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林玲。最近着迷于人际关系的探索,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未深思过的问题,很受启发,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我们先来明确下今天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伙伴们能够做到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不干涉别人的课题,自己的课题自己负责,在面临人际关系困惑时,用课题分离的方式分清界限,别自寻烦恼。
今天的拆页选自《被讨厌的勇气》,下面我用FAB法来介绍下这本书。
FAB·介绍书籍【3分钟】
F特征 本书作者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合作的一本心理学书籍,是以阿德勒思想为中心,讲述了哲人和青年六个晚上的对话场景,激发读者去思考,去探寻自我的价值。
A优势 对比其他心理学书籍,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行文生动有趣,还穿插生活中的事例。没有其他理论心理学书籍的枯燥,对于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也能轻松阅读,并有启发。
B利益 生活中,你有没有人际关系的困扰?或对自己人生的困顿?或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如果有,你可能被自己的勇气困住了,可以来学习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也许会帮你驱散迷雾。
R·阅读原书拆页2-3分钟
哲人:例如,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甚至连教
科书都忘在学校。那么,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青年: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地让其学习呀!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
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扯耳朵。这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吧。实际上我就
是这样长大的一一做不完当天的作业,父母就不让吃晚饭。
哲人:那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被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学习,
那你最终喜欢上学习了吗?
青年:很遗憾,没能喜欢上学习。为了学校或者考试的学习只是应
付而己
哲人:明白了。那么,我就从阿徳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开始说起。
例如,当眼前有“学习”这个课题的时候,阿德勒心理学会首先考虑“这
是谁的课题”。
哲人:孩子学不学习或者跟不跟朋友玩,这原本是“孩子的课题
而不是父母的课题。
青年:您是说这是孩子应该做的事吗?
哲人:坦率说的话,就是如此。即使父母代替孩子学习也没有任何
意义吧?
青年:哎呀,那倒是。
哲人: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因此,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青年:分离之后再怎么做呢?
哲人: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
青年:……仅此而已吗?
哲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青年:我还是不太明白,究竟如何辨别“这是谁的课题”呢?实际上,在我看来让孩子学习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几乎没有真心喜欢学习的孩子,而父母则是孩子的保护人。
哲人: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是由谁来承当?”
I讲解【5-6分钟】
上面的这个片段我想起《都挺好》的电视剧,里面家庭关系中鸡飞狗跳,大家都心身疲惫的场景。其实每个人都需学习课题分离,才有更多的勇气去做自己。
请大家设想下,如果不做课题分离会有什么样的困扰:可能我们的生活老是被别人干涉;也可能我们会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在关系中会出现拉扯,推脱,抱怨等现象,彼此都很累。
那么如果做到课题分离,会有什么好处:人际关系会界限清晰,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有力量守住自己的边界,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那怎么样做到课题分离呢?具体有3个步骤:
1、分清是谁的课题?看谁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比如孩子不吃饭,是孩子自己饿肚子,吃饭是孩子课题。
2、不干涉别人的课题。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不打着我是关心你,是为你好的幌子,对别人的课题横加干涉。比如孩子不吃饭,妈妈生气发火,强逼迫他吃饭。妈妈在干涉孩子的课题,会彼此都不舒服,严重时会出问题的。
3、自己的课题自己负责。孩子不吃饭,饿了他自己会想办法。妈妈着急,是妈妈的课题,是妈妈要攻克自己的课题,而不是强迫孩子吃饭。如果孩子哭闹,我们可以提醒他,可以提前约定:现在不吃饭,要到晚饭时间才有饭吃。我们要允许他哭,同时也可以启发他下次怎么做更好。我们只对自己的课题负责,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意译,举个例子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这篇拆页:
前段时间我老公的骨质增生又复发了,走路都一瘸一瘸的。我就在他耳边唠叨,叫他去医院看看,叫了很多次他都没反应。有天我忍不住在饭桌上说他,生病了也不去看,拖到严重的时候更麻烦,说着说着那些责备,抱怨的话语都出来了。结果弄得老人家听到了很担心,孩子也害怕,我自己也心情不好,老公也很郁闷,气氛有些紧张,但还是没有下文。
后来这个拆页启发到我。我自己也开始反思:1、分清是谁课题。先来看看是谁的课题,老公的身体出问题了,他自己在承担后果,这是他的课题。2、不干涉别人的课题。我不能干涉老公的课题。比如那些反复的唠叨,饭桌上的指责抱怨,都是对他的干涉,是我自寻烦恼。3、自己的课题自己负责。他身体健康出问题了,他可以选择忍受疼痛,也可以求助医治,这是他自己要面对的课题,由他自己去解决。我的课题是什么?担心老公的身体健康。那我可以怎么做?我需要表达出我的关心。后来我就发信息给老公:看到你走路都一瘸一瘸的,我有些担心你的身体,希望你重视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因为你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都需要你。
预防可能的异议:
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有些课题分不清楚,特别是那些对我们很重要的关系中,比如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我们是真心关心他的,或者我们不忍心不管,那要怎么做到课题分离?
答:首先不管是什么关系,所有的课题都按谁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来分。独立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课题分离,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不等于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如果对方需要帮助,我们可以提供帮助。但如果我们“过分的关心”,那就是干涉别人的课题,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受困扰,是自寻烦恼。
A3促进参与
我们刚学习了课题分离,现在来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下演练的场景:弟弟欠了很多债,追债的人几次追到家里,一副不给钱就不走的架势。哥哥见情况危急,他是家中的老大,碍于兄弟之情,就自掏腰包救急。可弟弟每次都逃避,问他时什么都不说。哥哥有些恼怒,不知道弟弟到底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觉得他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忍不住说了很多抱怨和难听的话语。可每次见追债人追到家里时,又不忍心不管。
今天就我们几个人就不分组了,一起来讨论演练。
技能点: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场景设计
哥弟两都来学习了课题分离,哥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了反思:我不可能帮弟弟还完所有的债务,每次都是我来处理问题,弟弟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是弟弟要面对的现实呀。想到这里,哥哥决定找弟弟谈一次话,想告诉他要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他必须要面对现实。
晚上哥哥特意多做了几个菜,给弟弟也倒上酒,开始说起他创业初期遇到困难时,是怎么度过的。弟弟,我知道你也遇到一些困难了。。。。
技能点:小组讨论。
讨论的出几个注意的地方:
1,有可能用惯用的沟通方式,以老大的身份打压弟弟。所以说话要注意姿态,要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弟弟。
2,说话的方式要注意,心平气和地说。
3,因为在家庭亲情关系中,要表达出真诚地关心。弟弟可能需要鼓励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很可能开不了口,哥哥会尽所能帮助弟弟。
4,哥哥把课题分离的意愿表达出来,至于弟弟怎么做,那是弟弟的问题。也让弟弟意识到要课题分离,只有他自己能为自己负责。
技能点:角色扮演
小含扮演哥哥,媛媛扮演弟弟。
哥哥心平气和:我很抱歉,工作忙,前几次沟通,都是事情发生了,我说得多些,并没听到你的想法。我理解你,看到你状态也不好,很想帮助你,你遇到什么事了?
弟弟有些后悔:我总去赌博,发现自己无事可做,去那会开心点,找到一点存在感。
哥哥鼓励弟弟:我只想到赚钱,从我们成长环境来看,我也理解你这样的心情。你要意识到你有你的强处,你是有能力的,比如你的动手能力很强。鼓励弟弟面对现实,先安定工作。
弟弟害怕:我觉得好难。
哥哥鼓励和支持:想想怎么过好日子?自己思考,用课题分离的方式,面对自己的课题。
弟弟:我有些害怕,很迷茫,不敢走出来。
哥哥继续鼓励弟弟:用分离课题,自己先不干涉弟弟的课题,弟弟的课题你要自己负责。
小结: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谚语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希望大家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