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12个改善生活与工作的有力工具(原书第3版)》 所属活动: 杭州湾筹备分舵第五期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ABCD选择法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ABCD选择法,让自己从评判者状态转变成学习者状态.

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再次参加我们的拆书分享,我是陈海红,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又非常理性的培训工作者。接下来我们进行分组,今天的人比较少,我们就一个组,大家坐在一起。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希望大家下次遇到自己批判评价他人的情景时,不再一味的采用主观臆断做出判断,而是能够运用ABCD选择法,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并且接纳这种状态,然后通过提问将自己转换成学习者,即用全新的客观的视角去倾听和看,最终做出基于事实的判断。
图书介绍:
F(特点):今天的片段选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作者是梅若李.亚当斯博士,是美国著名教育和心理专家。本书是一本入门级的经典思维心理类书籍,书中介绍了12个改善生活于工作的有力工具。
A(优势): 本书被世界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的马歇尔.戈德史密斯作序推荐,认为这本书揭示了拥有更幸福、更有意义生活的关键所在。同时这本书被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十多位博士教授推荐,还有美国国会议员,知名企业家等。同时由他们被应用到来各个领域如管理教练、行动学习、学习型组织打造等。我们知道思维类心理学课程的书籍比较晦涩难懂,但是本书采用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来展示,让我们通俗易懂的了解如何快速识别进入我们思维或则从我们口中提出的任何破坏性的问题,然后重新提问以达到积极的效果。
B(好处):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些时候,对于某些人就是没理由的没有好感,觉得对方怎么这么笨?还有些时候,曾经沟通过的人或情景再次出现的时候,容易没有耐心、发脾气、惯性逃避。更又些时候,你会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或则否定,认为我为什么这么失败?那么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能够让我们重新倾听、重新观察,进入学习者模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abcd法则  片段来源:《改变提问改变人生》p94-96接下来我将片段分发给大家,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若时间到了我会提醒大家,如果没有到,你们可以示意我一下。

ABCD选择法是这样的:

ABCD选择法

A觉察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

B深呼吸

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新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C好奇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其他人、事情本身)?我遗漏了什么?

D决定

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A(Aware)—— 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斯坦对此的态度很有意思。在我们描述了评判者的特点之后,斯坦当场就承认了,这些特点大部分都很符合他。他的回答也出乎我们意料:‘做个评判者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都笑了,我们也明白,他开始更加诚实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了。”

“B(Breathe)—— 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听到这个问题,斯坦笑了,深深地吸了口气,停顿片刻,然后承认,客观他是绝对没有做到的,特别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那么大一笔钱。尽管他跟这位新任CEO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他真的很不信任他。”

“C(Curiosity)—— 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我们问斯坦他有没有去收集过客观信息,他是不是已经有了所有的必要信息,来做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因耳有所闻而对这个人产生的负面印象已经将自己团团围住。但是事实呢?没有,他也承认,自己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那一刻,他确实是被自己惊到了。”

“D(Decide)—— 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那么,此时斯坦意识到,要想做出明智的选择,他手头并不具备所需的全部信息。而且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很大一笔投资,他觉得有必要去查明真相。一个月后,斯坦打电话跟我说,他遍查各方后,发现这位新任CEO是个好人,是他对自己评判者的觉察和接纳,让他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假设,并对那位新任CEO保持了开放的心态。长话短说,斯坦把资金留下,两年后那家公司上市了,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整个这件事让斯坦停下来思考,真的就像一记警钟一般,令他醒觉。斯坦的评判者思维差点让他损失巨额财富,他意识到其数额之大后,跟我说,他现在总在用ABCD选择法,ABCD选择法已经成为他自我教练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他甚至开玩笑说,他已经开始把那几个问题固化在大脑中了。如果他当初不是率直地接纳并观察自己评判者的那一部分,而是拼命将它推开,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要用ABCD选择法,就要从觉察和接纳开始,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斯坦可真是收获颇丰啊!”

如果你现在遇上斯坦,你还会注意到他有时很固执,很爱评判。他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个部分,并且接受它。但是,在做决定时,他绝不允许因此而蒙蔽双眼,他甚至用幽默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评判者的部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本片段介绍的是一种当我们出现主观判断的时候,我们如何从评判者角度转变成用新的眼光去看,用新的耳朵去听的学习者视角,这个方法叫abcd选择法。

Why:一般情况下,当我们遇到达不到自己期望的情景时,我们总是容易陷入评判,认为是不是人有什么问题,陷入判断是否,证明对错之中。所以评判者视角容易让我们陷入主观臆断的思想当中,无法理性做出判断,造成负向的人际关系,最终在工作和生活中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学习者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回归现实,基于客观信息做出合理的行动。

How

A觉察:我是不是在评判他人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是我想要的效果吗?

B深呼吸

我是否需要停一停,冷静一下?这个事情我还可以有其他看法吗?

C好奇

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其他人、事情本身)我都了解事情的真想了吗?

D决定

我应该怎么问比较好?我如何做可以达到我希望的结果?现在什么最重要?

适用边界:适用于当我们在生活或工作过程中,对人或事进行了主观评判的场景

案例:分享一个我的应用案例,我是一个职业培训师,每天我都要安排公司里的各类培训项目。记得上次清明节放假回家的路上,我在大巴车上,突然我的微信响了。我一看,一位学员发来说:“跟你商量个事情。”我其实心理有点不安,然后我回了:“好的,你说什么事情?”然后他说:“我想退出兼职讲师培训项目,我家里又些事情。”当时一看这消息,其实有点生气:“我们的这个项目正进行到关键时刻,下周他就要给新员工上课了。”我在微信对话框中打了几个自,为什么呢,最好不要把。正在这是,我停住了,没有按发送。我仔细看了一下我的文字,我闻到了质问和不悦的情绪,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然后我深呼吸了一下,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删除了这句话,我写道:“可以的,听到你说家里有事情,方便跟我说说是怎么了吗?”。然后他回复我说:“嗯,又些难过,我妈妈乳腺癌恶化了,周一就要陪他去上海再次做手术了,我怕照顾不过来。”然后,当时我听到这样的回复后,我心理庆幸,我没有发刚才的那段话。然后我跟听他说了很多自己心理的不安和焦虑,我鼓励他要坚强起来,他才是她妈妈最担心的点。然后最后,他跟我说:“太谢谢你了,太暖心了,我想了想,我觉得我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我不想半途而废,能这次课协调一下其他伙伴代替我吗?”我说,完全没问题,随时等你。之后,他妈妈手术也恢复的比较好,他也如期归队赶上进度。

常见异议:

大家可能会有异议说,好难啊,我有时候嘴快没想就已经说出去,在气头上,完全无法进入觉察。确实这是一个难点,这是一个特别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开始练习的技能。所以我们的A2就显的尤为重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请大家想想,今后再你的工作生活中,是否会遇到需要用这种方法调节自己的场景?比如说你会说:“你这工作怎么做的,这么久了结果还这么差。”“能不能不要成天完游戏,你这样以后要没出息的”。“这什么人啊,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的”等这些话的场景。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分享一个你觉得今后可以用得上的场景。

学习者案例:

倩倩:马上就要跟人资招聘同事开展半年度招聘需求了,根据过往的沟通经历,我真的觉得对方是比较推卸责任的人,每次提出一些需求和方案都被质疑和否决。我打心里觉得对方是一个工作不负责的人,觉得他们故意卡住我的工作。我觉得这次会议我可能真的要重新思考了,这不是我要的结果,目前我的招聘指标缺口还差20多人呢。这个方法可能真的能帮到我这次有个不一样的沟通成果。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2

设想一下,应用我们今天的abcd法则,这遇到那样的场景,你将如何行动?请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案例:

先觉察自己:提前发现觉得对方不负责、双方关系合作这么久怎么就不能亲密沟通的评判行为,问自己是不是陷入评判了。然后接下来我觉得我可以冷静思考一下,停一停,接着好奇,想一想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难处,是不是她也有一些她的顾虑和指标?最后,我决定跟对方好好沟通一下,是不是有什么顾虑和难题,是不是需要我提供一些数据方便她向上申请资源。最终达成我们共同的招聘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