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所属活动: 爱在复盘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从过去经验中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 学习目标: 用个人复盘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

开场: 【开场】各位拆书帮的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青岛拆书帮筹备分舵的拆书家张小喆,很高兴今天晚上大家相聚于此,参加拆书活动,今天是我现场tf3-1的拆书活动,拆书的主题是如何进行个人复盘。下面分一下组,今天到场的有胡老师和转圈圈老师,胡老师为一组,转圈圈老师为 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从自己的过去的经验(界定)当中,用个人复盘的方法(澄清)进行(行为)结构化的自我反思,以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现场的伙伴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又是月底了,工作上事情多而时间紧张,每逢月底这几天你都是神经紧张,早上给你了一摞资料,要求下班之前整理完,并提醒你认真不能出错,你满口答应,心里却很慌张,上次月底的资料出了错,最后整个部门都要改数据资料。仔细整理,认真检查,再三确认,第二天还是劈头盖脸的被老板骂了一顿,你很沮丧,在今日工作总结上又痛定思痛,保证下次不再分同样的错误。突然意识到月度、季度、年度的总结又是和今天的如此雷同。你陷入了沉思,更深一步的反思自己。
(提问):
类似错误的重演,你是否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
日复一日的反思是否让你更加焦虑?
你是否想过除了反思、总结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你不重复交学费?
(影响):在同样的地方跌倒,本身不仅因为重复而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会使你感到焦虑,更进一步就会质疑自己的能力,生活就像会墨菲定律一样,你担心的不好的事情总会发生,进入了一个循环,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工作的质量。
(解决):在《复盘:把经验转化成能力》这本书中,可以解决大家的遇到的问题。书中作者通过自己几十年的复盘行动,总结出复盘之道,借助结构化的工具,找到事物的内在规律,把经验转化成能力,避免重蹈覆辙,让伙伴们拥有更高效的人生。
下面伙伴们阅读一下拆页原文,阅读完的伙伴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什么是复盘

  “复盘”原是围棋术语,本意是对弈者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下法,等等。

  这个把对弈过程还原并且进行研讨、分析的过程,就是复盘。通过复盘,棋手们可以看到全局以及整个对弈过程,了解棋局的演变,总结出适合自己和不同对手的套路,或找到更好的下法,从而实现自己棋力的提升。唐代诗人杜牧在《重送绝句》一诗中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他与一位围棋高手对弈之后复盘的场景:“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复盘+》是一本系统阐述复盘方法并教我们如何使用复盘的工具性书籍,通过复盘可以在经历中总结经验,把经验转化为做事的能力,避免没有进步的焦虑,为以后做事节省时间和精力。不是自己能力有问题,只是方法有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选自这本书,让我们看看什么是复盘,如何通过复盘让自己避免重复性且没有进步的行为的发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强化讲解概念)

(重述概念)

在这拆页当中,我们看到了“复盘”的由来和定义。我们现在来重新梳理一下这个定义,拆页中讲到的对弈者下完棋之后,这里指的是对奕者而旁观者,也就是说这是本人的亲身经历,并非旁人,“之后”一词是指事情结束后,也就是说,复盘必须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而言,重新摆一遍为了看那些地方下的好,下得不好,或者有什么改进,这个过程当中二人并不是互相指责,互相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出,也就是说复盘的目的是以学习为导向,为了获得启发、见解,提升自己的见识和能力,从而提高个人有效的行为能力。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对比讲解)

从“咪蒙事件”编造故事,造成社会负面舆论,到其公众号注销,到咪蒙公司解散,我们可以从咪蒙事件中获得启发或借鉴是复盘吗?不是复盘,‘咪蒙事件’你并不是当事人,再详细的案例都无法真实还原事实,无法让人完整执行整个复盘逻辑,这也是为什么复盘强调的是亲身经历。

那么公司举行的庆功宴上代表发言的个人总结,这叫不叫个人复盘那?不是的,在庆功宴的特殊场合的总结,很多具体细节无法很好的真实还原,会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而且个人代表的发言是对于整个团队的总结,只不过个人的形式体现,如果不是在庆功宴的场合,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对项目中与自身有关的过程、结果进行回顾、描述,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经验与教训,而非简单回顾事件,这就是个人复盘了。

我觉得复盘太好用了,我要把复盘用到生活工作的每一件事情,大事小事都复盘,这样真的是会复盘了吗?比如在分析与解决问题时,在复盘的过程当中是会有找到问题和不足,并对其分析原因,但这部分并不是复盘的全部,如果将重点侧重在分析原因上,会削减反思和学习的成分,达不到复盘的效果。

(给出步骤)

通过上述适应边界的分析,伙伴们对复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我将给出复盘的具体步骤

1-回顾目标。复盘的事情需目标清晰,且明确目标的实现情况。

2-梳理过程。梳理过程当中保持开放心态,坦诚对待,实事求是。

3-对比分析。找到事情的亮点和不足,并分析原因,找到关键因素。

4-总结规律。反思遇到的问题的本质,对于同类事情的行为指导。

5-付诸实践。将经验、教训转化到后续的行动当中。

一个例子(举例验证)

这是过年小长假之后的复盘。

过年的小长假,原本计划读的书最终只读了三本。每次我要看书的时候妈妈总是过来找我说话,一些至少看起来对我无关紧要的事情,妈妈总来问我,比如手机上怎么清内存,怎么设置朋友圈,她看的文章的内容是不是真的,我就放下书给她解答,然后就聊聊天。

回顾目标:过年期间看完7本书,并完成19年全年目标梳理。

梳理过程:每天阅读的时间,在下午和晚上。这个时间,我想学习,而妈妈刚好也有空,每天的看书总是被打断,但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我很开心,事后要对没有按时读完书很懊恼,中间跟妈妈说过我要学习的事情,妈妈只记住了一天,后来就忘了,我也没有再说,最终没有完成自己定的目标。

对比分析:

1-亮点:在这过程当中和父母相处很愉快,找到了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对目标来说,努力完成,除了和父母聊天,没有懈怠过。

原因:在我心里,和家人相处比自己学习更重要,其实我已经做了选择,只是我一直碍于给自己的目标,对目标是自己尽力完成的,有时候聊天的时候也在看书。

2-不足:在制定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回家之后的实际情况,过年走亲戚的情况有考虑到,但忘记了过年回家,父母都一整年没有好好交流过。在过程当中,对于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习惯没有及时调整,一直是下午和晚上。

原因:阅读习惯无法及时调整,上午看书效率较低。回家的时候忘记了女儿的身份,在父母眼里,不忙的时候回家,回家是没有工作的,其实我的潜意识里也是这么认为的,不然我就会拒绝父母和我的聊天。

总结规律:回家就好好陪父母,做个好女儿,学习可以在私人空间。

付诸行动:目标还是要完成的,寒假结束去蓬莱小闭关5天。

(点破燃点):

1-在这个过程中,哪个步骤是最容忽略的?复盘的内功心法,梳理过程中的坦诚的心态和在对比分析中的反求诸己,如果我的心态不过坦诚,我就不会发现何父母相处的愉悦感,没有反求诸己,在下一步分析的时候,我会抱怨父母老是打扰我学习。找不到真正的原因,虽然最终我还是回去小闭关几天,但心态会很不一样。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进行复盘,下面大家用复盘的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接下来请大家独立编写一个剧本,这个剧本的场景最好是可以在将来可能遇到的,包括标题、人物、背景、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动作、对话,也可包括内心独白等,其中对话过程中能够使用“复盘”概念和复盘的步骤,摘要写在纸上,五分钟后我们请人讲讲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

标题:下周线下拆书课的个人复盘

人物:胡老师及拆书帮伙伴

背景:拆书课结束后复盘线下拆书课

对话:

拆书帮伙伴:胡老师你对这次线下拆书课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如期完成那?

胡老师:这次的活动的目标是通过线下拆书课,让学习者了解拆书帮,学习拆书法。这次活动圆满顺利达成目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很大的收获,愿意以后多参加拆书帮的活动。

伙伴:这次拆书课的亮点和不足是什么那?

胡老师:就个人而言,亮点是第一,准备相对充分;第二,现场气氛活跃,第三,互动充分。不足就是第一,拆书的技能点运用的不够娴熟,但是学习者虽然不了解这个情况,但自己是了解的;第二,宣传不是很充分,比预计的报名人数少10人,第三,作业留得不是很好,导致后续跟进会有难度。

伙伴:胡老师就这次拆书课有什么规律可以总结?后期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胡老师:总结那,第一,拆书课的宣传至少要提前15天,第二,提前30天做内容的准备工作。

后续的行动就是每月开展线下拆书课,这是知行合一分舵的常规性的工作。

谢谢胡老师的分享,胡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复盘的5个步骤。很精彩。伙伴们对于今天复盘方法学习得很到位,复盘就一件持续做下去的事情,希望伙伴们可以持续复盘让复盘成为一种习惯。

【结束语】

最后,我用孔子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拆书,“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谢谢伙伴们的参与,今天我tf3-1的线下拆书活动到此结束,下周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