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上饶筹备分舵第9次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学习接纳他人情绪,创造机会让他人知道诚实表达感受是安全 学习目标: 掌握使用“你句式”的方法

开场: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TF2-1的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遇到孩子或他人有负面情绪时不再是责备、建议或是不接纳,而是能够用“你句式”去倾听和接纳对方的情绪 。这本《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是在2014年2月出版的,畅销书《正面管教》作者 简·尼尔森(Jane Nelsen)和琳洛特(Lynn Lott),简·尼尔森(Jane Nelsen),是一位教育学博士、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和琳洛特(Lynn Lott)是一位心理学硕士。本书是养育青春期孩子的“黄金准则”。养育十几岁孩子的时期,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压力都是很大的时期,这本书让你减少很多焦虑和恐惧。会让父母们看到,他们的十几岁孩子仍然需要他们,但方式与孩子小时候不同了,十几岁的孩子们需要学会解决问题的良好技能,以及如何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做出好的决定 ----即便是没有别人在场的时候。且书中的这些方法具体可行,容易操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去了解各种养育方式,以及在当今世界中思考过哪些方式管用、哪些方式不管用;在想你平时生活的养育方式是不是科学可行?会对孩子现在以及未来造成什么影响,那这本书会告诉你!当你孩子自信心不够时或是受挫时,你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感到句式

          在你的孩子确实向你敞开心扉,并试图表达他们的感受(有时候,会以不尊重的方式)的极少数时候,你可能会做出负面的反应(用一种不尊重的方式回应)如果你告诉你的孩子,他不应该有那样的感受,或者他应该更尊重你,或者如果你以任何方式反击他,那么,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认为不能有自己的感受,或者应该压抑自己的感受,你可别吃惊。

          当你用“我感到”句式为孩子做出榜样时,你就是在帮助孩子学会尊敬别人,并以尊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用“你感到"句式,有助于认可他们说的感受。有时候,认可他们说的感受很容易,因为那些感受很明显。在这种情形中,重要的是,你不能听起来像个鹦鹉。如果你认可孩子话语背后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孩子说的话,你的本意——听你的十几岁孩子在说什么—就能顺利实现。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你句式的表达方式是:如你句式的表达方式是:如“妈妈看得出来(知道/明白......),你现在觉得__________(感觉词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相信的原因)。我猜,你但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的愿望......)。例如:“妈妈看得出,你现在觉得既气愤又郁闷又难过,是因为你特别想不做作业只看电视,介妈妈不让你这样做。我猜,你希望 永远不用做作业,想什么时候看电视就看,而且妈妈还不管。

这里的认可、接受孩子的情绪,和骄纵并不同。你明白孩子希望无节制的看电视,不代表你会让孩子这样做。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感到”句式的表达是对对方情绪的认可,是创造”情绪安全“的主要方法,与对方产生情感 连接的方法,因为在改正行为之前,先要有连接感”先通情、再达理“能让双方渐渐养成自已控制情绪,缓解情绪的性格和能力。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如果没有”情绪诚实“,就看不到真实的我们,当孩子的情绪未被认可时,孩子就会担心因为自由表达了自已的感觉、想法、质疑和观点,而被拒绝或被惩罚,就会所真实的自已包裹起来或者伪装起来,当那个不真实的我不被接受时,就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就会与成为安全、自信、坦诚的人越来越远,背道而驰。短期内不利于解决问题。

相关案例:

记得有次晚饭后做作业时,当时我在书房,当月月未找到学校发的作文本时,就非常着急抽泣地说:”妈妈,怎么办呢?老师发的作文本找不到了,明天去学校老师肯定会骂我的。"我听完以后心想,你平时都没有整理物品的习惯,弄丢作文本太正常了。本想说:“你总是不好好收拾东西,不掉才怪了呢。”,心想如我这样责怪她,不接纳她的情绪时,她会感到无助、沮丧或是暴怒,会让她情绪更糟,有可能跟我拌嘴,反叛、或是自暴自弃。为了让孩子做的好我必须先让她感觉好。我尝试用正面管教中的你句式与孩子沟通,第一步识别孩子行为后面的情绪,我判断她当时的情绪是着急、担心和害怕,第二步识别情绪背后孩子相信的原因,我认为原因是课堂作文本弄丢了,无法写作业了,老师批评等,最后一步猜孩子的愿望,我猜希望我能帮她一起想想办法。所以我就用你句式对她说:“妈妈看得出来你现在又着急又担心又害怕,是因为你的课堂作文本弄丢了,你希望妈妈能帮助你一起想办法对吗。”听后她头点的像拨浪鼓一样说:“是的”然后我就有和她一起讨论如何才能找到。结果她回去仔细地再找了一下书包,没过一会儿,就开心地跑过来说:"妈,我找到了,看来我一定要好好地把书包整理一下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回想一件和孩子或家人有关的,引起对方负面感觉的事件,如对方当时很难过、沮丧、苦恼、暴怒时的事件,如表现在哭闹、打人、冷战、吵架、生闷气等.....当时情景是怎样的?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那现在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分享:前不久,我的大女儿玥玥马上就要上高中了,学校里有组织一些同学做补习帮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她的好朋友几乎都有参加。因此她也想参加补习。但是我是不赞成她参加的,所以当时她就很有情绪。

如果上天再来给你一次机会,请用你句式来与对方沟通。

如果上天再来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用你句式与玥玥沟通说:”妈妈看得出来,你现在觉得既气愤又担心又不知所措,是因为你想去参加补习班,我猜,你但愿通过补习一些知识的难点,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

总结:你句式的表达方式能让你与对方的心更近了,当你看到他人有负面感觉时,正准备急于解决问题时,请停一停,要记住,“改正行为之前,先要有连接感”,请用你句式与对方沟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