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长春阅微分舵第45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精进——即刻行动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区分大事小事,并对小事做出具体规划

开场: 大家好,我是张博。接下来是我的TF2-2过级训练。为了接下来方便讨论,我们以桌子分界,左手边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运用即刻行动三步骤,把积压的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
F:今天与大家一起拆解的是来自于浙江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崔翔宇所写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大家可能对他的另一个身份更加熟悉,那就是被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的采铜。作者提出了一种更高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
A:这本书在知乎上得到了近60万个赞的认证!与其他个人精进类书籍的优势在于,先讲为什么,然后去谈如何做,把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说的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接地气的实用方法。
B:这本书的价值不止在于如何让你变得厉害,更重要让你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让你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它能帮助你建立平衡的“时间”观,解决“选择”中的两难困境,让你在“行动”中增长智慧等等。好处有很多,大家感兴趣可以买来看看。
学习了今天的拆页,相信你和拖延症说再见的时刻就不远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开始阅读手中的拆页。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虽然文章篇幅短小,希望大家有些思考。

R: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而待完成的事情一多,管理的复杂度就直线上升,相应地,记忆负担、情绪负担和人际负担也会显著加重。这些心理成本虽然是隐形的,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事情越积越多,我们慢慢会觉得无法承受,情绪上的各种问题首先会爆发,然后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差,于是生活开始失控。

与求职、买房等人生大事相比,小事情造成的心理负担可一点都不轻,但搞定后者则显然容易很多。


完成难度与完成时间

记挂、烦心等心理成本

拿快递、洗碗等琐碎小事

求职、买房等重大事项

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成本比做一个可以张开和缩小的弹性薄膜,这个薄膜会被各种事情撑开。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各种小事的堆积可以把人的心理成本撑得很大,而当这些小事被基本消除后,人就可以轻松多了。

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使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blob.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小伙伴们都读完了。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无论是大事件、还是小事情,在我们心里上的管理成本都是很大的,可以通过即刻行动三步骤去解决掉那些完成时间短、完成难度小的事情,来减轻心理压力,集中精力解决大事。

[why]要知道我们的生活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事情组成的,影响集中精力的小事很多,如果不及时处理掉,不停堆积,数量增加后就会造成记忆负担、情绪负担等。而且还会影响我们处理那些需要集中精力处理的大事,降低效率。

[我的例子]说一个我的例子。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打算复习考试。刚坐下准备学习,老公打电话来说让我和他一起去看房子,想吃点东西再出门,去厨房看下,结果发现早餐的碗还没有洗,一想算了出去吃,门口还放着打算收起来的几双棉鞋。穿好衣服打算穿鞋的时候看见鞋柜上放着水电费的缴费单。这时手机响了,是快递柜发来的微信,提醒我快递在柜子里就要超过24小时了。当我上车去看房子的时候,内心已经是满满的郁闷,提不起兴致,到了售楼处还沉浸在一早上这些事情里。

前几天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立刻醒悟,如果我可以不把事情都堆积在一起做,将小事及时处理掉,就不会轻易引起我的崩溃。

[how]按照拆页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即刻行动的三个步骤:

1.识别事件的“大”与“小”:每接受到一件事情的指令,通过“时长”和“难度”两个维度对事情进行判断是否符合即刻行动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耗时短、难度小。比如支付宝缴话费、交水电费等,几乎是立等可成的事情。

2. 记录待处理事件,安排处理时间:那些不能立刻处理的事件记录下来,计划好处理时刻。

3.即刻行动:将符合即刻行动标准的事件立刻处理掉,绝不等待。

[where]那些耗时短、难度小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个片段所解决的问题。至于时间的长短,完成难度的大小因人而异,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去试探自己的能力边界。

[预防异议] 

1.有的伙伴可能会问,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即刻行动呢?

那么就要用到我们的第一个步骤,先来识别这件事的“大”和“小”。有些“大事”涉及的方面较多,比如说我要买房子这个事,原本就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掉的,需要从长计议。

2.还有人会说,时机也很重要,天时地利人和、才会事半功倍。

但问题是,可以等待时机的时间需要多久呢?等待也是有成本的。即使好时机出现了,你真的具备识别好时机的能力吗?即使识别到,就有能力抓住吗?

真诚的建议你,告别“早知道你来就帮我带一份咖啡上来了”这样的叹息。

    [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的精力、时间、情绪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就像气球,只一味增加内容而不去处理掉,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人会变得焦躁。不但事情没有做完,生活也受到负面影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们进入规划应用的阶段。请大家放下片段想象一下:

[分步催化1]拆书家设计提问

一会我们活动结束回到家,你会发现有哪些事情需要处理呢?比如:需要取快递?中午没有刷的碗?朋友要你推荐代购的微信?网购购物车里送妈妈的东西还没付款?网课的作业还没有写?等等类似的事情,把你想到的需要完成的事情写在便签上,在小组里讨论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帅:洗碗,收拾屋子,擦地,去医院

   雨桐:取快递,写佛学会记录、给猫喂药、打坐、写周报等

   冰雪:给花浇水、修改拆书稿、买秤、确认田间试验的肥量、跟师妹交待任务等


     [分步催化2]拆书家设计提问

冰雪的分享很有代表性,小伙伴们也都列举了自己需要去解决的事情。那么一会儿活动结束后,你回到家,想到了今天学习的即刻行动三步骤(识别事件大小、记录并规划事件、即刻行动),要怎么规划接下来的行动呢?

请应用片段中的方法,写在你的便签上,完成后请在自己的小组内分享。我们来找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她的行动规划吧,有请冰雪。

学习者案例记录:

冰雪:1.我接下来要处理4件事,分别是:浇水、修改拆书稿、宣传文案设计、计算肥量。识别了一下大小,浇水和计算肥量属于小事情,另外两件事属于大事情。

2.规划事件执行的时间。晚上8点半回到试验室就处理这两件小事,浇水30分钟,计算肥量10分钟。

3.待活动结束回到学校就去执行。 

好大家讨论的都非常精彩。将能够即刻完成的事件优先处理掉,不仅减轻了心理和行动上的压力,也可以将更充足的精力投放到大事上去,想必这就是事半功倍的捷径之一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种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感谢大家的全情参与,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