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燕郊筹备分舵拆书家内训第25期 6.5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关注圈和影响圈 积极主动 学习目标: 关注圈和影响圈

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where),使用影响圈法则四步骤(澄清),为自己的行为朝向(界线)积极主动制定(行为)一个行动方案,避免一味进行负面指责或埋怨,影响人际关系或生活幸福感。
拆动乾坤,赋能你我!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阿风。今天我们人不多,就不分组了。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我要带拆的这本书。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周末,老公休息在家,你想着让他陪陪孩子,他却一个葛优躺,瘫在沙发上打游戏。或者,今天周五,你和闺蜜约好了要去看电影,眼看就要下班了,老板走过来跟你说:“小王啊,这里临时有点急事,你赶紧处理下”。
【提问】碰到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是怒火蹭蹭往上窜,要么选择指责“你在家休息呢也不知道陪陪孩子!要不你干脆去跟游戏过得了!”要么选择隐忍,嘴上不说,心里却埋怨个没完 “天天给我加急任务,就不能早点说么,烦死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如何做,才能既维护双方的关系,同时又解决好当下的事情?
【影响】一味指责他人,只会让沟通无效,久而久之,人际关系恶化,而隐忍不发,只会堆积越来越多的怨气,受害者心态越来越重。
【解决】如何通过改变自己而影响他人呢?今天我向大家重磅推荐一本可以让你快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曾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这本书里讲述了七个普遍的原则,可以帮助你从内而外地塑造自己。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影响圈法则,学习如何在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为自己的行为朝向积极主动制定一个行动方案,避免一味进行负面指责或埋怨,影响人际关系或生活幸福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生活、工作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不如自己所愿就一定是坏事吗?未必。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如果消极应对,它可能就会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危机、灾难。反之,如果积极应对,它可能就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契机。我们要如何把这些时刻变为成长的契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片段——影响圈法则,时间2分钟。

【R原文片段】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r),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image.png

积极上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image.png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国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mage.png

image.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引导提问、概念对比】

原文讲了哪两个概念?

对,关注圈和影响圈。

什么叫关注圈呢?对,就是一个人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多肉或明星八卦等等。

什么叫影响圈呢?对,就是一个人可以控制的问题,比如学习成绩、工作表现、吃饭饮食等。

比如小张在填写报表时,不小心写错了一个数字,被老板发现后,他不停自责“哎,自己真是笨,填个数字都弄错了”。

这是关注影响圈吗?不是,过去的错误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挽回。

小明一家原计划周末出游,结果却下起了雨,小明不停抱怨,“这破天,什么时候下不好,偏偏这会下雨?”

这是关注影响圈吗?不是,因为下雨这事不受我们控制,是吧?

比如小王老公只顾打游戏不看孩子,小王不停指责唠叨“你就不能管管孩子吗?”

这是关注影响圈吗?不是,因为老公的行为她不能直接控制,她只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老公。

比如小刘,最近工作学习特别忙,身体有些不舒服,于是他决定规划一下自己的时间,每天跑步半小时。

这是关注影响圈吗?是,因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

好,大家看的很认真哈,概念总结很到位,通过对比,我们知道影响圈的核心要素就是自己可以控制。接下来我们看下为什么要关注影响圈。

why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们是不是习惯性地去指责他人 “都怪你,要不就不至于这样”,或者抱怨环境“又堵车,我又得迟到了”?可是事实已无法改变,指责他人只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而抱怨环境只会导致自己成为怨妇,受害者心态越来越重。那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呢?

what原文片段介绍了一个办法,即影响圈法则,告诉我们可以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影响圈,专注于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how 】具体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分析问题。在问题已经发生之后,分析问题属于可直接控制、可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事情。对于可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事情,关注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对于无法控制的事情,坦然接受它的存在。

第二步:明确目标。积极思考我们希望达到的结果。

第三步:寻找方案。积极思考自己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或态度,引导事情朝着我们的期望发展。

第四步: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并落实到行动中来。

【举例】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下如何使用影响圈法则。

清明假期,老公自己去喝酒,给孩子玩手机。我看见孩子玩手机那个火啊,蹭蹭地网上冒。

我问自己:“他给孩子玩手机这事属于可直接或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事件呢?”

我说:“间接控制。”

我问自己:“你想事情怎么发展呢?”

我说:“孩子少玩会手机,不跟老公因为这事不停吵架”

我问:“我想孩子少玩会手机,不跟老公因为这事不停吵架,可是又没办法控制老公,我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态度,努力使这件事向着我的期望发展呢?”

我说:“接受他的育儿方式,跟孩子商量玩手机的时间,带孩子多出去玩!”

后来,我制定了行动计划,①跟孩子商量好每次玩十分钟②尽量带他出去玩。并把计划落实到了行动中。最后,我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和老公的矛盾解决了,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也解决了。反之,如果我盯着老公的行为不放手,指责他、抱怨他,结果可能是我俩大吵一架,他该给孩子玩手机还是给孩子玩。

【预防异议】听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我知道自己要改变,可是我就是这样,改不了啊!是的,改变自己很难,但是跟改变别人相比,是不是改变别人更难呢?而且效果还不好。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先定个小目标,一周应用一次影响圈法则处理意外事件。只要做到了就给自己一些奖励,慢慢你会发现,哇,影响圈法则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不过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改变了自己,结果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会改变,因为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需要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也有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我就是无法做到坦然接受现实啊!是的,很多人都无法做到,你并不孤单。当我们无法接受时,就静静地跟自己说“我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允许这种想法的存在。你不纠结了,大脑也就接受了。

【适用边界】影响圈法则适用于生活中出现危机时的自我引导,也适用于引导朋友,但跟朋友使用时需要一个前提:她已经恢复了理智,且明确表示需要你的帮助。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新技能点:A1量表自测】

走进影响圈法则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在这份自我测试中,我们会问一些问题,包括你对不如意的事情的反应,请与自己平时的反应进行对照,然后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不符合,6分代表完全符合,然后把各项的总分写在合计栏。(给大家1分钟时间)

项目

1

2

3

4

5

6

1.发生问题时,我总是想“要是这件事没发生就好了”。







2.出现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改变别人。







3.当事件不按自己预想发展时,我总是指责他人。







4.出现错误之后,我总是想“要是能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另做他选”。







5.碰到堵车、下雨等不可控事件时,我总是抱怨环境。







合计分数


【互动询问】这个自测题大家都打了多少分呢?

芹菜:7分

黄英:7分

晁儿:15分
【解释量表意义】好,看来大家关注影响圈的时间比较多哈!接下来我给大家解释下不同分数代表的情况哈!得分如果高于25,说明你对影响圈法则还有很多理念需要加强,你今天来对了地方。如果得分在15到25之间,说明你在使用影响圈法则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还可以提升。如果低于15分,恭喜你,你关注影响圈的时间非常多,再结合一些科学的方法,你都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各种大风大浪了。



【A3现场演练】

知易行难,让我们来现场演练一下。中午,朋友小刘找你一起吃饭,结果吐槽一中午,说燕郊出行太困难,天天修路,害得自己每天上班都得迟到。在她平静下来后,她问你有没有好办法,你会如何引导她,帮助她制定一个计划,避免上班迟到呢?其中部分对话请使用影响圈法则的步骤: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寻找方案和制定计划。

请大家按照分组,一人扮演朋友小刘,一人扮演你,时间5分钟,稍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记录】:

芹菜饰演小刘,黄英饰演自己

芹菜:阿英,最近上班天天迟到,烦死了都要

黄英:我特别了解你,现在上班高峰期都特别堵。首先堵车这个事情不可控,其次上班时间也是固定的,没法改,你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芹菜:工作我还不想换,我就想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上班准时到达公司,不迟到。我现在就是特别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黄英:听你说完,我知道了,你不想换工作,而且堵车和工作时间不可控,我觉得有两个方案不错:①提前起床,预测一下平时路上需要花多长时间,避过高峰期;②燕郊四通八达,走哪里都能到公司,不行就绕一点,换一条路,提前踩点看看多久能到。

芹菜:这两个方案我还是倾向于早起吧,就晚上早点睡,提前起床一小时,应该就差不多,明天开始提前一小时起床。

黄英:你具体计划怎么做呢?你如何保证自己到点就起?

芹菜:①定闹钟,五点半开始,每隔10分钟一个,定三个闹钟,②让老公喊我。

黄英:办不到怎么办?有没有什么惩罚措施?

芹菜:办不到就让公司领导多罚点钱。以后心疼钱,我就早点起了。

黄英:哈哈,把钱给公司不合适,把钱用来请我们吃饭合适,哈哈。

 

************************************************************************

【回应】这俩小伙伴的对话对原文步骤对应的非常到位哈。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寻找方案,最后制定出了行动计划,而且还设置了惩罚措施,非常不错。

【A2催化学习者应用:事后复盘】

即使你在理智上认同了应该“关注影响圈”,也记住了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寻找方案和采取行动的步骤,但由于这不是你的习惯,你还是会忍不住抱怨环境、指责别人。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一周,请你刻意留心出现的危机,把你的处理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试着对照影响圈法则的四步骤: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寻找方案、制定计划反思一下自己可以如何改进。

请大家在本周五前将复盘的结果通过微信发给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晁儿:端午节,我和老公商量好要带孩子出去玩,老公要带孩子去游泳,可是我想带孩子去玩滑梯,说半天他还是坚持去游泳,还找各种理由说滑梯免费的肯定人多不好玩,气得我摔门就走了。如果利用影响圈法则,我可以这么做

第一步分析问题:老公带孩子去游泳的想法我无法控制,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态度。

第二步明确目标:我的目标是希望全家人假期开心,有愉快的家庭时间。

第三步寻找方案:我可以跟老公商量或者让孩子自己选。

第四步制定计划:我的行动计划可以是这样的:①跟朋友要玩滑梯的视频;②给孩子看视频,让他们自己选;③告诉老公我想去滑滑梯的原因:腿疼没法去游泳;游泳离家近,他可以周末带孩子去;滑梯那里有小朋友,可以增加社交。



【强有力的结语】

对应于讲解中分类的三件事,通俗点讲就是: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希望学完今天的影响圈法则后,大家能够学会区分这三件事并采取合理的行为和态度去回应。今天先聊到这里,希望大家在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能够把握机会,把危机变成成长的契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