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HI大家晚上好,我们这次聚会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贾先伟,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创新、爱交朋友,自认为一直很年轻的70后、射手座“中年大叔”。
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做TF2-4的拆书分享。
分组
今天的两个拆页都来自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FAB介绍
互动提问:
在座的小伙伴都是热爱读书的一群人,大家读过这本书的有几人?听过的有几人?举手示意一下。
作者介绍: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自1948年问世以来,在西方世界好评甚多,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
有条理、逻辑严谨、结构完整。
R原文片段《如何阅读一本书》P18-21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
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第二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
特别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15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优秀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第四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
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且列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到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R原文片段《如何阅读一本书》P30-38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1)先看书名,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
(3)如果数字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附带一提的是,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的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这个部分。继续这样读下去。将全书读完,不要被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
R原文片段《如何阅读一本书》P18-21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让学习者能够列举出阅读的四个层次并做简单解释。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谈到阅读,我们并不陌生。毫不夸张的说,阅读可以说伴随我们一生。
有人会说我从幼儿园认字三岁时就会阅读了,譬如像一些儿歌、三字经等等。还有必要再学习如何阅读吗?请大家思考2个问题,
1. 为什么若干年后,一些人一年读不了几本书而且还觉得很辛苦,一些人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专家、大咖,更有甚者一些既能做到博览群书又能独领风骚某一领域呢?
2. 假如有2个人同样都有阅读意愿,而且有自制力,但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人阅读快、阅读慢,一个人能够深入理解、一个只能浅显了解,阅读能力出现天壤之别?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段拆页,所以说我们要学习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作者把阅读分成了4个层次,即
1、基础阅读:基础阅读主要描述了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只要掌握了语言和文字就能够达到。小孩子首先接触的就是这个层次的阅读。通俗的讲就是只要认识字,譬如我们小时候背的唐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还有现在不是流行国学教育吗,让孩子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孩子认识字就可以开始阅读了。
2、检视阅读:也可称为略读或预读,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说随意或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包括典型的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架构如何?包含哪些部分?
举个例子:网上前期买书
3、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优秀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它是一种专注的阅读
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还有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举例:今年年初《玩转微课》这本书,不仅阅读,而且还做培训教材。
4、主题阅读
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且列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到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主题阅读是最主动、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举例:在前年对课程设计与开发这一领域非常感兴趣,就围绕此购买阅读《教学设计原理》、《系统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等十余本书籍。。
R原文片段《如何阅读一本书》P30-38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让学习者能够在15分钟内运用检视阅读法完成阅读。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
互动:
我们在买书之前,大家是不是会经常有这样的疑问?这本书是不是我想要读或需要读的书呢?我的时间非常有限,如何快速挖掘出书中的东西呢?
大家设想一个场景,现在你在泉城路新华书店,假设你马上要成家了或者有小孩了,想学习家常菜的做法;或者你的另一半刚刚怀孕,你想买本关于孕期保养方面的书,你会怎么选择?
这段拆页讲述了检视阅读的两个方法: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附带一提的是,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大家担心这样做太麻烦,有时候只是看看豆瓣评分或其他朋友推荐就直接买书了,买回来后或者送人或者束之高阁,既破费了钱财,又浪费了时间。岂不可惜?
但以后我们都养成这样一种习惯的话,就可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而且对更高层次的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也会帮助很大。
举例:在阅读《教学设计原理》时,我运用了这两种方法,我个人感觉非常有效。一是通过方法一我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结构、主要内容等,通过方法二,因为书中有许多枯燥的语言、大段的文字,有时候我就直接读不下去了,通过学习不懂的部分就略过去了。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就容易理解多了。
A1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回想一下近期所读的一本书,是采取哪种阅读方式?以及如何阅读的?
小组讨论5分钟:每人分享1分钟。
最后,每组选择1人分享
A3 促动参与
下面进入现场演练环节。现在给每位小伙伴一本书籍,大家都没有看过吧。
时间:共计30分钟
15分钟检视阅读:个人运用检视阅读方法,可简单写一些文字。
10分钟小组分享:每人花2分钟时间在组内介绍这本书。
5分钟现场分享:选择2位进行分享。
A2催化应用
设想一下,你的领导给你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你用一周的时间撰写一份报告。此时,你可能需要到新华书店或当当网搜集相关书籍,为报告做准备。
下面请你利用2分钟时间确定下报告的主题,以及如何利用今天学习到的检视阅读方法搜寻到需要的书籍,并完成书籍的检视阅读。然后在小组内分享。
总结结尾:今天我们学习了阅读的四个层次,以及检视阅读的使用方法。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在阅读的道路上更加精进,成为未来的阅读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