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搞定I:无压工作的艺术(最新版)》 所属活动: 鹭岛抚琴分舵201905期拆书私享会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用超前的规划代替超前的焦虑 学习目标: 学习者学完之后,可以用用超前的规划代替超前的焦虑

开场:

大家好,我是徐雪艳,我是一名电商网站产品经理,但是在这里,我是一名拆书家,二级拆书家。我是在2017年3月5日加入拆书帮的,我今天还带来了我的拜师协议,上面有东哥的签名。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在拆书帮781天,感谢东哥一路走来的陪伴和指导,也感谢所有小伙伴的陪伴和见证,在拆书帮我成长了很多。

回到今天拆书主题,今天我要拆的书是《搞定1》,我将跟大家一起学习这本书里的两个片断,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主题】

用超前的规划代替超前的焦虑

【学习目标】

片断1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用收集-整理-记录的三步法(澄清),制定(行为)待办清单(界定),处理大脑应对太多待办事情而导致焦虑的问题。

片断2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用定时定点回顾的方式(澄清)提升(行为)清单的有效性(界定),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图书介绍】

【事件】我想,在座的应该会同意我们处于一个信息量和工作量剧增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工作方式跟我们的父辈们有着巨大的不同。60后的父辈们只要到达工作场所,完成那些显而易见的工作即可,工作都是一目了然。而对于我们80后90后来说,每天面对的工作场景是塞满邮件的电子邮箱,模棱两可的领导指示,随时可能接到的突发任务,让你无处藏身的微信和电话,不是有这样的段子吗,说新浪的程序员在婚礼现场都被领导抓去处理问题。

【提问】面对这巨大和无法预测的压力,你是如何应对的呢?是从容规划,一切按你自己的安排有节奏地推进?还是天天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内心还是充满着焦虑?

【影响】如果是觉得无序和忙乱,那我们就可能失去重心和焦点,无法清晰地为自己规划工作和生活,将不可避免陷入低效和心乱如麻的泥沼,结果是要么你工作不见成效,你自己不满意,领导也不满意,要么就是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很难平衡。

【解决】庆幸的是,已经有管理大师给我们提供了应对压力的工具。《搞定》系列书籍就提供了这样的工具。《搞定》是美国著名作家戴维艾伦的经典著作。只要谈到时间管理,个人自我管理,很多人都会推荐《搞定》系列。《搞定1》已经在全世界33个国家出版,因为这部著作,戴维艾伦被誉为世界顶级效率思想家。《搞定》系列总共有三本书,《搞定1》,也就是我今天要拆的片段来源,是最经典的一本,很多人说读了第一本就可以了解搞定的精髓,确实,这本书里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教你如何释放你的大脑空间做到心静如水,如何把待办事项整理成行动清单,如何回顾,如何行动,做到无压工作。

今天我从书里节选了两个片断,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做到心静如水,如何把需要做的事情转换成切实可行的行动清单从而帮助我们尽可能完成该完成的事情,做一个能够管理焦虑的人。


【A1】正式开始今天的分享之前,我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大家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自己的个人事务处理效率。

请大家仔细阅读表格中描述的每一句话,并与自己平时的做法进行对照,然后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凭直觉回答就可以了,没有对错,只是为了让你了解一下你自己的情况。

【自测量表】

问题 \ 得分

1 完全不符合

2 基本不符合

3 偶尔不符合

4 有时候符合

5 基本符合

6非常符合

1.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好好梳理一下我在工作以及家庭中的角色和职责







2. 每一天开始我都非常清楚我这一天该完成什么事情







3. 每当我注意到有一件事情需要我去处理时我喜欢把它记在某个地方而不是记在脑子里







4. 只要是我觉得需要做的事情我一定能够按时完成







5. 处理问题时我总是会先设想一下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理想状态是什么,然后再去设想有哪些行动可以达到这个理想状态







6. 我非常受不了开会聊半天结束时没有明确的行动项和负责人







7.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回顾一下我之前的计划和实现的结果







【I】大家可以计算下,你们所获得的总分。

如果你总分在35以上,说明你很擅长自我管理,是一个效率达人

如果是21—35,也挺不错的,有潜力成为效率达人

如果是21分以下,你可能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但难免在事情多的时候陷入慌乱,需要学习和实践一些提升自我管理的技巧,今天我带来的学习片段对你会有帮助。

接下来请先阅读第一个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或者眼神示意我一下。


【学习目标1】

片断1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用收集-整理-记录的三步法(澄清),制定(行为)待办清单(界定),处理大脑应对太多待办事情而导致焦虑的问题。

【片断一】

《搞定I》P22-23

为什么有些事情总是萦绕在你的心头

在通常情况下,你对一些事情总是念念不忘,这是因为你希望它们的状况能有所改善,另外:

  • 你还没有明确地认定它们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 你还没有确定你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到底是什么。

  • 你还没有把关于预期结果和即将采取行动的提示信息存入你所依赖的系统中去。

这就是为什么你忘不掉这些事情的原因了。直到你澄清了所有问题,做出一切必要的决定,并把预期结果保存到那个系统中去,(同时要确保你能在必要情况下随时访问和查询这个系统),你的大脑才会放松下来。你可以骗过别人,但是你却无法愚弄自己的大脑。它能够明察秋毫:你是否已经做出了必要的决定,是否已经把有关预期结果和行动的提示信息寄存于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以便这些信息能在恰当的时候提醒你采取行动。如果你没有做好这些工作,那么,你的大脑就一分钟也不会停止运转。通常情况下,当你对某件事还没有依照上述的处理方法处理时,你的某根神经仍然会持续不断地对你施加压力,这只会增加你的精神负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在这个片段作者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时候,甚至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脑子会不得安宁,心里总觉得还有非常非常多事情需要去做,心乱如麻。作者说,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们给大脑大多负担了。

【Why】虽然超强大脑是存在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盘踞在你脑子里问题的数量和处理问题的效率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你脑子里要记越多事情,你处理问题的效率就越低。所以,作者主张,提升效率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把一切事务赶出大脑。

【概念讲解 & 互动】没错,清空大脑内存,做到心静如水,这是《搞定》这本书的两个重要思想之一。那什么是“清空大脑内存”呢?

拆书家 【概念反讲1】:举个例子,我今天觉得非常累,什么事都不想去想,在家睡大觉,这是清空大脑内存吗?

饭团老师:这只是暂时的

佳山:它在梦里

拆书家:哈哈,对,在梦里,一觉醒来还是要面对现实,只是暂时逃避。相反,真正要清空大脑是需要拿出勇气,大胆面对一切困扰你的事情,全部搜集出来,不管事情大小,也不论轻重缓急,这一步在书里,叫做“收集”。

拆书家 【概念反讲2】:再举个例子,年底好多事情好忙啊,总觉得事情还有很多,我现在拿出勇气坐下来好好地想,长长的一个清单,做业绩报告,准备2019年计划,给部门员工做业绩考核,和总部老板开会,给孩子买过年新衣服,带父母体检,准备日本旅游,等等等等,把要做的事情都抓出来了,就能心如止水了吗?

佳山:会吧

拆书家:事情有没有进展了呢?

饭团老师:只是把事情列出来而已,没有推进

拆书家:是的,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收集出了很多待办事项,但这只是一个愿望清单。很多人这么做了,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进展,内心还是很不淡定。只有感觉掌控一切的时候才会心如止水。而掌控一切是要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要做成什么样,怎么做到,在心里盘算清楚,才能运筹帷幄。回到我的清单例子,我需要针对每一项待办明确目标和行动计划,才能放心。比如,给孩子买过年的新衣服,我需要明确目标是买新衣服,还要想一想行动计划,比如,我需要:1. 看一下日历找出我什么时候有时间去逛商场 2.确定去哪里买 3.列一下具体需要买什么,外套,毛衣,鞋子等,这样我才能心里有底。所以单纯的列愿望清单并不一定能清空大脑,甚至有时反而会徒增焦虑,而列出可以计划、有进展的、可以自己掌控的清单,才有助于心如止水。这一步在书里叫做理清和整理,简单叫整理。

拆书家【概念反讲3】:收集了待办事项,有了行动计划,全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也都记在脑子里了,这下总该清爽了吧?是不是“心如止水”了呢?

佳山:可能会有一些新事情加进来

拆书家:嗯,可能会有意外

悠悠:可能会忘记掉,得设置一些时间点提醒自己要去做

拆书家: 嗯,是的,有那么多事情,我们是都要记在脑了里吗?如果我的脑子还是需要记住这所有事情和计划,那还是负担很重,还是会担心漏做了什么事情。所以,需要找一个外部系统记录,也就是找一个靠谱的外脑帮忙,这样,你就真的可以不再去想这事了,只需要在想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的时候去查看这个记录系统。至于这个系统是什么,因人而异了,用着顺手就好,可以是笔记本手写,可以是各种APP, 随便搜一下GTD APP就能找到很多,APP篇不在我们今天讨论范围,有兴趣的小伙伴我们可以线下交流。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把清单记录在外部系统,有助于将大脑暂时清空,减轻负担,让我们安心专注于处理当下的事务,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这个外部系统相当于大脑的延伸,让我们可以在专注当前事情与掌控全局之间从容切换,无需时刻记挂着所有事情。这一步在书里叫做记录。

【HOW】总结一下,如何清空大脑内存,达到“心静如水”:

1,收集, 需要直面焦虑,冷静地把自己脑子里想到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不管事情大小,也不管轻重缓急

2,整理, 整理出每件事情要达到的效果,做好行动计划,整理的结果是一个具体的行动清单

3,记录,把行动清单记录在外部系统,解放大脑,这个系统应该方便你自己随时查询,也能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你该做什么事

image.png

有了收集-整理-记录这三步准备工作,就可以按行动清单一项一项行动了。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工作吗?其实不是,工作生活都可以。它甚至不止适用于成年人,小孩也一样。凡是需要专注在当前事情上的时候,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清空大脑的方法来提升效率。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儿子6岁,我从他五岁开始就想让他去学钢琴,但是他去试了几次觉得太难了,不肯去,我也没逼他。今年6岁,我又引导他去试。这次他觉得好一些,决定继续试几次课。可是上了几次之后他又说太难了,不学了。我觉得很奇怪,才学几个音,怎么会太难。我用尽办法骗他继续。有一天他很激动地跟我说,今天老师考我,随便考我都记住了。他很激动,我也很开心,赶紧给他鼓励说,你看,坚持学习就能进步。可是他说,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今天把脑子里的英语全都忘记了,只想钢琴的事情,所以我就记得清楚了。我故做惊讶,我说,那你把英语都忘了怎么办,下次学英语的时候你又觉得难了。他说,不会,下次上英语课我再把钢琴都忘了。多么神奇啊,这个清空大脑的做法对小孩适用,这是他教我,我并没有给他讲过《搞定》这本书。所以我更加坚信,专注是需要心无旁骛。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而我们成人要处理的事情多得多,不可能说忘就敢忘,我们忘的方式需要靠谱一点,需要通过收集-整理-记录的方式,放在一个你暂时不需要去担心的地方,就能忘。

【异议预防】收集-整理-记录这个方法听起来有些机械有些麻烦,但其实越忙的人越需要一个科学的个人事务管理办法,它可以让我们一次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不忙,不在乎时间管理的人就可以随性。不过,这三步只是帮助你清空大脑,如果是为了达到无忧工作和生活,这本书里还有介绍后续的行动和回顾环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促动参与】

刚才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记录的方法,帮助我们列出了行动清单,让大脑和内心重归平静。请小伙伴回想一下,你们曾经遇到焦虑的时候,是否有尝试过类似的方法,列过清单呢?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两两一组,一起花3分钟时间讨论一下自己列过的一个清单,把你的这个清单写下来,在小组内分享下你列的这个清单效果怎么样,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如果你没有列过清单,就讨论一下你是不是听说过列清单搞定的方法,你没有选择用列清单的方法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一会儿我请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讨论的情况。

看来大家对于清单都有一些感受,谁愿意分享一下用清单提升效率中遇到过什么问题?

【1 学习者提出问题&拆书家提问式反馈明确问题】

问: 志文,你碰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吗?

答:我其实工作中经常要用到清单,因为工作中需要和别的同事配合很多,必须一项一项列出来。我碰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推进过程中没有去看清单,到最后去看的时候才发现清单里的项目并没有完成。另一个是清单列的不够详细,考虑不够周全,做的时候才发现这也没有列出来那也没有列出来。

问:志文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清单执行不完,另一个是清单列的不够细,没有考虑对别人的依赖。大家有同样的问题吗?

答:有

问:哪一个问题更常出现?

答:执行不完,达不到效果

【明确问题】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没办法讨论所有问题,那接下来我们集中来讨论一下“清单执行不完,达不到效果”这个问题。

【2 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解释一下,什么叫问题的本质,它是问题存在的最关键原因,找到了问题的本质,离找到解决办法就不远了。请继续在刚才的小组内讨论“清单执行不完,达不到效果”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可以想想我刚才讲的“心静如水”的概念和步骤,使用一些追问工具来找到本质,比如,五问法,鱼骨法等。我给大家发便签,可以边讨论边在便签上写下来。时间是5分钟,看大家能讨论到什么程度。

【3 明确问题本质】

现场小组讨论的过程

可能的原因1:清单整理得不够细该做的没在清单上

可能的原因2:突发事件打断清单的执行(执行力不够)

可能的原因3:清单列得太多没有重点没有按优先级去排列被清单吓到无法按清单去执行

(提问)最后结论呢?请小组说一下你们的结论

小组分享:我们最后大家觉得,是“清单列得太多失去重心导致清单失去效用”是问题的本质。

【4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好,大家认同吗?有没有要补充的呢?(学员表示暂时没有补充)

好,现在我们已经讨论出了问题的本质,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清单重返效用呢?请大家继续在小组内讨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讨论目标),讨论结果可以写在便签上,5分钟后请伙伴们进行分享。


【5 学员分享解决方案】

为了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我请每个小组轮流分享,每个小组都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下面请大家说,我在白板上写。

1. 排优先级别

2. 清单中,列出今天必须做的事

3. 每次只做一件事,做完才做下一件事

4. 大清单小清单 – 用一个清单库收集所有待办,没有优先级排序,另外再准备一个今日待做,今天待沟通,今天待检核,今日最重要的三件事

5. 找一个好工具- 固定用一个触手可及的工具记录清单

【拆书家总结】

太棒了,这是我们集体的智慧,讨论出了“清单列太多导致失去重心,清单失去效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总结一下:

1.大清单 - 用大清单收集所有待办事项,避免忘记该做的事情

2.小清单 - 从大清单中挑出今日待办,可以为今日待办分类,比如:今日待做,今日待沟通,今日待查,今日最重要的三件事

3.专注 - 每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事,突发事件尽量先放进待办清单

4.工具 - 找一个好工具管理清单

【适用边界】既然我们都有出现过不再相信清单的情况,下次碰到这个问题时,就可以用这些方法恢复对清单的信心,使工作生活重归高效。


【A2】布置任务 

这么棒的群体智慧,我希望大家回去后可以应用一下,请在接下去的一周内,在你碰到心乱如麻感觉心里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感觉焦虑时,如果你没有用过清单就请尝试用收集-整理-记录的方法建立一个清单,如果你已经建立了清单,就用我们讨论的提升清单效力的方法改善清单。欢迎小伙伴把你们应用的情况通过微信发给我。【特定任务的A2】


【学员案例-任务完成情况收集】

志文的反馈:

我平时会使用清单帮助自己完成工作,但是经常觉得清单上的事情没能按计划完成。这一周来我尝试用大清单-小清单-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方法帮助自己提升效率。


1. 周一开例会,我在例会中用本子记录其他团队或者其他同事希望我提供给他们的支持,或者共同配合要推进的事情。(收集- 大清单)

2. 开完例会后,我把细节留在本子上,把归类按优先级整理后的大目标放进一周工作计划,只有二到三项,最多不会超过五项;并且给每个计划制定输出目标,这样才能衡量任务的完成度。(整理 - 小清单)

3. 我把一周的工作计划用邮件发给各相关同事负责人,这样他们可以了解我们安排,和他们相关的事情是否在我的工作计划中体现。(记录和透明)

4. 每天上班前头一件事,是列出我当日的工作清单,其中贯穿期间的是周计划中的工作。另外每天会有一些突发工作,我也会记录在列表中,同样每天项目通常是三项,最多也不超过五项。这时会根据优先级和时间约定,给任务划分先后。然后一件一件开始完成,完成后会在清单上划除。每天结束会核对清单看是否有遗漏,或者没有完成需要转移到第二天的任务。(小清单-专注)

5. 当某个任务比较复杂时,如改造某个模块,我会给自己安排一个改造步骤,如第一步跟换变量,第二步改造线程,第三步扩展等等。(整理)

【拆收家点评】志文很好地应用了提升清单效力的方法,帮助自己完成清单上的事情,从他的工作习惯中可以看出他收集-整理-记录清单的使用场景和方法。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引入第二个片断】

刚才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记录的方法,帮助我们列出行动清单,让大脑和内心重归平静。我们也谈了这个方法中会碰到的问题,清单用着用着就不能信了,因为列太多,失去了重心,也可能要做的事情却没有在清单上。我们一起找到了解决办法,更好地让清单帮助我们提升效率。其实,为了让清单更有效,刚才志文也提到,要经常回顾清单。既然让大脑100%投入当前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那我们就需要保持待办事项清单是完整有效的,这样大脑就不用回归去记忆那些你没有记录下来的事项,也才能对着清单一项一项去执行,否则我们就会不相信清单,把清单放在一边。而要做到这个,就需要经常回顾清单。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讲讲“回顾”这个环节。

请阅读第二个片断,这个片断我们要学习如何“回顾”。


【片断二】

片断2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用定时定点回顾的方式(澄清)提升(行为)清单的有效性(界定),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阅读原文】

《搞定I》267-268

回顾阶段: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实行这套工作流程管理方法的目的,并不是让你的大脑偷懒,而是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大脑的资源,并让它工作得更加优雅、更有效率、更具创造性。只有在大脑100%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中时,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为了做到这点,你必须确信你正在做的事情是确实需要完成的,而其他没有进行的工作确实可以暂时“不去进行”。这能改善现有条件,使你始终保持最佳行动状态。定期回顾你的系统,反思其内容,保持其时效功能,这是实现系统清晰度和稳定性的前提。

例如你有一个电话清单,但是如果有一些你必须要打的电话却没有被列在这个清单上,你的大脑就不会再相信这个电话清单,从而导致你的大脑在完成这个低脑力要求的活动时也无法感到轻松。结果,你的大脑又不得不重新担负起记忆、加工处理和提醒的责任,从而又像以前一样低效运转。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你的系统不可能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这个系统必须实时更新,紧跟事态的发展,这样才能帮助你在行动的时候做出恰当的选择,这也正是回顾过程的主要目的。同时,回顾过程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你的生活与工作进行持续不断的评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断讲的是“回顾”行动清单。收集-整理-记录-行动-回顾,这是“搞定”这个系统工作方法的一个闭环,有了回顾,才能使你的待办清单内容可靠,才能持续解放大脑去记忆待办事项的负担,因此提升大脑专注投入当前工作的效率。

【互动 - 拆书家】回顾,更口语化的说法,就是检查自己的清单,让它成为你可以依赖的工具。那小伙伴觉得检查自己的清单要做什么呢?

【小伙伴】看这件事情有没有做完,把原来列的清单找出来对一下

【拆书家】嗯,检查,看一下清单里的内容是否完成了。还有吗?

【小伙伴】更新

【拆书家】嗯,新的事情需要往里加。那多久需要检查一次呢

【小伙伴】完成一件事情就去对一次

【拆书家】嗯,可以的,其实,多久回顾一次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HOW】总结一下,回顾待办事项清单,你可以这么做:

1,定时定点- 你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回顾这件事情,比如你不会想在开车的时候回顾,因为回顾需要绝对的专注,并且可以操作你的清单。你可能会选择在一个密闭工作空间,避免有人打断。而时间呢,在新的一个星期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候,或者每天工作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候,都是适合回顾的时间。

2,做好回顾准备 - 回顾需要完整,所以,确保你把所有的待办事项都摆出来,有些时候你可能随手把一个待办事项写在便利贴上还来不及放进待办清单,这个时候记得整理一下所有的便利贴。

3.    检视并更新你的清单 - 增删改

  • - 已完成的事项- 当发现有些事项已经完成,或者不再需要,去掉它,去掉已完成事项会增加成就感,而去掉不需要的事项可以保持清单的干净度,增强完成的信心

  • - 有变化的事项 - 如果有些待办事项有新的任务需要完成,修改它

  • - 新增加的事项 - 用第一个片断的方法,整理新的待办事项并且记录,把新的待办事项加进行动清单

小tip, 可以给自己固定回顾时间和地点,甚至时长,有助于形成回顾的习惯。

【举例说明】我是怎么做回顾清单这件事呢?我有每周和每天回顾工作清单的习惯,我的回顾时间是在新的一周开始的时候和每天工作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到办公室每一件事就是回顾,我会先浏览完邮箱里的邮件,看邮件的时候不马上回复,而只是flag一下需要有下一步行动。浏览完邮件后,我再开始回顾。我会在我自己的位子上,把手机关静音,屏幕朝下盖住,避免干扰。我主要是用日历记录固定时间需要做的事情,还用本子和excel分类列出需要我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会打开我的日历,本子和excel,扫一眼这周或者今天我在什么时间该去开什么会,然后,把我今天还需要做的事情写进excel,把已经完成的事情在excel里标注已完成,已经不需要做的事情删去,昨天到今天记在本子上的笔记也整理成待办事项放进excel里的清单列表,这样一天开始我才觉得踏实。这个回顾的时间不长,10-30分钟。

 

【适用边界】什么情况下你应该考虑回顾清单呢?只要你想通过清单提升工作效率,减轻焦虑感,希望通过GTD这一套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就应该保证自己的清单是更新的,就需要定期回顾,否则随着工作和生活要处理各类新事务、大脑容易陷入到忽视之前定的清单计划,导致清单失效。其实很多时候你觉得搞定这一套方法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问题就在于你的清单不够完整不够更新,而保证时间做回顾是一个解决办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 催化学习者应用】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拆页的讲解。拆书法的精髓是拆为己用,了解了一个知识,要把它应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为了让大家在今后能更好的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重视回顾,我们先在今天的现场模拟应用一下。

请大家再回过头去看一下刚才学习第一个片断后你自己记录下来的清单,设想一下,为了让你在接下去一个月内或者更久的将来,你的这种清单更有效帮助你,你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回顾计划来确保它的时效和完整?

这个环节,我请大家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这个故事需要有背景,任务、情节变化和角色对话、动作等。这个故事的背景可以是大家使用清单的场景,对话中体现今天学习的回顾方法,也就是,定期定点,做好回顾准备然后检视及更新清单,讲一讲你如何用回顾的方法提升清单的作用,帮助你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我准备了一个小剧本模板,发在群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一组伙伴来讲讲他们的剧本。

 

小剧本

项目

内容

备注

背景

佳山有列清单的习惯,但是主要用在工作中。


事件内容

最近佳山出现了工作和生活压力都上升的情况,所以他就找学习过搞定方法的朋友吐槽一下,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建议。

介绍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心想法、点睛评语等

人物角色

角色A:佳山 (需要让清单更好地平衡工作生活)

角色B:悠悠 (为佳山提建议)

可为多人角色

对白

角色A:悠悠,最近好烦啊,工作压力大,家里又不理解,老婆总是报怨我陪她太少也不管孩子,我爸我妈又说我天天回家晚,跟他们沟通少,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也大,白头发都出来了,再这样下去头发都快没了。


角色B:其实,你有列清单啊,把你作为各种角色该做的事情都列一列,工作的角色下需要做哪些事情,作为家里的一员该做哪些事情。你还可以定期回顾一下自己的清单看是不是重要的事情都去做了。


角色A:哦?怎么做回顾呢?


角色B:比如,你可以固定在晚上抽一些时间出来,回顾你当天做的事情,比如陪家人老婆孩子做了什么,陪了多少时间,如果你发现陪的时间太少,那你在第二天该做的事情清单里重点把这部分补上,作为优先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少家人对你的抱怨,抱怨少了你就可以更好地专注在你的工作上,对工作的事项也按刚才说的回顾方法重新安排一下。


角色A:嗯,我觉得你这个办法挺好的,清单除了用在工作中,其实在生活和陪伴家人以及个人学习方面也可以用列清单的方式来操作,用回顾的方式去看哪一块做得比较不好,后面再加强这一块的投入,这样方方面面都可以照顾到


角色B:对的,可以试试

人物之间对话的具体内容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故事很精彩哦,悠悠建议佳山清单不仅包含工作内容,还可以包含陪伴家人的部分,建议佳山每天晚上定时回顾一下自己的清单和当天做的事情,看看哪一部分花的时间偏少了就更新第二天的清单,优先加强,小伙伴很好地应用了今天学到的知识点,也希望佳山可以用清单减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结束语】

《搞定》系列书籍非常经典,值得细细地反复去读。今天我只是分享书中的两个片断,也是我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两个片断。首先,我们学习“收集-整理-记录“的方法,帮助我们把事情赶出大脑,转移到书面的行动清单上,做到心静如水,从而可以让大脑专注于当前的事情。然后,我们知道,清单需要定期回顾才能让它保持时效,让清单保持可靠,也就能让大脑保持专注。让我们用”搞定“的方法搞定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下次,在你感觉焦虑的时候,想到”搞定“,把超前的焦虑变成超前的思考和规划,相信你可以做一个从容淡定的让自己满意的人!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