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森田奶爸,是两个熊孩子的父亲。下面我们分组,左边4位一组,右边一组。
【F】这本书是由知名心理学教授钟思嘉和“豆豆妈妈工作室“著的《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钟思嘉教授是台湾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具有30多年的华人教育工作和心理学研究经验;“豆豆妈妈工作室”是国内儿童时间管理训练营的先驱者和领头羊。本书的核心理念是,帮助父母把期望转化为孩子的目标,通过时间管理,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搞定一切还能玩。
【A】这本书豆瓣得分7.9分,读者好评。该书出版至今已经加印了20次,销量超过20万册,是儿童时间管理书籍中的佼佼者。该书有理论,有案例,有实践,有工具,而且通俗易懂,宝爸宝妈们上手就能用;
【B1】你的孩子起床是否拖拉?每天很晚都不睡觉?做作业常常需要好几个小时?就算我们不断地催促他,他还是不紧不慢?这本书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4~18 岁孩子提出30 天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方案,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孩子管理时间的方法。
【B2】今天带来的两个片段将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礼物等外部激励,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并使用鼓励三段论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上进心,固化孩子的好行为,同时避免外部激励作用不持续的问题。发放原文阅读片段。
代币制(Token Program)又称标记奖酬法,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不要使用人民币)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或当期望发生的行为出现时(如主动写作业、专注思考等),立刻给予一种“标记”或代币加以强化,然后再将“标记”或代币换取各种优待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孩子可以用这些代币换取各种各样的礼物,如零食、玩具、游戏时间、图书等,以及各种特殊礼物,如参加夏令营、长途旅游、高级玩具、游戏机等。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片段一的学习后,学习者希望对方做出好行为时,可以使用标记奖酬法,制定礼物奖励好行为的激励计划,帮助对方更多地做出好行为;
【前因】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教导孩子,指导下属,和改变影响家人。也许是教孩子要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是要求下属能准时提交报告,还是希望家人能多干家务。就好像妻子希望我多干家务,一方面分担她繁重的工作,好让她有精力照顾好女儿;另一方面也是给儿子做出表率。开始的时候我当然是不愿意得干啦,又是晾衣服又是要吸尘拖地的,我又不是家庭主夫,凭啥让我干呀?
What: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激励对方做出好行为呢?这个片段给我们提供了个好方法,当我们期望对方做出好行为的时候,可以找到并设计出对方感兴趣的礼物,一旦对方做出好行为,就用礼物激励他,让他更愿意多做好行为。
How: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激励对方呢?
第一步,设计代币:就是投其所好,找对方最喜欢的礼物,并设计可以兑换礼物的代币,如积分,小红星。
第二步,观察好行为:就是观察对方是否会做出好行为,然后伺机而动;
第三步,即时奖励:对方的好行为一旦出现,立刻给予代币奖励,强化好行为,并承诺可以使用代币兑换礼物;
我不喜好美食,对时尚也不敏感,所以很难给我送礼物。不过我有个喜好,就是干梳头(挠头)。于是妻子就给我定了个家务积分表,每天只要我干了家务,妻子立刻在表上加分,承诺晚上睡觉前用积分换给我干梳头的服务。这么一来我就不得不从啦,每天心甘情愿的干家务呀。
【预防异议】原文案例中强调不能用人民币,那能用美元么?不行啊,这里之所以要使用代币,就是要避免对方把努力做出好行为和钱划等号。因为钱很难转化为精神奖励,更无法演变为成就感和上进心。钱也不是万能的,有些奖励钱也买不到的,比如体贴的服务。
A1举例:
当然没有奖励也是万万不能的!就好像我是个奶爸,最近一直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特别是希望他能按时完成作业。所有作业里,儿子最讨厌练字,经常都拖着不写,直到快要吃晚饭了没写完着急的直哭。上个月底的周六晚上儿子英语,数学作业都做完了,只有练字还是拖着一直没写,我问他:“你知道在吃晚饭前还不完成作业的后果么?”儿子答:“知道,晚上不能出去玩。”我继续问:“那为什么不练字呢?我是不是说过将来你要上16年的学,写字对你来说是最基础的能力,不能不练呀?”儿子答:“说过,但是我不想写字。”结果当晚又被罚不能出去玩。
反思:你看我告诉了孩子练字的重大意义,不做还有惩罚,儿子就是不肯写字,说明儿子写字没有动力啊。我也到处请教高手,看看有什么练字有趣的方法,至今一无所获。今天学了这个方法,回到过去我准备学着老婆的方法,给儿子做个能换礼物的星星表(星星代表积分)。
A1+举例:
我要做的是使用礼物激励儿子愿意按时完成练字的作业。
1, 设计代币:找到儿子最喜欢的“礼物”—“我的世界”相关书籍,设计星星表作为代币,每次按时完成作业奖励3颗星;
2, 观察好行为:观察儿子是否会在晚饭前完成练字作业,并查看儿子写得好不好;
3, 即时奖励:儿子完成作业后,在晚饭前跟儿子一起将星星画在星星表上,并承诺一周结束超过15颗星就可以换到一本“我的世界”的漫画书;
敲黑板列重点:请问各位,能不能承诺每次完成作业给钱呢?不能,使用代币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兑换什么礼物,比如我引导的是给孩子换书,培养他的阅读兴趣。直接给钱他就把完成作业和所有可能的欲望链接起来,甚至是去游戏厅买游戏币。不利于未来培养他的成就感和上进心,最后容易变成物欲很强的人,不给钱就不干了。
A1引导【显像提问】标记奖酬法适用于教育孩子,同样适用于影响家人,教导学生和下属的情况。请各位学习者设想一下过去的一个月里,你有没有想要对方做出什么好的行为,却总是不成功呢?比如你跟老公商量能不能你做饭,他来帮你切切菜,准备餐具,饭后收碗洗碗,一起分担家务呢?或者你在制定公司的管理流程,逐个培训了营销部门的同事,要求在每个季度底的前一周必须提交总结,上个月底查看邮件,收到的总结报告了么?请在小组内分享你教导对方的经历,看看为什么这些经历会失败,3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分享。
学习者,蒋丽:
我的丈夫是一位游戏爱好者,最近经常跟朋友一起组队玩游戏,常要玩到晚上1点以后。这样不仅影响他自己的休息和健康,还经常吵到我和孩子。我劝了他好几次,希望他能早点睡觉,最好在晚上12点前上床。最近一周他有2次做到了,但后来就变回老样子,还是玩游戏玩的很晚。
A1+引导:
既然我们今天学习了标记奖酬法,请来反思您的经历,并试着设计代币和兑换规则,如果回到过去怎么奖励对方,激励对方做出好行为呢?
学习者,蒋艳:
要是回到过去,我可能会这么做。
我希望丈夫的好行为是晚上12点之前能上床睡觉。
第一步设计代币:设计礼物,如果12点之前睡觉,奖励一次服务一次。在晚上睡觉前兑换肩颈按摩15分钟一次;
第二步观察:观察他每天晚上是否会在12点之前睡觉;
第三部即时奖励:一旦他12点之前睡觉了,立即兑现肩颈按摩15分钟一次。
回应与反馈:
好的,您已经学会怎么投其所好设计“礼物”,怎么即时激励对方,让他更愿意做出好行为。那么你想不想知道如何能让他自己主动且持续的做出好行为么?谢谢这位小伙伴。
衔接过渡:
刚刚这个片段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礼物”等标记物来激励对方做出好行为。但是用奖励来维持好行为,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一旦“礼物”取消了,好行为不一定会持续出现。片段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为孩子建立内驱力的方法,通过鼓励把物质奖励逐步转化为精神奖励,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上进心,让孩子的好行为能持续出现。所以两个片段是互补关系。请阅读片段二。
用代币制刺激孩子,让他表现出期望的行为,如认真作业、主动学习等,孩子是否会单纯为了物质奖励或者游戏而学习?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刺激或游戏,孩子是否就不再出现这些好行为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假如有甲、乙两个人为了减肥每天跑步5圈,过了一段时间,两个人都瘦了,但是甲坚持跑步,而乙却停止了。原来甲已经喜欢上跑步,每天到点就想去跑步,没有任何的目的性;而乙仅仅是为了减肥而跑步,目标达到了,就不再坚持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单纯为了某个目标的行为将随着目标的消失而消失(目标也许达到,也许没达到),只有真的喜欢某个行为的过程才能持之以恒。
所以,孩子单纯为了外在刺激而学习的行为是不稳定和持久的,将会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训练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真的享受学习和写作业的过程,即从外在的物质奖励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奖励——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上进心。
这就涉及如何鼓励孩子。我们知道鼓励与称赞不同,前者强调的是过程和进步,后者突出的是结果和成绩。鼓励的方法包括以下三句话(鼓励三段论,即美言录)。
1)描述你所看到的好现象,例如,我看到这个房间十分整洁。
(2)描述你的感觉,例如,我觉得特别开心和舒服。
(3)用具体言辞描述孩子的好行为,例如,你把笔放到铅笔盒里、书都摆在书桌一旁,真是井然有序。
其中第三句尤为重要,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说出具体的细节,可以问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要用欣赏和称赞的语气,声情并茂地把问题抛给孩子,他会告诉你具体的行为和做法,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通过语言质化的,好的行为孩子说得越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片段二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对方做出好行为时,使用鼓励三段论的方法,增加好行为持续出现的可能性,促使他做事积极主动。
前因: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父亲在家庭中建立的权威地位,所以孩子敬畏父亲。儿子在我的监督和奖励下愿意听话,做作业。但是有时还是会出现拖延的情况,导致一周攒不够15颗星,无法兑换礼物,后半周就更不愿按时写作业了。所以说仅靠外部的监督也好,奖励也罢,如果无法激发孩子自己的精神力量,好行为只会有时有,有时没有。就好像虽然妻子奖励我干梳头的服务,但有时兑现有时不兑现,我就会因为各种“忙”经常忘记晾衣服,吸尘和拖地。
What:所以为了让孩子持续的做出好行为,需要通过语言不断地正面强化,通过鼓励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上进心,让他自己积极主动的做出好行为。
How:具体有以下三个步骤:
1,好现象说出来:将好的行为结果说给孩子听,如这才15分钟就准备好出门了,太快了;
2,表达感觉:说出父母对好结果高兴的感觉,如我觉得非常高兴;
3,说出好行为的具体细节:说出好的行为细节,表达好行为导致好结果的过程,如你提前把要穿的衣服和要带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看着手表洗脸刷牙,准备充分行动迅速,真有效率。当然也可以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让他自己说出行为的细节。
鼓励的多了,儿子出门拖延的问题就逐渐消失了,每次都是他第一个准备好,在门口催我快点。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鼓励孩子,鼓励成年人同样适用。但当对方处于负面情绪化时就不适用了,如孩子的足球比赛输了,父母应该先安慰孩子悲伤的情绪,等孩子回到理性状态,再找孩子做的好的地方鼓励他。不然孩子会说:“那有啥用,比赛还不是输了!!!”
【意译案例】不见得大家都有减肥跑步的需求,我举个职场的例子吧。
假如有甲乙两位同事,都为了升职加薪努力工作。过了一段时间,两个人都没有升职。乙的目标没达成,每日得过且过。甲仍然在继续每天努力工作。原来甲在工作中得到经理的鼓励,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已经喜欢上了努力工作,自动自觉的去学习和成长。乙仅仅是为了升职,既然升职得目标达不成就放弃了。可见只关注升职的目标,努力工作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喜欢上努力工作得到的成长的过程才能持之以恒。那经理是怎么鼓励甲的呢?(讨论一会儿)根据原文举例很可能是这样说的:“我看到了你工作能力的提升,处理繁重工作很有效率。我看好你,任务交给你让我很放心。你的工作计划定的很详细,总结也写的很有准对性,如果能与同事更多的协作将会更好,继续加油吧!”
【不这么做的坏处】不过这位经理在管教孩子时跟我们都差不多,通常我们大多用“纠正”的方式期望孩子做出好行为。只要一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我们经常是用指责+惩罚的方式要求孩子改正。如“你就是个拖拉鬼,磨蹭死了。快点快点,不然就不带你出去玩了。”这样做只会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指责强化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孩子放弃甚至逆反,可能真的变成拖拉不守时的人。
【正确的做法】为了让他做出好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标记奖酬法激发他做好行为的动力,然后我们就多角度,多层次,多时段的观察他的行为,只要有好的地方就鼓励,同时可以提示他如何做会更好来代替批评。如孩子写了一整页的字都很烂,可以挑一两个好的鼓励;可以说他笔顺写对了;可以在他写得好的时候多鼓励;要是你抬头坐正,写字会更好更轻松呢;
【预防异议】【有那么复杂么?】鼓励这么有用,只要鼓励孩子就能做出好行为么?鼓励也要注意方式,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心不在焉”的鼓励。有人说我也会鼓励呀,说一句“太棒了”不就行了么,那用这么麻烦。大一点的孩子会听得出来你是在敷衍他。有时候甚至会说“你都在没有看!!!”还有笼统的鼓励不利于孩子理解好行为导致好结果的逻辑关系,无法建立好行为->好结果->父母和自己都高兴的正反馈循环。如:数学考了90分,夸他太棒了。也许他平时没复习,考试时是抄隔壁学霸的呢?你夸他太棒了,他下次继续抄?
【这样做的好处】
孩子总有表现好和不好的时候,只要出现好的行为,甚至部分行为做的好就狠狠的鼓励。鼓励三段论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有效的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上进心,增加孩子下次主动做出好行为的可能性,建立鼓励好行为的正反馈循环。
【举例子】
刚才我举例孩子写字很烂该怎么办,那真实情况下我是怎么做的呢?我的目的是引导儿子写字写得又快又好,所以给他规定每天下午要练4行字,20分钟以内写完。为了激励他按时完成,只要按时写完4行就给3个小星星。每周末累计15颗星可以兑换我的世界漫画书一本。开始实行第一周成功的兑换了一本书,目标达成啦。第二周书法老师批评他只顾写的快,字形写的乱七八糟根本不按照老师教的写。多让他练两行都不愿意,课上哭着说不写了。
反思:我用标记奖酬法确实激发孩子按时写完作业,但却很难将我给他定的目标转化为他自己愿意的目标。一旦他觉得没法完成任务拿不到奖励立刻就会放弃不干了。于是我跟儿子一起回忆当天发生的事,问他写字时的想法,他说字没写好他也生自己的气,所以就干脆不写了。要是回到过去我会这么说:“儿子,今天写得国字比较难,你第一次写就坚持写了4行。爸爸觉得你是个有毅力的孩子,我很开心。你看这个国字竖就很直,写得很好。要是都写成这样老师就会不会给你打90分呀?”相信儿子不久后能更多的写出好字,喜欢上写字,不仅不会不写而是抢着多写几个去教妈妈妹妹了。
敲黑板列重点:请问标记奖酬法是万能的么?一定能让对方做出好行为么?鼓励法在哪些方面弥补了标记奖酬法的缺点?为什么鼓励这么有效?根据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将促使孩子产生成就感和上进心,自己积极主动的做出好行为。
A3演练:
请大家跟我一起设想下面的场景:最近小王在公司里加入了一个重大项目,每天加班都很忙,周末有时也要加班,家务都有点顾不上了。所以跟丈夫商量,看能不能让丈夫多分担一点家务,如做饭呀,洗碗,洗衣服等,丈夫也同意了。这天小王回到家,看到丈夫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水池边乱七八糟地摆着刚洗完的碗,洗好晾干的衣服在床上堆成了小山没人收拾。请在小组内讨论,运用今天学到鼓励三段论, 编写一个小剧本。8分钟后我会邀请两位小伙伴上台一位扮演小王,一位扮演丈夫,没有伴侣的小伙伴可以扮演室友,来演练今天学到的方法。
学习者:小钱扮演丈夫,小盟扮演小王
丈夫小钱:老婆你回来啦,你交给我的任务我都完成啦。
妻子小萌:我回来看到你把碗也洗了,衣服也收了。我感到很感激。碗洗的很干净,如果下次能把碗收回碗柜里,那就更好了。
回应与反馈:
好的,谢谢两位小伙伴专业的演练,看到了丈夫做的好的一面,把好现象先说了出来,表达了自己感激的感受,最后也说明了行为的细节,相信丈夫一定能做的更好,请为他们鼓掌,太赞了。
A2分布催化:
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周你在生活、工作中会出现哪些类似的情景?
也许你和奶爸一样有孩子,他/她是个不爱运动的宅男/女,你希望他/她能多做户外运动,一来阳光健康,二来也能多交朋友。这天他/她问你能不能跟同学一起去学街舞?
或者你是一位中层管理者,有个性格内向的下属,每次交代的工作他都闷头自己干,也不请教你,也不跟其它同事合作。一次你发现他在指导新同事做季度总结报告,你会?
请先花一分钟把这个场景写下来。那么在未来遇到这个情景里,如明天上午上班时或者下午下班回到家里,用今天我们学到的鼓励三段论的方法,你会怎么鼓励他呢?请各位写下自己的行动步骤,并在小组内分享,2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分享。
学习者小钱:
我女朋友身质比较弱,也不太愿意锻炼身体。
我希望鼓励她每周能打两次羽毛球:
我会为在下个月(5月份)每周约好朋友,订好场地并跟她一起打羽毛球。
打完球我会鼓励她这么说:
今天你羽毛球打的很不错呀,都没怎么休息。
我看到了觉得很开心。
跟朋友打球有来有往,还很轻松的样子。人也很有精神,还变漂亮了呢。
相信小萌就真能持续地坚持打羽毛球,锻炼身体了。
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
有力的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个帮助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方法,标记奖酬法能激发孩子有动力更多地做出好行为。而鼓励三段论则更能促进孩子产生成就感和上进心,自动自发的把好行为持续下去。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