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陈松波,大家可以叫我松波,我今天要拆的是TF2-2 ,片段选自《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
F特征(核心是书):《好好说话》是奇葩说人气选手倾囊相授说话技巧,它从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等五个方面剖析说话误区并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说话技巧。(书)
A优势(重点是比较):《好好说话》与同类型的书籍相比,它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说教,通过传授新鲜、有趣的说话技巧,从而达到提升说话能力的目的。已20多万用户深受影响并奉为说话宝典。(比较)
B利益(强调学习者):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或体验?特别羡慕奇葩说选手的精彩表现?不知道怎样与陌生人交流?经常被他人说服,却很难说服他人?想加薪却不知道如何向老板开口?一上台演讲就紧张?想请人帮忙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如果是,那我推荐你看看《好好说话》,它将从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等几个方面给你带来很多新鲜有趣的实用技巧……(学习者)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需要向他人请助时,能运用求助三步法,向他人求助。
R阅读原拆页(2分钟)
有策略地请人帮忙
〈小诀窍〉要以对方为出发点
诉求要具体
要知道,社会上每个人其实大多是愿意做好事的,但关键是我们必须要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这件好事做与不做有什么差别,以那则新闻报道为例,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这一路实在站不住,如果没人愿意让座,她最后就只能坐地上了。”
比较之后有没有感觉出,这两种说法是很不一样的。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更具体地强调了对方让座与不让座的区别,也更能激发出行善者脑中的画面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的付出是为了某个看得见的改变。因此,请人做好事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需要,而必须让对方知道,自己小小的一个行为将会为他人减轻多少痛苦、增加多少快乐。
比如当我们要加薪的时候,不能只说:“老板,请给我加薪,因为我很需要钱。”而是必须要让老板知道,这笔钱对我们来说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或许,这笔钱能让我们买辆车,不用再挤公交上班;或许,这笔钱能让我们每年有机会带着家人出去旅游一趟,从而对公司更加死心塌地。所以第一步,我们必须要让对方知道,对方的行为具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善意要扩大
每个人在做好事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善良会不会被别人利用,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对方相信——他的善意是不会被糟蹋的。
还是比较以下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如果您愿意让座,我会非常感激,而且我保证,您的好心不会白费,下次要是让我遇到其他有需要的人,我也一定会像您一样伸出援手!”
我们可以感受到,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凸显的是我们对于这种善行的珍惜,强调对方的善意不但不会被我们所辜负,我们甚至还会愿意继续传递,好让对方的付出变得更有意义。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常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好事,在这大千世间、茫茫人海中只是昙花一现,根本没有价值,这才是使得人们往往不太愿意做好事的真正原因。
当然,这个方法绝对不是要我们去骗人,因为我们都希望,所有接受过别人帮助的人都能将这份感激化作对社会上其他人的善行。而这里强调的则是我们应该把自己心中的这种转变说出来,好让对方觉得他的付出没有白费。
让对方有选择
前两点你做得再好,只要这一点不过关,也不会有好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对方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是有选择的。毕竟,没有人会喜欢被迫做决定。事实上,无论某个决定有多正确,只要当我们感觉自己是不得不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头脑中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种种抗拒的念头,甚至会妨碍我们做出正常的判断。相反,当我们发现在做决定时,主动权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安心,并自觉地放松戒备,开始认真思考各种选项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比较以下这两种说法: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拜托拜托,求求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帮帮忙。”
“抱歉,我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让个座吗?当然,这是个不情之请,毕竟是您的座位,让不让由您决定。”
跟前一种说法相比,第二种说法尊重了对方的选择权,而这往往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请求方式。
分享I便签(3分钟)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表达请求、扩大善意、让对方选择的请求帮助三步法。
WHY:
在向他人求助时,通过一些求助策略,可以让我们的求助更有效。
HOW:
我们请求帮助时,究竟应该怎么说,才能让别人更乐意帮助我们呢?
第一步 表达需求;
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具体需求,并让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具体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改变。
第二步 扩大善意;
让对方明白,我们对他的帮助特别的珍惜,他的善意不会被辜负,我们会继续传递他善意,让他相信他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第三步 让他选择;
要让对方明白,帮助与否完全由他自己决定,我们完全没有强逼之意,我们完全尊重他的决定。
WHEN:
在请求他人帮助的时候,都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方法。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做太麻烦了,直接向他人请助很省事、操作起来也很顺手。事实上,不这么做可能会更麻烦,因为在类似的情况下,你不使用这个方法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向更多人求助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帮助。所以,从求助的结果上来看,这样做会更有效。
你可能会有疑问,是不是学了这个方法,所有的求助都会得到帮助?肯定不是,学会这个方法只是相当于你的工具箱里多了一个好用的工具,毕竟,我们不能期待用一个工具解决所有的问题。
案例:
我在未来一周内可能会出现的求助场景是:让同事帮我把最近的安装信息整理好并发给我
按照片段提供的方法我会如做如下操作:
第一步:表达需求
小李,请你帮我把最近的安装信息整理好发给我,不然我接下来的工作会被耽误,还可能被领导批。
第二步:扩大善意
为了表达我的感谢,我可以请你喝咖啡,或者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第三步:让他选择
当然如果你不方便或没时间的话,你也可以给我说,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通过这样三步,相信我们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分组:
接下来我们会有分组学习和讨论,所以我们先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组。
A2规划应用
分步催化1——激活应用场景(3分钟)
指令:
我的例子说完了,那接下来请大家畅想一下,你在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大概率会发的、向他人求助的场景?
这件事有可能在这些情景中出现:工作上的事需要同事协助、孩子的学习需要老师辅导、家务活需要老公帮忙、生活的困难需要朋友支持等等。
或者其它你能想到的,你未来可能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场景?
请想想并写在便签字上,我待会儿会让一位小伙伴来给我们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
Mary:下周四要参加拆书帮活动,请家人帮忙照顾小孩。
分步催化2——规划行动步骤(5分钟)
指令:
请大家就各自刚刚想的场景,加工一个具体的请助案例,想想你如何运用片段中的提供的三个步骤去请求帮助?请在小组里分享你具体的应用步骤。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下周二,请同事帮忙处理工作事务
XX,请你帮我处理下XX事,因为这事很复杂,我一个人处理不了
为了表达感谢,我请你吃饭
如果你实在没时间,我就想想别的方法。
请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需要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时候,可尝试片段提供给我们的方法,从而有效的寻得帮助,也积极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我们才会变得更好,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好。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