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从行动开始》 所属活动: 南昌滕王阁分舵第176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利用“正念法”纠正“认知偏差” 学习目标: 利用“正念法”纠正“认知偏差”,从而实现目标

开场:

    亲爱的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感谢拆书帮,让我有缘和大家相聚在一起。我族谱名叫何孔明,我的三个标签是武术、道教、阅读,因为爱好,都分别有幸拜了师父,并行了拜师礼。学习武术,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我认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目标;学习道教可以净化心灵,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更有能力付出、而不是为了无限索取。阅读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自己,当下的认知会让自己迷失,而阅读可以拨开思想的迷雾。我身份证名叫何群龙,祝各位小伙伴都成为各自工作的群龙之首!

    接触拆书帮很偶然,因为阅读,一直在寻找更科学的学习方法。So,你懂的,“拆书”就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说到“拆”,很多小伙伴会联想到学生时代“剪报”的经历。我觉得类似,但又不尽相同。“拆”有拆解、分解的意思,有类似“庖丁解牛”的感觉。具体来说,这里的“拆”是转化和内化的意思,拆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剪报”是把自己觉得有用的知识从报纸上“剪”下来,也可以理解为“拆”下来,但后续不一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了。拆书的方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法叫RIA便签法。RReading)即“拆”,阅读原文片段,选择拆页,类似剪报;IInterpretation)即“解”,用自己的话解释拆页内容。AAppropriation )可以理解为“帮”,A1关联过去经验,A2A3规划具体应用:个人拆书法运用A2帮助自己未来行动、组织拆书法在拆书家的引导下运用A3帮助别人未来行动,这个过程就是转化和内化知识过程。所以,“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组织,一帮会员以学习为载体,以线下活动的形式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具体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分舵性质为公益性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 作者:石田淳

谷歌公司员工培训时也会用到的“正念法”

要想原谅真实的自己从而改变自己,顺利地实现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很容易出现偏差”。尽管我们无法完全消除脑海中的自动思考,但如果能够将“认知偏差”控制在最小,那么我们就能够有巨大的变化。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认知偏差”,关键在于正确地认清事实。

当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只将意识集中在“眼前的事实”上,排除多余的印象、思考、喜恶,只接受其最真实的状态。这种方法被称为“正念”或者“ACT(Acceptance&Commitment Therapy)”,在心理和精神医疗领域都很被重视。

比如,你去银行发现ATM机前有很多人排队,那么你的认识应该只有“ATM机前排长对了”。

“怎么这么多人,今天真是倒霉!”“第三个人怎么这么慢呢,这样午休时间不是都浪费了吗”这些都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多余的想法。

如果只关注事实,那么当多余的思考和感情出现的时候,你也不会被其束缚,而会想“我的想法真无聊”。

“正念”是比之前被广泛应用的“认知行为疗法”更为有效的方法。

所谓“认知行为疗法”,就是纠正“认知偏差”,让患者从心理问题中解脱出来的治疗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上班族被“一上电车就肚子疼”的毛病所困扰。甚至有比较严重的患者因为害怕突然出现的便意而不敢搭乘停车站较少的电车。

实际上,电车里并没有会让人肚子疼的东西,所以“一上电车就肚子疼”完全是一种认知的偏差。

如果休息的时候出去玩坐电车没事,下班的时候坐电车也没事的话,那么或许实际情况是“上班的时候搭电车就会肚子疼”。

但是,这仍然与真正的事实还有一段距离,一定还有更本质的原因。

或许因为去上班会引起人们的某种抵抗情绪,所以才会产生肚子疼的生理反应。这种抵抗情绪可能是因为与上司的关系不好、自身的业绩不佳或和同事之间有矛盾。如果找不出这些本质的原因,而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上车就肚子疼”,那么不管吃多少治肚子疼的药也是没用的。

找出客观的原因,用正确的认知来应对,然后通过多次乘车来达到“就算坐车也不会肚子疼”的状态时,你才能彻底从苦痛之中解脱出来。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

“正念”法是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在”和“现实”之上,纠正“认知偏差”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只应用在心理疗法上。在美国,许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培训时都会采用“正念”的方法。谷歌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专注度和创造力,于2007年在全公司的员工培训中引入了这一方法。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大部分小伙伴都读完了拆页,没有读完的小伙伴也请暂停,现在我们对拆页进行解读。

为什么我们很难开始行动,尤其面对需要要和他人产生互动的时候,更容易产生行动迟缓,比如演讲、社交、销售等。很多人在开始行动之前,心中预演了成百上千遍嘲笑、失败、拒绝的负面场景,结果自己把自己给吓住了:呆若木鸡,原地不动!

怎样才能轻装上阵呢?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利用“正念法”纠正“认知偏差”,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脑海中的想法:

1、认识到自己很容易负面思考,

2、只集中关注眼前的客观事实,

3、否定和排除主观的负面思考。

   开车的小伙伴,都有过被人“别车”的经历。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脑海里很容易就产生“对方是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对我有意见”等负面思考;但此刻我们应该只关注“对方别我车了”这一客观事实。并否定和排除脑海中对对方的负面猜测,也许对方就是赶时间抢道而产生“别车”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在面对陌生场合、上台演讲、独立销售或者和陌生人打电话的时候,我内心比较容易抗拒,比如在陌生场合,我会想对方会不会觉得我很害羞,不够开朗而不愿意和我交流;上台演讲时观众会不会嘲笑我气氛不够活跃、内容不够专业;销售或打电话时对方会不会烦我打扰到他。结果就是不到最后一刻,除非有人推动,否则很难行动。

20186月,我和合伙人生产了一批女性私密产品,正常情况我们都是把产品交给代理商或业务员销售,但这个产品销售情况不好,而产品的效期还有16个月,如果继续维持现状,几十万产品面临过期。所以,我和合伙人必须亲自下市场消化库存,同时给现有代理商和业务员打造样板市场。这对于在办公室做了多年销售管理,七八年不再做一线销售的我来说,现在需要独自下到一线市场,从事一线销售工作,觉得压力很大。到现在为止还处在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不能行动当中。我脑海会想象客户拒绝,想象客户爱理不理的样子,因为这把年纪了,好歹也是一个管理人员,想想面子都挂不住;还会担心销售结果不好,甚至不如现在的代理商和业务员,更觉得没面子。总之,内心戏太多,导致一直没有行动。


A2:

    目标:

3月份开始每周工作日上午正常工作,下午下市场开发客户,每天至少开发一个客户。持续3个月,坚持到6月底、7月初,在3个月内消化库存。

行动:

1、我认识到我在开发市场之前,有很多负面思考。我现在要减少把事情和情感关联在一起,把客观事实和主观情感相互独立。只看到需要开发市场这一客观事实,减少关联感受,并立即开始行动。

2、被客户拒绝,没有达成目标只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是因为谁对我有意见了。被客户拒绝后,承认事实,分析客观原因。

3、客户拒绝我也许是暂时没有需求,也许是不熟悉产品卖点,也许是还有同类产品库存......但这不是针对我的,嘲笑、拒绝等和对我有看法无关,我只要继续行动并优化流程就好。

最后,以电影《十分爱》里面的一句话做结尾:这世上任何事情都有障眼法,你看见的未必是真的,真的,你未必幸运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