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图书介绍】
大家好,我是梁俊。首先依照惯例,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
第1、理工男,目前主要从事光盘测试设备的销售代理工作;第2、企业管理者,目前在管理一家小小的小微企业;第3、一个新手拆书家。
我今天要拆的片段来自于《提问力》。这本书是赵周、李真和丘恩华老师合作的同名课程的书籍版。通过分析和讲解多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结合大量真实场景,帮助我们培养提问意识、拓宽提问思路、提升提问水平,进而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快速地实现自我提升。
【R】原文片段
(今天我选择的拆页,主题是“积极提问三原则”。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刚刚已经分发给大家的这个拆页片段,读完了抬头向我示意一下。)
……我们给出如下的“积极提问三原则”。
第一,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回顾一下安东记录下来的那些问题---“怎么计划总会变? ”“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事先不通知?”……很多都是“为什么”开头的。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规划行动,也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只是抱怨、责怪别人而已。类似地,“什么时候管理层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啊?”也不是真的要了解进展和时机,而只是牢骚罢了。所以,不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抱怨、推诿、拖延的心态会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把提问换成“怎样”“该如何”,把关注点放到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比如“要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怎样确保材料尽可能按时交?”“通知下来了,时间很紧张,咱们该如何做?”,等等。
第二,提问中要包括“我”。原因是,提问中说到“他”“他们”“你们”“谁”……这些人做什么、想什么,其实你都管不了。你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谁?是自己。所以提问中最好把“我”放进去,这样能保证行动性。“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该找谁去请教,就不至于束手无策了?”
第三,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大家都读完了。下面,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个拆页。)
【What】这个拆页主要介绍了“积极提问的三个原则”。通过改变“提问方式”,实现思维模式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How】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积极提问”有三个原则:
第1、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在这里,“为什么”是消极性的问题,而“如何”、“怎样”是积极性的问题。
第2、用“我”来做主语。我们无法改变别人,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行动才是可控的。
第3、提出的问题中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要把关注点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上面。
要实现思维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所提的问题要符合这三个原则。
(下面我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在进行拆页资料整理的时候,我想起4月28日,老板给我安排一个组织研讨会任务的场景。
我们公司从3月份开始试用阿里的钉钉软件,使用效果不是太理想。因此老板安排我去组织一个研论会,分析原因,研究改善方案。我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是我?我手头的事情那么多、加班都做不完,还要我去做这个。在这样的消极情绪里,我连续几天心情都很不好。
如果我当时能运用“积极提问三原则”向自己提一些积极性的问题,例如
1、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老板安排的任务肯定是要完成的,别问为什么,直接问: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
2、用“我”来做主语。我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
3、要有动词。我怎样才能安排好手头的工作,腾出时间来完成这个任务呢?我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既快又好呢?……
转变思路,积极应对。自己就不至于连续几天都陷于“消极、负面”的情绪中了。
【A】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通过刚才的解读,相信大家对于这个拆页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下面我们进入A1环节)
【A1 激活经验】
(今天参加活动的人数有5个,人数不多,按照手册我们可以不分组。等一下我们一起讨论就可以。)
从这个拆页我们知道,“消极性思维”通常会有抱怨、指责等形式,并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在这里,请大家回顾一下自己最近遇到过哪些这样(比如抱怨、指责等消极性)的事情,当时你的反应是怎样的?你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的问题是什么呢?
现在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经历过的类似情景。小组分享结束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好,时间关系,现在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当众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谁来分享一下?……)
寻思翔分享:
今天上午九点钟,我的小孩要去医院拔牙,我要做课件,没有空去陪他,但是医生说一定要有一个家长来陪他。我当时就很抱怨(我很忙,为什么要我来陪呢?)
(好,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按照程序,我们下面进入A2环节)
【A2 催化应用】
从刚才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当遇到不顺心事情的时候,最初的反应通常是抱怨、指责或推卸责任。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假定出现一个类似的场景,你会怎样利用今天我们所学到的“三个原则”,通过“改变提问方式”的办法来实现思维模式的改变呢?
请注意,场景要具体一些,问题要有“我”、“怎样”和“引导行动的动词”等元素(也就是“积极提问三原则”)。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思考并记录下来,需要时可以使用我们提供的参考模板。
(好,时间关系,这个环节我们就不请小伙伴当众分享自己的应用了……)
王屏记录分享:
场景:中午,我精心准备了一个丰盛的午餐,好期待得到家人的表扬,但却没有人表扬我,还说这说那。我会很郁闷。
积极性提问:1、如果碰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呢?2&3、如果确实是我所做的菜的问题,那么我要怎样做,才能抓住大家的味蕾、得到大家的肯定呢?
王立选记录分享:
场景:下午临近下班,我赶着做完手头的工作准备下班,领导却过来宣布说要留下来加班。本来正想着正点下班和朋友出去逛逛街呢,却又要加班。很是郁闷。
积极性提问:1、领导安排任务要加班,我该怎么办呢?2&3、我怎样才能快速而有效率地做好这些事情,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呢?……
【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使用“积极提问三原则”,通过“提问方式”的改变,达到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从“消极”转变为“积极”的目的。希望小伙伴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应用得到,并有所收获。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