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马辉,马是马到成功的马,辉是辉煌的辉,湖北襄阳人。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目前在企业从事培训和招聘的工作。毕业这几年辗转珠海,深圳,北京三地,一直很关注各种不同的培训方式,像用产品经理思维来做培训,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培训,培训游戏化,社交化,从2015年开始听说拆书帮,去年听了3次angel做的拆书分享,也关注了拆书帮的微信公众号,对这种方式比较认可,自己平时读书存在读书时间少,读书速度慢,以及没有把书里介绍的一些好的方法坚持贯彻下来的问题,所以希望自己能学会这种读书方法,提升自己的读书效率和实践成果。
建立联系,是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令人震惊的效果。
演说者常常忽略一个事实:在座的观众都是活生生的人。许多公司内部的演说仅是堆砌一些空洞的文字,投射在PPT上,演说者照本宣科,当然仅靠专业术语,在沟通中不夹杂个人情感的演说更为容易,但最容易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听众更多的是希望从演说中获得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迄今为止,最亲密无间的沟通来自两个人共同的信仰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相互联系。
真实的自我源于真情实感的表达,令人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互联网有个词叫连接。现在物和物,物和人之间的连接工具非常多,人和人之间连接的工具也非常多,但是其实人和人之间情感的连接还是不够的,一个出色的演说,其实更像是一出话剧,你可以把听众代入你的世界,让他融入你的思想,体味你的思想,你可以找到他的情感触发点,从而建立你和他的连接,这个时候他不是认可你的观点,而是认可了他自己的观点。就像很多公司初创的时候,都会提出公司愿景和使命,一起创业的人都是认同这个的,所以他是为自己的使命在奋斗,而不是为你而奋斗。就像有个创业项目:黄太吉,一个煎饼果子的,他虽然是做餐饮这样一个传统行业,但是他却抓住了屌丝们的心,让屌丝觉得在他店里吃煎饼果子就是高大上的,餐厅环境各方面都是配套的。就是运用了情感的连接。
A1,
记得大一那年刚入学的第一次演讲,参加院系的新生演讲比赛,那次只是单纯的背稿子,没有任何经验,最后在演讲台上把稿子流利的背下来了,拿到一个优秀奖,但现在回头想想,其实那次是一个失败的演讲,对演讲没有任何经验,只是当成了背课文。也没有建立任何和听众的连接。
A2,
今后,我的演讲首先是讲自己的真实故事,才会有真情实感,其次可以适当加入和听众的互动,让听众感受到是和你在沟通,可以用抛出问题让观众回答的方式,也可以抛出问题,不要听众回答,让他自己在心里思索。演讲内容方面也可以寻找哪个点是可能和观众产生共鸣的,产生联系的,在这个点上深入挖掘。比如观众最关心的情感归属,个人利益,个人成长等等方面,思考自己的演讲主题怎么可以跟观众关心的这些东西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