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雨霏,一个渴望斜杠的才女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迷妹拆书家,今天,我讲带大家一起拆解《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这本书。
【事件场景】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为了得到你的表扬而去做某一件事,完成一件他觉得自豪的事情后会向你讨要赞美和奖励,表扬他的时候他高兴、做事更卖劲,不表扬的时候就噘嘴、生闷气。
【提问】遇到以上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你是不是觉得,既然赞美能让人开心、积极,那就狠狠的赞吧,反正不用钱。如果他需要奖励,那就奖励吧,难道他能索要原子弹?
【影响】不管你采取上述的哪种做法,直接表达赞美虽能马上让孩子获得认可,但从长期效果来说,会让孩子缺乏自我能动性和内驱力,缺失为目标而努力的动力。
【解决】那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简.尼森尔在《跟阿德勒学正向教养》中告诉我们鼓励才是正确的做法,既能让孩子获得认可,又能促进孩子自我评估,自我进步。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原文片段,在阅读之间,我们先两两分组,方便待会分组讨论。大家有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阅读完毕的可以举手示意。
P262
鼓励与赞美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异。有时很想赞美孩子,尤其当你对他们的作为感到骄傲时。在儿子打出全垒打时,我面临该如何拿捏鼓励与赞美的界限。我努力克制,不要说出我有多么地以他为荣(但是……可恶,我真的以他为荣)。我没有击出全垒打时会怎么想?
我知道他很自豪,我也知道他清楚我们都很自豪——太显而易见了。我用鼓励取代赞美:“你一定觉得很骄傲!”接着,我说出更明确的鼓励:“所有辛苦的练习都是值得了!你的每一次打击都用尽全力——我相信你了解自己终究会成功的。”
他露出了充满喜悦的笑容。我的确是一名感到骄傲的母亲!
有没有适合说出“我很骄傲”的时机呢?当然有!只是我很留意说出这句话的时间与频率。如果我在他击出全垒打时说这句话,那么可能导致他将来对自己失望;更糟的,他可能认为我会对他感到失望。
下一场比赛,他被三振,他会以真正的运动家精神面对。我已经提醒孩子许多次:“最重要的,不是人生中发生什么事,而是你如何面对这些事。”
在葛瑞森被三振后,我立刻注意到,他没有用球棒打本垒板、闷闷不乐地走回休息室、噘嘴或怒视裁判,他保持冷静。我感到骄傲,但我知道那一刻他并不以自己为傲。我知道他需要听到关于他态度良好的大量赞美。
比赛结束后,我提醒他关于贝比.鲁斯的打击率数字,以及他被三振了一千三百三十次,然而人们却只记得他击出七百一十四支全垒打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贝比.鲁斯在被三振后善于使用积极性的自我激励。他尊重比赛,并获得老板与队友的喜爱。
我想我们都会同意,大部分时候,赞美让人感觉很美好。但当我们听了太多赞美,可能会变得依赖赞美,引发我们的“讨好症”;或是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太习惯听到父母为我们感到骄傲,反而使得我们对赞美变得无动于衷。
我会持续赞美孩子——我无法不这么做——但重要的是,时时记得鼓励对他们更有用。在我赞美他们之前,我会反问自己:“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我?”
赞美可以使人愉悦,让彼此关系融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听起来挺不错吧?但是,片段中的这位妈妈,为什么明明以自己的孩子为荣却努力克制不说赞美的话,改为用“鼓励”代替?
【what】
赞美,即夸奖别人好、聪明、厉害,赞美只对眼前发生的某事给出一个评价,这个评价都是来自他自身的,长久来看会给对方造成两个结果,第一,变成“讨好者”或者“寻求认可上瘾”;第二,形成一种完全依赖别人评价来做事的自我价值观。
相反,鼓励是关注对方付出的努力和行动,教会别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做正确的事的能力。具体是以描述值得鼓励的行为为主,关注他人的感受,给予他人信心和力量。而鼓励,让他增强内在驱动力,能在未来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境况,都能运用同样的努力去化解。
下面,让我们来区分一下赞美和鼓励:
【概念对比】
当孩子给你呈现一幅漂亮的画作时,你高兴得冲口而出:“你真是个天才!”请问这是赞美还是鼓励?是赞美,因为这里提到的就是孩子的智力,而非他们的努力。
当学生在无数次考试不及格后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你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奖励你50元”,这是赞美还是鼓励?是赞美,因为同样提到的是孩子的智力,只关注当下,学生可能只为了奖励而做事。
今天晚上,老公看见你很累的样子,主动收拾碗筷洗涮,你动情的说一句“老公,你做得真棒,别人就说我嫁了一个好老公,果然哒!”这又是赞美还是鼓励?是赞美,因为没有明确描述实际行动。
同事历尽艰辛拿下了一个项目,你对他说:“看你这个月天天加班,你付出很大的努力,这个结果是实至名归的,相信你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这是赞美还是鼓励?是鼓励,因为描述了具体值得鼓励的行为。
【why】
那为什么我们需要多鼓励而避免赞美呢?
因为赞美让人愉悦,鼓励却让人自信。我们“说好话”的目的并不是单单拍马屁般的让人开心,而是希望对方能通过这件事激发自己的内驱力,往后能拥有持续的品质和价值观。对孩子说一句“你真棒”的确让他欢呼雀跃,但若你希望他能认识到自己哪里“真棒”进而继续发扬优点,那么可能就需要更换措辞,“这次画得很认真,画很好看!”(表扬认真的行为,实质是在鼓励孩子继续认真。)这样既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能让孩子自我肯定。
【how】
现在大家对赞美和鼓励有所区分了吧?
赞美更多表达的是说话者对对方的感受和评价,基本都是感叹句,如“你真棒!”“我真高兴你这样做!”“你为你自豪!”,当下听了挺高兴,过后就像敷衍语一般,不会让人产生积极作用。
鼓励却让对方明确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促使他产生能动性,为了自己而努力。给对方鼓励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句式:
1、 描述行为。描述具体行为中对方显现出的能力、特质。(儿子,妈妈看见你刚才主动收拾玩具了,你的自觉性越来越好了。)
2、 表达感谢。用感谢的语气表达对方具体行为带来的影响。(谢谢你替我把杯子洗了,你对我的关心让我很感动。)
3、 肯定对方。表达对对方的信任、肯定和赋权。(这次你赢得比赛,我相信你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适用边界】
我们可以看到,鼓励不单只用在孩子身上的,只要我们需要表达认可他人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鼓励替代赞美,让对方真切的感受到带有内驱力的认可。
【举个栗子】
我的大女儿在家里是“脏乱差”的代表,她的房间永远都是乱糟糟的,完全不懂得如何整理物品。有一天晚上,我发现她的房间突然干净整洁了,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对于她长期的恶习来说,真是一个重大突破,于是我想冲口说“你真棒”,但脑里闪过了赞美与鼓励的区别,我决定尝试运用鼓励的句式。“悠悠,你把房间收拾得那么整洁,书本和玩具都整整齐齐的,窗台和钢琴上都没有杂物了(描述行为),你的整理能力真是有很大的进步啊(强调能力),妈妈本以为你没有办法做到呢,看来我以后要相信你的能力了!(表达信任)”
女儿听了后非常高兴:“谢谢妈妈,我是偷看了你买的《如何整理家居》,今晚尝试努力一下,想不到没有想象中难啊!”
我赶紧继续鼓励:“原来这样,看到这么整洁舒适的房间,真是你努力的成果,感谢你为我们家的付出,我相信你能一直这样保持整洁的。”
女儿信心满满的笑了:“谢谢妈妈,我以后会努力的。”
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鼓励让女儿发现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努力,只要我们说话中做微小的改变,把赞美换成鼓励,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个会收拾房间的孩子,更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独立人格!
接下来为了加深学习效果,我邀请大家自己做编剧,编一个小故事,大家设想一下在这个月的某一天,你的妈妈参加广场舞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你是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鼓励的三个句式——描述行为、表达感谢和表示肯定来夸一下妈妈。
现在先请大家仔细地想一想,然后把时间、地点、起因、事情经过(如何应用)、应用后的结果等关键词写在便签上,然后两两一组相互分享刚才想到的场景与故事,最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分享】
五月的一天,妈妈参加广场舞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她非常高兴的回家。
妈妈(小凤):儿子,今天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广场舞比赛我得了一等奖!
儿子(阿浩):妈妈,你每天傍晚都练习,这是你努力的结果。
妈妈(小凤):是的是的,我们每天都在练习,真是挺辛苦的!
儿子(阿浩):妈妈你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妈妈(小凤): 是吧,我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坚持每天做好一件事情。
儿子(阿浩):谢谢你,用精神鼓励了我们,带领我们家过得更好。
拆书家小结:非常好,刚才阿浩跟小凤的对话中,他运用了鼓励的三个句式来跟妈妈说话,描述行为:妈妈每天都辛勤练习 ,表达感谢: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肯定对方:你带领我们家过得更好。做得真棒!
【总结】
今天的拆书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鼓励别人,就是要采用“描述行为、表达感谢、肯定对方”三种句式表达你对他人的认可和信任,让他自信起来,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回家后我们尝试找机会鼓励下家人或朋友,让他们感受你对他们的关心、认同、信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