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银川筹备分舵第七次线下拆书过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学习通过重新定义问题,从而打开思路,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学习目标: 通过现场的演练,掌握重新定义大法、开脑洞大法的步骤

开场: 【分组】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我的2-4过级活动。这是2级向3级迈进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对过去一段时间过级成果的检验,真是非常激动呢!今天的过级总时长需要55分钟,为了便于讨论,我把今天到场的淑霞和妮妮分为一组,好吗?
【图书介绍】
F (特征):
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本我个人很喜欢的书《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个:
首先,这本书的特点是:干货满满,一用见效。怎么说呢?作者围绕怎样把达成目标变成习惯,从思维和行为的角度,列出了很多个方法,并且配上了“该你了”这样的小练习,实操性很强。最妙的是,这些方法连起来看是一个整体,为达成目标服务,但分开来看,又各有意义,哪怕只实践其中的一个方法,也会取得效果,不必担心自己没精力,坚持不下去。
A( 优势):
其次,这本书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作者伯纳德.罗斯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联合创始人、教务主任。他开设有“社会生活设计师”的课程,课程的宗旨是鼓励学生审视自己的生活,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书里的理论和案例,都是作者在长达数十年的教学实践生涯中的宝贵经验,这就很厉害了。写书的作者很多,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所以说,这一点也是其他纯理论的同类书籍无法比肩的地方。
B (利益)
最后要说的是,谁不想达成目标,谁不想掌控自己的人生呢?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建议你读一读《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这本书,然后撸起袖子开始实践。通俗易懂的案例,简单实用的方法,手把手的教你怎么实践,一定能够让你体验到成功实现目标的快乐。
好啦,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第一个拆页吧!我会给大家2分钟时间来阅读,计时开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 拆页1《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P52     【提出正确的问题】

  • 你是否有过看似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你可能为它绞尽脑汁,甚至夜不能寐?我敢打赌你一定是在努力解决不正确的问题,找不到答案往往都是因为没有问对问题。

  • 为阐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找到人生伴侣?”

  • 不要以为这句话后面带着一个问号,它就是一个问题。如果去掉“我怎样才能”这几个字,你就会得到一个陈述句:“找到人生伴侣。”这句话也可视为一个答案。所以我们发现,找到伴侣既是问题也是答案。

  • “找到人生伴侣”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呢?很多问题,比如:

  • 怎样才能得到陪伴?

  • 怎样才能被人照顾?

  • 怎样才能不再工作?

  • 怎样才能拥有(更频繁的)性生活?

  • 怎样才能让父母不再唠叨?

  • 怎样才能让经济状况好转?

  • 怎样才能改善社交生活?

  • 怎样才能跟上朋友们的生活节奏?

  • 以上每个疑问都引出了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每个问题又都有很多可能的解决方案,找到另一半只是其中之一。实际上,这个方案对每个问题而言都不见得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 经验表明,我们为某个问题而不能入眠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自认为在处理问题,其实我们是在处理一个与实际问题并不太契合的答案(即解决方案)。

  • 有一个摆脱这种困境的办法是向自己提问:“如果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给我带来什么?”之后你的答案可以转换为一个内涵更丰富、更具延展性的新问题。

  • 如果我认为找到人生伴侣是为了满足我对陪伴的需求,那真正的问题就应该是“我如何才能得到陪伴”。

  • 找一个人生伴侣已经变成如何得到陪伴的众多解决方案之一。当问题改变,我的视角也转变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也随之明显变多。该情形可以图解为:

1.jpg

  • 因为我至今都未能找到一位伴侣,我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找到人生伴侣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 2.jpg

  • 我认为找到人生伴侣会让我得到陪伴。那么新问题就该是怎样才能得到陪伴?”下图列出了一些可能的回答。

  • 3.jpg


  • 这就让我不再执迷于寻找人生伴侣,就是这么简单。

  • 当我们在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时,请明确自己到底想从结果中获得什么。这会让你的思考更进一步,最终提出一个更合适的问题。

  • 改换问题通常就足以让你找到满意的问题解决方案,让之前的重重困难烟消云散。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我能想出一个不必结婚就能得到陪伴的方案,寻找人生伴侣的问题就失去了意义。

  • 这个过程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不断重复。如果“怎样才能得到陪伴”这个问题变得难以解决,我就会问:“如果我得到了陪伴,它能给我带来什么?”

  • 答案或许是:

  • 缓解生活的无聊。

  • 获得社交上的激励。

  • 获得心智上的启迪。

  • 不再感到寂寞。

  • 更有安全感。

  • 选一个看上去更有共鸣的答案(不会再感到寂寞),然后转换下,我就得到了一个新问题:“我怎样才能不再感到寂寞?”它已经和最初的问题“怎样我オ能找到人生伴侣”相去甚远。许多已婚人土依旧会感觉孤独寂寞。很明显,就算解决了原先的问题(找个伴侣)也并不能真正解决感到寂寞的问题。

  • 现在的情形变成了这样:

  • 4.jpg

  • 当你纠结于一个问题夜不能寐时,不妨采用这个思考过程。它通常能打开思路,提供更广泛的解决方案,将原来的问题变成浮云,使接下来该怎么做一目了然。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 第一个I:拆书家讲解。

  •       最近我一直在为自己无法早起而烦恼。不管我上几个闹钟,报了多贵的训练营,还是跟小伙伴一起打卡,我都没办法早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困扰的问题,试过好多办法也不能解决,最终只能一声叹息,满心遗憾的放弃了。这样几次折腾下来,我们都觉得心灰意冷,为什么别人就能做到,而我们不行呢?难道自己真的不是那块料?

  •       (what)就在我马上要放弃自己的早起计划时,一个方法拯救了我,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拆解的方法:通过重新定义问题打开思路,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简称“重新定义大法”。

  •      (why)当我们被一个问题困扰的时候,常常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在寻找解决办法中,这就导致了一旦这些解决办法行不通,就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最终放弃目标并产生自我怀疑。原文作者告诉我们,找不到解决方案往往是因为没有问对问题。一旦问题对了,思路也随之变得更加宽广,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就会变得呼之欲出了。

  •       (how)(细化行动步骤)具体的做法是:

  •        1.找到一个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

  •        2.问自己:“如果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给我带来什么?”

  •        3.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选中最有共鸣的一个当成新的问题。

  •        4.针对新问题列出解决方案,寻找最满意的一个开始实施。

  •        5.如果这些解决方案你都不满意,那就重复步骤2、3、4,向更高的层次不断追问,直到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为止。


  •        接下来我们一起针对困扰我的早起的问题,来举个例子

  •        首先找到一个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怎么才能早起?

  •        其次进行提问: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给我带来什么?

  •        我的答案比较简单,因为我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深感时间不够用因此我希望能让我能够有自己的学习时间。

  •        那问题就变成了,怎么才能有自己的学习时间?

  •        接下来围绕这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就变成了一个时间管理类的问题。我列出了几个:

  •        1.利用好碎片时间,比如上下班路上,工作的空闲,做饭洗碗打扫卫生的时候。

  •        2.上班时提高工作效率以节省时间,这样工作的空闲就会多起来。

  •        3.和娃一起学习,陪娃、学习两不误。

  •        我选择了前两个方法,利用碎片时间来听课,在工作空闲来看书,这样我的问题就解决了。我可以不用纠结自己能不能早起,而是通过“重新定义大法”,把怎么早起变成了怎么提高时间利用率,最终达到了让自己有时间学习的目标。

  •         那假设还有另一个我,对这三个解决方案还是不满意呢?比如工作太忙实在挤不出来时间之类的,怎么办?

  •        那就继续重复,问自己“如果解决了这个新的问题(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它能给我带来什么?”直到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为止。

  •        (意译案例)原文片段给出了“怎样找到人生伴侣”的生活中的例子,我再从事业的角度,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家上市公司请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为他们集团的新业务板块提供发展咨询,也就是解决“怎么样使新业务板块快速发展”的问题。成甲也被邀请在列。当时请到的专家们有很大的名头。当主办方的发言人介绍完新业务板块的具体情况后,专家们开始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对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各种具体意见:关于政策支持的,关于基础工程的,关于营销整合的,等等。

  •        轮到成甲发言的时候,他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自问自答了几个问题:1.集团为什么要进入这个新的业务板块?2.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影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3.目前的发展态势与目标是否匹配,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        第一个提问:集团为什么要进入这个新的业务板块?就是我们说的“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成甲通过第一个问题,把“怎么样使新业务板块快速发展”的问题重新定义,同时用第二、第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找到了最终的解决方案。而专家们呢,只是根据自己的现有经验侃侃而谈,并没有进一步思考,企业的新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        大家猜最后结果怎么样?会议结束后,集团董事长亲自找到成甲,邀请他合作,为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        【A1】激活经验  

  •          拆书家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最近3个月内,有没有一个问题,折磨的我们茶不思饭不想,试过很多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导致我们都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我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把这个问题写在便签上,然后用“重新定义法”来简要说说,可以怎样重新定义问题。我会请1-2位小伙伴来分享。好,请开始。


  •     学习者案例记录:

  •        时间到了,我看到大家都写好了,那谁来分享一下呢?

  •        淑霞:那我来吧。我的问题是:怎么才能把我屯的书看完?我之前买了很多本书都还没有拆封,大概四五十本吧,放在那里一直没动,每次看到心里就特别焦虑,我一直想怎么才能把这些书看完,但总是没有时间。

  •        如果是重新定义大法,我会问自己:如果把书看完,能给我带来什么?答案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其中最符合我的想法的是“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那我问自己: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答案就有很多了,我可以看书,可以报课程,可以听书等等,突然觉得以前屯书看不完的焦虑不存在了。


  •       好的,刚才淑霞分享了她的便签,我们简要的运用了一下“重新定义大法”。接下来,我们还有一张拆页,看完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认知。我把拆页发给大家,请大家用1分钟读完,计时开始。


  •        拆页2《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P100   【给问题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          一个朋友最近告诉我他想学自行车,她已经30多岁了,我奇怪他小时候为什么没学过,到底为什么拖了这么久。我首先推测,她一定生活在繁忙的闹市区。

  •         “不,我住在郊区。”她回答,“我学过骑车,但我的平衡感很差,一直没能学会。

  •          这正是利用设计思考来检查问题求解过程的好机会,于是我们按照设计思考的步骤开始检查。首先,我得确保她要解决的问题正中要害一一她是真的想学骑自行车还是需要解决一个更高级别的问题。于是我问她为什么现在要学自行车。

  •         她说:“我女儿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她骑得很好。我现在慢跑可以跟上她,但我总不能一直这样。要是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就可以陪她一起骑了。”

  •        所以,更深一层的问题在于她想要骑车跟上女儿,我完全可以从她的眼神中体会她的心情。学自行车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那么,现在需要开始思考:她如何才能学会骑自行车?

  •         她说:“我得去自行车商店买一辆最容易骑的自行车来学。”这虽说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她要是再次遇到童年时就有的平衡障碍该怎么办?而且她表示现在她仍然容易感到眩晕。

  •         我们讨论了一些方法:她或许可以通过练习瑜伽增强平衡感;或许有必要去看医生,确定是否需要对内耳进行药物治疗;她还可以去上自行车培训班,或者给成人自行车加两个辅助轮。最后的这个主意让她忍俊不禁,但幸运的是,这个主意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          我跟她说:“你知道吗,确实有一种成人三轮自行车。”终于找到办法了!她居然从没想到过这一点。三轮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相比,样子虽然有点怪,但立刻就能解决她的问题,她完全没必要再去“学”骑自行车了。这个方法正好可以解决她的平衡障碍问题,从而跟上女儿(这是更高级别的问题)我另一位年事渐高的朋友就是这么做的,她身体渐渐衰老无法骑单车,但心中还有骑自行车的渴望,于是选择了三轮车。

  •         这位母亲对这个解决方案很满意,我也就不必再煞费苦心地为她寻找其他方法了。这就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每个人可以借鉴彼此不同的经验和见解。她曾经觉得解决起来太困难而放弃处理的问题,我却能立即给出解决方案,让她开始行动。


  •        第二个I:拆书家讲解。

  •        (why)在第一个片段当中,我们学到了“重新定义大法”,学会通过改变问题,从而打开思路,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的方法。可有时候,受自己思维的限制,很可能想不到那么多适当的解决方案,就像早起的问题引申出的时间管理问题,如果我没有时间管理的相关知识,我仍然会一筹莫展。

  •        (what)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一个方法,帮我们开脑洞,找到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从而选出最满意的那个。我们把它称之为“开脑洞大法”

  •        (how)(细化行动步骤)

  •        首先,用重新定义大法,确保问题正中要害,一般运用前三个步骤就可以了;

  •        其次,找至少一个同伴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列出解决方案;

  •        最后,讨论每一个解决方案的可行性,选出最满意的解决方案。


  •         (预防可能的异议)也许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也太麻烦了吧?又是找人又是讨论,想做什么去做就好了啊!follow your heart不好吗?其实打眼一看还真的是这样,“开脑洞大法”不仅要有重新定义问题的步骤,还要找同伴来头脑风暴和讨论,完全没有那种抄家伙就上的爽快感。不过我们想一想,抄家伙就上的话,成功率有多高呢?毛主席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成年人的生活本就成本高昂,如果我们为了省掉一些思考环节的麻烦,而造成反复试错,那带来的时间、精力的损失,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开脑洞大法”一方面能够明确最终目标,保障你走在正确的路上。另一方面发挥了团队的力量,使解决方案尽可能的丰富起来,大大提高了选出满意方案的几率。这样一来,行动的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你还会觉得麻烦吗?

  •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我非常能够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很多问题都有现成的解决方案,看似根本不需要进行反复的思考。比如工作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不拖延?有各种文章、书、课程提供方法,我们完全可以不假思索的拿来就用,什么XX工作法啊,XX时间管理法啊,办公软件100天速成啊等等,这个不行换下一个。可是,撸起袖子就干的爽快感过后,你会发现做的越多会错的越多,留给自己的除了反复试错带来的时间、精力的浪费,还有更可怕的挫折感,让我们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把一个原本能够实现的目标白白放弃了。

  •          如果我们一开始用“开脑洞大法”,可能会发现我们真正的问题不是拖延,而是根本不适合现在的工作。通过开脑洞,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尽早着手准备跳槽或者自己创业。一个是待在原来岗位上度日如年,不断在反复试错中被打击的小可怜,一个是开始拓展人脉学习相关知识最终成功跳槽或创业的大赢家,你想选择哪一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好了,讲解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小组讨论,把刚才的片段拆为己用。在第一个片段的A1当中,大家都写出了近期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请运用“开脑洞大法”,直到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我会给大家10分钟时间。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一下。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时间到了,谁来分享一下呢?

       妮妮:刚才我们用了“开脑洞大法”对问题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寻找解决方案。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看完我屯的书”,我们把这个问题定义成了“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然后我们开始头脑风暴,列出了十二个方法,比如:读书、向大咖学习、旅行、报对应的课程学习、和同频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写作、拆书、参加行动营、学一门外语等等。

       我们讨论了可行性,把一些解决方案做了合并,总结出来两点,一是通过有效输入进行有效输出。而是通过参加一些组织,来结识比自己厉害的人来学习。

       我:好的,刚才妮妮做了分享,我想问一下现在大家有什么感觉?

       淑霞:经过讨论发现解决方法好多,感觉原来的焦虑都消失了,原来自己只是被困在了某个问题当中,哈哈。

       我:那刚才妮妮做了分享,淑霞做了补充。刚才淑霞说到,发现焦虑都消失了,原来只是困在了某个问题当中(简短重述),的确是这样的,我们只是没有找到对的问题。那妮妮在分享的过程中呢,把整个方法步骤都说的特别清楚(真诚赞美),重新定义大法的几个点,开脑洞大法的头脑风暴等等,做的非常好。那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两个方法,又解决了实际问题,真的很棒,我们来为自己鼓个掌好吗?

 

   【A2】催化应用

     好的,小伙伴们,经过刚才的讨论和分享,大家对于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是不是有了更多心得呢?对于近期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不是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其实,我们的生活是由问题组成的,除了刚才大家写的,还有许许多多可能会让我们头疼不已的问题,比如怎样才能攒一笔钱?怎样才能升职?怎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怎样才能跟父母不吵架,等等。最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找到一个可能会困扰自己的问题,运用“开脑洞大法”,规划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规划行动时请尽可能的写出符合smart原则的预期目标、具体的时间、使用场景等。我给大家10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写完了,谁来分享一下呢?

       淑霞:我可能会焦虑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攒一笔钱。(我:哈哈,这是大家共有的问题,钱总是不够花)对,我的规划是,在下周内重新定义这个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

       简要的说,首先,我会重新定义这个问题。如果我能攒一笔钱,能给我带来什么呢?答案是带父母女儿出去旅游。那带父母女儿出去旅游,我能从中得到什么?父母会很开心,女儿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那问题就聚焦在了怎样能让女儿开拓视野?

      答案就有很多了,比如去博物馆,阅读,亲近大自然。这样我就可以规划自己的行动,比如每天陪女儿阅读30分钟,带她去图书馆,每周末带女儿爬山等等,亲近大自然,每年假期带女儿出去旅游一次,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根本不用攒一大笔钱就能完成。

       我:对,那妮妮要分享吗?

       妮妮:好,我来试试,我的问题是“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在想,为什么我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能得到什么?那就是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那答案就是有针对性的写作,分析公众号的文章,留心那些有价值的评论,进行输入输出。我觉得综合这些答案,应该就是坚持输入和输出了,坚持去写,慢慢的积累。我可以有意识的针对思考能力的提升进行输入和输出,尝试多角度的来分析。

       我:对,其实不仅仅是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你只是想通过写作来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种方法,不仅仅是写作,对吧?(摘要点评)

       妮妮:是这样的。

       我:那刚才妮妮和淑霞都做了分享,接下来还有2分钟时间,我们把今天的两个方法来简要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拆解了两个方法“重新定义大法”和“开脑洞大法”,通过重新定义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那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今天的拆书活动也要结束了。

 

       结束语:

        小伙伴们,不拆不成器,不破不能立。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我的2-4拆书活动,希望今后大家都能游刃有余的面对问题,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困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