧室听不到电视的声音就好,这样我就可以好好睡觉了。因为,我明天6点就要出门,公司有一个早会。 小李说:原来你这么早就要出门呀,真对不起,打扰你了。你看我把电视声音调到25,还会影响到你吗? 小星说:不会影响我,在客厅都快听不见了,谢谢你,小李。 小李说:室友嘛,互相理解是应该的。你平时也挺照顾我的。这样吧,我干脆回自己房间,用电脑带上耳机看。 小星说:不用了,这样已经听不见了。电脑屏幕小,看着就没那么有趣了。 小李说:没事儿,这是个喜剧。我怕自己一会儿不注意笑出声来,影响到你。 小星说:小李,你真好,来抱一个。 结果:说完,两人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关掉电视,各自回房间去了。小星当天晚上睡得很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