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
大家好,我是王爽。上次有介绍过,因为拆书帮的缘分,去年的12月14日我有幸听到台湾的儿童财商教育专家陈圣雄先生的财商教育课,可以说我是打开了那本满是图画的幼儿书籍,那是更是这本书打开了我,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拆为己用,
我们先分下组,我们今天有6个人,接下来我们分成(2)人一组,安安和湘芝一组,杨老师和曼嘉一组。
#场景法介绍图书#1分钟
场景:在座的所有伙伴,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场景,感觉去年的旧衣裳配不上今年的气质,感觉新款的苹果一出,自己的手机运行速度就变慢了,迫不及待想去买新的手机,买东西时经常使用信用卡和花呗,最讨厌的日子叫做还款日,可谓花钱爽爽爽,还钱一时难。
提问:我描述的场景你们生活中有吗,你之前是怎么样管理自己的购物欲望,面对想买的东西,最后买了吗?钱还够花吗?
影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不要什么,能够理智控自己的消费能力这是一个绝大的能力,我上次拆这个拆页时讲到了储蓄的多少影响我们生命和生活的质量,其实还不止于此,面对林林种种的诱惑,面对自己那么多的想要,很容易迷失自己,这点在校园贷,各种小额信用贷、甚至是高利贷中都经常看到,最后很多的结果是家无宁日,家破人亡。
解决:话题很沉重,但是有解决的办法,少儿财商素质培养必读通过生活化的课程案例,例如零用钱从哪里来、想要与需要、打工日记、ATM防诈骗等,讲解货币、消费、储蓄、风险、投资等基础理财知识,虽是一本幼儿读本,但是却能诱发成人进行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如何理财。
想要与需要
需要:
少了它就会生活成不便,至无法生存。如:空气、水
食物、衣服物、遮风挡雨的房子,交通工具
想要:
没有了它,生活与生存和不会受影响。例:蛋糕、名牌包包、
手表、名车、电动玩具、手机
赵叔叔的故事
赵叔叔已经上班三年了
但他很苦恼赚的钱不够用
赵叔叔第一年上班的时候,
每个月领3000元。他用这些钱
买3C产品、国外进口巧克力
并目每周都出去旅游。
就这样他把每个同的薪水都花光光。
三年后,努力工作的赵叔叔每个月领6000元。但是他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怎么赚
的钱变多了,但是还是不够用
I:4分钟
文字特别少,我看多有些学习者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
#学习目标#先明确我们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个拆页的学习能够区分什么是自己的需要和想要,能够利用红灯法则理智消费。
所以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什么需要和想要。
#举例子#我儿子,今年6岁,他有时会拉着我的手或者衣角告诉我,妈妈我需要一个冰激凌。大家都知道人体需要七大营养素“他们是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 并没有冰激凌啊,那么冰激凌是需要,还是想要呢?
我们看一下概念:
需要:NEEDS,更是一种必需品,没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会有一些不便,甚至无法生存。比如、空气、水、一日三餐、遮风挡雨的房子、交通工具。
想要:WANTS满足自己更高阶的需求,生存和生活都不会受影响。比如名牌包和手表、名牌跑车,新款电脑和手机、出国旅游等。
所以我们用来区分需要和想要的关键点是,是否对生活造成不便,或者影响生存。
现在可以回答我儿子这个冰激凌的属性了?它是想要。
再来举一个例子,最早的时候我婆婆不会用手机,但是我们都出门了,只有她和我儿子在家,他也联系不上我们,我们也联系不上她,所以我婆婆就提出给她买了一个老人机。终于能解决通话的问题了,这个是他的需要。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婆婆现在回老家了,她也知道有更好的方法看到他儿子和她孙子,所以他想换个小米手机,又不贵,还能微信和我们视频。虽然这次手机有点贵,但是她还是我婆婆的需要。
再看看我爸,我爸是个东北乐天派的老头,手机用的比我还好,是我们家第一个用苹果手机的,而且在我用6p,我老公用5s的时候,朋友送了我一部6s玫瑰金作为生日礼物,结果我老爸以我们都有手机用,他要办一个南京的号码没有手机放为理由,直接拿走。结果没多久,东北的卡没钱了,他也不再续费了,这第二个手机就是我老爸的想要。(对比,案例折返)
就像旧社会的地主和农民一样,农民是真的需要大米,没有吃的,他们家里老老小小都要被饿死。而对于有些地主而言拥有粮食却不只是为了吃,而是满足他们的精神享受,他们不能出国游玩,也没有豪车包包,米缸的多少,米仓的大小是他们身份的象征,甚至于有人每天在米缸里撒欢打滚,或者盯着米缸意淫,已经变成一种精神上的病态享受。
所以说,我们不玩白马是马,酱油是油吗这种偷换概念的游戏,虽然都是手机,都是大米,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他是需要还有想要,只能说这个老人机或者小米手机对于我婆婆来说是需要,那个6s玫瑰金对于我爸爸来说是想要。(异议预防)
就像上次我们的李瑞兄扮演的小朋友一样,第一个书包是需要,但是已经有了又要再买一个就是想要了。
那是不是说只有需要才买,不是需要的通通不买呢?当然不是,我们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说带孩子出国旅行,就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让孩子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老祖宗也讲乐趣的趣,就是一边行走,一边获取,所以我们并不是排斥想要(异议预防)。可以我们会发现我们想要的很多,到底买不买啊?都想买怎么办?
我们来看看拆页中的赵叔叔工资3000的时候,他买了进口巧克力,买了3c产品,又出国旅游,结果月光;3年后涨到6000,消费也跟着涨上去了,结果还是没钱。
所以我总结了一个红灯法则以帮助那些目前阶段实际购买能力还满足不了自己想要清单的人群,以及那些不管收入如何,都希望自己能有存款而不是全部花掉的人民。(适用边界)
我的红灯法则很简单,只有4步,
第一步,停,当你想买买买的时候停下来,思考这个东西是我需要的还是我想要的,买了后,可以用多久,有什么效能?
第二步:看
如果买了,我还剩下多少钱?
有没有其他地方更便宜?
有没有我之后需要买,但是钱不够的东西?
第三步:问问
问问好朋友或者同学的意见
第四步 做出决定
#再举例子#就是这个财商课的一套教具,现场一共有3套在出售,我儿子特别想要,翁豆也强烈安利,她自购了一套。
按这个步骤我停下来想了下,这个是我需要的,我一直在寻求一套体系化的小孩财商教育内容,今天学了一下,虽然自己略懂一点,但是小孩的教育是持续的,要在游戏中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买了后不只他能用,还能给公司同事,社群妈妈,宝宝一同做分享,效果还是比较可期的。这个产品能够给我带来价值。
看:价格720元,我淘宝看了买不到,其他渠道要买的话还要800块,有没有我之后需要买,但是钱不够的东西,有?但是我认为教育更重要。
第三步,问问同行的翁豆,他也买了,她建议我也买。
第四步,做出决定
所以我的决定是购买。
亲爱的小伙伴们,通过I环节的分享,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怎么区分需要和想要,也对利用灯法则理智购物的方法有了一些了解。
A2:5分钟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里有一个关于学习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基于这个原则我想请大家编写一个剧本,包含人物、情节(起因经过结果)、对话、动作等等,其中部分对话要用到区分“需要”和“想要”,以及红灯法则消费的步骤。这样的场景可以有很多,比如说和闺蜜逛街想买一个最新款的包包?或者想去参加一个价值****的学习训练营,或者和老公讨论要进行一个大型资产置办,比如买房、买车等等。
请小伙伴们自己独立编写剧本,现在请脑洞大开吧,把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来讲讲他的剧本。
安安的剧本:
时间:下个月15工资日
事件:我想买口红
人物:我和同事c
安:我想买口红了,ysl最新款
c:我也想买
安:工资也不发,咱们这破公司怎么总拖欠工资啊
c:我都快交不起房租了
安:我也是,这个月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来看看,口红是我的需要还是我的想要呢?
c:还用问,想要,肯定是你的想要
安:既然是想要,那我看看我应该怎么办?
你看我已经停下来,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如果买了,我还剩下多少钱?
有没有其他地方更便宜?
找代购买,便宜多了,花原价买,没意思。
那我问问代购吧。微信很快回来说目前断货,着急就专柜买
第三步:问问
安:c,你帮我看看买还是不买呢?
c:专柜买不划算,你这个月不是还要去交学费吗?
安:是的,要花钱的地方真多
第四步 做出决定
安:那我不买了。
剧本分享:3分钟
非常感谢安安的剧本分享,里面有停下里区分“需要”和“想要”的步骤,也要看,问的动作,最后做出决定,进行明智消费”的四个步骤,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了一遍。相信下次购物的时候能够第二次的运用到。
感谢大家参加我的3-1定级,拆页虽短,拆意无穷,希望大家能够拆为己用,下次再见。
https://note.youdao.com/share/?token=92F69FECB917402C890C772C4125E5AD&gid=5596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