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疗愈分手之痛》
大家好,我是小鱼。一个热爱读书,喜欢心理学的拆书家。今天我带给大家的拆页主题是:设立界限
学习总目标:当你遭遇界限困扰的时候,用“三次原则”和“自然后果”的方法,为自己设立界限,坚定自己,和他人创建良性健康的的关系。
学习目标一:当有人尝试不断侵犯你的界限的时候,通过“三次原则”来坚定维护自己的界限。
学习目标二:当你决定为自己设立界限,不被动担负他人责任时,通过“自然后果立界限”,来清晰的设立自己的界限,对自己负责,进入有良好界限的生活。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时间,我们会阅读两段拆页原文,仍旧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红色贴纸的伙伴一组,黄色贴纸的伙伴为一组。
下面我们进入主题下第一个拆页:
图书介绍:
F:《疗愈分手之痛》的作者是苏珊.埃利奥特,是一位演说家和哀伤咨询师,用九章内容讲述了亲密关系的丧失与重建。
A:
《纽约时报》畅销书,美国家庭关系方向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从亲身经历和实践案例出发,重新审视哀伤的过程和处理哀伤的重要性。
B1:无法走出失恋的痛苦?徘徊在前任的恋情中?无法帮助孩子面对父母的离婚?从这本书中你会逐一解决这些问题,重获平静的内在,清晰的意识和更有力量的自己。
B2:你在界限上有困扰,很难设立自己的界限,以至于让自己总是陷入到他人的生活中,通过这两个片段的学习,你可以为自己在他人之前清晰的划出自己的那条线,来保守自己的疆域不受侵犯。
R阅读原文拆页:(一)
原文选自:《疗愈分手之痛》P153
限制别人冲击界限的“空子”,一个女人对我说:“我发现很难不留空子,第一次的时候并非每个人都会理会。他们就像没听见和没听懂。”的确,设置界限往往得要反复表明你的立场,但不要超过三次。那些界限终结者会企图磨你,耗你,甚至假装没听见。如果你声明了三次,他们也听到了,就不要在试图寻求他们的解释理解,直接设置界限就好。
学习目标:当对方尝试不断侵扰你的界限时,使用“三次原则”来坚定维护自己的界限。
I拆书家讲解指导:(一)
What:界限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区隔。每个人为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负责,自己对他人在我这里有多少回旋余地负责。当他人不尊重你的界限,运用“三次”原则立界限,坚定自己的界限。
Why:生活中有些人会侵犯他人的界限,在他人对你的界限进行挑战时,自我辩解,会导致瓦解和让步,最好只说“不”来设立界限,坚定立场,不给界限终结者可乘之机。
How:
1. 表明立场:向对方表达你的界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2. 三次声明:当对方无视你的界限或者质疑你的界限,再次声明界限,不解释不争论。
3. 设限到底:第三次对方依然无视你的界限,直接行动,坚持到底。
我们具体的来理解三次原则守界限,比如你的客户经常邀请你参加活动,但是在活动中经常让你做很多事情,你很烦恼,再也不想参加了。如果对方再次向你发出邀请,你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很抱歉,我去不了。如果对方再次邀请,提出质疑或者让你给出解释,你可以再次声明,很抱歉,我去不了。直到设限到底,不去参加这类的邀请活动。这样对方就知道你的界限是什么,也不会再做出这样的邀请。
Where:当他人向你发出不合理的请求,你表明立场后,对方试图不断的侵犯界限,让你妥协的时候,你可以用三次原则来保卫自己的界限不被侵扰。也可以用在亲子关系中让孩子学习界限。
不那么做的坏处:
当你的界限不清,他人试图突破你的界限的时候,通常你都无法拒绝,从而让自己不断的为他人奔跑。这样下去,你就会被界限终结者所控制,因为你允许了他们。比如你早上匆忙的赶去上班,时间紧张,而你的的老板以你路过咖啡店为理由,每天早上都让你为她带一杯咖啡,你甚至因此而迟到。当你尝试拒绝早上给老板带咖啡这样的事情,却被老板的诚恳请求给挡回来。从此你的生活里多了一个早上给老板带咖啡的事情。
如果你为自己设立界限,使用三次原则,不去解释为什么不带咖啡,而是告知对方:我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不能给你带咖啡了”如果你觉得很有压力,你也可以附加一个解决办法。但是核心关键,是你为自己早上的时间设立了界限,让对方知道,你你没有允许他来使用你这段时间。当他人意识到你设立了界限,就不会轻易的突破侵犯。
预防异议的讲解:
设置界限,听起来很生硬,“三次原则”更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大家是否会担心这样的方式会破坏关系,我们习惯了委婉的表达拒绝。设界限不是把自己和他人隔绝起来,是为自己的疆域领地负责任,界限是给自己设立的,之所以我们不提倡委婉,这样并非刻薄无礼,我们的态度是温和的,如果你不能坚定的表达自己,就意味着你留着空间和机会让他人侵犯你的界限,而让自己疲于应对他人对你生活的介入。
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答反馈
原文中的限制别人冲击界限的“空子”是什么?
“空子”,是指那些你容易被说服的点,让你容易妥协的原因,从而让你无法坚持自己的界限。比如你非常害怕他人生气,那些突破你界限的人很可能在你说不的时候,向你生气,以至于你忘记自己的界限而妥协对方的要求。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法)
分步1
现在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最近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有人硬要和你说一些你根本不想听的,来破坏你的界限?而你却说不出我不想听这些。有人总是看准你的空闲时间来请你帮忙做事,来抢夺你的时间?你却总是不知道如何拒绝。
那些让你感受到自己界限被侵犯的事情,是什么样的,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一件你的界限被侵扰的事情。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紫钰
上个星期三,我的师妹拿着一张书单向我借书,我看过后告诉他我没有这些书。第二天,她又拿了一张新书单向我借书,我回复她我没有这些书。然后她对我说,我看你的书很多,我书单上的书你一本都没有吗?怎么可能?我说没有这些书。我心里有点不太舒服,感觉我对她想读的书富有责任。
分步2:我们学习了三次原则立界限这个方法以后,如果再让你回到当初的场景,你会如何为自己立界限?
分享者:紫钰
如果再回到星期三的场景:我会告诉她,我的书上记着一些笔记,属于我的隐私,我的书从不外借。如果她尝试说不会看我记的笔记,只是翻看一下目录,我会告诉她非常抱歉,我不外借我的书,如果她尝试在我面前打开书翻看一下,我会用沉默表示,我无法外借,直到我坚持自己不外借这件事。
当对方不断侵扰你的界限时,使用“三次原则”来坚定维护自己的界限。
可能你正在遭受界限的困扰,三次原则针对具体的事情,来表达我们的界限。三次原则不足以让你建立起更清晰完善的界限,那么我们可以使用“自然后果法”来全面的从整体上理清生活中你界限不清的地方,你难以设立界限的地方,重新审视,来为自己的生活立界限。
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拆页。
R阅读原书拆页:(二)
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当关爱的人陷入法律、经济困境,这是谁的问题?有句话说:“你的烂摊子不应该让我来收拾。”这意味着,不要让别人把他的问题交给你。是的,说“不”很难。但是如果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他们就永远无法从自己做了什么而导致后果中吸取教训。我们不允许我们关爱的人获得独立自主的尊严,借此好继续控制他们,使其对我们有所亏欠。是时候停下来对他们的拯救、抢救,停止承担不属于你的责任。放下控制,如果你担心不好的事情会降临到你所爱的人身上,那么请跟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共处。虽然很难,但这正是你需要做的,这样不仅你的生活会变好,你所爱的人还会学到人人都有必要懂得的;自我责任感。
再想想你生活中你需要设置界限的各个方面,或你似乎总会碰到某些场景。有人向你要钱吗?有人把他的责任推给你吗?你生命中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呢?
接下来,在日记里对这些情景做筹谋,就像在下一盘棋:写写界限终结者会有什么动作,你将如何回应。如果界限终结者说或做的是X,我将出Y。如果对方不做回应,我就让其承担应得的自然后果,或承接相应的逻辑后果。
在设定界限时,要预知那些不速之客的动作往往很难,你计划做的再好,他们都可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当你的观察力变得敏锐,能踩到破坏界限行为的拍子,你就可以勾勒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应对难以预知的反应。练习说“不”,练习停止头脑中的争论,跟你的治疗师或朋友练习角色扮演。这样好为界限终结者的到来以及他们的戏码做准备。
学习目标:当你决定为自己设立界限与他人做区隔的时候,通过“自然后果立界限”,来清晰的设立自己的界限,进入有良好界限的生活。
What:设立界限不等于说不。我们需要让那些不尊重界限的人承担相应的后果。允许自然后果的发生。
Why:对于缺乏界限感的人来说,设立界限会带给他很大的压力。如果不尊重界限也没什么后果,就没有会尊重你设立的界限,界限也无从谈起。当自然后果发生,你会发现,界限是可以设立的,从而从想象的担心中坚定自己的界限。
How:我们如何运用自然后果来设立自己的界限呢?
1. 明确问题归属:首先要明确,这是谁的问题,停止承担他人的责任。你的邻居知道你星期一不上班,就让你那天带她的妈妈去看医生,他多次给妈妈预约你休息的时候看医生,你带他去好几次了。这是谁的事情?
2. 回顾界限问题,你在遭受什么样的界限侵犯,有人把责任推给你吗?邻居把自己带妈妈看病的责任推给了你。
3. 规划设置界限,你如何着手为自己设立界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规划设立界限。
A.界限终结者名单:谁会侵犯你的界限?谁是你生活中的界限终结者?邻居。可能还有其他人,比如我生活中我的妈妈是我界限的终结者
B对方可能发生的反应:他经常会做什么事情来侵犯你的界限的事?星期三请你带她的妈妈去医院,因为他上班,你休息有时间。
C如何回应对方:当他试图侵犯你的界限的时候,你会如何回应?三次原则?委婉拒绝?
“星期三我有其他安排”
D对方不做回应:顺其自然承担自然后果,“我有其他安排”你不去,邻居会怎么样?那是邻居的事情。
4 角色扮演,练习说“不”:和朋友角色扮演,预演和邻居的对话,为立界限做好准备。
Where:当有人对你有越界的行为的时候,可以运用自然后果法立界限,让那些界限的挑衅者学会尊重你的界限。不适用于友好交流的相互帮助的人际中。
给出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在界限中遭遇挑战的事情,我们公司老板经常会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下班后,发给我一些文档,表示很着急,希望我做成PPT给他,或者做文档的校对,帮助他理顺其中的内容。开始的时候,对方表示很着急,又是我工作的领导,没有拒绝。后来,我的工作内容多了一个文字部分,时间被老板随时的工作占据着,让我非常烦恼,迫于压力,总是无法拒绝。
A1+如果重新去面对这件事情,我会这样来处理这件事:
1. 修改文档和制作PPT是领导的事情,不是我的工作责任
2. 领导经常把他的文字工作责任推卸给我
3. 我将着手从领导这里设立界限
A领导是我工作中的的界限终结者
B他经常会在工作以外的时间以着急为理由,让我修改文档或者制作PPT
C当他再这样做的时候,我会回复他:非常抱歉,我安排了其他的事情。
D对方不做回应:顺其自然,不去做这件事情。
4. 和朋友找安静的地点做练习,预演自己设立界限会做出的反应
做好设立界限的充分准备,当老板再次把文档扔进我的邮箱,打电话通知我修改的时候,我会对他说:这个周末我有其他安排,他的文档修改工作。我会在星期一的时候,把我的工作安排推后,来帮助他修改。如果老板再三的表示他很着急,我会对他再次声明我非常抱歉,我的周末有其他安排。可能我的领导会不愉快,也可能他尊重了我的界限,无论如何,我会坚持让自然后果发生,让领导去承担他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我来承担,来设立自己的界限。
A3促进参与(预先设计好的案例场景,或者意译原书案例,请一组做当众表达或者角色扮演)
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每个人的界限不同,我们的界限终结者也不同,你的界限是什么?你的界限终结者是谁?
比如你叔叔家的弟弟或者妹妹打电话给你,问你借钱。事实上他已经问你借过五次了,而且没有还给你。现在他再次打过来电话,你一看到他的名字就立即感到,他来借钱了。你和他并不熟悉,只是偶尔在家庭聚会中见面,你心里已经不想再借钱给他,因为你不想做一个提款机一样的存在。可是每次你都无法说不。
你接通了电话,他对你说:姐,我租房到期该交房租了,我手头紧,你能借我3千块钱吗?你会如何回应他?他可能还是说些什么?
现在我们请小伙伴两两一组,用自然后果法来为自己立界限,进行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记录:
于小勇扮演妹妹,璐璐扮演姐姐
妹妹:姐,我房子到期要交房租了,我的钱不够用了,你能借我3千块钱吗?(问题归属)
姐姐:你又没钱啦呀,姐很愿意帮助你,但是这次我不能借给你了,我不想把钱都借出去,自己没有规划。(设立界限)
妹妹:姐,这次我少借点,你给我拿1千也行呀。(终结者模式)
姐姐:怎么办呢,我也很为难,你想想其他办法吧,我不能再这样往出借钱了。(我的反应)
妹妹:你再帮我最后一次,我保准还给你。(尝试突破)
姐姐:我不是担心你不还给我。是我不能把钱零散的借出去,我在做财务规划,我很抱歉。(坚持界限)
妹妹:你问你身边的人拿点呢?帮帮我吧,我只能向你求助了。
姐姐:你再自己想想办法吧,我这有事情,先不说了。(自然后果)
A2催化应用:
分步1
设想一下,下个星期,界限终结者再次向你发出请求或者要求的时候,比如你的同事把自己负责的工作推诿给你?或者你的孩子不喜欢吃你做好的饭菜?那个场景会是什么样的?
大家在小组内讨论,稍后请一组伙伴来分享他生活中,下个星期他的界限终结者会如何来侵扰他的界限。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璐璐
我们总公司的HR负责对下属分公司HR做指导,我们下属分公司的HR会借机把他们自己负责的问题当成指导问题来请教,打电话过来确认,一旦执行后实施出现问题,他就会把责任归结于总部的指导。都没有人愿意去接他的电话。下个星期,他还会用这样的办法,打电话来和我们确认一些事情是否执行,一旦发生问题,我们又要去背黑锅。
分步2
下个星期,在这个场景里,你会如何用自然后果法去设立自己的界限?你将为自己的界限做些什么呢?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下个星期,下属分公司的HR会打电话过来寻求指导,当他把本该他负责的事情,作为指导内容来请我们确认的时候,我会对他说,这是他责任之下的事情,不属于总公司的指导方向及内容,他可能会说,他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不知道你能不能帮忙想想怎么办?给点建议也行,毕竟你们总公司,比我们知道的多呀。我依然会坚持我的界限,告诉他非常抱歉,这个决定还是需要他自己来做,我们只能在指导方向和内容上给予支持。他可能会说,你们不就是负责指导吗?我会说,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哪些问题是指导范围的,哪些是他们需求自己决定的,这次的问题不属于指导内容。让自然后果发生,以明确我们双方的责任,避免把责任推卸到自己身上而说不清。
结语:今天,我们为自己赢得了两个方法:三次原则立界限,让我们在遭遇界限侵犯的时候,坚定的表达自己的立场来维护自己的界限,自然后果立界限,让我们回顾自己的生活,整体的完善的去为自己立界限,打造良好的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