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190513【车公庙 NO.01】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用选择和代替说“不”的技巧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学习目标: 可以用选择和代替说“不”的技巧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开场: 【开始】
大家好,我是倪映琼,大家也会叫我喜乐。我的三个标签是:二胎孕妈,亲子阅读的践行者,保险知识的宣传员,今晚特别开心会有充足的1个小时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两个很简单又实用的化解冲突的方法,为了让各位更好地进行拆为己用,我们来分组。从我的左手边开始,两两为一组,今晚一同分享,一起学习!
【图书介绍】
我先做个现场调查,请问有孩子的伙伴的举手?家族里有小孩子的请举手?3个。(超过一半则更多应用孩子案例,少于一半则应用成人案例)
F:今天带来的图书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被誉为亲子沟通的圣经,是两位美国杰出的教育专家提供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比如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是一份爱的礼物。
A:这本书是美国家庭教育类图书累计销量第一名,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和其他讲沟通的书籍不同的是,这书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案例和趣味性的漫画,生动易懂,可操作性强。
B1:你会不会经常觉得孩子夸不得,也骂不得,很苦恼?沟通出现问题?这本书中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让你和孩子能够快乐有效的沟通,书中的方法对成人也同样有效。
B2:今天我会带拆2个片段,通过第一个片段,希望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当孩子家人朋友出现情绪上或行为上的对抗的时候,可以将建议或要求变成选择,让对方更愿意去接受并遵行,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化解冲突。通过第二个片段,希望在孩子家人盆友不接受选择或提出更多不能被接受的要求时,家长能够用代替说“不”的方法避免用生硬的“不”挫伤对方的热情,化解冲突,希望通过未来的一个小时,大家能够综合应用这两个递进的方法来化解冲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我们来阅读第一个片段,片段很短,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阅读,阅读完成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问孩子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面包烤的时间长点还是短点,这些问题看似不合理,但对孩子来说,每个小小的选择都会让她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孩子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沮丧和执拗。

“你必须吃药。”

“别敲桌子。”

“赶快上床睡觉。”

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一个“怎么去做”的选择,那么这些选择就足以减少孩子的沮丧心情。

“看得出来你不想吃药。你是愿意用苹果汁喂药还是姜汁?”

“这声音让我不舒服。要么别敲,要么回你房间敲,你选吧。”

“现在是爸爸妈妈谈事,你睡觉的时间,你是愿意现在就睡,还是先在床上玩一会,睡的时候叫我们过去?”

有的家长运用这个技巧的时候,会感觉不舒服。他们认为一个强制的选择根本不算选择,只不过是用另外的方法限制孩子,把拒绝变得“合理化”。也有家长认为,通过孩子的参与,他能想出让大家都能接受的选择。下面是一个爸爸的讲述:

“我和妻子正要带托尼过马路,他今年3岁。托尼不愿意我们拉着他的手过马路,他老想挣脱,有时候在马路中间也这样。这次过马路以前,我问他:‘托尼,你有两个选择:你要么牵妈妈的手,要么牵我的手,或者你再想出其他保证安全的办法。’”

“托尼想了一会,说:‘我抓着推车。’他的想法真不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1】当孩子出现情绪上或行为上的对抗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孩子做选择化解冲突,鼓励孩子独立。

(WHAT)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是否接受对方是不同于我的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观点在培养独立性和产生依赖之间,是很矛盾的。我们不可能明知道前面有什么坑,还一声不吭,让对方自己去经历、去挣扎。(不这么做的坏处)给建议是我们脱口而出的行为,因为这又快捷又省事。但拆页告诉我们要把建议、命令变成建议,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不这么做的话,长期以往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成为一个没有主心骨的人,在她真正需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时候会失去勇气,一方面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都要问妈妈”,另一方对于别人提供的建议和选项也会充满排斥和叛逆。

(HOW)大家有没有试过当我们要求或建议对方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是命令式的毋庸置疑口吻,不但不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做,反而会产生逆反和冲突。那么可以怎么办呢?来看看拆页的建议:

首先明确我们希望对方做的事情是什么?其次,通过类比法找出两个或以上的选择,必须注意的是,你给出的选择是你都能够接受孩子去做的。比如我想让孩子穿长袖,我会问孩子要穿红色的衣服还是黄色的衣服?

最后,给时间让孩子做出选择,同时给他补充提供新选项的自由,当他做出选择之后,给予肯定。

(反例)给大家举一个我女儿小橙子的案例,她不到2岁,特别喜欢吃棒棒糖,每次去超市她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棒棒糖在哪里,一定要买。我之前会和她说不能吃糖,吃了糖牙齿会坏,然后要上手去掰开她手里的糖,结果她大哭大闹,弄得我很崩溃。

(正例)我想让小橙子不吃糖,所以我要转移她的注意力给她找替代的食物,我会和她说你想吃苹果,还是吃香蕉,她告诉我葡萄。好的,妈妈给你买。

(WHERE)无论是孩子出现逆反还是你对孩子有建议或者要求,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都可以应用这个方法。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把命令、建议变成选择,让孩子从小知道她是选择的自由度的,她是被尊重的。

(预防异议)这个方法能够起作用,最重要的是愿意去接受孩子有选择能力,他也有补充自己选项的能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和孩子、家人、同事相处的过程,有没有哪些场合是你特别希望去纠正或改变对方的呢?比如老公回到家会把脏衣服乱丢,比如孩子去邻居家玩的时候,特别喜欢拿别人家的玩具回家,比如同事经常会把数据做错,比如奶奶特别喜欢给孩子吃很咸的食物,比如天气冷了,你想让孩子多穿一件衣服,但她不配合,等等,但不仅仅是这些。

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分享当时具体的场景就可以了。给大家2分钟小组讨论。

 

好的,时间到了,大家讨论的结果怎样?请一位小伙伴来说说自己的经历。

我们请今天的一位新伙伴来做分享,好吗?正好她回忆起来很好的一个例子。

学习者案例记录:

香云:我爸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生不让他抽烟,但他烟龄很长了,很难戒。我就会经常和爸爸说不要抽烟了,但是效果不好。

 

【A1+】回到过去,再来一次,运用我们今天的知识点,当发生情绪或行为上的对抗的时候,你会如何把建议或要求变成选择,让对方更愿意去接受并遵行,使对方感受到尊重。

接下来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2分钟时间。

学习者记录:

香云:那学了今天的内容之后,在想让爸爸不抽烟的时候,我会和爸爸一个选择,我会和爸爸说,要么你嚼口香糖,要么嗑瓜子。但是要是爸爸不接受,怎么办?

 

谢谢香云的分享,同时香云提出了一个疑问,给了选择之后,爸爸不接受,怎么办?不用担心,我们既然是能够有方法,就在下面的片段,我们往下看,我们有可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需要说的是,我们提供的是一种不破坏双方关系的一种解决方法,对于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我们需要耐心。

 

(结语)这是今晚分享的上半场内容,通过我的带拆,大家能够在当孩子家人朋友出现情绪上或行为上的对抗的时候,可以将建议或要求变成选择,尊重对方,化解冲突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通过上面这个片段,当我们把建议变成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孩子情绪还没有平复,不愿意做出任何选择或者提出无理的要求,我们该怎么办呢?直接说不,然后把孩子拖走吗?还是任他在原地嚎啕大哭,自己尴尬得无地自容吗?不,这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可以怎么办?

我们一起花两分钟来看看第二个片段,阅读完成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谨防说太多的不

很多时候父母用生硬的“不”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孩子会感觉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他们会尽其所能来反抗。他们尖叫、发怒、骂人、不开心。他们质问父母:“为什么不能?......你讨厌......我恨你!”

即使最耐心的父母这时候都会生气。我们该怎么做?投降?还是凡事都说“可以”?很明显,凡事顺从是当然不行的,会让孩子变成专横霸道。还好我们有方法帮助家长既坚定自己的立场,又不招致对抗。

代替说“不”的方法,

A.提示

孩子:我能去苏珊家玩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他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去吃饭了。

孩子得到这个提示会对自己说:“我猜我不能去”。

B.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一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受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带她离开时候)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C.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电工半小时后就来了。

D.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E.给自己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盖瑞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思考时间。

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略显繁琐,但是,它比说“不”更有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2: 希望在孩子不接受选择或提出更多不能被家长接受的要求时,家长能够用代替说“不”的方法避免用生硬的“不”挫伤孩子的热情,化解冲突。


(WHAT)为什么要谨慎说“不”,生硬地说“不”会挫伤孩子的热情,孩子会当做对他的攻击,导致情绪产生更大的波动和对抗,怎么办呢?顺从孩子的无理要求又会养成小霸王和小公主,怎么办呢?别说孩子了,就是我们和成人去沟通,如果只是一味说不,对于理智的成人来说,也会产生很大的反弹,对人际造成破坏。

(HOW+意译案例)拆页给我们提供了5个可以代替说“不”的技巧,我会通过一个例子来阐明这五个方法:我女儿小橙子特别想买一件玩具,在地上打滚,不买不罢休。

1、摆事实进行提示;“小橙子,我们马上要吃饭了,爸爸在家里等我们了。”

2、接纳感受(细化步骤),表达感受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需要细化一下步骤:

首先,描述你所看到的:“妈妈看到你喜欢好玩的玩具,想带回家玩。”

其次,表达共情:“玩的很开心的时候,真的很不想走,妈妈是能理解的。”

在整个过程重复以上步骤。

3、描述问题,“妈妈想给你买,问题是我们家已经有一样的了。”

4、用“是”代替“不”,“好的,家里的玩具会玩了之后,我们可以买这个玩具。”

5、让我想想,“让妈妈想想。”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帮助我们在对话过程中给予对方拒绝,既坚定自己的立场,而又不招致对抗,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预防异议)有些伙伴会说,这似乎太繁琐了,直接说“不”难道不是更加直接有效么?其实很多时候在孩子心里自然知道问题最合适的处理方式,他们需要的不是告诉他如何做,而是希望父母理解和体会他们此时的感受。也许我们每个技巧都用上了,孩子也不一定立刻配合,但是至少不会与我们产生强烈的对抗。就这一点,我们就值得去尝试了。不一定每个方法都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这个过程里,孩子知道,妈妈是爱我的,妈妈愿意理解我。

(回应反馈)这五个代替说“不”的方法有没有大家还不太清晰的部分,我们可以留点时间做个说明。

没有疑问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拆书家提问设计:

没有的话,我们就进入现场练习的环节。(现场只有3个学习者有孩子,少于人数的一半,因此我们讨论成人案例)

 

成人案例:因为我们更多的是成人学习,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情况是这样的:你是一个部门负责人,你的同事小明经常有很多奇思异想,会和你提很多的建议,有些建议你认为挺好的,让他给你一个更详细的方案,但他提了之后就没下文了,几次之后,你就想直接拒绝他了,因为每次撩完之后就没有任何结果。请你试试直接说“不”和刚学习的五种代替说“不”的技巧两种方式进行拒绝,记得五种代替说“不”的技巧是可以组合使用的。另一位伙伴扮演小明,在对话过程中体会一下不同回应给你的感受。时间10分钟。完成后我们请一组伙伴进行现场表演,我们一起体会下两种拒绝效果的不同之处。

 

(回应与反馈)请问我表达的清晰吗?有没有有疑问的部分?我们需要演练的目的明确吗?

清晰。好的,那我们开始进行演练。现在开始!

 

好,时间到,我们现在请一组伙伴将刚才的场景分别用直接说“不”和代替说“不”的技巧进行展现。

 

学习者记录:

小明:领导,现在线上课程这么火,我想把我们平常做的课程线上化然后卖出去帮公司创收,怎么样?

领导:不要,不做。

小明:啊。

学习者:这是第一种方式,直接说“不”拒绝。

拆书家提问:好的,我们现在做个采访,你作为小明,领导这样拒绝你,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习者:我会觉得受伤,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听,都没听完,反正就是不要。

拆书家:所以你会觉得没有被尊重,有点受伤。(问领导)那你直接拒绝他,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习者:这个领导很排斥这个员工或者就是习惯性的拒绝,也觉得自己挺不尊重人的。

 

小明:领导,现在线上课程这么火了,我前几天才买了一个减肥的线上课程,不如我们自己公司也搞一个吧。

领导:线上课程啊,现在确实是互联网时代大趋势呀,我先想一想吧。

小明:那什么时候答复?(全场大笑)

领导:我先想一想,我先想一想。

拆书家提问:请问你用了什么技巧来代替说不呢?

学习者:摆事实,先想一想两种。

拆书家:好的。那这次你有什么感受,感觉没有那么生硬了,也不会让对方难受。

 

 

好的,谢谢我们这两位伙伴的现场演练,大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回应反馈)

没有。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我们要自己试着运用这个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请大家想想在未来一个月内,你有可能遇到的一件需要向对方说“NO”的事情。比方孩子逛商场非要你买个玩具,或者孩子希望周末外出游玩而你却想在家休息,或者由于工作或学习原因不能参加同学聚会等等。这些只是给大家参考。

给大家3分钟时间,写下将你准备即将应用的具体事件、任务、时间、地点写在便签上,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现在开始。

学习者记录:

香云:下个月我们公司在宝安职业学校要开一堂法制教育课,领导想让我去讲,但我想在下周和领导沟通这个事情,拒绝他的要求。

 

丽雅:周六有人来我们机构接待,领导想让我去做接待,我要在明天去沟通,拒绝领导的要求。

 

在刚刚那个场景,结合我们今天应用代替说“不”的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大家把自己的A2写在便签纸上,时间为2分钟

 

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给我们一些分享他的A2呢?

学习者记录:

香云:我会这样做,首先感谢领导对我的认可和给我锻炼的机会(接纳感受),但考虑到这是第一次和宝安职业学校合作组织这样的法制教育课,我本身也不是学法律专业的,我担心因为自己不够专业,砸了公司招牌(摆事实)。看看公司有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把机会让给他。

丽雅:领导,我觉得别人来参访是一个挺好的机会,有可能有项目的合作,问题是我时间上有冲突(问题是),在上个月我已经报名了一个课程的学习(描述事实),如果缺席就会被列入黑名单,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我做好相关的PPT和资料,由其他同事代我来接待(给选择)。

 

拆书家反馈:很开心大家都能够应用这个方法,将今天两个拆页的内容融会贯通。

【结尾】

好的,今天的分享接近尾声,请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两个方法,当孩子家人朋友出现情绪上或行为上的对抗的时候,可以将建议或要求变成选择,让对方更愿意去接受并遵行,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化解冲突。通过第二个片段,希望在对方不接受选择或提出更多不能被接受的要求时,能够用代替说“不”的方法避免用生硬的“不”挫伤对方的热情,化解冲突,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