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实践篇》 所属活动: 合肥霸都分舵拆书家晓荣定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我信息”的基本构成 学习目标: 在人际沟通中学会“我信息”表达,提高情绪沟通表达的有效性

开场: 亲爱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分享人晓荣。今年在拆书帮的目标是年底过拆书二级,希望通过拆书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么宝贵的周末,大家能聚在一起,很开心。
为了更好地学习,在今天的拆书之前,我们先进行分组,从左手边依次排,三个人一组,等到了讨论环节,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各抒己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我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是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它是很多畅销育儿书籍的源头,被称为全球最权威的父母培训圣经。

该书作者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通过这本书,父母不仅可以从中学到解决亲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还能够了解到何时,为何使用这些方法和理论,以及使用它们的目的。戈登博士所创立的教育模式,不仅仅适用于亲子沟通,而且适用于家庭,学校,工作各种人际关系中,成为人们互相沟通与解决冲突的有效方式。


下面请各位小伙伴,读一读我给大家发的文章片段,读完之后,请向我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原文片段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P115-117

 

我信息的基本

 

如果父母送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更有可能的不可接受行

1. 不可接受行的一描述 (描述行为)

2. 父母的感受 (感受)

3. 这个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影响)

 

1.  描述不可接受的行

 

是指一孩子所做的事或所我一信息这个部分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受行的一个简单描述;做了什你烦恼,而不是你对这种标签判。

在下面这个例子中孩子早晨上学时说好一放就回家,但回家了一有打电话关键是要住描述这种,而不是

 

对行为的非指责性描述

贴标签或下判断

“你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

你不打电话说一声,真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2.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送出你一信息时,他们无需确认孩子的不可接受行为使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把我逼疯了你真懒等。而当父母送出我-信息时却不是这样。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等?

当你没有按时从学校回家,又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时,我会担忧的……”

当父母开始送出我一信息时,他们不仅会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且还会在自己身上发现巨大的变化。我所听到的来自父母的各种词语似乎都暗示着更多的坦诚:

我不需要再假装了

我更有主动权了。

能够减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好。

 

毫无疑问,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老话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沟通方法,父母们开始在内心感受到他们向其他人传递的我一信息中的真诚。我一信息技巧让父母们拥有了一种触碰他们真实情感的工具。

 

3. 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什么影响

 

我一信息没有能够影响一个孩子去改变那种为父母带来困扰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一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对不可接受行为的描述,以及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一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一一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你产生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一种实际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引起不便的东西。它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需要做的事。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适。

当你没有按时从学校回家,也没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担心,这会使我无法专心工作。

当你送出一个完整的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时,就为孩子提供了完整的情况一一不仅说明她的所作所为给你带来了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你对此的感受,并且同样重要的是,说明了这种行为为什么将会或已经给你带来了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部分的小伙伴都已经读完了,没有读完也没有关系,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这段原文的知识点。

 

这段文章主要讲我信息表达的三个构成要素。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当别人做了你不能接受的行为,我们通常不会用“我信息”去表达,而是让情绪占据了上风,习惯用直接批评指责或贴标签。比如: 老公下班回家后把鞋子乱放而不放在鞋架上,面对这种不能接受的行为,我通常会训斥他:“你怎么又把鞋子乱放,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太不讲卫生了。”这是典型的“你信息”表达,这种表达方法会让我认为老公不尊重我,老公觉得我不理解他,从而影响夫妻感情。

学会用“我信息”表达,会让人际沟通更加顺畅和高效。 那么如何用我信息来进行表达呢?根据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分为三步:

1.非指责性描述行为: 别人做了你不能接受的事情或者说了你不能接受的话,对此行为进行简单描述,而不要对行为的贴标签或评判。重点区分,描述行为和评价行为的区别。比如还是我老公乱放鞋的例子描述行为时我会说:“我看到鞋子放到鞋架旁”,而评价行为时,我会说:“你又没把鞋子放到鞋架上,太不讲卫生了”

2.坦诚说出感受:当别人做了你不能接受的行为,这个时候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听听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伤心难过生气等等比如我老公乱放鞋子的例子我可以说:“我看到鞋子放到鞋架旁,我很恼火”

3. 告诉具体影响:告诉别人这个你不能接受的行为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包括时间上,情绪上,金钱上的等等。接着沿用我老公乱放鞋的例子就是我可以说:“我看到鞋子放到鞋架旁,我很恼火,因为我又要花时间去整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带领大家看了这个拆页,相信各位小伙伴对我信息表达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进入A1环节,就是根据原文的中心意思,联系自己过往的经验当然最好是失败的经验。我想问问各位小伙伴,你们在与孩子,爱人,父母或同事的沟通中,如果你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行为(比如:你在家看书时,孩子在客厅大喊大叫,你会不会训他?比如伴侣把脏衣服随便乱放;你会不会直接批评他不讲卫生等等)你都掉过那些坑?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我会选几个小伙伴跟大家分享他的经验。

暮色分享:上个星期一,我上班前叮嘱舍友,把厨房的碗清洗干净,下班回家后,打开厨房看到碗没有清洗,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对舍友发火:“你怎么没有刷碗,不是说好的你刷吗,真是不讲信用。”


   A2:刚才听了暮色的分享,我发现大家在人际沟通中, 习惯于用你信息来解决问题。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各位小伙伴可以一起用我信息来规划一下自己的应用。想一想你在跟孩子,爱人,父母或同事的沟通中,如果再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行为,你可以怎么办?请大家根据今天所学的“我信息”表达三步法,写下自己的行动计划。请写出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限有可以量化或可以观测的预期结果


    一句话总结: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分享内容,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我信息的表达三步法:描述行为,说出感受,告诉影响,希望大家在遇到不能接受的行为时,能够把这三步应用到生活中,期待大家再次回到拆书课堂分享自己的心得谢谢各位小伙伴的聆听和配合,期待下一次拆书帮的活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