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柳州筹备分舵过级(2-1)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消除误解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表达、消除误解的方法。

开场: 大家好,我叫陈念媛,可以叫我媛媛。80后,一位3岁女孩的母亲。我喜欢跟孩子在一起,乐于从与孩子相处中学习。加入拆书帮,因为我喜欢这个社群的氛围,希望在这里与其他拆书家一道成长。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现在进行分组,左边这三位小伙伴一组,其他人一组。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关键对话》这本书,希望通过现场RIA学习之后,学会正确表达、消除误解的方法。

F(特征):《关键对话》这本书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的盲点,提供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和行动技巧。
A(优势):这本书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更获得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的大力推荐!与其他沟通类的书籍对比,这本书除了告诉你方法,还辅以丰富的对话情景和幽默的小故事帮助你迅速掌握这些方法,绝对是你看过之后马上就能用起来,看过之后还会想要再拿起来看的一本。
B(利益):曾几何时,你是不是自信满满地向上司提出精心设计的方案,却被领导diss得不要不要的?曾几何时,跟家人沟通,却变成了争吵;甚至你明明是好意,却被人误解。那么这本书将是一味解药,你可以运用书中的技巧,不论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事半功倍的轻松面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时候,即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他们还是会在对话中感到不受尊重。诚然,尊重感出现危机,有时是因为你的做法明显伤害了对方,但还有些时候,令对方产生这种感受完全是无心之过。对于共同目的来说也许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你的话绝无恶意,但对方仍会觉得你的目的是要伤害他们,或是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道歉显然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既然你本来就没有恶意,道歉岂不是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证明你自己虚伪吗?那么,你又该怎样重建共同目的和互相尊重感,以便把对方拉回到对话框架中呢?当对方误解你的目的或意图时,你应当暂停争执,然后利用对比法重建安全感。对比法是一种是非型陈述,其结构包括以下两部分。1.打消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否定部分)。2.确认你对他们的尊重,明确你的真实目的(肯定部分)。在对比法的两段式陈述中,否定部分相对更为重要,因为它解决的是可危及安全感的误解问题。……因此,你必须首先说明不希望出现的情形以便消除误解,让对话的安全感恢复到正常水平,然后再说明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aht)生活、工作中难免会发生被误解的情况,对比法既能消除误解,又能让他人了解你的真实意图,从而化解矛盾。


(How)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两个步骤,运用“我不希望....而是希望...”的句式即可实现。

第一步,打消对方的误解:比如“我不希望你认为我在贬低你,来显摆我自己”;

第二步,肯定行为,明确目的:比如“正相反,我认为你平时的生活习惯非常好,而是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你的好习惯”;


(Why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有时候,是你的无心之过令对方感到不受尊重;有时候即便你没有做任何不尊重对方的举动,对方仍然会觉得心里不痛快;更有些时候,你出于善意提醒,却被曲解。如果长此以往,这么一直被误解的坏处,或许你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睦,或许让你失去了诚信,甚至工作中失去晋升机会。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重建互相尊重感和对方的认可呢?

上个月初,公司要对个人领用物品进行清退统计,一开始由我负责统计,后转交给潘同事负责,最终统计上报的数量没有算上廖同事。廖同事就找到我,说“为什么没有把我的物品统计上去?”我说“当时我下班了,交给潘同事负责了。”后来……大家猜猜是发生了什么?事后两天,工作上正面遇到这位同事,他直接把忽略,我说话时他也回应,这么持续了两周。

(反思)回想起来,如果我能在当时就解释清楚,并用上对比法,或许就能及时消除误解,不至于让他认为我那么说是在推卸责任,


(where)如果你很在意你和对方的关系,希望和对方和谐相处,那么这个方法适用于你。毕竟对于我们不在意的人又何须解释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引导

听完我刚才的分享,

请回想下,最近是否有发生过这样的场景,你在解释自己分明没有做过的事情,对方却觉得你是在狡辩?

2)你说了希望对方好的话,但却被认为你不尊重他?

3)甚至有的时候,明明你有努力工作,却被上司认为是一个行动力差的人?

我也想听听大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验,下面进入A环节,按照刚才的分组,左边这五位小伙伴一组,右边的小伙伴一组,时间是5分钟。那么下面的时间交给大家。


我看到大家分享得都很热烈,有没有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代表小含:我分享的是跟我妈妈的事,因为我有一个比我小10岁的弟弟,因为最近弟弟最近在外玩得很晚不回家,妈妈就会对我说“你弟弟最近玩得很晚,你作为姐姐也不关心他打电话给他问他为什么不回来?”我就说“没有啊,因为你已经打过电话了,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再去做这个事了。”妈妈就会觉得我不尊重她的这个想法,她就会生气,而我选择躲去房间。

谢谢小含的分享,这么做让家里人觉得你干嘛不听我说的不按照我说的去做,让家里人误解你的想法!


如果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让你再重新表达一次,你会怎么说?

【学习者讨论2分钟】

【学习者分享3分钟】

【记录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小含:那我可能会说,“妈妈,在一个家庭里做教育,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那既然你打电话了做出了父母的权威,那我就做一个他愿意说真心的姐姐,所以我不是不尊重你不去打电话,那我可能会等他回家了,去跟他谈一下问他为什么昨天说要回又没有回家,跟他建立一些规矩,这样让他感受到关怀,又不至于太宠爱他。”

【点评学习者案例1分钟】

谢谢小含,首先肯定妈妈,然后给出你会怎么做的做法,这样妈妈会比较认同你的做法,也不至于丢掉她的威严。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