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在我们正式拆书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晋级拆书家太阳雨-郭明珠。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一级拆书家、中医养生从业者、终身学习者,今天是我2-3升级打怪。
在拆书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从左手边两个小伙伴一组,刚好四组,等下讨论的时候,可以有更多人能参于讨论。
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通过今天的拆页学习,在与他人沟通中,不再主观评判,而是学会表达观察到的事实,避免冲突。
图书介绍(FAB)
今天我选择的拆页来自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F特征:通过书名,我们很直观的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沟通的致用类书籍,本书的作者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书中围绕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深度挖掘语言背后的心理,非常详细的分析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是如何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暴力带来的痛苦的。
A优势:本书在豆瓣网评分8.4分,文中不仅展现了条理清晰的非暴力沟通步骤,还讲了大量的案例。与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作者更注重读者去发现自己内在的爱,用爱和理解与世界沟通,而很多沟通类书籍更注重沟通技巧。该书中文版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在拆书帮里,是拆书选择拆页最多的一本书,目前一本有732条实录。
B利益:
B1:你有没有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被别人用语言深深刺伤过的?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亲密关系里,明明对方心里都是爱和关心,可话说出口时,却全是指责和批判?暴力的语言,就像利剑,在伤害着自己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如何才能讲出三冬暖的良言,大家一定要读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本书特别注重聚焦彼此的感受和需要,突破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正向的表达方式,采取积极的行动。
B2:在沟通中之所以容易语言刺伤他人,很多时候,是因为在沟通中无法做到“就事论事“不评判?“你就是…““总是…””一直…”,如果你在回应他人时,这样的词语出现频率比较高,说明,你已经把语言的利剑深深的刺向了对方,今天的拆页会让你学习到,我们如何用表达观察的方法,代替评价这把利剑。
接下来,我们花一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书原文拆页!
这个拆页选自本书P29-30页,大家先花1分钟时间阅读原文,如果阅读完毕,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原文: 《非暴力沟通》拆书片段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论、指责或以其它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资讯服务时,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助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后,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是,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会议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结束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的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一会,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情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方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地提醒他。 |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非暴力沟通中,有四个要素,片断中重点讲解的是第一要素“观察“,今天我们重点练习的就是第一要素。 观察,是指在回应对方时,不加任何自己的评论,用有数据支持的数据描述客观事实,只描述看到、听到的事实。 (Why) 为什么这么做? 当我们回应他人时,通过观察到的去描述原场景和原话,能够让对方去回忆和思考,更容易让对方接受,引发对方反思和自省,有利于接下来的沟通和问题解决,也就是我们说的就事论事,焦点放在事情的讨论上。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表达评判,评判往往会带有批判和指责,则是“对人不对事“了,焦点在对人的评价上,带有攻击性,让人觉得自己会被针对,没有安全感,被评论的人心里马上启动防御心理,脑子里想的回应总是怎么反驳你,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时候,沟通就变成我争“赢“的拉锯战,根本无法达到沟通的目的。
(一般的做法)比如,生活案例比较 生活中,当我们与对方沟通的时候,很容易将听到、看到的在自己的主观意识里进行评判之后,回应给对方。往往喜欢用“你总是….””你经常…””你很少…”等词语,或者直接进行贴标签,如“你很大方““你很懒““你很自私“等。 我们总以为,我们讲的是事实,但其实说的全是自己主观的评判,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请看一下以下语句 1、 小红抢先一步,把餐钱付了。 小红真大方,抢着买单。 拆书家提问:哪一句是评论?哪一句是观察? 学员:第一句是观察,第二句是评论。 拆书家回应:非常正确。 2、 女儿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三心二意,几个字写了一个多小时。 女儿写作业的期间,厕所上了三次,喝水五次,小玩具玩了十五分钟,一共5个生字,写了一个小时十分钟。 |
拆书家提问:哪一句是评论?哪一句是观察?
学员:第一句是评论,第二句是观察。
拆书家回应:非常正确。
3、 教室里吵死人了。 教室里,一共10个人,有三个围在一起打游戏,五个在为一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两个在过道里追跑。 |
拆书家提问:哪一句是评论?哪一句是观察?
学员:第一句是评论,第二句是观察。
拆书家回应:非常正确。
请大家区分一下,哪个是评论,哪个是观察?和学员互动。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 我们只有表达观察,才是讲事实,观察的越详细,你的表达才更有力量。 (How)细化原文步骤 如何做到用观察进行沟通? 第一. 观察事实。越详细的观察,越容易让对方接受。 第二. 冷静思考沟通目标。因为我们太习惯于评判了,当我们想给他人回应时,先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去回应,你要回应表达什么?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第三. 用观察到的去描述事实。就事论事的表达听到、看到的事实,时间、人物、地点,什么情景,原话是什么,避免主观评论,同时也要避免质问。 第四. 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观点。这是非暴力沟通里讲的第二步,详细表达我们会在另一个拆面里学习。这里可以简单表达,不是今天的重点。 正面案例:举个例子 丽丽的老公每天吃完晚饭,就会坐到电脑跟前打游戏,丽丽当然非常恼火,丽丽学习了这个方法后,决定这样跟老公沟通。 丽丽第一步先观察老公的行为,记录他的打游戏的时间、状态。 第二步,思考沟通目标。她想要表达的是让老公少玩电脑,多跟自己聊聊天,或者做点家务,想要这个结果,就不能引起对方反抗。选择用观察到的事实跟老公进行沟通。 第三步:用表达观察法,讲事实。 丽丽:老公,你从7:10开始打游戏,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半小时了,我看你打游戏的时候,特别专注,眼睛都没离开过屏幕,连口水都没喝,眼晴都红了。(端杯水放他跟前)-讲观察到的 第四步:讲观点或感受。 丽丽:(讲观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这样,会让家人心疼的,陪我聊会天,休息一下吧! 预防异议: 有人一定会说,天呐,这样沟通,太麻烦了,我恐怕很难控制的了自己的脾气。 但我们来想一想,噼里啪啦的一顿评判,是爽了自己的嘴了,泄了自己的气了,但是结果呢?当你无法控制自己去选择用观察表达,你直接评论,对方的第一反应是你在针对他,大脑里总是想着如何反驳你,证明自己是对的,所有谈话、沟通就会变成争吵、辩论,更无法达到沟通的效果。按步骤做,开始是比较困难的,以后形成习惯了,你会发现自己都变化了很多,身边的人也会因为你的变化而带来变化。 |
(Where)当你与他人进行商讨问题时,向对方做出回应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步骤进行。
新技能点:解决方案 好了,大家听我说了这么多,学以致用的时候到了,按照刚才的分组,我们先进行讨论,然后再情景演练。 (给出具体场景) 小张的女儿每天晚上作业都要写到10点半,写作业期间,“看手机,上厕所,发呆,“各种小动作,小张很苦恼,每次都会让他生气,会狠狠的批评孩子,说:“你每次都是这样,一会干这,一会干那,就不能专心的先把作业做完吗?“
给到大家的练习是:通过今天的表达观察的四个步骤,为小张设计出通过观察到的“回应“孩子写作业的问题,避免用评判的语言与孩子沟通。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讨论出解决方法,其中要包含对孩子的观察、自己的心理思考和选择、语言的表达和小张的观点或感受。 1、 观察孩子的行为进行记录 2、 冷静思考,沟通的目的 3、 用表达观察的方法和孩子讲 4、 表达自己的感受是。 今天练习的重点是改变小张做为母亲的沟通方式,要想真正解决孩子写作业的问题,需要系统学习完非暴力沟通才能找到更完整的解决方法。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来讨论,3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分享他给出的解决方法。 学员分享记录 岳丽霞分享 小张在回应孩子写作的问题上,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是这样帮助小张设计的。 第一步,先记录女儿的写作业时的表现,比如:写完作业到10:30、玩手机n分钟、发呆n分钟、上厕所n次,玩玩具n分钟。 第二步,思考自己为什么跟孩子沟通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让孩子早点完成作业,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 第三步,用表达观察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如:妈妈看你每天写作业都到10:30,写作业期间有(把第一步的表现记录列出来给孩子听)。 第四步,表达妈妈的感受和观点。”妈妈看你每天写到很晚,心里很心疼你,希望你能够早点完成作业。 |
拆书家回应:很好,用这四步表达观察的方法回应孩子,你觉得跟之前小张讲的“你每次都是这样,一会干这,一会干那,就不能专心的先把作业做完吗?“哪个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呢?
学员:表达观察法更好更容易接受。
结束语: |
好,今天非常开心能够在周末的时间和大家分享这评论与观察这个主题,愿我们在生活里多讲事实,少讲评判,让关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