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北京紫禁之巅分舵No.140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从“扎者”转换为“乐者” 学习目标: 从“扎者”转换为“乐者”

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第X位拆书家,小桃。今天我要继续带拆关于扎者(Judger)和乐者(Learner)的事。这本书是梅若李。亚当斯的《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事件场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情让我们陷入评判者状态,比如定好要减肥的,结果晚上又大吃一顿,一失控,就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失败”;面对同伴,有表现不如自己预期的,就想“怎么我身边的人都这么笨?”
【提问】这些都是扎者状态。当我们陷入扎者状态时,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呢?没有意识的跟着自责或指责?这样的处理效果如何呢?还可以怎么做呢?
【影响】扎者思维有两张脸,一张对自己,比如问出“我怎么如此失败”的问题,让我们挫伤自信心,甚至意志消沉。它还有另外一张脸对别人,习惯性评判思维的人,会容易气愤、怨恨、充满敌意,内心OS也是“为什么我身边的人都这么笨、这么烦人”。在扎者心态下,我们要么跟自己产生某种冲突,要么跟别人产生冲突。就像陷入泥潭中,拔不出来。
【解决】这本书提出一种观点,好的问题可以转换我们对事情的关注点,帮助我们脱离评判者思维,转换到学习者心态,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转换之道,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改变提问,就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1.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总结给你们,你们想先听哪个?
    坏消息是:无论你情商有多高,都无法摆脱扎者,扎者和乐者同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好消息是:我们有能力随时选择自己以哪种心态应对,从哪种关系出发来面对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
选择的事。要想选择,就要先有选项,有挑战的是扎者像狡猾的狐狸一样随时随地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出现,我们通常会无意识的陷入扎者泥潭。这个对照表可以做为一个工具帮助我们识别自己正处于哪种状态,这正是我们需要的选项,只要我们勾出自己当下状态的关键词,就可以知道自己处于扎者还是乐者。
    【举例子+互动】下面我会依次念出几句话,当我每念完一句话后,请大家在对照表中,找出让你觉得与之对应的关键词(不只一个):
    1.我怎么如此失败?
    2.我已经退了一步,做出了妥协,为什么他还是这样咄咄逼人?
    3.这孩子不爱学习,以后肯定没出息。
    4.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
    【how】利用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觉察力,并进行转换,具体的方法是,当我们与自己或别人发生冲突时,
    (1)检查:对照上表,看自己当下状态与哪个关键词有关;
    (2)转换:看表中对应的乐者思维的反应是什么;
    (3)分析:在乐者思维里可以有哪些选择(可以参考下面的学习者问题)。
    【再举个例子】小王平常上班都很准时,结果今天早上出门晚了点,就遇上大堵车,迟到了。上电梯时又正好被部门经理撞见,上午,部门经理就群发了个邮件要求以后如果9点后到公司的,扣全勤奖。小王觉得经理是针对他才发的这个邮件。冷静下来,利用刚刚那三步,分析一下(1)他此刻的关键词有:批评指责、维护假设。(2)转换,对应的乐者状思维是接受、质疑假设。(3)分析,自己迟到了这是事实,应该接受,自己设定了一个假设就是领导针对自己,但实际上可能部门的迟到问题确实比较严重,经理也没有理由专门看不惯他。他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接受这件事,无论是不是针对他,以后要早起不迟到。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像我刚才编的小王迟到的故事一样,每个人编写一个“让主人公很生气、烦躁、委屈”的剧本,故事中要有关于冲突的描述、有人物。按照今天的这三个步骤,为主人公分析出他当下的心态,并提出乐者思维的应对方式。
    每个人编写一个故事,给大家5分钟时间,一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编写的故事。

学习者Z:前段时间我和领导在交流工作时,因为没有清楚的理解他的意思,而被他数落,当时我快要离开那个公司了,我觉得他数落我是因为我要离职所以针对我,而且他一直都有点小心眼。(1)检查,我当时有很多扎者思维,批评指责、维护假设等等。(2)接受,并质疑假设。(3)分析选择,领导其实和我关系一直都很好,他针对我没有什么理由,而我确实没有清楚了解他的需求,所以我要接受这件事,放下隔阂,继续和他保持良好的关系。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表格可以检测出我们是习惯用扎者思维,还是习惯用乐者思维。20分以上说明我们偏乐者,20-15分比较中立,15分以下就偏扎者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下面5道自测题,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

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完全符合。

序号

题目

打分

1

当伙伴或者孩子的表现不如自己预期时,我总是想办法去鼓励、帮助对方,而不是指责或觉得他有问题。

1

2

3

4

5

6

2

当我和别人发生争执时,我并不在意对方的态度,总是愿意做第一个冷静下来、寻找解决方案的人。

1

2

3

4

5

6

3

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从来不会觉得被冒犯,而是把反对意见当做有价值的信息。

1

2

3

4

5

6

4

我自己做错事时,我总是去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而不是一味自责。

1

2

3

4

5

6

5

当面临挑战时,我总是问自己“怎么做的更好?”而不是“万一失败怎么办?”

1

2

3

4

5

6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2.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第一个拆页我们了解了扎者和乐者,这个拆页中我们来说说“转换”,从扎者到乐者的转换。
    【对比概念与案例】这个拆页中说要做乐者要时时刻刻观察,   看起来乐者会让事情进展缓慢,可是实际上工作就是一个压力接着一个压力,一个期限跟着一个期限,比如一个数据下午4点要,你分配给下属小王去做,结果到4点半了小王也没有反馈,这个时候只有发火和指责了,怎么还能站在小王的角度去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请大家想一想,当你着急慌张的时候,你犯过多少错误,你骂了小王,只能是耽误更多的时间,数据还是没出来,而且小王对你的忠诚度也会下降,影响绩效。所以保持觉察、主动转换并不会让事情变的复杂,反而会简单很多。
    转换可以让我们找到创新的解决办法,造成双赢的结果,不主动去转换,而是一味计较得失,那就只能永远被困在扎者泥潭,主动转换,才能发生改变。
    有人说,只有情商够高的人,面对指责、批评,才不容易生气,我情商低,没办法。这也是一种评判者思维,和对照表中哪个关键词有关呢?自我保护、不灵活且顽固。。。。
    转换有很多方法,有时候气氛紧张时,一个深呼吸、放松下肩膀或者给对方一个微笑就可以转换为乐者,或者用第一个拆页里的对照表也可以帮助我们转换为乐者,我们在这里还学过很多应对愤怒、冲突时的技巧,比如要分清感觉与事实,一件事本身并不会让我们生气,让我们生气的是我们对事情的解读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在小组内分享:有哪些事情会让我们陷入评判者思维,大家可以从最近遇到的烦心事、让你气愤的事入手来总结。时间5分钟。
请在小组内讨论:在我们刚刚想到的那些事例的基础上,请反思一下,有什么方法或者情绪转换的技巧,让我们走上转换之道?请每个小组指定一个人来记录下来。
    请每个小组把组内讨论出的“转化”技巧拍下来,分享到我们的微信群里。这样我们的“转化”技巧就翻倍了。

小s组:

扎者转化为乐者的三种思路:

1、  遇到事情不要急于做判断

2、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并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3、  做好自己的事情,并尽可能吸取事情的积极因素

土豆泥先生组:

先冷静下来,然后利用评判者/学习者对照表,进行 检查-转换-分析选择,从而实现转换

天馨组:

想清楚目标是什么,立住,找到共同目标

寻求双赢

接受,完全接受,接受对方的思维模式

兰亭组:

1.接纳自己,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2.找人倾诉

3.加入拆书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