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拆书现场,我是陈燕,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人事管理工作。我的三个标签是: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亲子教育践行者;作为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工作之余喜欢关注孩子的教育,希望通过拆书学习,自我提升,伴她成长。
今天我在这里进行的是TF1-2拆书练级,一会儿需要小伙伴们参与讨论和分享,为了让我们能够充分地交流,我们先来进行分组。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书是《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这本书是由美国的苏拉.哈特和维多利亚.霍德森合著的。两人拥有45年的教学经验,作为非暴力沟通的国际培训师,他们在亲子关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本书教你用七把钥匙创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尊重和合作。
今天我要分享的片段就是来自第三把钥匙: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学习的主题是:当与孩子交流遇到分歧时,如何表达关爱,与孩子建立亲密联结。
现在,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片段,阅读部分已用上下箭头的标注,请读完的朋友举手向我示意。
片段来源:《非暴力沟通亲子篇》P.77-78
原文片段:
在每一个“不”字的背后听到“是”
当孩子拒绝按照你的要求做事时,你的反应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孩子坚守他的立场顽固地对你说“不!”,你是否会把它当成是一种挑衅?你是否会感到生气,开始防御,并试图用说教或者惩罚的手段让他改变主意?
在育儿字典中,“不”可能是最令人紧张的一个字眼了。家长们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那些说“不”的孩子们交战。对很多家长来说,“不”是一个无法接受的回答,因为他们听到“不”的时候只看到两种让他们感到极其不舒服的选择。他们认为,要么必须改变自己的立场,授受“不”;要么必须想办法让孩子们改变立场,拒绝“不”。
如果家长们知道还有第三种选择,即“在每一个‘不’字的背后听到‘是’”,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而无须纠结在“不”里面。要知道,孩子每次跟你说“不”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对其他的事情说“是”。如果你肯花一点儿时间了解那些让孩子感到兴奋、有趣、快乐或者更加具有挑战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纠结在自己的想法上,就可以平息潜在的冲突,建立真诚的联结,并且清晰地展示出你的兴趣和关爱。
在下面的这个例子中,这个妈妈就听到“不”字后面的“是”。妈妈走进儿子的房间,此刻孩子正在读一本书:
妈妈:你爸爸出去了,这个周末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了。我们今晚一起去看场电影怎么样?
儿子:不行,我忙着呢。
妈妈:(在“不”的后面发现了“是”)看样子这本书很吸引你呢。
儿子:是啊,越来越精彩了。
妈妈:(意识到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选择、放松与独处的时间)就是说,你今天晚上更愿意继续读书了。
儿子:是的,说不定我能一口气看完呢。
妈妈:(并不放弃自己的需要)我还是想和你一起看场电影,或者做一些好玩的事情。要么,另外找一个晚上,你觉得怎么样?
儿子:好吧。周日晚上如何?我想,到时候我肯定已经看完这本书了。
好,大家都读完了,接下来,我来谈谈对原文的理解。
(What)我们与孩子交流时,有没有遇到过:每次他说“不”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能听我的呢”,于是就用各种说辞来说服他;产生冲突时还会把这种糟糕的情绪传递给孩子们,孩子失去安全感,还无法感受到我们的关爱。此时,我们就要考虑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发现他的内在需要,和他建立真诚的交流,营造信任感和安全感。
(Why)为什么要去关注孩子的内在想法呢?如果每次发生分歧都要利用家长的权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需要,孩子以后会变得没有主见或不会尊重别人,这是我们想要的吗?其实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好,只是方式不对,最终结果和初想越走越远。
(How)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们可以尝试用3步法来关注孩子的需要,与他们建立亲子联结。那就是:发现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需要、表达你的关爱。具体步骤如下:
1、发现孩子的需要。孩子拒绝时,不要急于说服他们,把关注力放在他们的需要上。(例如:孩子告诉你不想参加学校运动会项目了,这时你不要先说服,和他交流,发现他的想法是认为自己不会得名次,会丢脸。)
2、尊重孩子的需要。意识到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选择,用尊重的态度认同和理解他们。(例如:你告诉他:“你参加活动想获得名次,这个想法没有错,总是不希望自己会输的。”
3、表达你的关爱。为了做好和孩子间的真诚联结,真诚的说出你想要这么做的需要和感受,给孩子选择项。(例如:没有名次不要紧,重在参与过程。妈妈希望你能参与到活动中,和同学们一起感受运动的快乐。)
以上3步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在分歧中积极交流,经常练习,你会发现和孩子的联结更加亲密。
(Where)当然,以上的步骤有些情况不适用,比如,当孩子的需要是不合理或不正确时,我们发现后,要明确的告诉他不可以以及不可以的原因。
谈谈我最近遇到的类似经历:
上周一时,我发现孩子最近每天放学后会先做其他事,再写作业,这样作业写完比较晚,影响休息。我希望他形成先写作业再玩的好习惯,我是这样和他沟通的:
1、发现需要。“宝贝,你这几天放学回家都会很晚才开始写作业,是在做什么事呢?”孩子告诉我,回到家想先休息一会,不想立即写作业。
2、尊重需要。“你一天学习下来确实有点累,放松休息一会,劳逸结合也是蛮好的。
3、表达关爱。“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回家到先吃点点心,休息15分钟,就开始写作业,早点完成学习,晚上我们可以早点休息,明天可以精神满满。”
现在请大家想想过去你和孩子交流遇到分歧时的情境或相关的经历,你当时是怎么做的?请在便签纸上写下关键点,例如:什么时间、地点、你和谁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案例。如果小伙伴没有孩子的,也可以分享和朋友之间曾经发生的类似例子。分享时间每人2分钟。
好,小组分享时间到了,下面有请一位朋友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时间2分钟。
学习者分享案例:
上周末晚上已经很晚了,我的孩子还在看电视,我看到了很生气,就让他赶紧睡觉,明天还要早起,不要影响了明天的考试。可是孩子不听,还想继续看一会。我也不同意,于是大家闹的很不愉快。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知识点,如何在分歧中建立真诚联结,使用3 个步骤:1、发现需要;2、尊重需要;3、表达关爱。
那么从明天开始,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你会如何运用这个方法呢?现在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把你的行动计划写在便签纸上,写的过程要结合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具体描述怎么做的,过程和预期结果是怎样,格式可以按照以下:
场景:当时的场景(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目标:什么时候完成?做完后有什么预期结果;
行动:按照今天学的3步法来写。
如果时间允许,就邀请1位伙伴分享A2。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王:学校要举行朗诵比赛活动,我希望孩子能够参加,锻炼自己,回去后用今天的知识点交流。
1、发现需要:让孩子报名参加活动,孩子告诉我不想参加,进一步交流了解他不愿意的需要,发现他的想法是:对自己没有自信,做的不好会难为情,还是算了吧。
2、尊重需要:“宝贝,看来你是想参加这个活动的,在乎活动的结果和自己的表现也是人之常情。”
3、表达关爱:“妈妈觉得参与活动的过程比较重要,体会这个有趣的过程,你要不要试试看呢?”
我看大家也写的差不多,大家可以在以后生活中尝试使用。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当我们与孩子交流遇到分歧时,学会使用3步法与孩子建立真诚联结--发现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需要、表达我们的关爱,与孩子建立真诚联结。
好,今天我的1-2拆书分享到此结束。希望能够帮助父母朋友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可信任的亲密朋友,陪伴成长。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