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1-1的拆书家,我叫刘静,用三个标签做个自我介绍,第一个:来自新疆的四川人,出生于四川南充,10岁去了新疆,上大学时来到了武汉,目前已定居在武汉;第二个:一名对培训很专一的培训师,从毕业开始做培训,一直到现在,已经有9年的时间,而且我依然热爱它,也会一直做下去;第三个:天生的乐观派,以前会觉得很好,但现在发现有时候会因为太乐观,导致风险意识不够。今天正式走上拆书的升级打怪之路。
说到拆书,什么是拆书呢?“拆书”是把整本书拆散吗?之前我有一个同事参加完第一次拆书,告诉我说:“我以为拆书是拆书的整体框架呢!原来是讲解其中一小个片段呀。”没错儿,拆书,是拆书中的一些片段,将这些片段知识转化和内化。拆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或拆书家为中心,致力于把书的知识转变为学习者的能力,通过让学习者规划知识在未来的具体运用促使学习者行为的改变。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也就是我们说的RIA,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R:Reading,阅读原文,I:interpretation,拆书家对原文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对引导;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分为A1和A2,A1指向过去,激活学习者经验,A2指向未来,催化学习者应用。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那“拆书帮”又是什么呢?简单的理解就是由N个拆书家组成的一个帮派组织,它是一个非营利的学习组织,现在在全国各地都分布着拆书帮分舵。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拆书主题: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我们需要如何调节?这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的一个片段,P95-96,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今天的拆书目标:当大家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心情很烦躁、不开心以致无法倾听对方的时候,可以运用三种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然后更好地倾听对方,与另一半保持更亲密和幸福的关系。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一般来说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如果告诉他人我们正处于痛苦中,我们无法顾及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会伸出援手。
然而,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的体贴。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另外两种选择。
其中一种选择是大声的提出请求。有一次我应邀去协调两个帮派之间的矛盾,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死亡。最严重的一个月,一方死了两人,另一方死了一人,为了帮助他们倾听彼此的意见并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我紧张的工作了三天,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感到筋疲力尽,我和自己说我再也不想去协调任何冲突。
可是一到家我就看到我的两个孩子在吵架,我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就大声的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现在真的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9岁的大儿子停了下来,问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吗?”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他也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当然,我并不想冲着孩子大声地喊:“你们怎么回事,你们就不会乖一点吗?我在外面忙了一整天还不够累吗?”我也不想说别的来指责孩子。我大声的提出请求是为了提醒他们注意我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
不过如果对方正处于激烈的情绪中,他也可能无法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换一个环境。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了,再回来。
我们说要做好沟通,首先要学会倾听。但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烦恼或不开心的事,此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让自己不开心或者烦恼的事,对别人说的东西很难听进去。而且容易将这些情绪迁怒于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有可能就会带来一场极不愉快的争吵,从而影响亲密关系。
我之前就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在生理期前两天,心情莫名烦躁,不管我老公说什么,我都很不耐烦的回应,比如他问:“今晚吃什么。”平时会说都可以或者告诉他具体吃什么,但那两天我就会说我怎么知道吃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如果他做了一点点看不惯的事情,那我更是唠叨加批评,比如乱丢脏袜子,我就会极不耐烦且大声地说:“跟你说了多少遍,脏袜子不要到处扔,你记不住吗?”然后对方会觉得很莫名其妙,两人就开始了不必要的争吵或者沉默,让家里的氛围很压抑。
这时候,双方都变成了有激烈情绪的人,所以都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如果这时候双方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的话,这场战争会爆发的更猛烈,不管是明战还是冷战。
那当我们不愉快或很烦躁,不能倾听他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倾听他人,避免不愉快的结果呢?
书中给了三种方法,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感受很容易体会,不开心就是不开心,烦躁就是烦躁,那对应的需要是什么呢,可能我们需要对方说一句感谢的话,也可能是需要对方做一件具体的事情。比如我在烦躁期间,我就需要什么都不做,只是窝在沙发上看综艺节目,跟着里面的快乐情绪我也就快乐了。当我们能敏锐的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2、大声地提出请求;如果第一种方法不能使我们的情绪得到调整,我们可以试试第二种,直接大声提出请求。比如我们需要对方说一句谢谢,就直接告诉他,请对我说一声谢谢。或者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就告诉对方我们需要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3、换一个环境。这个更多是运用在对方也正处于激烈的情绪中时,比如两个人刚吵完架,或者对方这时也心情不好、很烦躁,那我们就换一个环境,可以从家里走出去,去参加一个活动,去逛街等,总之离开让你不开心或者烦躁的那个环境,等你心情调整过来了,再回来。
A1:
上周六,我和老公吵了一架,原因是我认为他跟我的交流太少。我们俩在微信上持续了这样一段对话。
我:你每天吃完饭就开始抱着手机,直到睡觉,一天就跟我说几句话。我很生气,你知道吗?
老公:我抱着手机手机做什么你不知道吗?你有啥好生气的。
我:我知道你很多时候都在处理工作,可是你很多时候也在刷抖音啊。有时间刷抖音,没时
间跟我交流?
老公:我每天那么忙,刷刷抖音休息一下怎么了。交流啥,你告诉我。该交流的时候都跟你交流了。
我:随便说什么都可以啊。
老公:我不知道说什么,你找话题啊。
我:我很多时候跟你说话的时候,你都说你有事处理,要不就是你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不想聊,那你还让我跟你说什么。
老公:每天工作都忙死了,哪有时间想那么多。
我:那你不觉得这样是有问题的么?
老公:我觉得没问题。
……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一直在微信上吵了一个多小时。
A2:
看到这本书后,我决定,如果他明天晚上还持续刷抖音,不主动跟我交流的话,我就使用这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通过吵架来解决问题。
当我观察他刷抖音超过10分钟时,我首先会运用第一种方法,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感受自然就是生气,需要什么呢?我需要他停止刷抖音,跟我有更多交流,不管是谈论工作,还是一起讨论电视里面的情节,还是讨论家人,总之要多一些交流。觉察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的情绪好了吗?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没好的, 因为我需要他跟我更多交流,我不告诉他,他肯定不知道,所以我需要大声告诉他:“我需要你停止玩手机,跟我做一些交流,什么都可以。”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种方法。
如果第二种方法也不奏效,或者说老公这时候也有情绪,那我就使用第三种方法,换个环境,我可以换个房间看书,看不用烧脑的书,让自己慢慢调整过来,然后再更好的倾听老公,更好的沟通。
所以,当我们痛苦到无法倾听他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情境使用以上三种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第一种: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二种:大声地提出请求;第三种:换一个环境。从而更好地倾听他人,让我们与另一半的关系更亲密,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