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贾安合,来自大连一家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我给自己三个标签:第一是读书,我来拆书帮就是进行读书学习的;第二是摄影,喜欢用镜头来记录生活的美好点滴;第三个标签是朗诵,我参加了当地的朗诵组织,喜欢用声音来演绎美好的诗歌情怀。
【图书介绍】
【F】我今天带来的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的一本实用性的心理学图书,他是国际缔结和平非暴力中心的创始的创始人,本书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是采用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四个方面内容的一种沟通模式。
【A】这本书与其他心理学书籍相比,在豆瓣上评分达到8.5分,是一本非常好的沟通方面的实用性心理学书籍。它所采用的语言非常简单易懂,所举的案例也非常的生活化。
【B】它所提供的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模式,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都非常实用。今天我带来的这个片段,是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中的“请求与命令”。通过学习如何分辨请求与命令,可以帮助我们缔造更好的生活环境,通过更好的沟通,让我们达成共同的目的。
请求与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求。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以下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命令还是请求呢?现在还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如她回答说:“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要,今晚有人陪你,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个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珍妮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他。
以下是对话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杰克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珍妮说:跟你说我真的很累,如果你今晚想有人陪你聊,找别人好不好?
杰克一声不吭走开了。
珍妮发现杰克不高兴就问他怎么了。
杰克说:没什么。
珍妮说:我觉得你好像有心事来说说看。
杰克说: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在这段对话中,杰克仍然没有重视真理的需要,而是认为珍妮不再爱他,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的表达的愿望也就越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反之如果杰克尊重真理的感受和需要那么它所表达的愿望就是请求而非命令,杰克也许会说珍妮,你的意思是说你已经很累了,今晚想休息。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的表达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例如我们可以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事,那么我的定义是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们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片段是非暴力沟通里中有关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关注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以及请求。
比如说,孩子回家写作业的事儿大家都很关注,有一天还回家后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视还不开始写作业,那我就得给她沟通一下。首先你要说出你所看到的事实:“宝宝啊,回家一个小时零十分钟了,你一直在看电视,没有写作业。”这是说出事实(观察)。第二步再说下感受:“我担心你能不能完成今天的作业。”接下来说说自己的需要:“我关注我的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以及他的学习成绩。”最后一个环节是请求:“我想让你现在停止看电视,开始写作业。好不好?”。这就是非暴力的模式。今天要学习的是最后一个环节:请求。沟通的时候是通过请求来提出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在提出请求的过程中,请注意不要变成命令。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如何区别请求和命令。
如何来区别请求命令呢?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进行。我们汉语里的祈使句就包含请求和命令两种句式。如果语气生硬就是命令,比如对孩子说:“快去写作业!”就是命令。
如果委婉一点,比如说“你看,该写作业了,不要再看电视了吧?”
请求的第一步,就是委婉地提出请求。
说话委婉一点就算是请求而不是命令吗?这还不够,还要看在对方他拒绝了你的请求之后,你是怎么反应的。
对方拒绝请求之后,如果你指责或批评对方,或者是你想通过对方的内疚心理来控制他达到你的目的,就是都不是请求而是命令。如果孩子说:“不,我还要继续看电视。”你说对孩子说:“这电视你看你没完了啦,不写作业不是好孩子!”这是指责,因此你的话不是请求,而是命令。别看你前面说的委婉,其实你心里根本觉得你的话必须执行。这是命令。
如果你没有批评和指责,但你用另一种方式,对孩子“诉苦”:“宝宝啊,你看看,为了让你有个好的教育条件,我和你妈妈成天在外努力的赚钱。可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们吗?连作业都不好好做,成天看电视,没有好成绩,你将来怎么来回报社会呢?”让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压力。这是通过利用孩子的内疚来控制他达到你的目的。这也不是请求,而是命令。
那应该怎么做才是请求呢?你需要真正关注对方的需求,找到他说“不”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上面例子里,当孩子不同意写作业的时候,你需要问:“宝宝,今天有什么事情,让你一直想看这个电视呢?”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今天有个同学跟我说,这个动画片特别好看,可是我连这个动画片的内容都不知道,所以我要看看。”“哦,原来这样啊。但是你的作业也还是需要做呢?把这集看完就写作业,行不行啊?”孩子可能同意了。
当我们知道对方不愿意答应你的原因之后,一般就不会强迫对方按你的要求去做了。
这就是今天我介绍的非暴力沟通中关于请求方面,如何来区分请求和命令。
当人们听到命令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顺从,其实是屈从;另一种可能会反抗。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用请求,少用命令。
【适用边界】非暴力沟通这么好,那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总用啊,从来不用命令啊?那也不尽然。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场景。日常沟通中可以多用请求,但是在有一些流程化或者纪律严明的组织,比如在部队下达命令的时候,就不能用请求。
另一场景就是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容商议,这时候命令请求更有效。
【防止异议】有人可能会说,区别命令和请求非常简单嘛,我态度好一点说“请你如何如何”就行了嘛。其实刚才已经讲了,不仅是在用词方面要委婉,当对方拒绝你的请求的时候,不能批评、职责,也不能通过内疚心理来控制对方,而应该关注对方的需要,了解他说“不”背后的原因。
【意译案例】昨天我在昨天我准备本次拆书预备表的时候,就碰到这样的事儿。写完预备表之后,我怕现场拆书时候不熟练,想先预演一下。我看到我爱人在家,我就对她说:“我明天要进行TF2~3拆书,已经做好准备了,我想练一下。”她说:“那你就去练吧”我说:“我需要有个观众。你给我当观众,来模拟一下现场拆书,行不行?”
她说:“我今天一整天在外面讲课,挺累的。你看咱家保姆是不是没事儿?让她听行不行?”我听了之后什么话也没说。大家觉得,我这是请求吧?我的语气委婉,对方拒绝了之后我没有指责,这是请求。
我低头往外走,我爱人问我:“我看你不太高兴呀?”我说:“没有。”但我表现的的确是不高兴。她说“咱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你心里想啥,我还不清楚?”
我说:“唉呀,你很了解我对吧。那你怎么不愿给我当观众呀?你让保姆听,他能听得明白吗?平时你准备讲课的文案,让我给你校稿、改错别字的时候,我哪次推辞过呀?我让你听一下预备表,只让你听,你怎么就一点不配合啊?”
我爱人说:“你这不还是在强制我给你当观众吗?”大家说,我现在这还是请求吗?我这时候就是通过内疚心理来控制对方,也没考虑到她的需要,她需要的是休息,所以就变成了命令而不是请求。
刚才我阐述了非暴力沟通里面,如何来分辨请求和命令。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呢,要多用请求,少用命令。
【A3 促进参与】
下面有一个设计剧情的环节。大家根据下面的场景,设计一段对话,作为一个小剧本。在对话中体现出采用请求而不是命令的沟通方式。要体现出在你的请求被拒绝的时候,不能控制,不能指责,要关注对方的需要。
【场景】周末的时候,你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是你非常亲近的亲戚的孩子,他常来你家,跟你很熟悉的。孩子来了之后,就在客厅里看电视。你在家里准备午饭。你做饭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酱油没了。你到客厅里找孩子,想让他去给你买酱油。
请设计在这个场景下的对话,请使用请求的方式,而不用命令。在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分别设计出对话,把对话要点写在纸上。
请一位学习者分享一下你设计的对话。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请你帮我打酱油号码?
孩:不行。我在看电视。
我:如果不让你看完电视,你就会难受,会惦记着的,对吧?(关注对方的需求和感受,没有批评指责,也没有通过内疚来控制他)
孩:对啊,这个电视节目我刚开始看,我想看完。
我:那你看完这一集,就去帮我打酱油。
不错,这显然没有控制,也没有指责,同时关注孩子(对方)的需求,是请求。
【结束语】
我给大家分享了非暴力沟通里的“如何区别请求与命令”,是通过三个步骤:首先要采用委婉的语气;第二是当对方拒绝的时候,我们不能指责,也不能利用内疚来控制对方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最后是要真正关注对方的需要,了解对方说“不”背后的原因,从而不再强制对方。
相信大家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如何区分命令与请求之后,一定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
以上是我的TF2-3拆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