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面条,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理财规划师,目前已经工作3年;生涯规划咨询师,在储备培养的路上;新手拆书家,在打怪升级的过程中。
对世界充满好奇,很喜欢去尝试新鲜的好玩儿的事物。我相信一个人如果不按照想法去活,迟早会按照活法去想,所以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折腾。
目前在培养记录的习惯,已经坚持了175天,我要坚持一年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希望在拆书帮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也遇到更多优秀的小伙伴!
今天带来的拆页是来自书籍《提问力》,作者是赵周/李真/丘恩华 老师,介绍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提问方式。通过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养成“积极”的提问方式。
接下来请大家先阅读原文。
工作几年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一起进入同一部门的同事,为什么每年涨工资的时候别人涨20%,自己才涨10%?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在背后不停发牢骚,有的人想“我该如何做让自己也能评为优秀”。如果仔细的去观察,你会发现那些成长很快的人总是非常积极,尤其在做事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明明同样的工作任务,以不同的态度去面对处理,积极的人总是成长更快,而以消极评判的态度看待问题则成长较慢甚至停滞不前。
今天分享的ABCC选择法,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提问转变为一个拥有积极思维状态的人。
具体有四个步骤
第一:觉察。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的产生,以客观的第三者的角色和自己对话,问自己“我是不是在消极评判呢?”比如当父母在家唠叨各种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时候,自己常常觉得很啰嗦,这时觉察到已经处于“消极评判”状态。
第二:放松。如果发现已经处于评判者的态度,想办法松懈自己紧绷的情绪,可以运用深呼吸。然后问自己“如果可以,是否能更客观的看待这件事?”。当觉得父母很烦时,深呼吸平稳情绪,引导自己尝试以客观的身份重新看待。
第三:好奇。以好奇之心问自己“客观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现状可能是自己虽然想着回家看父母,但是每次都仍然在看手机或者做别的,陪伴的质量很低。
第四:选择。问自己“如果使情况变得更好,我可以做什么选择?”父母的“唠叨”是他们认为的好的沟通方式,既然无法改变就“好好倾听”,给予彼此“高质量”的陪伴。
以上是ABCC选择法四步骤,那这个工具关键之处是什么?
-就是通过“问自己”,学会和自己内心对话。提问的转变能够使我们更加积极的看待问题。
正如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提,积极主动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A1:
周三出差去外地拜访客户,早上5点天黑时就出发了,一天连着拜访了好几个客户,晚上回来后感觉特别疲惫,自己也忍不住吐槽“这工作好累啊”,陷入暴躁的情绪中就忍不住和家里人抱怨,结果搞得大家情绪都不太好。
反思如果能在产生情绪后,进行ABBC中后三步,自我对话,让自己放松,先自我调节,可能就会避免把工作情绪带给家人。
A2:
4月1日前要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我打算用ABCC方法:
第一觉察到自己陷入“看似完美,实际拖延”的漩涡中,阻碍了自己的行动,又产生了埋怨自己的情绪;
第二停止抱怨,问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更客观看待这件事呢?”—可以
第三好奇追问,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写,担心不如其他同事写的全面,对自己要求过高。
第四做选择,周日上午空出两个小时,先把目前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再查阅相关案例,每天晚上至少留半小时修改。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在现有基础上尽力。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今天一起学习了“ABCC选择法”,来养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一共四个步骤:觉察、放松、好奇、选择。
以上是我的分享,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回家后不妨多多练习,期待大家能够收获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