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胡益华。我的三个标签是:暂时不能动的跑步爱好者、励志终身学习的上班族、英文朗诵哲学群的群主。
欢迎大家来拆书帮参加拆书活动。"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里就是南昌滕王阁分舵。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下面我为大家演示便签法拆书,也叫RIA。R是READ的首字母,表示阅读,I是interpretation的首字母,表示用自己的话诠释,A是英文appropriation的首字母,表示对原文内容的应用情况,包括A1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A2未来的规划应用。
TF1-1拆书页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P137-138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偏见与公正
现在我们来谈谈你读懂了一本书,但是却不同意作者的状况。如果你都接受前一章所谈的规则,那么你的不同意就是因为作者在某一点上出错了。你并没有偏见,也不是情绪化。因为这是事实,那么要做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1点,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否则你的争论会流于情绪化,而不是在说理了。当你的情绪很强烈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有道理。
第2点,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你要知道你的偏见是什么——这也是你的预先评断。否则你就不容易接受对手也有不同假设的权利。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譬如作者明白的请你接受某个前提假设,你就不该因为也可以接受相反的前提假设就不听他的请求。如果你的偏见,正好在相反的那一边,而你又不肯承认那是偏见,你就不能给作者一个公平的机会表达意见了。
第3点,也是最后一点,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的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当然,争论而不享有派别之分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在争论时应该多一点理性的光,少一点激情的热,每个参与辩论的人至少都该从对方的立场来着想。如果你不能用同理心来阅读一本书,你的反对意见会更像是争吵,而不是文明的意见交流。
理想上,这三种心态是明智与有益的对话中必要的条件。这三种要件显然也适用在阅读上——那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上。对一个愿意采取理性争论方式的读者来说,每一个建议对他都是金玉良言。
但这只是理想,仅能做到近似而已。我们不敢对人保持这样的奢望。我们要赶快承认,我们也充分地注意到自己的缺点。我们也会违反我们自己所定的辩论中该有的明智规则。我们发现自己也会攻击一本书,而不是在评论,我们也会穷追猛打,辩不过的时候也继续反对,把自己的偏见讲得理直气壮,好像我们比作者要更胜一筹似的。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本段谈的是如果我们认为读懂了一本书却不同意作者的观点、结论,我们要先觉察以下三点,之后才可以认为否定是有理性基础的,这三点是:
1.在评判的时候我们情绪稳定。因为情绪影响客观判断,情绪化的人做不了有意义的沟通,无论事实如何,有情绪的人只认为自己有道理。如果一本书的内容触动了我们的情绪,那么我们要等情绪平息再来评判。
2.在评判的时候我们要觉察自己持有的假设。理性的思考允许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假设存在。好的辩论不会在假设上争吵。坦诚面对我们自己口袋里藏着的那些假设。如果坚持自己的假设却不认同作者的假设,就是存在偏见了。就不是理性的评判。
3.在评判的时候我们允许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政治、宗教、学术派别都有自己明确的立场或者观点,如果只基于本派系的立场来否认一本书,而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的反对就更像是为了否定而否定,不能算是客观、理性、文明的意见交流。
当然,基于我们的环境、性格、教育背景,完全做到以上三点基本上是理想状态,但为了实现明智、有营养的对话,我们就应该努力,将评判的目标定位于更深入、理性的探讨。这适用于辩论谈话,也适用于阅读,当我们与书有不同意见时,要觉察自己的状态是否理性、观点是否客观,立场是否中正做过换位思考,只有基于这样的基础来评判才能算是有益的评判。
【A1过去的经验】
这一个文段,我看到的不仅是对书的评价,也是如何理性处世之道。当我们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是否理性?
上个月我在RIA训练营中做过一次不理性的评判。
经过是这样,我的教练按照RIA入门的基本标准给学员点评,为了激发学员的兴趣,她的点评重在鼓励。而我已经自己练习RIA有半年了需要更深入的知识,入营也是为了解决自己无法攻克的A2。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训练营的教练会看出我的问题,自己也从来没有主动与教练交流过,在看过教练的点评后就默默的下了定义:点评没有扣到重点,我无法学习到知识。训练营第九天做到关于"止损"内容的作业,我决定"止损",花了一天的时间与组织沟通、自己纠结,最后把困惑与问题写在作业里私发给教练。教练看了,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发了杨绛的话给我:"人生最曼妙的风景莫过于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她而言这么多天的认真点评被认为是"没有扣到重点"这是很意外的,但她对这份作业依旧认真,而且在之后的学习里对我加了要求,做了更深入的指导,她展现的深厚功力、换位思考、温和友好、真诚有厚度的待人处事让我暗暗折服,她的反馈恰恰让我见识了"理性评判"这四个字。现在想想,我默默的给教练扣上 “我不同意”的帽子,这真的是可笑的行为。我摔的坑就是紧抱自己的假设而没有考虑教练的假设,就断然否定她的指导,白白浪费了训练营8天的学习指导。
【A2 未来的运用】
最近我常常被领导分配工作的事情所烦恼,这个知识点我将在工作中好好地运用起来。
目标:在未来的一个月里,当领导分配工作给我带来困惑时,使用理性评判来让我更积极地应对而不是生闷气或者懈怠。
步骤:
在未来一个月里,当我认为领导分配工作的指令中有我完全不认同的部分,比如说让我去做不是我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或者忽然把我的工作事项分配给别人时,练习积极的沉默:1、先观察自己是否有情绪,这些情绪是来自于对领导贴了标签还是客观事实,2、问自己关于职责我的假设是什么并留心倾听领导布置的话语探究领导这么布置工作的意图是什么,3、问自己如果我是领导这件事情会怎么安排,领导的安排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有哪些。4、倾听+记录+思考,想清楚了再决定是承接或者放弃这项工作还是找领导谈自己的观点。
结果:希望经过这四个步骤,我会和领导理性的交流,更积极地工作,或者即使我对他分配的工作事项有不同意见,也不会导致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