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图书介绍】
【F】: 今天我带来的拆页来自于《跃迁》这本书, 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个人跨越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
【A】:这本书是古典老师最新的著作,新东方的俞敏洪、罗辑思维的罗振宇等诸多大伽,都倾情推荐,并为之撰写序言。豆瓣评分为7.9分,得到读者好评。
【B1】:当今互联网时代,经常看到一些的个体品牌迅速的崛起,比如罗辑思维、锤子手机等。大家是不是想像他们一样,快速用知识达到跨越呢?他们成功,依靠的就是跃迁------看似不连续,但吸取足够的能量之后,一跃而起。这种方式,在《跃迁》这本书中都有详细描述。
【B2】:想成为某领域的高手,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只是埋头苦干,可能你还没来得及学成,就被时代抛弃了。采用书中提及的联机学习方式,能让我们避免这样的困境,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用知识IPO,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价值,使知识能够为自己创造收益,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学习目标(总)】
大家跟随我完成这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在现场,写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联机学习步骤,并且可以设计出自己的知识IPO。
【分组】
现在请现场三位小伙伴分为一组。
李小龙的快速崛起之道
李小龙是第一位在国际舞台上屹立的华人巨星,更是功夫高手。李小龙对于武术界的影响,绝对不仅仅是泰森这种一代拳王对拳坛的影响,他还是一位开创者。他是武术思想家。他把哲学、健身、舞蹈、中国传统武术、跆拳道、空手道、菲律宾短棍术、柔术等相融合,形成一门独特的功夫。事实上,功夫的英文"KongFu",就是他创造的。《时代周刊》评选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人之一。日本则尊称他为“武之圣者”。
要知道,李小龙刚到美国的时候,19岁,练习过几年咏春拳,但也不是最杰出的。而他24岁受邀作为嘉宾出席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在唐人街打败其他中国武术高手时,已然有一代高手风范,其间只用了5年。是什么让他在短时间内,在武术思想和造诣上有那么快的发展?除天赋以外,他是怎么学习,从而快速成为高手的呢?
李小龙也许是中国武术界第一个联机学习者。当时的武术界相对封闭,一人拜入某个流派,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未经允许学别家的功夫就是欺师灭祖,更别说公开传授了。李小龙没有这种门派之见,大二开始他就租了个停车场开始教授咏春拳。这吸引了大量的功夫高手,他最早收的两名学生,一个练习柔道,一个练习空手道。李小龙不仅救授功夫,还教授课堂上刚学到的哲学和心理学,搭建起自己的武术哲学体系。整合了传统中国武术和西方哲学心理学的这套功夫后,李小龙将其命名为截拳道。这是他传授给世界的第一个知识模块。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开放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极为有极”,没有门派之别。他经常从弟了那里学习他们的武术,迅速整合入截拳道又分享给更多弟子。学习一理解一分享,是非常快速的小循环,他自己的功夫逐渐集大成。
万维钢曾经这样点评:“只有在竞争不充分的领域,才有流派。”李小龙就是一个无门无派的人:《精武门》里酷炫的双节棍,是他从美籍菲律宾武术家伊诺山度那里学的;《龙争虎斗》中标志性的高踢腿,是他从跆拳道高手李峻九那里学到的,他也分享给对方隐秘出拳的秘诀;他的体格趋近完美,那是用西方健身系统训练的功劳;他的步法灵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拳王阿里的蝴蝶步。
学五渣在中美导师的思想交锋中获得自我跃迁,李小龙用5年的时间自学成为一代高手。这两个不相干的案例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不是自己找答案,而是联机学习,“用答案换答案”。相比于过去“学习一思考”的单机学习,这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学习方式:
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学习目标1】
大家跟随我完成第一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在现场,根据联机学习有四个步骤,写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联机学习计划。
【what】
联机是什么呢?联机本来的意思是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通信息。与联机相反的是单机,指一台计算机独立完成某个任务。如果把每一个人比作一台计算机,那么联机就是与他人进行协作,单机就是一个人埋头苦干。李小龙就是一个联机学习者,这样的人在现在并不多见,在以前更为稀少。
【why】
过去一方面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太慢,交通各方面受限,还有人们的思想活跃程度,闭门造车也能出大师。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如果不去联机,就好像明明有复兴号高铁,却要选择马车出行,速度千差万别。
【适用边界】
这种方式适用于新的、还没有人整理出来的知识。对于已经成体系,或者有人已经提炼出的知识,用单机学习方式即可。
【how】
实现联机学习,我们有如下的操作步骤:
1、 打磨
根据先已掌握的知识,打磨出一个知识模块或者一个知识点。
2、 交换
将自己的知识模块与别人交流,听取别人的反馈,吸收自己之前不知道的知识。这里的“别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可以和自己同行业,也可以和自己不同行业,可以是线下的人,也可以是线上的人。
3、 重复
多次重复第1步和第2步。
4、 整合
将交流所得与自己的知识进行整合;第3步和第4步可交叉进行。
【意译原书案例】
我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只入行五年,现在却小有名气,一对一的咨询,甚至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和他探讨过他的成长历程,其实就是联机学习成长。他学了心理学知识后并不是一口气埋头学完全部理论,而是先从比较浅显的部分开始,可能是一个团体辅导方案或者一个知识点,这便是第一步:打磨。之后他便主动去认识企业hr,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或团体辅导。作为交换,他需要被服务的企业为他提供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报告,以及员工对于心理服务真正的需要点,他便根据这些反馈分析出来可以改进的点,这便是第二步:交换。他又把这些报告案例加进他的课程进行迭代,下次讲课又会更新,经过后面的重复和整合,他就一起坚持用联机的方式进行学习,积累了和时代需要相吻合的知识,五年便和当初一起入门的同学拉开了差距。
【回应(追问确认)】
学习者小周:我对联机的理解不是太理解。如果我现在换了个工作,然后将原来的知识体系与现在工作中的知识进行融合,这算是联机吗?
拆书家:你觉得不太理解联机的意义,对吧。联机是指多人交换。刚才你说到的例子呢,只是你自己将以往的经验结合于现在学到的新知识。这个不算是联机,因为只涉及你一个人。
【A1】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你或者新接受一项任务,或者调整了工作岗位,或者添了一个小宝宝。对于新环境、新领域中的知识,你有过单独学习,而不去与他人联机,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状态吗?请大家思考一下,并在小组内分享。时长2分钟。
【案例呈现】
学习者赵女士:我以前一直是英语老师。两年前换工作,改到了光电行业。可是刚接触这个行业,也就是自己看看书,顶多请教下身边的同事,没有交换和整合,导致对新知识的学习效率一直低。
【A1+】
如果我们再回到当时的场景中,结合今天学到的联机学习方式,请写下行动步骤。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3分钟。
【案例呈现】
学习者赵女士:尽管光电行业也是很成型。但是我如果回到当初,也会进行联机学习。因为现在想想,当时确实有联机学习的机会。进入这个行业,我对于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当时很多在这个行业工作多年得的人,英语水平却一般。这就使他们在阅读外国论文以及先进技术时,就遇到了瓶颈。
如果再回到当时,我首先会将自己多年英语教育中翻译以及单词记忆的方法整理出来,之后拿出来和那些有专业但英文水平低的同事交换。这样,我就可以听到有工作经验的同事对于光电的理解,并且将那些理解的各种英文翻译,总结出来。这便是在整合。不断地整合与重复, 相信我的水平会提高得更快。
【过渡】
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打磨、交换、重复、整合的四个步骤来联机学习。这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更快速、更有效。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可是,如果这些知识体系可以体现我们的价值,那该多好啊!于是,我们接着来学习知识IPO系统,它可以让我们的知识体系为自己带来收益。
他们都有一整套知识IPO系统。
彼得,德鲁克这么评价自己的几份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自已还是商学院的讲师。商业大师高产的秘密变得越来越清晰:
I:输入问题,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0:输出产品,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如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
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需要打造自己的知识IPO,我也是一个知识IPO操作人。
“老师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出国学什么?”(I)在新东力常年讲课、做留学咨询的时候,时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开始研究,发现“生涯规划”就是解决类似问题,我开始学习(P),开始在自己的GRE课堂上加入生涯规划的内容(O)。
“人如何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I)授课给我带来更多咨询以及更大的平台,也接触到比出国人群更大的群体,这个问题逐渐浮现。我开始接触解决这个问题要涉及的心理学、测量、教练等领域,于是我去中科院读心理学研究生,拿到生涯规划师、ICF (国际教练联合会)教练认证(P),学习成果输出就是销最达300万册的《拆掉思维出的墙》(0)。
【学习目标】
大家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可以用提问--解决--输出的步骤,设计出自己的知识IPO。
【what】
知识IPO系统是一个商业模式,可以将我们的知识产业化。它是一个“提问---解决---输出”的系统,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问、解决与输出这三个步骤,不断让我们的知识产生回报。
【why】
有很多人的知识为什么不能输出变现,可能是因为他们输出的方式,是按照他们喜欢什么,或者他们觉得什么好,而市场能接受的是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知识,有问题就会对应有需求,有需求就有购买力。所以IPO是一套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知识输出系统,所有的行为目标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产生价值。
【how细化步骤】
如何运用知识IPO系统,将知识变为价值呢?请看如下步骤:
1、提问(I)
提出一个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从what,why,how的角度去提问,找到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由自己产生的,例如“我怎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用每天加班”,也可能是自己被别人问到的,例如“我怎么才能把PPT做得更精简,使用10页以内的方式呈现一年的工作业绩?”这个问题的解答, 要可以给自己带来收益。
2、解决(P)
(1)根据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确定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学科知识;
(2)整合这些学科的知识。
3、输出(0)
我们解释一下原文中出现的“产品化”这个概念。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例如《跃迁》这本书,满足了大众对于提升自我的需求,于是也是一种产品。我们面前的这一盘果盘,也满足了我们拆书之余对美食的需要,于是也是一种产品。
(1)确认输出内容,我们在这一步中,需要思考最后解决的方式如何呈现出来,并且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在思考解决方式、途径、资源、手段的时候不用去拘泥于自己的背景、职业,因为我们有联机学习的方式,可以打破行业之间的限制。
(2)确定输出平台,例如在某个APP、或者通过线下、或者通过传统的报刊、企业内训等等。
(3)总结出产品化的结果,并在平台上输出后变现,实现商业价值。
【不这么做的坏处】
很多人习惯于“憋大招”,就是“提问---解决---提问---解决”多次循环之后再“输出”。看起来这样就可以输出一个“大招”,可是这种想法过于理想。因为长期不输出的话,可能会找不到输出的途径,而且还不容易由“提问---解决”切换到“输出”。更可怕的是,没有“输出”的检验,我真心不能肯定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给大家贡献一个我自己的案例。去年上半年,一个朋友的亲人去世后情绪一直低落,因此向我求助。我当时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然而这个问题却一起引发着我的思考。我查阅了心理学相关的书籍,特别是针对与故去亲人告别的内容。终于,在一本书上找到了解决方案。这个时候,我却没有想着去办一场沙龙,将这个答案分享出去,而是将这个答案放在了一边。
今年二月份,机构的老师希望我能举办几场沙龙,可是我觉得自己对从准备,到案例收集的一系列工作似乎很陌生。
回头想想,我其实一直希望可以“憋大招”。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强化输出的能力。现在再看当时,在千聊平台上,还有一些微课群里面,以及一些线下关于哀伤处理的授课,其价格也不低。由于当时没有及时输出,其实我自己是损失了一大笔收入。
如果回到当时,我的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就会及时和机构的老师联系,举办沙龙。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可以练习自己输出的能力。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人觉得我就是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用知识变现并非我的目标。这个想法无可厚非,获得收益只是体现价值的一种方式。然而,知识IPO一方面可以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得到反馈:我的知识是否有用,是否是别人需要的。这个反馈对于自己知识的厘清、深化,也是大有好处的。
【A3场景设计】
刚才学习了知识IPO系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演练。
小张是企业一名中层管理者,他看到企业的新员工在刚入职不久,都存在或多或少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企业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也确实不利于新员工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员工自己也希望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于是小张想着,要是能够教会员工管理自己的时间,那么一定可以满足很多员工的需要,同时也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这个方法行得通,甚至可以将这个方法向社会推广,也可以为自己获得额外的收益。于是一个问题产生了:如何帮助员工管理自己的时间?
小张有一个拆书家朋友小李,恰巧小李学习了今天的知识IPO系统。小张希望小李能够提供一定帮忙。
【A3角色扮演】
现在小组内一人扮演小张,一人扮演小李,还有一位记录。请小李结合知识IPO系统的步骤,和小张讨论出行动计划。
时间7分钟。
【案例呈现】
赵女士扮演小张,小徐扮演小李。
小张:小李,来帮我出出主意。
小李:什么主意呀?
小张:我们企业很多新员工都存在不能好好管理自己时间的问题。于是呢?我想教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小李:这个想法很不错呀。那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小张:可以是,员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小李: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呢?
小张:可以先了解员工对于时间的认知。
小李:还有吗?
小张:还可以掌握几种管理时间的方法。
小李:还有吗?
小张:还有自我管理的方法。
小李:那你准备输出的内容是什么呢?
小张:输出的内容,就是员工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影响因素、具体做法。
小李:那你先准备在什么平台上输出呢?
小张:先利用企业内训的方式吧。这还涉及课件的制作,讲课技巧的积累。
小李:你输出之后,对你来说可以带来哪些价值呢?
小张:绩效会提升,还可以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同时如果通过APP在社会上推广,又会得到一些收入。
小李:于是我们可以有如下计划:
1、 提问:员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2、 解决:了解员工的时间观念,积累时间管理方式、自我管理方式。
3、 输出:利用企业内训,教新职工管理了自己的时间。及时观察自己价值的体现。
【A2分步催化(1)】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以内,你最有可能问到或被问到如下哪个问题?
1、能告诉我,如何使我打字/写方案/做PPT/……的效率更高?
2、我怎么做,才可以和丈夫/妻子/孩子的关系更亲密呢?
3、怎么克服我在工作上的拖延习惯?
4、我怎么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断改善呢?
5、我怎么更好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板呢?
6、……
请将具体的问题写下来。时长3分钟。
【案例呈现】
学习者小徐:我下个月会由公司的行政岗位,转到公司的人力资源岗位上。因此,我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快速适应职位变更。
【A2分步催化(2)】
结合今天学到的知识IPO系统,思考基于这个问题,自己会如何去解决,并且解决之后如何使将结果输出,并产生价值。请在小组内讨论。时间5分钟。
【案例呈现】
学习者小徐:我觉得这个问题呀,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会面对。把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传递出去,也会有收益。
第一步提问:如何面对岗位的变化。
第二步解决:(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涉及到具体专业,以及心理学中社会角色、有效沟通,还有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等等。(2)将这些问题进行整合起来。
第三步输出:(1)我以知识讲述的方式,形成视频文件。(2)找到现在的热门平台:抖音,做一系列的输出。(3)将自己产品化结果的收益,进行总结。
【强有力的结语】
今天我们一起先学习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联机的方式来学习,后学习了用“提问—解决—输出”的三个步骤,形成自己的知识IPO系统。如果说联机学习是立身之本,那么知识IPO系统便是力量之源。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希望大家既有立身之本,又有力量之源。有谢谢古典的《跃迁》,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