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的英文名字叫Chen,大家也可以叫我显超。
三个标签介绍下自己:
我目前在区块链公司从事产品经理;
特比特别热爱冲浪,但由于地理环境原因,没有办法训练,是个冲浪新手;
喜欢阅读和写作;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通过运用微习惯的四个步骤,制定出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计划
<图书介绍>
(FAB介绍法之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F:我今天要拆的片段来自《微习惯》这本书,本书的作者是斯蒂芬·盖斯,那从这本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本习惯策略养成书籍。
(FAB介绍法之A:优势,“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A:这本书与同类书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执行性。
别的习惯培养书籍讲了一大堆的原理和理论,最终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应用,而这本书用非常简单的方式和原则,来去阐述习惯养成本后的原理和逻辑。
(FAB介绍法之B:利益,强调“学习者”,引发兴趣,获得价值)
B: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了解习惯培养背后的科学逻辑,以及制定培养习惯计划的技巧,用更科学的方式,指导自己培养习惯。
<I-原文解读>
从原文中有一个故事,作者举了他写作的例子:打篮球回家以后很累,身上懒虫泛滥,根本不想写作。
但是,因为作者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每天最少写50字,这样的任务小到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完成,所以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不至于中断。
这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如果你想培养一项习惯,那么把每天的任务标准降到非常小,以至于在任何极限的情况下都可以完成。
如果你想要健身,那么不要制定每天6点起床跑步5km,而是每天6点起床散步1km。
如果你想要学习看书,不要制定每天看书30分钟,而是每天最少看1页书。
有些人可能会怀疑,就这样小的行动,真的管用嘛?
我用已经实战的经验来告诉你,真的管用。
人一定要掌握两项技能,第一就是思考框架,第二就是养成一些良好习惯。
那么我用心理学框架,来去解释一下,如此简单的一招,为什么这么管用?
赏酬心理:当制定一个小目标以后,完成后会给大脑奖赏,驱动下一次行为发生。但是如果定的是高目标,未完成后会产生罪恶感,抑制下一次的行为发生。
抵触心理:人,本身是不安全感生物。所以,天生就抗拒大幅度改变,因为意味着巨大不确定性,影响生存。所以,当我们执行某个微小行动时,不会引发大脑抗拒。
开始心理:正因为有抵触心理存在,所以大脑“夸大”任务的困难程度,其实有些事情,只要你开始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这就是书中的,另外一个搭讪案例,你别幻想着对方的拒绝,而是专注迈出当下的一小步。
习惯心理:当我们开车时,行为几乎全都是自动化,不需要耗费意志力。但是刚开始学车时,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所以一旦某件事情,养成习惯,便不再耗费大量精力,也就更容易做下去。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我们要培养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做某事,这样更容易养成巴普洛夫条件反射。比如说背单词,我每天会在中午打午饭的时候,背10个单词,养成习惯后,每天排队的时候,就会自动打开手机。
多变的赏酬心理:我们的最小任务是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但是有时候还有可能多做,或者在执行任务时,获得其他的收获,这样都提供了在原有奖励之外的多变赏酬,鼓励了自己的行为。
心理预期:如果我们把目标调整为每天只做一件很低的任务,就代表了我们认可长期坚持带来的改变,相信“复利思维”,这样就不会受到短期焦虑的影响。
<行动步骤>
1.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读书、健身、背单词等...);
2.制定微习惯计划(任务难度低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完成);
3.固定时间执行;(形成巴普洛夫条件反射)
4.小量任务开始,超量完成;(固定+多变奖赏)
<不这么做的坏处>
1、指出错误的一般做法;
经常把目标定的过高,导致行为没办法长期坚持。
2、梳理这些常见做法的坏处;
会导致自己完不成预先规划的任务,造成负面情绪。
3、举出一两个简明反例;
在我学习英语的时候,我原来会给自己规划学英语的任务:21天挑战雅思单词:每天背诵至少100个。
但是这样的任务非常困难,执行下来很痛苦,我3天就放弃了。
4、回到原文建议;
把每天制定背单词的任务,小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完成
5、将刚才的反例改编成正面案例。
选择适微习惯:背单词;
习惯计划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完成:每天背单词数量为10个;
固定时间执行:每天早上做地铁时;
小量任务开始,超量完成:如果状态比较好,可以适当提升背单词数量;
<适用边界>
适用于长期坚持做某事,但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需要科学培养习惯人群。
比较不适用于,短期内需要迅速取得成绩的人群。比如说,月底要通过考试。
<A1 激活经验:拆书家提问设计(显像提问)>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
自己是否有过,想要坚持做某件事,一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雄心壮志,信心满满,但执行了几天以后,由于身上懒虫泛滥,导致计划没有坚持下来,整个人也陷入了对自己自责的愧疚中。进入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现场学员:“我自己是一名职业规划师,如果想作为一名专业的职业规划师,需要对每一种性格都要有所掌握,但不同性格对应的资料很多,大概有200多页,一直想要背,却没有坚持下来,每次背一页就放弃了,一想到那个资料就头痛。”
<A1+ 反思加工: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大家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失败经验。在制定习惯培养计划的时候一般都是雄心壮志,可是到最后往往没有坚持下来。
<学习者案例记录>
<A1>
现场学员:“自己读书,有一个看古书计划,每天看一章,每次都想快点把这本书看完,但每次都没有坚持下来,屡战屡败。
<A1+>
学习拆页之后,根据行动步骤,现在把计划调整为:
1.选择适微习惯:看古书;
2.习惯计划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完成:每天看一小段;
3.固定时间执行:每天早上,早起后;
4.小量任务开始,超量完成:如果状态比较好,就多看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