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化写作》 所属活动: 番茄工作法+如何与有情绪的人沟通+区分观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区分观点与事实 学习目标: 区分观点与事实

开场:

           注:由于目录中没有《结构化思维》这本书籍,故放在《结构化写作》下面大家好,我是汪绮
【学习目标】
大家跟随我完成这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从别人的话语中(澄清),区分(行为)事实与观点,使得沟通不至于停留在否定对方观点上(界定)。
【分组】
请现场的8位小伙伴分为2组。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崔永元在某个大学讲座时,谈到自己反对转基因。听讲座的一位生物学教授当场提出反对。在激烈的争论之后,崔永元说了一句:我感觉你要吃了我。这里教授回复了:你凭什么说我要吃了你。崔永元又说:“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个感受。于是,争论又升级了。
【提问】 这样的争论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影响】
观点是主观的,每个人都可以不一样。事实是客观的,真实发生的事情与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果我们分不出观点与事实,从而经常和别人在观点上产生争论,那么,就很难在沟通中快速的达成一致,这样工作效率就会比较低,甚至还会发生人际冲突,破坏人际关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解决】
《结构性思维》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是有结构的。如果按照书中的方法去训练,那我们的思维就会有更合理的结构与逻辑,那么我们语言和行为也更加有序。书中有一节谈到了与“观点”相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区分对方话语中的“观点”与“事实”,那么我们的交流就会更加顺畅。        


【A1】请大家自测(1分钟)

大家做如下判断题:

1、“每天坚持健身对我很重要。”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2、“我觉得路边的乞丐真可怜。”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3、“我昨天给了乞丐五元钱。”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4、“最好的婚姻,就是在婚姻中发现自己。”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5、“他成功了,因为他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6、“他昨天把那道计算题算出来了。”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7、“今天下午的演出真有趣。”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8、“今天下午的小品,一共抖出了三个包袱。”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9、“我们今天一定能完成这个工作。”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0、“我同意你对事实的判断。”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1、“我相信,我下个月就会升职。”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2、“还是他靠谱。”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3、“这次的检查真严格。”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4、“他这个人十分顽固。”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5、“我们谈了一下午,可是我仍然没能改变他。”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6、“我给你的答案已经十分精确了。”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7、“孩子会走路了。”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8、“我讨厌现在公司今晚要求加班。” 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19、“今晚的聚会,我好开心。” 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20、“做完了这二十个题目,我轻松了许多。” 这句话是事实。

不是

【I】解释自测题(1分钟)

    请大家对照答案:1、不是;2、不是;3、是;4、不是;5、不是;6、是;7、不是;8、是;9、不是;10、不是;11、不是;12、不是;13、不是;14、不是;15、是;16、不是;17、是;18、不是;19、不是;20、不是。

一共20道题目,一题五分,请大家算一下自己的分数。得分60以上的请举手,大家基本上掌握了如何区分观点与事实。如果得分在35-55,说明对于观点与事实的区分需要加强。如果得分在30分以下,说明对于观点与事实的区分能力偏弱,需要花大气力来学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事实只对事物只进行描述、展示而不进行诠释,通常包括姓名、地点、日期、时间、数据、事件、科学规律和基本定理等。所以,事实通常会采用有具体含义的词,如小明、汤、黄色、十个、一小时等。

观点是指表达者的判断、感受等,通常可以被分为价值判断、品味或偏好、信念、态度、情感或感觉这五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关键词也会有所差别。

价值判断是指根据个人价值观来判断价值,通常表现价值判断的键词有“好的、重要的、可怜的、自卑的、最好的”等。

品味或偏好指的是喜好,可以通过“成功的、糟糕的、有效的、有趣的”等这样一类词来表达。

信念指的是强烈认同的观点,相关的关键词有“相信、同意、应该”等。

态度是对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关的关键词有“顽固的、顽强的、严格的,精确的”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5-7分钟)

为什么我们需要将观点和事实分开呢?因为事实是可以验证的,因此也有对错之分。而观点是比较主观的,就没有对错之分了。如果我们和别人交流,可以去置疑对方所说的事实。至于对方说的观点,我们就尽可能地去理解。因为观点这样主观的东西,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因为某个观点进行争吵,则可能既没完没了,又伤害双方的感情。

大家都看完了。那么,现在我问一下大家,拆页中提到,观点可以分为哪五种类型?(学习者回答:价值判断、品味或偏好、信念、态度、情感或感觉)

回答正确,大家看得都很认真。

我问大家几个问题:

1、“今天拆书活动对我太重要啦。”这句话是观点还是事实?(学习者回答:观点)对,这句话属于观点中的价值判断。

2、“今天下午上班真枯燥。” 这句话是观点还是事实?(学习者回答:观点)对,这句话属于观点中的品味或偏好。

3、“我反对今天的观察家。” 这句话是观点还是事实?(学习者回答:观点)对,这句话属于观点中的信念。

4、“拆书手册上的规定太刻板了。”这句话是观点还是事实?(学习者回答:观点)对,这句话属于观点中的态度。

5、“我讨厌公司的规章制度。”这句话是观点还是事实?(学习者回答:观点)对,这句话属于观点中的情感。

我们可以根据这五种观点的类型,将观点挑出来。剩下的,便是事实。

由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一段话说完,几乎不可能全部是事实或者全部是观点,因此,我们在听别人讲述的过程中,还要对别人的话进行分段。一般按照对方说话的停顿处来划分。

这样,关于区分对方话语中的观点和事实,我们就有了两个步骤:

1、将对方讲述的内容分段;

2、对每一段的内容,我们看看是否属于观点的五个类型。如果属于,则为观点;如果不属于,则为事实。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2013年底,当时我还在部队里面。有一天,一个战士和我说:“我现在很讨厌班长,因为他在开党支部会议时,未提议我入党。”我当时的反馈是,你班长是个好人呀,而且手把手交你学专业,你怎么可以讨厌他呢?于是乎,我们的对话也就终止了。以后再遇到那个战士,他对我也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读到这个拆页之后,我才知道,自己当时没有区分事实与观点,而是在批评对方的观点,这样就可以解释之后他对我的冷淡了。如果回到当时,我会首先将他说的内容进行分段,将它分为“我现在很讨厌班长”和“他在开党支部会议时,未提议我入学。”分段之后再分别看每一段是否是观点,第一个分段是观点,第二个分段是事实。这样就可以将观点与事实区分开来。在这个基础上,不去批评对方的观点,而是去关注事实,那么,我们的交流就会更有效。

就像是刚开始举的例子,如果教授知道崔永元说的是观点而不是事实,那么双方的争论也不会升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8-12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我们学习了如何区分事实与观点,。现在我们设想一个场景:

小张和小李是一个部门的同事。有一天部门经理布置了一项工作需要小张和小李合作完成。工作量很大,需要加班。小李主张在每天下班之后加班,而小张主张每天按时下班,把加班时间安排到周末。于是两人在商量什么时候加班时,产生了争论。刚好争论的这一幕被同部门的小王看到了,刚好小王也学了今天拆页的内容,小王就注意听双方争论的内容,并且区分双方描述的事实与观点。

现在请组内一人扮演小张,一人扮演小李,一人扮演小王,剩下一名小伙伴进行全程的观察。在小张和小李进行争论的时候,小王记下了内容,并用今天学的两个步骤来区分双方的观点与事实。时间8分钟。

 

现场角色扮演:

    (选一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采取的的形式:小李和小张在对话过程中,自己说完之后便由小王进行区分。)

小李:小张啊,老板又布置了一项新工作,如果完全用上班时间,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加班。我想了一下,我们每天下班之后来加个班,你觉得怎么样?

小王:老板又布置了一项新工作---事实

                              用上班时间完成不了---事实

                              下班之后加班---观点

小张:我认为可以在周末加班。

                         小王:想在周末加班---观点

小李:如果周末加班,我就不能有个愉快的周末。

                         小王:观点。

小张:我孩子每天6点钟放学,晚上还要上培优,我要去送他。

                         小王:这三段都是事实

小李:可很多培训、活动都在周末,我想去充电,

                         小王:很多培训、活动都在周末---事实

                               我想去充电---观点

拆书家回应:

好的,谢谢三位分享。我们区分了事实与观点之后,当与别人遇到需要去讨论的问题,就可以更好地聚焦于事实,而不是批评对方观点。 


【A2】催化应用(1分钟)

 

拆书家布置任务:

 

在最后呢,需要大家做一个家庭作业:在一周之内,将这个小技巧分享给别人,可以是自己的朋友,可以是自己的家人。

现在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来,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和谁去分享呢?

 

分享学员:娟子

准备周末和表姐分享一下,将区分事实和观点的步骤向表姐陈述。

 

总时长:2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