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第3选择:解决人生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所属活动: 东莞乐享分舵第96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避免两难,做出第3选择 20190512 学习目标: 能够锻炼协同思维,达成第3选择

开场: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石思思。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谜一样的天蝎座,不规律的运动者,在路上的旅行人。正式开始前,我们先分组,我们分成二个组来完成今天的学习。(技能点:自我介绍+分组


【事件场景】

请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如下这样的场景呢:

比如,在周末时间限定的情况下,到底应该把周末的全部时间拿来准备拆书和参与拆书,还是全部拿来陪伴家人呢?比如过年了,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到底去老公家还是老婆家再比如寒冷的冬天,房间里到底是开窗还是关窗


【提问】

       当矛盾冲突出现时,你是如何选择的呢?你是矛盾冲突中的赢家还是输家?你是妥协还是对抗?我们只能在这两个选择中做决定吗?


【影响】

       当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地拥护自己的观点在此时,我双方只看到了矛盾、竞争。为了把矛盾竞争化解,要么强硬坚持自己,让对方妥协要么委屈自己,妥协于对方。但无论是听我的,还是听你的,在工作或生活中的的委屈或强硬,或者大量冲突,其实都是没必要的。


【解决】

       为什么说这是没必要的呢?面对这些情况时如何解决呢?大家可以看到这本书籍,名叫《第3选择》。这本书是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而闻名全球的斯蒂芬科维所著。在这本书里,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双方看似无法和解的办法,即通过协同,设计出让矛盾双方都满意的第3选择。这本书对多领域都进行了解读,包括政治、职场、婚姻、社会等等,可以说是解决矛盾冲突的好方法。(技能点:场景法介绍图书)


既然说到它是一个好方法,那么也就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学习,我们今天共计学习两个片段。

首先,对于第一个片段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达成如下目标:


【片段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片段的学习,学习者在沟通中出现矛盾冲突时where,能够运用3个步骤(澄清),选择(行为)协同思维模式(界定),为做出第3选择奠定思想基础(技能点:设置合理目标)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作者是如何讲解的,我们先来阅读原文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作者是如何讲解的,我们先来阅读原文片段。

片段一《第3选择》:

思维定式与个人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我说我是一名环保者、一个保守派成员或一名教师,那么我描述的不只是我的信仰和我的价值观——而是“我是谁”。所以,当你攻击我这一方的时候,你攻击的是我和我的自我形象。在极端情况下,身份认同冲突可以激化为战争。

图片1.png 

大多数冲突都是两方面的。第1选择是“我的方法”,第2选择是“你的方法”,通过协同,我们可以得到第3选择——“我们的方法”,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假设两种选择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那么我们该如何超越它呢?通常来说我们无法超越。我们要么继续斗争,要么达成脆弱的妥协。正因如此,我们才面临如此众多的令人沮丧的僵局。不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属于哪一方,而在于我们如何思考。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模式。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简短互动】

拆书家:大家已经阅读完毕了,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大家,阅读完后,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学习者回应:我们的方法

学习者回应:认知模式

学习者回应:认同冲突

学习者回应:3选择

拆书家:嗯,每个人都发现了不同的关键词。那么通过阅读,我也发现了这样一些关键词:“身份认同”、“认知模式”、“第3选择”等等。这些关键词,无不在指出“由于人们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事物的想法也不同,由此产生第1选择的‘我的方法’和第2选择的‘你的方法’”。因此,原文中提出,想要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好的选择是适合我们双方的“第3选择”。那么请大家从原文第2段中找出,想要实现第3选择,需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呢呢?

学习者回应:我们的方法

学习者茉莉回应:通过协同

拆书家:是的,通过协同,也就是说,想要达成第3选择,我们必须通过协同的方式。但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协同真的那么容易,我们岂不是生活在一片美好的蓝天下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呢?请大家查看原文第3段首句说的是什么原因?

学习者回应:认知根深蒂固

拆书家:是的,原文提出“人们的第1选择思维和第2选择思维根深蒂固”。那么想要解决这样的根深蒂固思维,第3段最后两句是怎么说的呢?

学习者回应:改变认知模式

拆书家:是的,在于我们如何思考,在于我们的认知模式。因此,在此,我们先来学习协同思维模式,尝试应用,之后我们再来学习达成协同的方法。那么什么是协同思维呢?

学习者茉莉回应:我先说出我的想法,然后,你再说出你的想法,相互接受的一个过程。

拆书家:嗯嗯,茉莉的回答非常棒,可以说是对协同思维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给她一个热烈的掌声(热烈的掌声)。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是如何定义协同思维的。(技能点:简短互动)

 

【概念讲解】

协同思维就是我愿意放弃成见、团结彼此的力量,创造出比“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更好的“我们的方法”,这样一种思维模式

 

【对比讲解】

也许大家还是有一些迷惑到底什么是协同思维模式,我们通过对比来进行更加清晰的解读。我们以“冬天家里是否应该开窗户为例

第一个场景,我觉得,冬天这么冷,为了保暖,家人一定和我一样,所以告诉家人我的想法后,表达在家里要关上窗户。请问这是协同思维吗?——不是,这只看到了自己,我只知道“我的方法”,在原文片段中我们把“我的方法”称之为“第1选择”,由此可见不是协同思维哟

第二个场景,我发现,我哥认为冬天家里要开窗户,我觉得这也没错的,但是这么冷,再透气也需要关上,所以我不放弃关窗的想法。请问,这是协同思维吗?——不是,这里提到,我看到我哥的方法是关窗,即对方的方法,在原文片段中,我们称“你的想法”为“第2选择”,但这依然不是协同思维。

第三个场景,我觉得冬天为了保暖,在家里应该关窗(第1选择);我哥觉得冬天为了通风,在家里应该开窗(第2选择)。 为此,我们表达了双方的观点,发现都没有错,都是为健康着想,不为自己的观点而产生争执。请问这是协同思维吗?——是的,因为在这个场景中,我表达了“我的方法”,同时也听到了我哥的“你的方法”,还去理解了我哥这样做的原因出发点,可见这就是所说的协同思维了。

通过三个场景,我们对协同思维有了一定的了解,协同思维告诉我们,在意见分歧时,不是非此即彼、非输即赢、非反抗即忍受,它是一种更适合“我们的方法”就如刚刚所举的例子,我和我哥关于开窗还是关窗的问题,我们没有固执自己的想法,而是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同对方的观点,这就是协同思维。(技能点:强化概念)


HOW】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形成协同思维呢?

      第一、我看到自己:了解自身想法,并告知对方。

      第二、我看到你:我发现也有你的想法。

      第三、我找到你:了解对方这个想法的原因。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在与他人沟通处理问题时,没有协同思维,那么就会陷入非此即彼、非输即赢、非反抗即妥协、你死我活的情况,与对方的矛盾会不断激化,导致关系的破裂,造成身体甚至心理伤害等等。(技能点:不这么做的坏处)

 

【这么做的处】

      尝试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以及不断的练习,可以让我们逐渐形成协同思维,减少与他人的矛盾冲,从而我们的幸福感也会逐渐提高。(技能点:这么做的好处)


【预防异议】

说到这里,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这个方法真的太棒了,我要赶紧学会。不过同时,也许会有小伙伴产生疑问

例如:协同思维实际生活中太难达成,毕竟我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但是对方没有学习。大家在工作或生活中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吗?

学习者回应:会,很多时候是我知道的东西,但对方不知道,所以很难执行。

拆书家:那么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选择使用协同思维,是否更有利于与对方沟通呢?

学习者回应:是的。

拆书家:好多,如果沟通氛围逐渐转好,结果是否会因为你的改变而更好呢?

学习者回应:是的。

拆书家:大家也发现了,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对方是否具有协同思维。想要改变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技能点:预防异议)

 

【适用边界】

我们说了很多协同思维的好处,但毕竟这也是一个思维方法,并不是万金油,因此也有其适用条件,我们从两个方面看使用条件:

一、适用:

1、这个方法,适用于当自己想转变思维,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时。

2、这个方法,适用于当你想避免矛盾冲突、获得双赢时。

3、这个方法,适用于情绪稳定、心态平和时。

4、这个方法,适用于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5、这个方法的使用,适用于发生在两个或两人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

      二、不适用:

      1、当双方地位极其不平等,且你处在弱势一方,如对方不愿意采用协同思维,那么协同思维便不起作用。

      2、如对方处于故意挑事,故意抬杠,我们也没有办法使用协同思维了。

      以上是我们的适用边界,大家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哟。(技能点:适用边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是学以致用的环节,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的一个月,你可能遇到矛盾冲突的场景,当然这个矛盾冲突的场景属于非此即彼,非输即赢这样的的矛盾冲突场景。这是在时间发生的?在哪个地点发生的?有哪些人?你们是怎样进行对话的?

比如与父母之间关于留在老家还是去大城市的矛盾

比如与父母之间关于先有事业还是先有家庭的矛盾

比如夫妻双方孩子教育的矛盾

再比如与同事之间先A项目还是先B项目的矛盾等等。

这个场景一定是未来的,给大家5分钟时间,在这个场景中尝试运用协同思维方法,从而编写一会邀请小伙伴来分享。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对白:

【学习者案例记录】茉莉:

时间明天

地点茉莉的办公室

人物:茉莉茉莉的供应商

茉莉阐述背景:上个星期我个供应商他跑到我的办公室,说回扣不给我了,也不给我任何理由。我当时心理就想,你当时答应我了的,就应该做到,如果你做不到,你直接跟我说。

茉莉阐述今天学习后的应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可以这样地运用,我约了我的供应商在我的办公室里,把我的想法表达给他你当时答应我了要给我回扣我带着一份期望在等待,所以你就应该做到如果你做不到,你可以直接跟我说,但是,你要跟我说明理由于是供应商说:你说得很对,我确实没有把我的想法讲出来,但这是有原因的,但我不能说是什么原因随后我就说:我能理解你的不能说的原因,但是我确实带着期望的。如果你不能给我回扣,那么请满足我这个期待。你看,下个星期二是我的生日,我把这个期待转化为你给准备一份礼物,无论是什么,哪怕是一个小红包,你都满足了我的期待。

供应商也同意了,我们相互间运用了这样的协同思维。(技能点:A2催化应用

 

【拆书家反馈】

      感谢茉莉的分享,茉莉分享了与供应商的矛盾冲突场景,在于供应商没有满足我的期望,于是运用了今天的协同思维的方法,让这样的一个共同达成了协同。看来这个学习之后,我们的沟通会更加和谐。(技能点:回应与回馈)


【过渡语】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基本知道了协同思维,以及形成协同思维的做法。但是,有协同思维就一定能达成协同吗?不一定,也就是说,我们先要形成协同思维,然后采用协同办法,来达成协同。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达成协同。(技能点:片段一与片段二的逻辑关联)


      在此之前,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做个小测试,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达成协同的一个情况


【测量表】

111.png


【解释测量表】

请各位小伙伴计算一下总分。这个测量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家在处理冲突时,达成协同的情况

我们来做个小统计,了解了解我们现场学员的情况。

10分以下的有吗?3位学员如果你是10分以下,说明你在协同方法的运用中,还需要多加学习,进一步提升。

11分-19分的有吗?15位学员如果处在这个区间,说明你对协同方法有一定的概念和认识,但应用地还不够灵活。

请问20分以上的有几位?6位学员如果在20分以上,说明你已经比较好地掌握协同的方法了。(技能点:自测表及解析)

如果你的基础较差,没关系,好好听我们接下来的分享,如果你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那么看看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与你之前的认识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同的地方,从而更好地达成协同。

      好的,基于大家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片段二的学习。


我们学习片段二,也有一个学习目标:


【片段二学习目标】

      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在面临矛盾冲突where,运用达成协同的办法(澄清)设计(行为)出第3选择的全新解决方案(界定),实现双赢。(技能点:设置合理目标)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接下来讲解的内容,请阅读原文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阅读原文】

我为了更高的薪水而找了一份新工作。为了入行,我接受了远低于我期望值的工作。但是几个月过后,我的家庭生活明显拮据起来,一些医疗费用让我们实在熬不过去了。此外,我越来越觉得我所得的酬劳太少,跟工作量不匹配。所以,我决定冒险找大老板谈一谈加薪的事情。我不是很了解她,她也不是很了解我。我在那家公司还没有明显的业绩表现。

但是她把我请到了她的办公室里,我开始向她解释我找她的原因。当她说“多告诉我一些”时,我有些惊讶,我告诉了她我的家庭境况,她就那么静静地听着。我谈了很多我为公司所做的工作,她问我对公司、对客户、对产品的看法。真是奇怪,我们谈了那么久,我本以为我要谈的是我的薪酬,但结果却在谈自己——我做得怎么样、我的想法、我这几个月在公司所学到的东西。

随后她问了我正在接触的某位客户。她想知道我对于拓展客户业务的思路,而我的确有些个人看法,于是就与她分享了。

几天后,她又邀请我去她的办公室。这次有三四个人加入了我们。她把我对这位客户的想法写在了白板上,我们就此讨论了很多,随后又讨论了更多的东西,我很兴奋。最终,我的工作范围扩大了,薪酬更高了,承担起了向这位重要客户提供更重要服务的职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拆书家:片段已经阅读完毕了,有小伙伴想来说一下这个片段讲述了什么吗?

学习者淑燕:就是有个人,为了找到一个薪水比较高的工作,于是就换了这份不熟悉的工作,但是为了获得薪水,还是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薪水也不够用了,于是他就找老板聊。因为他老板知道他的目的,于是通过一些列的方法,帮助他,从而达成了共同的目标。

拆书家:感谢小伙伴的分享,把原文的要点基本上有讲到那我再简单阐述一下,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为了得到更高的薪水而换了低期望值的工作,但是,几个月后,薪水仍然满足不了,导致家庭拮据,而且作者感觉薪资与工作不匹配,于是与老板大胆谈加薪的事情。阐述完毕,大家看完以及听完后回想一下,这个情况,大家听起来耳熟不?

学习者回应:有这样的情况。

拆书家:那么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的过往经历或者认识中,如果你也做出这样的选择,去找老板加薪,会出现哪几种结果

学习者A回应老板让我滚蛋。

学习者B回应:画大饼

......

拆书家:嗯嗯,看来大家对这个情况很熟悉呀,是不是你在要求加薪的时候被轰出过办公室呢?(哄堂大笑)如果我们去跟老板谈加薪,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加或者不加。那么在这个片段中,老板是如何选择的呢?老板是如何做的呢?

学习者回应挖掘职员的需求。

拆书家:小伙伴们提到说,可能是梳理能力、扩展他的工作范围其他小伙伴们同意吗?

学习者回应:同意。

拆书家: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片段中的老板,她通过协同的方法与作者一起做出了“第3选择从而老板让公司的员工能力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满足了员工提高薪资的请求。(技能点:简短互动+回应式反馈


【举例说明】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背景:

入职公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逐渐做一些较大的项目,因此需要多方人员协助。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家庭教育线上学习。因此,线上宣传是极其必要的。我知道部门做海报较好的是菜花,所以找她帮忙是比较方便合理的了。但是,她也在负责其他项目,因此时间精力也比较有限。为了我项目的正常进行,向菜花提出协助需求是必须的了。

我找到菜花,寻问她关于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和看法。她表示也知道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并且宣传在这中间产生的作用。由此我提出需求但菜花也表示自己的项目也很重要,需要很多精力。

此时,我与菜花之间出现接受与拒绝的矛盾。

于是我跟她说:这个项目挺重要的,我也需要你的帮助,我们看能不能找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

她回应我说,她也希望在这个项目上出力,但一旦出力,自己的项目就可能滞后。

于是跟她讨论了,如果一个项目达到宣传效果和目的,需要多少量级宣传。同时也了解到她所进行的项目情况。在明确这些问题、且了解她的情况后,我们确定制作三套宣传海报,便可以满足宣传,且时间消耗少,并且她在协助我时,她的项目我可以协助完善。

      最后我并没有坚持我的项目最重要,她必须放弃自己的项目来帮助我的“第1选择”,也了解到她的项目也很重要,放弃帮助的“第2选择”,而是通过协同,产生出“第3选择”方案:她每天用5天时间,每天2小时帮我制作3套海报,同时,我每天帮她监督她项目的进度、完善她的方案。(技能点:匹配案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做,不过干讲的话,大家接受起来可能没那么清晰。那么如何运用达成协同的办法,设计出第3选择呢?我们来通过一个真实的场景来吧。

      1、提出问题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两三个月,你有没有出现非此即彼、非妥协即反抗的矛盾冲突的情况呢?

比如,生活中,孩子到底是父母带还是自己带?五一假期到底是遵从父母的国内游还是遵从自己的国外游?

工作中,选择方案A还是方案B?或者遵守公司制度还是客户第一的矛盾?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5分钟后我们邀请小伙伴来分享自己过往的案例。

学习者楚瑜

我们公司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问题还挺大的。

我们属于一个协调的部门,要对公司的,我是负责网络安全工作,上面要对党委书记负责,下面要对各个机构负责。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和协作部门就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成立了你们网络安全部,就是一个背锅的部门,反正啥事出了问题都由你们背锅。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与此部门属于相互对立的情况。由此每来一项重大任务的时候,我们都会产生冲突。

前两周,大家对一个存在风险、可能带来隐患的事情,产生争执了,即你不干,我不干,谁都不负责的情况。这个事就困在这里了。

当时出现这样的事情时,每个部门的想法是,这个事情为什么要我来干呢?每个部门都可以干的一件事,为什么要放我们部门身上。大家都在踢皮球,都站在自己的职能部门上说不属于自己部门。

更具体来说,像信息泄露这个问题。这会产生事务性的动荡。对应到部门,可能有市场部(只做市场关联),可能有安全部门(只做协调),可能还有技术部(只做支撑)。

 

拆书家:好的,我们的学习者楚瑜提出,她所在的公司里,遇到职责不明确,相互踢皮球这样一个情况。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项目推行中,有ABC三个部门。A负责推广、B负责监管、C负责技术,但出现工作职责交叉的部分。因此,ABC三个部门在执行期间,存在逃避责任的冲突,大家认同吗?

学习者:认同。

拆书家:那么对于楚瑜提出的这个问题ABC三个部门在执行期间,存在逃避责任的冲突”,大家希望一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习者记录:希望

 

2、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的,如果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也希望帮助楚瑜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这个案例来进行讨论。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分组,我们各自在组内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三个部门执行职责,却逃避责任”的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难?它究竟难在哪里?给到大家5分钟进行讨论,5分钟后,我们邀请各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本组讨论出的“问题难解决的原因本质”

学习者第二组记录:企业机制的问题。

学习者第一组记录:关键人物没有找到。

学习者第三组记录:难点还是在解决的方法。

 

3、明确问题本质。

拆书家通过大家的讨论,第一组觉得问题的本质是没有找到关键人物,第二组觉得是企业机制的问题第三组认为重点还是解决的方法。大家认同这个问题难的本质在于这三点吗?

学习者记录:是的。

拆书家:是否有补充

学习者记录:没有了。但是我又一个疑问,一个问题的话,会有三个本质吗?

拆书家: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技能点:回应与回馈)

学习者:我是这样想的,问题出现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影响的,但是对某一点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也应该只有一个吧。

拆书家:小伙伴提出的问题很棒,说明对我们的学习有很深的思考。是的,我们每个小组都有提出问题难的原因,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三个原因中,是否存在不可解决的情况?是否存在包含关系?

学习者:解决办法是由人想出来的,所以关键人物很重要,虽然人处在企业机制当中,但是,企业机制也是由人来制定和改变的,因此,最大的问题还是人。 

拆书家:好的,即我们把问题的本质归纳为人,即没有关键人物。

 

      4、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如何结合本质解决问题呢?有什么解决办法呢?请大家明确三点内容:

(1)、问题的本质的没有关键人物。

     (2)、解决的目标。

     (3)、问题解决的满意程度。

接下来再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讨论。5分钟后,我们来收割每一组的讨论成果。

 

5、每组派代表讲解本组成果。

学习者第三组记录:第一步确定核心部门,哪个是主要部门,哪个是次要部门,并明确项目负责人。第二步分清各个部门的职责,ABC三个部门各个的职责是什么,与另外部门的交界是什么。第三步是设置权重,每个部门所占权利的比重是多少。第四步进行任务的分解和领取任务,明确到部门。

拆书家:好的,这是我们第三组的解决方案,共计四步。那么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有讨论出本组的解决方案吗?

学习者第一组记录:第一步,主动承担责任,联系各个部门。第二步分解任务并领取任务,第三步执行。就通过以上三个步骤。

拆书家:好的,这是我们第一组讨论出的解决方案,即要主动挑起任务,为这个任务负责,再联系各个部门分解任务,从而执行。那么我们第二组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学习者第二组记录:第一步进行部门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二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第三步就执行规则,一旦出了问题,就应该由哪个部门来负责。

拆书家:对于这三个解决方法/方案,大家更认同哪个?

学习者第一组记录:我们同意第二组的观点。

学习者第二组记录:我们同意第三组的观点。

(哄堂大笑)

学习者:我们可以来个拥抱。

拆书家:看来大家的思维很活跃呀,这么快速地转换。那么结合大家多提出的解决方案,我们来一一查看,明确步骤。首先确认核心部门,这是否属于部门职责?那么设置权重是否也属于这个步骤?

学习者记录:属于。

拆书家:也就是说,我们在第一步的时候,需要会议,讨论职责,分析各部门职责权重,从而明确核心部门以及负责人(关键人物)。那么接下来呢?

学习者记录:根据职责任务分解,并领取任务。

拆书家:按照共同的意见,在会议中明确职责与核心部门、核心人物后,需要分解任务、领取任务。是这样的吗?

学习者记录:是的,就是这个意思。

拆书家:那么接下来呢?

学习者:执行,并反馈这些情况。

拆书家: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把解决ABC三个部门在执行期间,存在逃避责任的冲突”这个问题的步骤归纳为三步。

第一步:明确职责,确认核心部门与关键人物。

第二步:分解任务,并领取任务。

第三步:执行并及时反馈。

我们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步骤,那么请问大家,这个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的本质吗?

学习者:可以。

拆书家:那么请问楚瑜,你觉得这个方案步骤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矛盾冲突问题吗?

楚瑜:我觉得应该可以,回到公司后,我尝试运用运用。

 

【适用场合/边界】

拆书家:通过讨论,我们得出ABC三个部门在执行期间,存在逃避责任的冲突”这个问题的解决三步走,也获得了问题的发出者楚瑜的认可。那么在此我想再请问一下大家,这个方法步骤除了可以帮助楚瑜提到的场景,还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呢?可能不适用于哪些情况呢?

学习者一组记录:适用于公司中的平行部门、平等职位的。

学习者二组记录:不适合家庭。

学习者三组记录:不适用于直线型公司。

拆书家: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个方法适用于平行部门或角色,但不适用于家庭,也不适用于直线型公司。大家是否认同?

学习者:认同。(技能点:引导讨论适用边界)

 

【总结】

      好的,非常感谢在做各位小伙伴的努力,我们不断挖掘,找出本质,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并且讨论出适用的场景和不适用的场景,如果大家一致认可的话,请鼓掌通过。


A2布置任务】

通过两个片段,我们又学习到了转换协同思维以及达成协同的办法。但实践才能检验真知。那么在这里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事后复盘,尽管你今天学习了协同思维和方法,但是这还没有完全形成你的思维,所以可能会不自觉地做出第1选择或者第2选择

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记录你产生矛盾场景(基于讨论出的适用边界中)。然后,挑选其中一个,主动与对方沟通,应用达成协同的方法,得到第3选择,实现双赢

学习者记录:

公司最近在推行企业文化,所以各个部门都在努力地推动中,作为企业文化部的我,与培训部的小丽发生了矛盾冲突,原因在于,在培训中,需要推行企业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她想到,可以把企业文化海报做成扑克牌,在培训现场的互动中发放,这即满足了企业文化的推动,又很好地解决了培训互动的问题。

但是,小丽认为,这是企业文化部需要做的事情,让我们去淘宝上买物料,把经费算到企业文化下。我当时听了,发现怎么可以这样,明明是培训中要用的,凭什么放到我的部门下。我就不管,她也不管,事情就被搁置了。

但是想了想,企业文化毕竟是要推动的,于是,我用了“第3选择”的协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明确各职责,确认核心部门与项目负责人。于是,与小丽为代表的所在部门一起讨论,明确这是属于培训部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部协助。

第二步,分解任务、领取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资料整理、样式设计、与淘宝商沟通。于是企业文化部的相关资料需要发送给培训部;培训部设计出自己需要的扑克牌样式,然后给到淘宝商。我们就这样分解了任务。

第三步,执行反馈。很快我把企业文化的资料整理打包,给到培训部小丽。同时小丽联系淘宝商家,明确要求。培训部小丽反馈给我,海报样式不够。于是我又查找到合适的资料给到她。顺利给到淘宝商。

很快,淘宝商把样图给到我们,并在5天后寄到公司,我们都很满意。(技能点:A2布置任务)

 

简短有力的总结】

好的,感谢小伙伴们的积极参与。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协同思维。二是达成协同。但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协同做出第3选择,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矛盾,能够避免二选一,而是达成协同,得出第3选择,从而实现双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陪伴与聆听,祝大家生活工作顺利,谢谢!(技能点:简短有力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