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刘珊珊,非常开心我们又一次的线下拆书活动如期举行。今天活动,有胡老师、李老师和王震,符合现场拆书的人数。好,今天的拆书活动,马上开始。
【图书介绍】
【F】: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史蒂芬•柯维,是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在他的著作中,多是帮助读者将思想转化为行为,在本书中,他提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重要习惯,为个人或组织机构不断发展和超越提供力量和指引。
【A】:这本书在美国的影响力仅仅次于美国每个家庭里必有的一本书《圣经》,《福布斯》杂志说它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比起同类书籍,做到很牛的一点是,它是世界500强企业必备的培训课程和教材。
【B】: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不满的时候,阅读这本书,它可以让你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解决方法!
【B2】今天所分享的拆页会帮助我们从自身识别自己所用语言到底是积极语言还是消极语言,以及让我们从注重片面感受到立即行动去给予他人关爱,淡定处理无能为力的事情,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早日成为一位高效能的人士。
【总行动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将能从消极被动的语言描述的事件中确认主动的选择行为,并改用积极主动的语言表达事件。能够在出现不好的感觉时,使用觉察感受、判断回应、选择行动的方法,将消极应对行为转变为积极行动的行为。
思维意识会决定行为和态度,如果有意识仔细检查,我们会发现这些都会在我们的人格地图上体现出来。比如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是否积极处世的真实写照。
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例如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
我根本没时间做。”(又是外界因素一一时间控制了我。)
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
“我只能这样做。”(意味着受迫于环境或他人。)
左边一栏的语言源于决定论的思维定式,其本质就是推卸责任。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
曾经有一位学生这样向我请假:“请您准我的假,我必须随网球队到外地比赛。”
我问他:“你是自愿,还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不得不去。”
“不去会有什么后果?”
“他们会把我从校队中开除。”
“你愿意出现这种结果吗?”
“不愿意。”
“换句话说,为了待在校队,你选择请假,可是缺课的后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
“仔细想一想,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您不会开除我吧?”
“那是人为的社会后果,而不能留在网球队,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呢?”
“我想大概是失去了学习这堂课的机会。”
“不错,所以你必须权衡后再做出选择。如果换成是我,我知道我也会选择网球巡回比赛,但千万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的。”
最后这个学生当然还是参加比赛,但却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学习目标1】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将能够从消极被动的语言描述的事件中确认主动的选择行为,并改用积极主动的语言表达事件。
这个片段讲的是,一个人若是消极被动,就会选择“我不得不、我被迫干……”的语句,告诉人们他不该对当前不好的情况负责任。若想变为积极主动,需要转变语言,采用“我选择……,我愿意干……”,给自己的内在植入积极模式,从而摆脱消极的行为。
任何事情都有负面可能,任何人无法完全控制,如果不需承担负面的可能后果,会使人心安理得。
虽然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但总需有人对不好的趋势负责,为了使事情完整,人们一般选择推卸责任,把错误归因于环境或者他人,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
此时,看似自己一点责任没有,也不用去考虑问题如何解决,长此以往,就会习惯性地推卸责任,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平庸和抱怨中过完消极的一生。
一次我儿子郑重告诉我:“你得给我买个手机,老师在手机上布置作业,我必须在手机上完成。”
我问他:“你自己想买个手机,还是不想买?”
“真的必须给我买一个,好在上面做作业。”
“不买会发生什么呢?”
“作业完不成,成了一个学渣,考不上大学。”
“你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对吗?”
“是的”
拆页中罗列展示了积极主动的语言和消极被动的语言。比如“我不得不……”是消极被动的语言,对应的是“我选择……”等积极主动的语言。
“我重复一下,为了做作业,你选择买个手机,可是不买手机又怎样呢?”
“我不知道。”
“好好考虑下,不买手机会怎样?”
“如果你不借我手机,就完不成作业。”
“那是你和我没好好沟通,仔细想想,不买手机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我想是不能方便地上网做作业。”
“对的。不买手机,你仍然可以完成作业,不过麻烦些,要用我的手机才能完成。你之所以要买手机,是因为想方便地用手机做作业。不买手机,你还是有办法的。是你自己选择买手机,但别说是由于完成作业不得不买手机。”最后我给儿子买了手机,因为是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我顺利地与他约定用手机的规则。
上例中,如何做到从消极被动的语言过渡到积极主动的语言呢?主要是这么几步:
1、设想反向选择,明确自然后果与社会后果;
2、分辨选择中的主动行为。事情的自然后果就是我们主动选择回避的部分,不过是加入了人为或其他社会因素,我们就把自然后果同我们控制不了的社会后果一起,包装成我们控制不了的后果,遮掩了自然后果。其特点是在归因中以偏概全,夸大了无法控制的因素。
3、明确表达主动行为。以积极行动的语言代替消极被动的语言,用第一人称宣示我们选择应对不好的自然后果(选择买手机:应对不能方便地上网做作业)。句式:“我选择……,我愿意……”
这个技能,适用于个人消极应对生活及工作,不从自身找原因,而从他人或环境找借口,期待他人作出改变,把责任推卸给他人的情况,该方法适用于个人的自省,也适用于在他人消极时提醒他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选择的部分,一定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对于社会后果我们不能控制,但是对于自然后果,我们有时候也不能控制。比如说我选择开发市场、我选择让孩子成为学霸、我选择召开会议等等,都有一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话说的太满了,可以改成我选择建议开发市场、我创造条件帮助孩子成为学霸、我选择参加会议等等。
现在我们把从消极被动表达到积极主动的表达三步法运用到这样的场景:小宝放学回家发了脾气,对爸爸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我不想做作业,我是被迫的,是因为你们内心恐惧,才逼着我学习。
现在请一个人扮演小宝的爸妈,一个人扮演小宝,引导小宝从消极被动的语言表达,到采用积极主动的语言表达,使其承认上学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
角色扮演:李老师、胡老师分别扮演小宝爸爸、妈妈 王震扮演小宝
学习者:
小宝:爸爸、妈妈,我不想上学了,我在学校里可难受了,我不想写作业,你们别逼我了,我不想这样!
爸爸:为什么不想上学了,就是因为作业太多了?
小宝:老师布置作业太多了,我每天写到晚上12点都写不完,再就是上课没有意思。
爸爸:如果我们不去写作业了,不去上学了,你会怎么样呢?
小宝:我可以出去玩啊!
爸爸:那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小宝:学业完成不了,考不了大学
爸爸:考不上大学是我们愿意发生的吗?
小宝:我觉得考上大学也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爸爸:那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小宝:我想要的是快乐!
爸爸:如果你不上学,你会获得快乐吗?据我所知,凡是快乐的人,都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但是如果不上学,你没有能力的话,往往是你想干什么是干不了的。
小宝:是因为没有钱吗?
爸爸:那倒不是,主要是这个社会资源有限,有限的资源都朝有能力的人倾斜,如果不上学,能力不好的话,资源是不会朝这些人倾斜的,是不是呢?选择快乐,还是需要从提升能力开始的,你觉得不上学,可以提升能力吗?
小宝:不太可能,因为很多能力都是从上学得来的。
爸爸:从你的反馈,我感觉你还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之所以选择不上学,是因为其它原因。
小宝:爸爸说的对。
爸爸:其实你还是想上学,只是在上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态度让你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作业太多让你觉得很累,所以是因为我们没有处理好和老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些写作业这件事情,导致你的反感,有了逆反心理。
小宝:对。
爸爸:所以你再想想该怎么表述?
小宝:我还是喜欢上学,只是因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没有做完,心里产生了消极的情绪。这是我应该去面对和处理的,只有这样我才能有能力,以后才可以有资格去选择。
【拆书家反馈】
两位同学刚才就很好地演绎了积极主动三步法哦,特别是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小宝完成了从消极被动的语言到积极主动的语言的三个步骤,第一是设想反向选择,不上学的后果是什么。第二步是分辨不上学、不做作业的自然后果是以后没工作、无能力。然后表达自己选择的是以后有能力、有工作,做作业是自己选择的,不过是因为作业较多,父母又着急,才把问题归因于父母。第三步是让小宝明确表达,我选择做作业,是为以后自己有能力走入社会。
第一个片段,讲的是人格地图中聆听自己的语言,适用积极主动的语言替换消极的语言,第二个片段是指人格地图中觉察自己的感受,这是聆听自己的内在的声音,通过思维转换,以立即行动代替消极感受。对一个人来说,一个片段是从改变外在表达出发,另一个从改变内在感受出发,都有助于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为并列关系。如果以个人的转变为主体,那么两个片段涉及的是从外在语言到内在感受的转变,为递进关系。
立即行动
我曾碰到这么一位男士,他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我的婚烟真是让我忧心忡忡,我和太太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感觉,我猜我们都已经不再爱对方了。该怎么办呢?”
“爱地。”我回答。
“我告诉过你,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
“那就去爱地。”
“你还没理解,我是说我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
“就是因为你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所以才要去爱她。”
“可是没有爱,你让我怎么去爱呢?
“老兄,爱是一个动词,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成果,所以请你爱她为她服务,为她牺牲,聆听她心里的话,设身处地为她着想,欣赏她,肯定她。你愿意吗?”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作一种感觉。好莱坞式的电影就常灌输这种不必为爱负责的观念——因为爱只是感觉没有感觉,便没有爱。事实上,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积极主动的人则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就像母亲忍受痛苦,把新生命带至人世,爱是牺牲奉献、不求回报。又好像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出现自怨自艾、怪罪他人和环境等不好的感觉时,使用觉察感受、判断回应、选择行动的方法,将消极应对行为转变为积极行动的行为。
这段对话及解读说的是,当你感觉不好,受感觉支配,期望别人做出改变时,需要检讨、确认自己是否负责任,从而选择主动行动来回应感觉。
具体怎么做呢?有从拆页中可细化为以下三步骤。
1、觉察自己的感受。
2、判断自己是索求还是给予。好的感觉是投入之后的成果,如果期待成果,而不对他人投入,只感受爱而不施与爱,只要求而不是给予,违反了投入产出的平衡法则。
3、以行动替代感受。向原则看齐,跨越主动行动与被动感受之间的距离,选择投入代替要求产出,以给予代替索求。
总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我们总觉得是他人不对,他人应该对你的感觉负责,如果再缺乏一些忍耐,可能会争吵、纠纷,感觉糟透了,不得不过一种消极的生活。
有人说,我付出了爱,我给予的也够多,但是你还要求我继续爱,继续给予,这不对吧!
拆书家:是真的爱了吗?是真的给予了吗?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或者给予是对方需要的吗?有时孩子需要我们聆听和理解,但是呢?有的父母只提供吃和穿,而没有陪伴和感受孩子的内在世界,孩子真正想要的一点都没有给。
上周在冯老师那里又碰到了一位妈妈,她精神几近崩溃:“孩子就是拖拉,成绩太差,照此下去肯定考不上高中,说啥都不听,跟你对抗,看不到任何希望,我真的活不下去了。。。。。。咋办呢?”
“好好活。”冯老师说。
“我是真的活不了了!”
“那你就好好活。”
“我说的是,我已经活不下去了。”
“正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所以才要好好活。”
“可是看不到任何希望,我如何能活的下去呢?”
“这位妈妈,孩子也要有空间,他也要好好活,要放手,看到他的优点,赞美他。不要去维持自己的颜面,要给孩子无条件关爱,为他着想,肯定他。能试着做吗?”
接下来是激活经验环节。
各位小伙伴请回顾一下最近一次工作或生活上感觉不太好的经历。
请你想象一下,最近有没有拖延某事、抱怨某人、讨厌某物等内心不爽的时刻?
是什么时候,具体是什么事,当时你怎么说的?
请想一想,记下来,在小组内分享一下。时间是2分钟…
稍后我们邀请1位小伙伴来做一个分享。
有请胡老师分享一下
胡老师:
前天的例会,进行五月份的工作总结,有位老师总结的很不好,我进行了一顿批评,批评完了之后呢,我觉得批评的太温柔了,应该批评的再激烈一点。
可是今天学习了这个拆页以后呢,我觉得不能光是批评,还得培养,告诉对方具体怎么做,得有一个手把手培养的历程。
当时,你是索求还是给予?如果是给予,是对方需要的吗?
学习者:当时是索取了,给予的不够,这种索取不是对方需要的。
想想看,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胡老师:我选择先培养她, 我愿意陪伴她一起成长,
设想一下,端午节到了,你按领导指示辛苦辛苦组织团建活动,准备到唐岛湾来个健步行,但是因为有部门人员不能参加而取消出行,你心情沮丧,觉得对方这些人不理解你,刻意做对,对此很生气,很想找对方去理论。
晚上闺蜜来访,你俩到一个幽静的咖啡馆谈话聊天,你不想聊这事,但她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还是从你极力隐藏的话语中知道了你不开心的原因,那么他会用什么样的对话使你摆脱情绪的困扰,再次积极地面对同事呢?
胡老师扮演闺蜜 王震扮演活动组织者
胡老师:今天的活动没有如期举行,是不是有些不开心啊?
王 震:是啊,我按照领导的要求举行活动,没有想到突然取消了。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工作,一下子全部否定了,因为有的部门参加的人少,所以活动就取消了。
胡老师:健步行相当于我们的团队建设,是团队建设当中的一个活动。人数较少,领导叫停,是领导对这个活动有个把握,也是对我们有个保护。我觉得现在的关键是怎么创造一个让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团队活动,有创意的,看看你们单位的这些员工的最大需求是什么,主要的意见领袖的看法,各部分负责人的兴趣取向,领导一示范,下面的人就会跟随。本次活动没有举办成功,肯定有些员工也会觉得遗憾,也憋着劲呢,所以不用那么悲观。
王震:我觉得你说的很对,我就是觉得这个活动没有搞起来,就觉得沮丧。其实,应该考虑一下公司的利益,考虑一下怎么让大家尽量都来参加。我应该策划一个更好的活动,让大家都参与进来。
胡老师:虽然这个活动是领导临时喊停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复盘一下,是不是动员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啊等等。既然领导有这个需求,我们就继续追击,在原来的计划之上,怎么推出一个更好的方案。我建议你找各部门的负责人,分别做一个访谈,调查一下他们的倾向性,列三到五个主题,让他们提建议,拿着调查报告再和领导谈,最终让领导拍板。立刻开始下一个行动计划吧,干的越多学的越多,领导也会给你点赞的!
王震:闺蜜你真厉害,我心里立马敞亮了!
非常感谢大家,在初夏的夜晚和我一起学习,完成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转变。沧海横流,唯有积极的人生才能带来丰硕的成果。从今天开始起,希望大家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语言:“我可以的,我会的,我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如果遇到不快乐的时候,注意觉察自己,反求诸己,用立即行动的积极付出代替消极等待的片面感受,相信生活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谢谢大家,我今天的拆书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