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小伙伴们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莫念。今天我带拆的书是《学会提问》
学习目标1:在完成本次片段1的RIA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在日常信息输入要进行推理的时候运用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寻找替代原因而不是直接接受作者在文中给到的观点。
学习目标2:在完成本次片段2的RIA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在日常阅读要进行推理的时候,能够运用判定歧义的三步法检查作者的推理过程而是不加推理就接受作者的推理过程。
拆页片段关系阐述:片段1是在日常信息输入要要进行推理的时候运用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找替代原因,片段2中的判定歧义的三步法是在日常阅读的时候检查作者的推理过程有没有歧义,片段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1.用FAB法介绍图书(3分钟)
【F特征】《学会提问》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尼尔·布朗和心理学教授斯图尔特·基利,这本书列举了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告诉人们如何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A优势】这本书出版至今已经畅销30多年,被誉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所谓圣经即是权威之作。但它同时也是批判性思维入门最好的书籍,所以简单通用。不仅在美国超过300所高校采用,而且在国内也得到了受到李开复、李笑来、俞敏洪等大咖们的大力推荐。和同类的讲“提问书籍”相比,《学会提问》从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讲起,而且每一段都包含了具体的练习案例场景,非常得有趣和有代入感。
【B利益】这本书就像思维领域的找茬游戏书。读了它可以升级我们大脑的防火墙,读了它能客观的评价图书杂志以及网站上读到的文章或论述,不盲从,不盲信,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B2:
我们今天两个拆页学完学习者能够在日常信息输入的时候,能运用到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寻找替代原因和阅读需要推理的时候运用判定歧义的三步法检查作者的推理过程进而可以锻炼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2. 拆页1的RIA(10-15分钟)
请大家在1分钟内完成拆页阅读。
片段1:关键问题:有没有替代原因?
发现替代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自己所遇到的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进行回应。
当你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作者或演说者使用证据来证实关于某件事的起因的一个断言的时候,你就需要去寻找一些替代的原因。一旦你注意到这样的断言,一定要警惕存在替代原因的可能性。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女大学生和她的闺蜜之间的对话:都已经过了24小时了,我男朋友还没有回我的短信。他肯定生我的气快气疯掉了。
替代原因:也许他忙着准备考试呢,又或者他忘记手机放在什么地方了。
拆书家讲解引导(3分钟)
【what】片段提示我们在信息输入的时候,比方说阅读一篇文章,听到一件事情当你感觉有理由相信对方的结论的时候,还要注意去寻找到替代原因,要警惕存在替代性原因的可能性,以免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why】大家说为什么要去找替代原因呢?在这个人人传播,事事热点的时代,每种信息都试图影响我们,让我们接受其中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由于思维的惰性,我们很少去怀疑它们的正确性,去质疑后边有没有别的替代原因存在,往往照单全收,盲目的相信网络,媒体,父母,教师和权威,从而迷茫,迷失甚至上当受骗。
【不那么做的坏处】
所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去思考替代原因,盲目的相信别人告诉我们他们结论的原因,就会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傻瓜。尤其如果在涉及金钱交易,比如要不要买这个币那个币啊,人身安全之类的场合盲从盲信的危害极大,可能会导致人财两空的恶果,也就是被骗。
【细化步骤】哪到底怎么去找这个替代性的原因呢?结合片段我总结了一个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通过问自己三个问题来寻找到替代原因。
第一步:我的断言也就是结论是什么? (结论前边一般有一些关键词:比如就是什么什么。。 所以什么是对的/错的等等)什么是结论呢?大家一说结论脑子里边冒出来的是那个词?结论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结论与条件互为因果关系,条件(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论(结果)是由于条件作用而产生的现象。
第二步:支持我的这个断言的理由或者原因是什么?什么是原因呢?
(理由和原因前边一般有这样一些引导词:因为.. 理由是.. 原因是...)
第三步:还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原因呢?具体怎么找到替代原因呢?这里大家可以和自己提一个问题: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只有这一个吗?有没有其他原因也可以得出作者文中的结论呢?如果有,恭喜你,找到了一个替代原因。
有小伙伴这时候会问哪,我就是找不到替代原因怎么办呢?我这里要说明的是,实在是找不到也没有关系,这个思考本身就非常有价值。
这个技巧特别适合于涉及我们金钱交易、人生安全、重要决定的场合。
【异议处理】有小伙伴可能会想为什么是通过问这三个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去找替代原因呢?这是因为人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特别是做决策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处于感性和理性交织的状态的,而且大脑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的,通过这么一问,就给了我们缓冲和冷静的时间,让我们回到理性状态。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于当我们阅读完材料需要做一个重要的决定的时候,比如涉及金钱交易、个人重要选择的时候,当然如果是很紧急的情况,比如说邻居告诉你小区着火了,或者地震了,哪还是不要用这个三步法,赶紧能跑多远跑多远。
【贴近实际的例子】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举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去年12月份和朋友去参加一个民谣歌手的演唱会,刚坐下来,一个珠光宝气的中年女人的走到我们旁边晃着手里的票说:你起来,你坐了我的位置啦。我想没错啊,我说: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票吗,我在大麦上原价买的票,你的不会是假的吧?她一下子发飙了说:怎么会错呢,怎么会是假的呢,会不会说话呢?就是这个位置4排18号。最后还惊动了保安,发现原来她是二楼4排18号。最后也影响了哪天看演唱会的心情。
事后反思:如果时间倒流,可以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这样先用这寻找原因的三步法思考再回应这个女人。
第一步:我的断言也就是结论是什么?她的票是假的,她搞错了,她蛮不讲理,是个泼妇。
第二步:支持我的这个断言的理由或者原因是什么?因为我的票是大麦网原价买的。
第三步:还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原因呢?可能是有的,比如对方看错了位置,楼层,或者我们自己也有可能坐错了位置。
我就可以这样回应她:请问姐姐你的票是几楼的呢?或者:你等一下哈,我拿我的票出来再对一下,别是我们坐错了位置哈。后边也许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也不至于影响了自己看演唱会的心情。
A1 学习者拆为己用(4分钟)
【显像提问】接下来请小伙伴们回忆下,在过去你自己的二三四十年的人生经历中间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场景。比如工作的第一天,你走进办公室,看着一张纸陌生的面孔,稍微还有些紧张,然后紧张工作一天结束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隔壁的同事跟你说话:你知道吗,以后和谁谁谁交往的时候注意点,这人特别膈应。。。,你心说:是嘛,有点犹豫,要不要相信他呢?
或者,你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洗完澡,躺着床上,打开手机开始刷朋友圈,你看到一篇文章,观点让你觉得挺有道理的,可又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指令】现在给小伙伴们2分钟时间,两两一组,请大家回想一下你过去曾经遇到的类似的场景你们只要想到那个场景就好了。
小伙伴们来分享他的经历。
王秦颖: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吧,去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大学室友在清远工作,然后我约好了从深圳过去找她去玩,然后我就网上买好火车票,按照我的位置坐上车。我不知道的事情是我不知道从深圳到清远火车这么快,我就在车上玩了一会儿手机,突然之间车到某一个站停了,有个人过来说:“哎,小姑娘,你坐了我的位置”,然后我就觉得说,我明明是取的票,怎么会是他的位置,然后我们两拿出票核对了一下,发现日期和座位都是一模一样的,然后就认为是铁路系统的问题,然后还叫来了乘务员,然后她也没发现问题。
A1+【给出清晰指令】: 哪结合大家刚才想到的场景,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怎么运用今天学到的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进行思考和回应呢?
拆书家:好,非常棒,那如果你学会了今天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你会怎么进行回应和思考呢?
王秦颖:首先我的结论是:我没有错,是他的问题,他搞错了。
拆书家:对
王秦颖:我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呢?我是在网上买的票,坐好的,一路上也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他突然间让我起来,我就觉得是他的问题。
拆书家:所以你的结论是?这个时候。
王秦颖:我的结论是,对方是有问题的,对方搞错了。
拆书家:此时你的理由是?
王秦颖:我的理由是我从来没有座错过别人的位置,你跑过来就说我座了他的位置,我很生气。那此时有没有替代原因呢?我认为是有的,在这个时候,我和对方发生争执了,如果再回到那个时候,我会想:是不是票务系统的问题?或者说是我自己搞错了,其实自己已经到站了,别人重新上的车了?所以如果一开始就这么想的话,就不会有这个争论了。
拆书家:那想到这里你会怎么跟他回应呢?
王秦颖:这个时候我就会和他说:“额,哪麻烦你把票拿出来我们仔细对一下”,此时我会仔细查看,日期、时间、座位,特别是他的起点站是不是和我的终点站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后边就不会有这个争执了。
拆书家:非常感谢秦新颖同学的分享。她真的是很快就掌握了我们的这个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太天才了哈。
【简短结语】我们学会了在信息输入的时候知道了要提醒自己运用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避免得出错误结论盲目相信对方,锻炼到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如果你觉得我就是找不到替代原因啊?那么怎么更好得去寻找到替代性原因呢?这正好是我们下一个片段给到大家的方法-寻找和判定信息歧义的三步法。
2. 拆页二的RIA,35-40分钟。有【A3】和【A2】
学习目标2:在完成本次片段2的RIA学习之后,学习者能够在日常阅读要进行推理的时候,能够运用判定歧义的三步法检查作者的推理过程而是不加推理就接受作者的推理过程。
判定歧义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要检查一下作者的推理,看看有没有词或短语会影响到我们接受这一结论的意愿。
首先,让我们检查一下论题中有没有我们希望作者进一步解释清楚的术语。
其次,让我们列举出结论和理由中所有的关键词和短语。让我们进一步查看这些词来判断它们有没有可能还有别的意思,且这些意思可能会对我们如何评价其推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你可以查看一下我们列举的其他短语。它们需不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试着用这三个步骤检查一下下边这个案例的推理过程。
我们绝对有必要对晒皮肤施加一点限制。晒皮肤构成实实在在的健康威胁,会带来很多严重后果。研究表明,哪些晒皮肤的人罹患皮肤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这些都是暴晒的结果。
拆书家讲解引导(5分钟)
片段二讲了当我们在需要进行信息输入进行推理的时候比如阅读文章的时候如何运用判定歧义的三步法检查作者的推理过程的方法。结合案例和片段原文我带着大家来把这个片段拆解一下。
现在我们来检查作者的推理过程,找找看有没有关键词会影响到我们接受这一结论的意愿。
第一步。看看论题中有没有我们希望作者进一步解释清楚的术语。什么是论题呢?大家是怎么理解的?(提示:百度百科 是论述者所主张并加以辩证的命题,论述题目中观点。)
拿具体到片段中的例子,毫无疑问,我们只有等到作者明确指出他所说的“晒皮肤”到底是什么意思,才能同意或者不同意他的结论。他是指在户外晒皮肤还是人工晒皮肤?这样,我们就想进一步查看他在推理中所下的定义清晰不清晰。
第二步。列举出结论和理由中所有的关键词和短语。这一步我给大家细化为三小步。
1. 列出结论的关键词和短语。什么是结论呢?片段一已经学习了,这里不做重复。片段案例中的结论关键词是”我们有必要对晒皮肤施加限制”
2. 列出理由的关键词和短语。什么是理由呢?案例中和理由有关的短语分别是“健康威胁”“严重后果”“研究表明”“晒皮肤的人危险大大增加”“皮肤疾病”。让我们进一步查看这些词来判断它们有没有可能还有别的意思,且这些意思可能会对我们如何评价其推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作者的结论是模糊的。“对晒皮肤施加限制”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是不是意味着要禁止人们使用人工晒肤色器具,还是意味着要限制人们晒肤色的时间长度?在你决定是否同意作者的意见之前,首先你要判断他到底要我们相信什么。
第二,他说“晒皮肤的人罹患皮肤疾病的危险大大增加”,上面我们已经说过我们不确定他所说的“晒皮肤”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里他所说的“皮肤疾病”又是什么意思呢?他可能是指由太阳暴晒引发的任何形式的疼痛感,也可能是指像皮肤癌那样的严重疾病。如果他要说服我们相信晒皮肤带来的危险和他关于限制晒皮肤的结论,那么搞清楚他指的到底是哪一类的皮肤疾病就显得至关重要。
3. 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这些短语所代表的现实画面。如果想象不出来,那就说明这些短语的意思不明确,如果想象得出来,可是有多个不同的画面,而且这些不同的画面会导致你对其理由做出不同的评价,那你就找到了一处重要的歧义。
第三步。查看一下我们列举的其他短语。他们还需不需要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呢?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要求作者将这些意思不明确的词语解释清楚就贸然接收了他的论证的话,那结果就是你根本不理解你同意或者接受的到底是什么。
这三步我总结为一看、二列、三查。一看看什么?二列列什么?有哪三小步?三查查什么?
【预防异议】
有人会说哇,就读个文章那么费劲,这三步框架虽然听起来似乎很难,很抽象,可是非常值得挑战,太简单的东西,人人一看就会值什么钱呢?虽然如此其实只要平时阅读的时候进行刻意练习,它的操作其实也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轻易上手,只要平时多问为什么,多做论证,我们就能习惯使用这种思维方法。当然如果就只是纯娱乐的阅读,就只是为了找一乐放松一下,也可以不用。
学习者拆为己用 (5+10分钟)
以上是我对片段二3个步骤的拆解,接下来,我会给到大家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请大家结合我所给的场景,在小组讨论,设计一段对话内容,使用到一看、二列、三查的判定歧义的三步骤。和大家再次强调一下,我们主要的目标是能够运用到这三个步骤,而不是一定要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讨论的时间是5分钟,讨论结束,我会邀请两位伙伴在现场角色扮演,一位扮演妈妈,一位扮演小米,演绎你们所设计的对话内容。
【给出具体的场景】
小米是一名高二的女生同时也是一名游泳爱好者,夏天到了,小米每天放学以后都会到市体育馆的公共泳池去游个40分钟。今天游完泳回到家突然开始咳嗽起来。妈妈看见了,和小米说以后不要去游泳了,公共泳池容易让人患病。小米问妈你怎么知道这个的呢?妈妈说,你看这篇微信文章说了: 公共游泳池有可能成为威胁健康的公害。很多公共游泳池并不能严格遵守卫生法,因此为水生细菌的感染提供了空间。研究表明60%的公共泳池都不能保证水里的氯含量达到正常水平,任由游泳者感染疾病,很多游泳者在使用公共泳池以后就开始患病。 小米看完这篇微信推文想到了我不是刚学会了一个判定文章歧义的三步法吗,这个时候我何不试试呢?
(时间5分钟)
拆书家:好的,时间到,有小伙伴已经讨论出来了哈,确实比较烧脑,不过呢,容易的东西都不值钱,烧脑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学习,由请这一组准备好的小伙伴上台给我们做角色扮演。
学习者分享:(角色扮演)
小米:妈,我回来了,(咳嗽声)。
妈妈:怎么咳嗽了呢?
小米:我刚去游泳了。
妈妈:说了不让你去游泳额,你看咳嗽成什么样了呀。
小米:我游泳和咳嗽有什么关系额,我锻炼身体去了呀。
妈妈:你没看那文章上都写嘛-《公共游泳池有可能成为危害健康的公害》所以就以后不要去游泳啦,这感冒了吧,要不然妈妈带你去打个针吧咱。
小米:公害,具体是什么公害呢?
妈妈:你看文章里写着呢:公共游泳池并不能严格遵守卫生法,因此为水生细菌的感染提供了空间。研究表明60%的公共泳池都不能保证水里的氯含量达到正常水平,任由游泳者感染疾病,很多游泳者在使用公共泳池以后就开始患病。
小米:那一条卫生法呢?然后你说的水生细菌是那些细菌呢?然后你说的这个氯含量是什么东西,正常水平的要求到底是多少呀?
妈妈:这文章里写了,这都有问题的呀,你这小孩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小米:妈,你说我咳嗽感冒是因为公共泳池,这文章里也没说进泳池就一定就患什么病呀。
妈妈:你看到没,文章说:很多人在使用完公共泳池就开始生病啦。
小米:那也没有具体说是什么病啊?
妈妈:好吧,好吧。
(小北,小米的扮演者):我来总结一下哈:就是第一步一看,就是看这个场景中间,我们找出来的需要解释的关键词分别是:卫生法、水生细菌、氯含量,最后的是开始患病,具体是什么病呢?
拆书家:好非常棒,感谢两位。
拆书家:还有没有其他小伙伴,已经演练出来了,提醒大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说服妈妈,我们主要是运用这个寻找歧义的三步法。
妈妈:小米你回来啦?
小米:我刚才去游泳啦,水池里边可舒服啦。
妈妈:不舒服啦?是不是感冒啦?
小米:可能是今天游得有点猛吧。
妈妈:之前不是和你说过的嘛,公共游泳池很脏的,我这个有个微信文章你看一下。以后就不要再去啦,听妈妈的话哈。
小米:我看一下,这个标题是:公共游泳池有可能成为威胁健康的公害。我感觉这个公害是害群之马的意思,很模糊。
妈妈:我也觉得,所以就别去了以后。
小米:另外你看下边:公共游泳池并不能严格遵守卫生法,这个卫生法也不知道是啥,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呢?还有这个,氯含量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这个正常水平到底是多高呢,这里边也没说哈。还有这个患病,是具体什么病哈。今天我咳嗽也不是因为游泳才咳嗽的哈。
妈妈:这个嘛,好吧,我想想吧。
【回应】
1)小伙伴们,按照我们的步骤操作是不是很简单呀?
2) 你觉得很简单是吗,因为你已经在不知觉的运用到我们的拆页的方法了
A2分步催化:时间10分钟,分步催化,让学习者联想到特定情景,加工和规划出自己的具体应用。
感谢刚刚小伙伴的分享,她们很好的运用了判断歧义的三步法,真是太棒啦。谢谢!
【分步催化1 指向未来的显像提问法】
通过刚才两位小伙伴的角色扮演,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判定歧义三步法的理解,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接下来一个月的某一天,下班之后你和你男朋友去逛街,在走到一个热闹的步行街的时候,你接到了一张传单,传单写着:品牌包包打折卖啦,买一送一啦,买到就是赚到啊,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啊,清仓大甩卖最后一天啦。。。,或者是在你上班时间,中午吃完饭,回到办公室,你一看表,才12.30呢,下午两点才上班,快双十一了,我逛会淘宝吧,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好东西,这时点开网页你看到了一个这样的广告:赵丽颖同款真丝香云纱旗袍改良中长款优雅连衣裙,然后一看价格才2折899,一下子你就心动了。。。你会怎么运用今天学到的判定歧义的三步法来阅读这则呢?当然不局限于我刚才设想的场景,也可以是其他阅读文案的场景,在你的场景里边,你和谁,遇到了什么事,对方和你说了他的看法之后,你有决定要运用一下今天学到的判定歧义的三步法来对文章进行一个推理呢?,请写在便签上,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现场分享。
【分步催化2】
请大家思考一下未来你会把“判定歧义三步法”运用在什么场景?(问一个最先想到的问题)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刷微信的时候突然刷到一篇你感觉说的很有道理的文章,你点了赞,正准备把它转发出去,推送给你的好友,这时突然想到了今天学到的判定歧义的三步法,感觉这篇文章还是值得重新推敲。你会想到未来自己怎样的情景,你会如何运用今天的方法。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第一个场景,父母老接到各种养生的产品广告,电视里。这个时候,我就会过去和父母沟通:你接收到的这些信息,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可能是有虚假的成分。
拆书家:好,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直接开始练习用这个方法了哈。
学习者:比如下个月,比如保健床,首先一看,我会帮他们看,如果这个保健床一上来就告诉你,这个产品包治百病,那就要小心了。如果是只针对于具体的一个病,比如腰椎盘突出,颈椎。那就进入第二步,二查,这个时候我就会去检查,这个腰椎盘突出的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根源可能是什么,他这个床针对于这个点到底是怎么治疗的,说明书上到底是怎么写的,到底有没有漏洞呢? 如果确实从医学道理上能讲得通的话,那我也可以认可。
第三个就是:刚才说的,结论这一块了,到底是怎么得出的,具体是要睡多久呢。那把这些都搞清楚了以后了,就可以真正的帮到家里人判断到底什么是有效的产品了。
拆书家:好的,非常棒,感谢这位大哥。
【结语】1分钟
感谢刚才伙伴的精彩分享,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两个方法。片段一的方法是什么,在阅读推理的时候?(提示:寻找替代原因的三步法),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片段二的方法是什么,在阅读推理的时候?(提示:判定歧义的三步法),第一步是?第二步是?。。。
太棒啦,大家对于今天的这两个方法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当然知道和做到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更是如此,希望小伙伴们真的可以学以致用,真正的在生活工作中进行可以刻意练习,这样你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必将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