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所属活动: 【NO:73】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拆书练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学习目标: 与孩子相处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叫苗导,按照惯例,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是学习型全职妈妈,践行科学育儿。第二个是爱好写作,记录生活传递价值。第三个是赚钱,赚钱也是一种需要学习实践的能力。

为了接下来更好的互动学习,我们按照就近原则分成两个小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图书介绍】1分钟

我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作为一本深受欢迎的亲子教育读物,《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本书所提出的沟通技巧非常实用,在这本只有10万字的小书中,作者通过构建丰富的对话场景,并辅以有趣的卡通漫画,轻松地解决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成长。

我今天拆解的主题是:孩子们的感受需要被接纳。

接下来2分钟的时间,请大家阅读一下手里的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能关心他人的人,那么我们就要关心他们。

如果我们珍视孩子的尊严,那我们就该成为维护尊严的榜样。

如果我们希望让孩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那我们就要从尊重他们开始。除非我们能尊重他们的感受,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孩子们的感受需要被接纳。


反例

孩子:就因为粗心,我只得了70分。

大人:别担心,下次你会做好的。(安慰)


代替这种忽视孩子感受的方式,你可以这样做:

1.认同孩子的感受。

“听起来你很失望。因为粗心而丢分,是让人生气。”

2.用语气或语言接纳孩子的感受。

“噢”、“嗯”、“啊”或者“我明白了”。

3.给予孩子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

“要是有一支魔笔,出错时会自动停止,那该多好。”

4.即便你想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也要接纳他们的情绪。

“你还在为那个分数生气,踢桌子!我可不允许你这样。但你可以告诉我,还有什么使你这么生气,或者你可以把它画出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这个拆页当中,我们看到了和孩子相处的另外一种方式:也就是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境,和孩子沟通时,「第一重要」同时也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接纳孩子的感受」。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上周五我在厨房做晚饭,宝宝哭闹着跑过来要我陪她玩,我说:妈妈在做饭,没时间陪你玩,你自己去客厅玩会儿玩具,好不好?结果任何效果都没有,宝宝依然继续哭闹。相信已经为人父母的小伙伴,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宝宝总是很黏人,自己想做点啥都不行,很愁人,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第一步,用语言描述确认并接纳她的感受;

第二步用幻想来满足她的感受;

第三步接纳她的感受之后,帮助她获得成长,告诉她其实还可以有更简单更轻松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是这么做的。

第一,停下手头的事情,蹲下来和宝宝说:你想让妈妈陪你玩,你不想一个人玩是不是?宝宝说:嗯。并且马上就不哭闹了。

第二,我说:嗯,妈妈明白了。要是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妈妈就好了,一个做饭,一个陪宝宝玩。这时候宝宝也笑了起来。

第三,我继续说:宝宝哭闹妈妈是听不懂的,我们下次好好说,好不好?比如你可以说:妈妈,我不想一个人玩了,我想要你陪我玩。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比如:你和妈妈一起做饭,好不好?

最后,宝宝不哭闹了还玩的很开心,我也有时间精力好好做顿饭了。


以上的123步,都是在告诉宝宝我认同并接纳她此刻的感受。


有时候可能不需要三步都进行,可能只需要第一步描述确认并接纳她的感受,就能让宝宝感觉舒服自在很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们读过这个拆页之后,了解到当孩子在表达需求的时候应该如何做,那么,请想一想自己在过去1个月的时间里有没有经历过类似情景、有没有相关的经验,请每个人想一个你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接纳或不接纳感受”的实例,在小组内分享。3分钟后,我会请一位伙伴来分享她的经历。

好,现在我们请娜姐来分享一下她的相关经历和思考。

娜姐的分享:上周三起床后,儿子和我讲他昨晚做的梦,有恐龙有星球大战等等很多很多,因为着急上班,着急送儿子上学,就会对儿子说:别说了,快吃饭,要迟到了。其实就是没有使用接纳性的语言,没有去理解儿子的感受,也没有尊重他表达的需求。

其实亲子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沟通中塑造和强化的,如果总是不去尊重和接纳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不太爱和父母沟通交流了。

现在我们来计划一下未来一周,如果遇到孩子或身边亲近的人再和我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回应。注意:要有具体的场景和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提醒自己观察运用“接纳性语言”所带来的不同表现和体验。2分钟后,我会请一位伙伴来分享她的思考。


好,现在我们继续请娜姐来分享一下她的相关经历和思考。 

娜姐的分享:接纳孩子的感受这一点,确实需要多多注意,让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理解接纳和尊重。下周一儿子再给我讲他的梦时,我会先听一听孩子想说什么,尝试确认和接纳他的感受,在这之后,对于他说的我认为不切实际的内容,指出来并分享我的观点,和儿子进行交流和分享。


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去给孩子安慰、建议、说服、表扬等,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激励她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成长,而接纳孩子的感受,就是一种最小可行的方法,尽可能在每一次对话和互动中表现出对她的接纳,真正地关心她,真正地真正地珍视她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