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促动》 所属活动: 大连知行分舵2019第十四次拆书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促动:聚焦式会谈法 学习目标: 掌握聚焦式会谈法的ORID四个步骤,增强与员工的沟通能力。

开场:

     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婵婵,很高兴又跟大家相聚在一起。在进入今天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分一下组,临近的两个小伙伴为一组。 

【场景】        请大家一起回想一下,在工作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员工,或者你带的新人总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即便是完成了任务,也是在拖延了几天甚至几周之后。 

【提问】        遇到这类事情,你之前用怎样的沟通方式来处理?沟通之后能让对方能够立即采取行动吗?是不是一直在找更好的方法来促进员工有效完成工作? 

【影响】        这些员工或者新人经常性的做不好工作或者拖延工作,不仅会对自己的绩效考核有影响,而且也会拖大家的后腿导致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随之延误,后果严重将会影响到公司整体经营状况。 

【解决】       如何驱动员工自主积极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今天向大家推荐《促动:激活团队能量的领导力新法则》这本书。 通过这本书十种促动技术的学习,大家会学到团队建设的各种有乐趣又有效果的方法。并且这些方法不仅仅用于工作和管理中,甚至还可以用于家庭教育、与人相处,朋友聚会等等场合。       今天我选择的片段是聚焦式提问,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使用聚焦式提问法(澄清),驱动(行为)下属或者所带的新人自主积极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界线)。  

【量表自测题】       在走进“聚焦式提问法”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通过这个自测题,大家能够了解自己在沟通时候的提问水平。同时,为了了解自己的进步,你可以在学习完“聚焦式提问法”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重新进行一次评估。在这份自我测试中,我们会问一些问题,请根据每一项选出最贴近你真实感受的选项。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6代表完全同意,然后把各项的总分写在合计栏。(给大家1分钟时间)

提问能力自测表

1.每次跟别人讨论事情时,我都不会直接表达自己观点,而是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对方思考。

0

1

2

3

4

5

6

2.我每次提问时,都会使用一些技巧,比如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提问、苏格拉底式提问等

0

1

2

3

4

5

6

3.我在和对方沟通时,从不跑题即使是进行提问,我自己也总是围绕我的目的来展开

0

1

2

3

4

5

6

4.我每次提问都是有层次有设计的,而且让对方感知不到。

0

1

2

3

4

5

6

5.每次在我提问结束之后,对方都能积极主动的自然而然的做出改变。

0

1

2

3

4

5

6

合计








【互动询问】   这个自测题大家都打了多少分呢?

【解释量表意义】    链接过往经验,得分如果低于15,那么你在提问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谈话之后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15到25之间,你的提问能力已经有一定基础,但不是保证每次沟通都有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高于25分,恭喜你,你的提问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再结合一些科学理念的认知,很快就会成为促动高手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让我们正式走近“聚焦式提问法”。

聚焦式会话法是一种出色的提问方式,它通常有一位促动师或掌握促动技术的管理者主持,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对方的聚焦点从话题的表层转移到话题的深层,进而能够引导对方的行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片段,是“聚焦式提问法”应用于开会流程设计的一个案例。

选自《促动激活团队能量的领导力新法则》P28-29。

第一轮讨论:在王副总分享的信息及墙上每个部门写出的信息中,让你印象深刻的/引起你注意的信息有哪些?

第二轮讨论:过往我们在制定部门定位、策略时,做得好的有哪些,做得不太好的有哪些?

第三轮讨论:
①大家认为制定新财年部门定位和策略的关键是什么?
②(请大家移动双脚去看别的部门的信息)你会给其他部门提出哪些修改建议?
第四轮讨论:接下来你如何调整本部门的定位定层面和策略描述,从哪里入手,需要哪些支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大家基本上都读完了。问大家1个问题。

【引导提问】

拆书家: 大家觉得会议中的这四个讨论环节是随便设计的还是有顺序的?

学习者:是有顺序的。

what】“聚焦式提问”,是在遵循人类思考的自然过程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有形式、有内涵的提问。它是一个“感知信息(数据层面)---内在反应(体验层面)---判断思考(理解层面)---做出决定(决定层面)”的过程”。通过这几个步骤,最终能够促发对方采取行动。

why】平时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也许会刻意使用一些提问技巧,比如封闭式提问或者开放式提问等等,但是如果是没有目的或无序的,也只是停留在提问的形式上,当然也就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how】聚焦式提问是由四个层面组成

1.数据层面提问:是指那些关于事实和外部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从感官获得的,包括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触到的等等,总之尽可能把事情还原。比如询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

2.体验层面提问:是指能够触发情感或感受的问题。比如询问:你有哪些情绪或情感感受?最让你困惑的是什么

3.理解层面提问:是指那些挖掘意义、价值、重要性和含义的问题。这个层面的问题是建立前两个层面基础上。比如询问:你怎么理解?你觉得它对你有意义、价值、重要性?

4.决定层面提问:是让人们能够对未来做出决定的问题。这个层面重点讨论新的发展或行动解决方案。比如询问:针对这些你有什么解决方案?你将如何行动呢?

【预防异议】

  通过阅读刚才的片段,你可能会觉得沟通按原文拆页中的框架来做太麻烦了,还有一定要按ORID的顺序去问吗?事实上,不这么做会更麻烦,因为没有按框架去设计,很容易经常跑题或员工不愿意参与。总之,虽然在沟通前按框架做设计增加了额外的时间和工作,但还是非常值得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为了更清楚了解ORID四步骤法,我举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

【举例子】

我的部门上周三刚进来一位新人。我尝试了用“聚焦提问法”与她进行了沟通。具体问题是:

我:近期你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数据层面提问
新人:主要是了解了兼职老师的招聘流程以及听我们全职老师的课程。
我:哪些事情,你觉得有意思?(体验层面提问

新人:互联网在线的直播授课形式,我觉得特别棒。而且我是第一次筛简历、打电话招人,也觉得挺新鲜的。

我:嗯。那有没有哪些事情,你觉得比较有困难?

新人:我觉得在系统操作这方面,自己还要多熟悉。另外,现在的工作环节太多,我一下子记不住。

我: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出现上面这些困难?(理解层面提问
新人:一是因为这个工作对我来说完全是新领域,之前没有做过教育行业,所以本身对这个行业就不是很了解。二是因为我想尽早“上手”,所以短时间内要记住这么多内容,就很困难,
我:你的近期规划是什么?(决定层面提问)
新人:罗列一下哪些是必须在前期需要了解的工作,哪些是可以后期慢慢熟悉的工作。另外,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尽快把事情背后的“逻辑”理顺。

 

通过这次谈话,不仅达到了我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位新人干劲满满,眼睛里面都闪出了“要努力”的光芒。

Where】

这样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各种形式的面谈,可以是个人式的,团队式的,甚至可以进行自我对话。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对于ORID的过程我刚刚做了一些讲解和举例,那现在我们一起练习一下吧。我们先分个组,相邻的两位为一组,一会的演练中会有“领导”和“员工”两个角色。

A3】之场景设计

   现在请大家设想这样一个场景:领导在月末做绩效考核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员工的绩效达成率比较低,于是决定做一个绩效面谈。面谈结束后,需要达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员工知道他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二是让员工知道接下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那作为领导应该怎么样进行这段对话呢?

请大家结合今天现场的RIA给出的四个步骤,设计一个领导与员工的月度绩效面谈”的对话。组内预演3分钟,3分钟后我们选一组现场演练。

学习者案例

峰哥(领导):老贾,上个月的结果看了吗?(数据层面提问

贾哥(下属):看了。我是我们组的最后一名。

峰哥(领导):对这个考核结果有什么感受?(体验层面提问

贾哥(下属):排到最后肯定不太开心,同时觉得考核的内容有点不太合理。

峰哥(领导):那你觉得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理解层面提问

贾哥(下属):考核项目缺乏过程方面的内容。

峰哥(领导):那是否有合理的地方?(理解层面提问

贾哥(下属):有啊,针对结果考核的部分是合理的。

峰哥(领导):既然有合理的部分,你还是排在后面,你觉得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做?(决定层面)

贾哥(下属):一方面需要更加努力,另一方面打算需求领导的帮助及同事的帮助。

【回应反馈】

非常好,领导和下属都很给力,完全符合刚才片段中的四个步骤。

A2催化学习者应用:特定任务

   给大家留个小作业。咱们一会儿活动结束之后,请在座的各位找到身边的小伙伴,用“聚焦式提问”的方法,帮助对方做一个简单的复盘总结以及未来的行动规划。之后请大家把沟通的内容,在本周三前通过微信发给我,好让我了解大家的使用情况。

【强有力的结语】

    到这儿为止,“聚焦式提问”的方法我们就学习完了。这个提问方法是非常符合人类自然思考的过程的一个方法。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四个步骤分别是:数据层面提问、体验层面提问、理解层面提问、决定层面提问。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你的提问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