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通过本次学习,学习者在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where】,能够使用纸笔整理想法的步骤【澄清】,整理无序的思路【行为】,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清晰。
【开场】个人介绍和图书介绍
大家好,在我们正式拆书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晋级打怪的拆书家彭登清,大家可以叫我小天。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java程序员、运动爱好者和终生学习者。
【分组】在正式开始拆书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FAB介绍法,能够清晰辨别出F、A、B
F)特征: 今天我们拆解的片段来自在曾在哈佛商学院取得MBA,在高盛和麦肯锡公司工作过的户塚隆将的《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书中作者回顾了自己在高盛、麦肯锡、哈佛商学院的工作和求学经历,总结了身边的国际化精英都具有共通的特质,坚持着常人最容易忽略的细节和习惯。
A)优势: 本书《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在豆瓣获得了7.0的评分。本书的内容侧重于实践应用,易于理解,可操作性高,容易执行。
B)利益:
B1:作者在《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这本书中总结商业精英的一些工作习惯。如果你也想和这些国际化精英一样,实现自我提升,都可以从本书获得一些启发。
B2:本拆页我们将学习通过用纸笔记下脑中的想法,不断审视和整理,整理好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这些顾问从刚进入公司开始就把某些问题罗列在纸上,总结好之后发言。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人们通常认为,将这些问题列在纸上会非常浪费时间。但实际上,这样做却可以有效地整理好思路,产生新想法,而且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用纸和笔整理想法这一过程,有以下三个要点。
1.先写出头脑中浮现的想法
不需要把字写得很工整,只要写出来就可以了,即使字迹潦草也没什么关系。与其用电脑打字,不如将想法用纸和笔轻松地写在草稿纸上。如果你不打算将文章或图表制作得很美观,就只需要写出头脑里浮的想法即可。
2.不要介意逻辑构成、因果关系、优先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
在头脑中形成逻辑关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排列好优先顺序也不简单,而找出确切的表达方式同样非常花费时间。所以,我们首先要将构思写在纸上,然后做进一步整理。
3.不断审视整理
重申你已经写出的想法,将它改写成“金字塔结构”的模式,必要时用图表表示。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你就会了解其中的逻辑,并发现确切的表达方式了。
选择能装进口袋的纸和笔,这样携带起来会很方便。智能手机的大小与口袋差不多,相比之下,平板电脑和台式机就显得不太方便了。
但是,能联网的电子设备也存在弊端。它不但会使人过度依赖网络搜集信息,而且还会使人们在潜意识中注意那些与自己思考的事情关系不大的信息,或是打开其他的应用软件。当你回过神来就会发现,一天之中的大量时间都花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了。
在不同的工作时间和场合,笔和纸都是便利的工具,所以请重新认识它们。
时间到了,大家都看完了吧!好,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原文拆页介绍了用笔和纸整理想法的三个要点:写下想法,写下构思和不断审视整理,整理好思路,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清晰。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没有把想法和构思写下来,经常想着想着就没有思路了,也不容易发现多个想法之间的联系,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就无从下手。
举例:上周二上午,组长找我谈话,组长说:新来的小林你要准备带他,我近来比较忙,他的基础确实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够,我现在确实带不动,你有空多花点心思带他。我只好答应了,谈话结束的时候,我一直想要如何带好一个新人呢?这是我第一次带新人,改如何做?尤其面对技术基础薄弱的小林,更是很大的挑战。我想了一上午很久都没想明白要怎么做才好,都没有好的想法。下午的时候,只好寻求大组长的援助,他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
(how)如何才能提高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的能力呢?
1.先写下脑中的想法: 用纸笔写下脑海中的想法,不要在意字写得如何,可以看清楚就好。
2.写下构思: 将构思写在纸上,不要介意逻辑构成、因果关系、优先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
3.不断审视整理: 将写下的想法进行一个整理,根据逻辑排列,或用图表的形式,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发现彼此的联系。
如果坐上多啦A梦的光机穿越到上周二上午,我可以用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1,先写下脑中的想法:第一次带新人,要如何做是合适的?面对技术基础差的小林,哪些技术内容是适合小林现在学习的,怎么能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
2,写下构思:哪里是可能的突破口,如何结合实际去针对性安排学习任务,可以增加小林的信心…..
3,不断审视整理:写完后对信息进行审视和整理,改写成自己容易理解的模式,逻辑排列,理清其中的关系和联系。
如果再没有合适的想法,下午就拿着写好的内容找大组长讨论,大组长看我整理的内容也容易看出自己思考的误区,并想办法解决,这样交流的效率也会提高。
【预防异议】:听完后大家是不是这样做觉得太麻烦了,我也觉得是,得写一堆的东西,还得审视和整理。事实上,如果不这么做会更麻烦,因为我们思考难题的时候,不用纸笔写下想法,经常觉得无头绪,也无法理清脑海中冒出的想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总之,虽然麻烦,但是值得一做,毕竟热爱生活的人从来不嫌这点麻烦。当思考问题的时候,跨出第一步,试着用纸笔写下脑中浮现的想法,也许在写的过程中有好的想法浮现在脑海里,也更容易发现想法之间的联系,也可能产生新的想法。而且写下来之后也便于回顾,发现思考的误区,不仅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还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where)用纸和笔整理想法的方法适用于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不适用于简单的问题。
【A2】【分步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
好了,我的讲解或许对你如何处理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有所启发,接下来,请设想下,在未来的一周,你可能会遇到的难题,比如孩子向你请教的数学难题、写一篇文章,规划一次旅游或是组长安排你起草一个项目草案等等。请你试着去想象一下那个情景,并在小组分享,时间是2分钟。强调一下,只需分享你可能遇到的场景,不需要涉及如何做,我们将在下一环节思考如何做。
分步催化2:
现在,请将你把刚才想到的情景,使用今天学习的使用纸和笔整理思路的方法,对该情景的问题进行处理,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的具体行动步骤写在便签上。
时间到,请1位小伙伴分享一下便签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祁青兄
分享内容:在下周要把报告的初稿弄出来。
第一步,先写下脑中的想法:报告要能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也要能从微观上记录、提升,显示出宏观上的政策的问题,提高报告的质量等
第二步,写下构思:在本子上把自己的构思写下来,不管逻辑顺序,随意的摆放,如:哪个制度需要更新,工作职能是否有挂钩,把能想到的都罗列下来。
第三步,不断审视和整理:花两到三天的时间把想法,构思之间的联系,进行一个排序,梳理,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可以从微观上的记录显示出宏观的问题,写好报告的初稿。
非常感谢祁青兄的分享。不管在工作还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都可以用纸笔整理脑中浮现的想法,整理好思路,这样会提高的处理问题的效率,也便于回顾反思。反之,容易陷于难题之中,不懂要如何下手。希望大家以后能够重新认识纸和笔,多多使用,让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变得有些不同。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