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从新手到大师,刻意练习+苏格拉底提问+减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苏格拉底 式提问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引导对方自己把事情想清楚。

开场:

    各位来参加拆书活动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叫余娟。下面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二宝妈,两个孩子的妈妈,可以跟大家交流育儿经验;

     我的第二个标签是:自律,四年内拿到我们工程行业四个执业资格证,从造价员、二级建造师到一级建造师再到一级造价师;

     我的第三个标签是:终身学习,希望自己能够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         来到拆书帮也是为了结实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促进学习,跟不同的人现场进行思想的碰撞,激发自己能够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拓宽我的认知边界。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从自己遇到的问题出发,运用从书中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就是RIA便签法;

    R是Reading的缩写,代表阅读书中原文片段;

    I是Interpretation的缩写,代表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

    A是Appropriation的缩写,代表学习者拆为己用。

   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在拆书学习活动中,拆书家不是权威,权威是拆书家所选的图书,拆书家扮演的是引导者、促动师、催化师的角色,启发、引导学习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促进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行动,践行“知行合一”。

  “拆书帮”是赵周老师创办的一个全国性的成人学习社群,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城市都建有拆书帮的学习者俱乐部(也叫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一种公益性的学习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拆书环节,我所拆的片段源自于《提问力》,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书是由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两位三级资深拆书家李真老师和丘恩华老师共同编写,是拆书帮与在行合作的好评课程。那么这本书通过分析和讲解多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结合大量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帮助你培养提问的意识、拓宽提问的思路、提升你的提问水平,进而帮助你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快速地实现自我提升。今天我带领大家学习其中一个非常经典、实用的提问模型,下面我们先进行原文阅读。

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进行阅读,阅读完后,请用眼神示意我下,以便我了解大家进度。

片段来源:《提问力》

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在管理学界被公认是和彼得·德鲁克齐名的大师级人物,查尔斯·汉迪曾经在牛津大学读哲学,汉迪自己说,他从苏格拉那里学到了提问的技巧。他说:"我们不提供建议,只是不停地问为什么,这很有助于人们澄清自己的观点,这是我从苏格拉底那儿学到的。
有一家大企业的高管请汉迪去给他们做咨询,费用非常高。但没想到汉迪并不给他们什么建议,而是问了他们好多问题——
“你为什么采用这个战略?”
“因为它能给我们的投资带来最佳回报。"
“为什么你把投资回报当作最重要的标准?”
"因为投资者希望如此。”
"为什么投资者是你做决策的唯一考量?"
“因为商业就是这样?"
“为什么商业就是这样?”
……
感受到了吗?在这里,查尔斯·汉迪不是提建议,而是提问题,促进他人自己把事情想清楚。

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式提问"很难,因为人的本能不是提问,而是表达。另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式提问"也容易,因为你不需要在那个课题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你只要会巧妙地提问就好。

所以,再有朋友、同事来找你咨询建议,你也可以尝试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来帮助他。

首先,克制表达的本能。起码在对话的前半段,不要说自己的观点,不要给对方提建议。

然后,用封闭式提问跟对方校对主题。比如:
“你是想不好到底要不要考研,对吗?"
“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想转行,又不知道该怎么转?"
“所以你是觉得,不原谅他吧,也不能就这么离了;原谅他吧,你又不甘心,是吗?”

接着,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愿意陪着对方聊。苏格拉底总是这样做的,他会先说关于这个课题我其实没想好,所以我来请教你。如果不表明自己其实没有答案,而是暗示对方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只是故意不说,那沟通的味道就不对了。

最后,连续向对方提问,提的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提问要有洞察力。常见的提问有这样一些方向:探究他背后的假设;探究他自己还没想明白的标准;提醒他还没有考虑到的情况;逼着他去发现细微之处。

不必有正确答案,也无须经验丰富,你也可以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促使对方自己想清楚。这样的沟通技巧会大大增加你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看到文中查尔斯·汉迪是通过连续不断地发问而不是给建议来让他人把问题想清楚,他运用的是被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技巧,这种有效的沟通技巧是一位两千年来非常伟大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创造的,它是针对一个问题展开连续、深入的提问,其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促使对方通过多个维度把问题思考得更深入、更全面。这种提问方式适合别人请教你时使用,也适用于针对自身疑惑的自我剖析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寻求他人的建议时,最终给你帮助最大的人,不是直接给你提供建议,而是不断连续地发问,启发你深入思考,让你能够看清问题本质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高效的提问技巧呢,具体有如下4个步骤:

1.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因为每个人的观念可能会有局限,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适合对方,就算正确对方也不一定接受。

2.用封闭式提问探索确认对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比如:“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想转行,又不知道该怎么转?"

3.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但愿意跟她一起探讨交流一下,共同想解决办法。比如说:“关于要不要转行,其实我也不确定,所以我想请教你……”。这里要注意:如果你不表明你其实不知道答案,而是有意或无意地暗示对方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只是故意不说,则会导致对方的反感,认为你在卖关子,不真诚,会适得其反。

4.连续向对方提问,并且你的提问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不断深入,引导他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本。常见的提问有这样一些方向:探究他背后的假设;探究他自己还没想明白的标准;提醒他还没有考虑到的情况;逼着他去发现细微之处。比如说:“你为什么想转行?”,“现在你想转入的行业,对你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你判断是否转行的标准是什么?”,“假如你要转入的行业几年后发展前景不确定,你还会转吗?”

按照这样循序渐进的步骤去提问,相信可以引发对方的一些思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别人请教我的例子:

   上周一个新同事跟我说她沟通能力不太好怎么办,作为集团公司管理部门,需要跟各子公司沟通,传达集团这边的工作要求,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心里就产生了障碍,觉得是自己的沟通能力不行。我听到她这么一说,就很热心地开始安慰鼓励她说:我觉得你沟通能力没有问题啊,现在这个结果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就噼里啪啦跟她分析了一大堆原因,给她安利了一些提升沟通能力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还列举了她的一些其他优点,来帮她找回自信,怕她在工作的推进上,没有信心,有畏难情绪。我自认为我对工作的理解很清楚明了,但对方听我滔滔不绝,礼貌性“嗯、哦”地回应我,结果还是说自己沟通能力不行

   A2:今天学习了苏格拉底的提问,又到了行业内执业资格考试报名的时候了,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近两周会在微信上会问我这个考过建造师的人:我到底要不要报考一级建造师考试呢?

我会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四个步骤跟她交流:

第一步:不要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各种建议,方法,先控制自己的表达欲;

第二步:用封闭式问题问她:你是不是想要报考一建,又怕考不过呢?

第三步:表明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决定更好,但表示愿意一起交流探讨下,并问她“关于要不要报考一建呢,其实我也不确定,所以我想请教你报考的原因是什么?担心考不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第四步:继续发问:如果考过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要考过要付出什么?是否能做到?担心考不过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因素,是否可以克服?如果考不过,结果能接受吗?你衡量考试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即使考不过,这个过程对你来说,会有收获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我相信她能不断探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梳理清楚自己的行动方向,自己去寻找答案。

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希望大家能够应用到自己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