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森田奶爸,是两个熊孩子的爸爸。下面我们分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做决定时,辨别是否存在“框定偏差”,并运用识别,质疑,挑战,重塑四步法,帮助我们规避框定偏差的影响,做好决定。
图书介绍:
【F】这本书是由管理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著的《做出好决定》,他是圣迭戈州立大学管理学荣誉教授,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大家。书中分析了大家普遍存在的17个心理陷阱,针对不同读者的个性特点给出12条建议,帮助读者反思自身,不再因错误的决策而后悔。【A】这本书豆瓣得分8.3分,读者好评。该书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600万册,并在全球数千所大学和学院中作为教科书使用。书中每个概念的最后都有简练的决策建议,实践性强。【B1】职场、理财、娱乐、社交,都离不开做决定。重大的决策能够影响我们的人生轨道,而小决定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你是否在后悔2013年没有买房,没赚到钱?或者后悔2017年初买了乐视网的股票,亏损严重?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改善决策质量、做出好决定,增强我们最重要的生存技能。【B2】这个片段将告诉我们在做决定时,辨析“框定偏差”对我们的影响,并运用识别,质疑,挑战,重塑四步法,规避框定偏差,做出理智的决定。发放原文阅读拆页。
我的建议是,首先注意你经常使用的框定。你的框定强化了什么?弱化了什么?
第二,确保你的框定能够合适地看待问题。我们中很多人在情感上特别喜欢某一种框定,因此想把这种框定用在所有的问题上。例如,信任别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合适的框定,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框定也会导致糟糕的决策。
第三,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重新框定问题,看看这样是否会改变你的主意。例如,我认识的一位高中老师,已经教了几十年书,他总是认为自己的学生懒惰又不负责任。当他开始教授尖子班学生大学课程内容时,这种框定让他麻烦重重。当他重新把自己的学生框定为好奇心强、志向远大时,效果就好多了。
最后,通过证伪的方法来不停地挑战你的框定,想想为什么它可能是错误的。
我的一个社工朋友让自己活得很累,因为她确信服务机构就是精神监狱。她坚信,服务机构通过职位描述、部门设置、规章制度限制了选择范围,最终制约了工作人员。当我让她考虑这种柜定存在的缺陷时,她的观点和态度出现了改变。她越来越认为服务机构就是一种合作机制,在这里个人与团体一起合作完成共同的目标。
我看到大多数小伙伴都阅读完了。没读完也没关系,我来引导各位理解原文片段中的观点和方法。
What: 心理学上把不同的描述方式导致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反应的现象叫做框定,就像拍照一样,镜头只框选场景中的一个角度。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来框定问题。作决定过度依赖于框定,导致了我们根本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由此带来的心理偏差被称为框定偏差。为了避免这种影响,我们在做决定时,可以通过识别,质疑,挑战和重塑四步法,识别和规避框定偏差,做出理智的选择。
【适用边界】如果决定影响不大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如我晚饭是吃酱牛肉还是炖猪蹄这种个人喜好的决定,就无所谓框定偏差了。此法更适用于选择人生规划,商业谈判,孩子教育等重大问题的决策。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原文片段,请跟随我一起看看我教孩子计算时间的案例:
【意译原文案例】:我教儿子学习计算小时分钟的换算关系和时间的加减法,开始他觉得计算时间很无聊。因为他总是算错,就认为计算时间是既枯燥又痛苦的作业。他坚信,每次都要根据题目的描述画时间轴,写出小时分钟的换算关系,还要算100以内的加减,很难很繁琐,一点都不好玩。当我给他戴上小手表,并跟他一起计算要去奶奶家玩,需要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坐地铁要多长时间,能在奶奶家玩多长时间的时候,他的观点和态度发生了改变。儿子越来越认为计算时间是非常有用的生活技能,并不只是用来做算术题的。通过计算时间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活动,留出更长的时间去玩。
How:规避框定偏差具体有以下四个步骤
1,识别:认识到我们看待问题的框定是什么,那些方面关注的多?如儿子就觉得计算时间是作业,很难;
2,质疑:分辨我们使用的框定是否合适?如计算时间就只是用来做作业么?
3,挑战:通过证伪挑战原来使用的框定是错误的。如计算时间不只是用来做作业,作业只是练习计算时间的手段,还有很多其他用途,如时间管理,旅行安排;
4, 重塑:针对问题重新选择框定视角,描述问题做出决定。如计算时间是重要的生活技能,帮助我们时间管理。
通过上述四个步骤的思考,我们就能有效的规避框定偏差对我们的影响,做出理智的决定和选择。
我想到了自己的拆书之路,初心是为了学习成长还能给孩子做榜样,可是一旦晋级失败就有想尽快晋级的冲动。第一步,识别出自己的框定。框定的角度变成了过级而不是学习成长,强化了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第二步,质疑框定是否适合目前的情况。没有学习和成长,通过有用么?只是为了晋级而拆书么?第三步,通过证伪法来挑战之前的框定。是否晋级并不重要,晋级只是拆书的过程,而不是目的;第四步,尝试重新框定问题。回归初心,我拆书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学习力,让学习者有所收获,给孩子做出表率,要从学习者心态重新开始。
反思,通过上面识别,质疑,挑战,重塑的四个步骤,更全面客观的看待拆书的选择,避免框定快速晋级作为拆书的目标。
现在请大家设想下面的场景?
小王是公司骨干员工,经常负责公司的重大项目。最近工作任务非常重,已经连续加班两周了。同事小李要离职了,经理决定将小李的一部分工作交接给小王,而不是同部门的小张。看到每天都能准时下班的小张,小王心理很不平衡,觉得经理欺负人,是不是他能干好说话,工作都让他一个人干。这天小王来找经理诉苦了。
请大家按照设定的场景,在小组内讨论出一个小剧本。请问如果你是小王,怎么运用今天学的方法,避免框定偏差的影响,重新选择看待问题的视角呢?请你们以对话的方式把规避框定偏差的方法在纸上写下来,并进行讨论。 5分钟之后,我会邀请两伙伴,一位扮演小王一位扮演经理到我们现场来示范情景演练。
好的,请两位小伙伴扮演小王和经理上台分享。
学习者演练:
经理:小王,最近工作怎们样?
小王:哎呀,经理,我最近一直都在加班呀。工作太多做不完呀,不像小张,他怎么那么早就下班了呢?请问经理能不能也将一部分工作给他做呀?
经理:小王,正好我想找你谈谈工作安排。我可不是针对你。你来公司5年啦,副经理的位置目前空着,上级也希望考察你对部门全面工作的熟悉程度。小李离职后,也希望你能熟悉小李工作的内容。
小王:原来没有看到问题的各个角度,没有发现领导对分配工作的想法和意图。原来公司这么关注我,给我这么好的机会,我的工作一定会更加努力。
好的,看来两位已经明白了,如果换个视角看问题就能有效地避免框定偏差,做出理智的决定。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