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原则》 所属活动: 翰林分舵内部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自我管理-做出好决策 学习目标: 如何做好决策

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图书介绍 

大家好,我是灵君,灵活的灵、君子的君。先简单的介绍下自己:视觉记录2018年12月第一次尝试视觉记录给了自己很大的鼓励,之后开启刻意练习。特别是3月开启了日更打卡的画画,让自己更自信做好视觉。这个过程就是自我管理的提升,想要加入日签打卡的小伙伴可以随时链接。 

今天会有讨论环节,让大家充分结合自己的经验,那么先给大家分好小组。按照作为顺序2人一组,请大家找到你的伙伴确认下眼神。 

好的,小组确认完毕就进入核心环节。今天带来的图书《原则》,作者瑞 达利欧是著名对冲基金桥水公司的创始人。这本书是自我管理类畅销书之一 ,比尔盖茨、潘石屹等多位大佬推荐阅读。作者从工作、生活维度全方位的总结出自己的原则,清晰并体系化的展现给每位读者,我们可以借鉴作者的思路,反观内心,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原则并践行,在工作、生活中提升自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阅读原书拆页R

今天带给大家的是《原则》中如何面对决策时方法论。那么先请大家先阅读手中拆页,阅读完毕可以抬头示意一下。

原文拆页

决策是一个两步流程(先了解后决定)

了解必须先于决定。如第一条所说,大脑能够储存不同类型的知识,有潜意识,能机械记忆,能养成习惯。但不管如何获取知识、在哪里存储知识,至关重要的是,你了解到的东西能够真实、丰富地反映相关现实,从而使你做出更好决策。所以在了解过程中保持头脑极度开放,向可信的人请教,始终是有帮助的。许多人在情绪上不愿意这么做,而这会妨碍他们了解现实,做出更好的决策。始终提醒自己,至少听一下某种相反的观点,永远都没有害处。

决策过程分两步:先选择作为决策基础的知识,既包括相关事实(“是什么”),也包括你对事实背后的因果机制的宏观理解;然后根据这些知识来确定行动计划(“怎么做”),这需要你反复权衡不同的可能性,以设想如何实现符合你愿望的目标。为了做好第二步,你需要综合权衡直接结果、后续结果和再后续结果,而且做决定时不能只看到短期结果,还要看到长远结果。

很多惨痛的糟糕决定,都是由于决定者未能权衡后续和再后续结果,而当你最初做出的劣质决策印证了你的偏见时,决策的不良后果就会尤为致命。在提出疑问和探寻事实真相之前,永远不要看到一个选择就定下来,不管它看起来多么好。在过去,为了避免自己坠入这个陷阱,我习惯自问:我在了解相关情况吗?我已经掌握了决策所需的所有知识了吗?经过一段练习后,你会自然、心态开放地搜集所有相关信息,但你必须躲过不良决策的第一个陷阱,就是先在潜意识驱使下做一个决策,然后挑选与决策相符的数据。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

我看大部分伙伴已经阅读完毕,没有读完也没有关系,我们一同来学习片段内容。

Why 先说两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知道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一副好牌打烂了”。其实这两句话或多或少都能在自己或朋友上找到类似的影子。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目前的状态来源于自己一次次决策,如果每次决策都能相对客观理性,相信结果一定不会太差。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决策会被情绪左右、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其实《原则》的作者关于决策给出了他的方法论——决策两步法。

What 决策两步法一种能在决策时用理性的思考做出相对优质决策的方法论,能指导大家在面对决策时,如何更好的规划决策步骤并实施。

How如何做好一个决策呢?怎么操作呢?

1、 全面客观了解决策内容的相关信息

既要了解所决策的相关事实,也包括对事实背后的因果机制的宏观理解。其实就是针对一个事物的what、why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情绪干扰。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收集信息时,你会容易偏好性的过滤信息,被情绪左右,最终并没有客观的了解。

那我们怎么做会更好呢?当遇到决策事宜时担心无法客观时,可将你收集、整理的信息传递给身边3个朋友(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请他们针对你收集的信息进行提问,并给出他们的建议。这样相对俩说能会做到全面、客观。

2、 制定行动计划,着眼于目标,并预测长远结果

信息收集完毕,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决策结果。但结果一定是基于现状以及第一步信息收集分析后,综合判断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要符合当下目标,也需要预测长远结果来制定。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预测行动计划对未来1年的影响,并且影响结果要和自己1年规划相符,比如你的目标是1年后通过司法考试,那么报班学习法学课程,这个行动就有助于你长远结果实现。

Where 这套方法论非常适合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各类决策中,小到决策旅行安排、如何选择一家餐厅,大到如何面对职业转型。当然不同决策,所需要的时间根据具体事件、个人规划统一来决定。当然这套方法论是基于解决自我决策的理论,当有人来寻求帮助,让你帮助他选择A或B时,请不要根据你的经验结果直接选择,告诉他你是如何做决策的,请他本人收集全面客观的信息、基于目标及长远的结果来进行决策。


案例分享:去年自己想要学习引导课程,要在A/B机构之间选择一家学习。这个过程应用了决策2步法。第一步全面客观了解决策内容的相关信息:针对A\B机构课程大纲、优势分析进行收集,对比出A机构更偏向理论讲解,B机构更注重实操。并咨询曾经上过不同机构课程的3位同学,他们给出学习后实际应用的心得;第二步制定行动计划,着眼于目标,并预测长远结果:根据收集的信息,分析自己学习引导技术的目标更偏向实际操作(学习引导的工具,尽快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并分析了选择A机构后,1年内还需要再上一次体验课才能更好的内化。而选择B方案,可以在学习完毕直接将内容落地,1年后对于引导工具可熟练使用。最终选择B机构进行学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便签

A1:那么现在请大家思考下在最近一次你面对决策时,是如何做的呢?周末到底去香山还是奥森?项目到底选择A 方案还是B方案?是续留在公司还是选择跳槽?那么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给你的伙伴,最近一次你是如何进行抉择的,结果怎样?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给你的伙伴。

(热烈讨论进行中)

好的看大家讨论的特别热烈,一定在决策上有很多的经历。那么我邀请1位小伙伴分享下她/他在之前决策时的故事。

学习者杨凝分享:之前报名了一个写作课程,但公司临时安排工作产生冲突,最终放弃学习回公司加班,但特别后悔。自己在决策购买课程时,未考虑时间冲突问题。也就是没有按照决策两步法中的第一步收集全面信息,没有了解工作的时间节奏,也没有提前和上司沟通,所以冲突情况极易出现。在第二步制定行动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报写作课程与自己的目标关系(自己目标是想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提升个人影响力。写作技能提升对于目标实现帮助极大)。并且尽快学习写作技能,能在1年后使自己公众号成熟运营。因为当时没有清晰的认识到写作与目标和未来的关联,所以当面对工作冲突时,很容易放弃学习,而没有预设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与同事沟通协调等)。



 

分享A2便签

感谢这位伙伴的分享。这个例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其实在学习了今天的方法论后,更重要的是应用。当大家再一次面对抉择时,是否能摒弃掉紧张、焦虑、不知所措。使用这套方法,理性、客观、从容的做选择呢?接下来请大家拿出便签纸,写出即将面对的决策, 你将如何做。请大家包含具体的时间、时限、具体的操作方法、并且能有结果输出,最好安排一位教练(可以是朋友、师父)来一起监督完成哦。大家写在便签纸上。

学习者杨凝分享:下周五向财务部汇报项目方案,其中有歧义的A和B方案,最终只选其一进行沟通,可以使用决策2步法。1、全面客观了解决策内容的相关信息: A方案系统中保留作业部门审核权限、B方案取消作业部门审核权限。收集A/B方案涉及的作业部门、ERP部门相关意见,了解清楚A/B方案优势(A方案审核权限能降低风险,B方案实际操作创建和审核均为1人,该审核没起到风险防控,还降低工作效率);2、制定行动计划,着眼于目标,并预测长远结果:明确此次目标,是提升作业部门效率并控制风险,如果选择A方案1年内作业部门操作流程步骤繁多,效率低,风险控制仅在作业人员自我审核这步;B方案1年内作业部门流程简化提升效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及可控性需在信息汇总后,和调研团队进一步评估。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评估,周四输出报告给部门领导进行统一决策。


总结

好的,看到大家都写了满满的一张便签,希望大家带着决策两步法这套方法论,面对生活、工作中的每一次决策。我们可以起点不同,但能做到每次决策理性、客观、为目标负责并具有长远规划,相信这一次次的决策就是我们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也期待大家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