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乐乐。喜欢学习,喜欢声音,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享受在学习中和智者沟通的快乐,是一个学而不厌的终身学习者。我今天选取的拆页出自《非暴力沟通》。主题是真诚地表达需要。今天我们会有角色扮演,现场演练的环节,下面我们把小伙伴分下组,面对面的两个小伙伴为一组。
【书目介绍】
F特征(Feature):《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华夏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偏理论的实用书,以心理学为基础,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沟通四要素来进行沟通,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暴力带来的痛苦。
A优势(Advantage):《非暴》2003年出版至今畅销不衰,中文版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和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非暴》很系统,它一共有两本,一本理论篇,一本实践篇,书中包含大量案例,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
B利益(Benefit):你有没有因为沟通不畅,最后导致朋友失合、家人嫌隙的经历?你有没有对那个人明明满怀期待,说出口的话却全是指责和批判?《非暴力沟通》可以让我们在矛盾爆发前,聚焦彼此的感受和需要,突破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正向的表达化解人际冲突。
【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的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在以后的沟通过程中,如果遇到被批评、指责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描述客观事实、表达情绪状态、明确告知需要”三个步骤表达自己的需要。
(过渡:好,下面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来共读这个片段)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有一次,我应邀调解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国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会谈开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显,他们都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还有一次,为了增进信任,一些以色列人和一些巴勒斯坦人走到了一起。在会谈开始时,我问了同样的问题:“你们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然而,一位巴勒斯坦人接着就说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和纳粹一样!”这当然很难得到以色列人友善的回应。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妇女立即站起来驳斥他:“胡说八道!”他们来这里本来是为了改善关系,可是,他们的对话只是使关系变得更糟。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因为双方都习惯于指责对方。在这个例子中,如果这位妇女想表达她的需要和请求,她也许会说:“我希望我们能互相尊重。你刚才评论我们的行为方式,我想请你谈谈,你的评论针对的是怎样的行为?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从这个拆页的第一句话,我们看到“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所有愤怒的核心是需求没有被满足!不知道你看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当我看到这句话时,被深深地刺到了!因为以前我真的从没想到过,对一个人的埋怨和指责,实际上是在表达我们内心的渴望,当这种渴望越强烈,我们指责的声音可能就越大。所以,当愿望无法达成时,为了逃避内心的失落、无助,我们就可能会手指向外,本能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是由于我们不清楚应该如何表达和沟通,所以往往以发泄情绪为主,没有聚焦于如何解决问题。
WHAT:《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真诚地表达需要是沟通的核心,准确地表达自己情绪背后的需要,助人亦渡己。
HOW:从拆页中,我们梳理下“表达需要法”,简单三步:
第一,描述客观事实。在这里注意只描述客观事实,不加评判,不去指责。
第二,表达情绪状态。比如案例中讲,你每天工作到很晚,那妻子就可以这样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我感觉很孤单,很不开心”。
第三,明确告知需要。清楚明白地告诉对方,需要他怎么做?是需要他的陪伴还是需要他把衣服挂在柜子里,明确说明,不要让对方猜来猜去的不知所云。
WHERE:这个“需要表达法”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交流,条件允许,也可以有第三方调和,但是要注意表达的时机和场合,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准备充分的私下沟通,多人在场可能会有损表达效果。
预防学习者可能的异议: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讲,这个太难了,在情绪中的时候只想发泄情绪,根本HOLD不住,哪还会想情绪背后的需要?但其实细想下来,我们发泄之后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还是会激化矛盾?所以修炼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冷静下来,然后按照表达需要法这三步去沟通,慢慢你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顺畅。
(好了,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具体说明一下)
宝爸上班早,要送宝贝上幼儿园,宝贝就也要跟着早起,所以几乎每天早上总是因为起床的事儿打架,前天晚上卧谈的时候,我就跟宝贝说,“宝宝,今天早上妈妈看到你和爸爸因为起床的事吵架了”。(第一步:描述客观事实)宝贝点点头,“每天早上看见你没睡醒,不开心,我都很心疼”(第二步:表达情绪状态)妈妈心疼你,不想让你挤地铁,但是爸爸早上要打卡,所以希望你每天早上醒了就能够穿好衣服,这样我们就可以多争取些时间早点去幼儿园玩儿啦,你说呢?(第三步:明确告知需要)宝贝儿是个很懂事乖巧的孩子,跟她讲清楚,果真这两天起床就顺利多了。
改变从清楚地表达需要开始。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我们刚刚学习了运用“表达需要法”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现在一起来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小李,在企划部工作五年,认真负责,工作细致,小张平时不怎么干活,可是一有好事的时候,领导陈部长总是第一个推荐他,现在企业正在进行人员调整,部门整合,趁着领导要找她谈话,她想把这件事跟领导聊一聊。
现在,请已经分好组的小伙伴们,一个人扮演小李,一个人扮演陈部长,请小李运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需要表达法”,在与领导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你的认知来表达需要(比如说,升职、加薪、调整岗位等等)。请陈部长运用“需要表达法“来表明自己对部门利益平衡和调动所有人积极性的考量。演练时间是5分钟,5分钟后,我们会请一组小伙伴来为我们表演。
提醒一下小伙伴,解决这个沟通的问题可能有很多种方法和说辞,但是我们今天演练的重点是要在实际沟通中学习运用“需要表达法”,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这三步贯穿其中。好了,现在小组讨论开始。
现场表演:
小李(扮演者小于):陈部长你好,我听说最近我们在做一些部门岗位的调整,我想过来跟你聊一聊。
陈部长(扮演者刘阳):你想聊什么,你说吧。
小李(扮演者小于):我到公司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完成了两个教研项目,销售业绩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步:描述客观事实)但是在福利和技能提升方面,我们部门里,您总是提携小张,我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也很疲惫。(第二,表达情绪状态)我希望在这次岗位调整时,公司能够把我现有销售任务拿开,让我独立负责教研的任务。(第三,告知对方需要)
陈部长(扮演者刘阳):你来跟我沟通工作(第一步:描述客观事实),我觉得很高兴(第二,表达情绪状态),因为我觉得你能坦诚说出内心的想法,说明你很信任我。针对你“专门从事教研工作”这件事,其实我之前也考虑过,你和小张的工作状态我都很清楚,但是现在目前企业的状况,我们需要先协调一下整体的关系,(第三,告知对方需要)等下一次有晋升的机会我会优先考虑你。
小伙伴们刚刚通过现场演练,更深切地感受了这三步“表达需要法”。感谢小伙伴们的精彩表演,我们今天学习了“表达需要法”,一共分为三步,第一,描述客观事实。第二,表达情绪状态。第三,告知需要。,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沟通过程中可以熟练运用表达需要法,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感谢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