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积极的“暂停”则完全不同。它是帮助孩子们感觉更好(这样他们才能连通理性大脑),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更糟”,(这样是一种错误误的激励),不是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在每个人都能足够冷静到接通理性大脑之前,专注于解决问题就不会有效。在让孩子和我们一起来布置“积极的暂停”区时,要遵循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1·花时间训练。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子谈谈的好处。要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在解决冲突之前要等待每个人的感觉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教孩子使用“积极的暂停”或者的时间”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你要把它用于你自己。家长可以把—本自己最喜欢的幽默书放在卫生间的抽屉里,需要时就到卫生间里待几分钟以便重新振作起来。在一个教室里,“再振作”区是—个装饰成热带海岛的教室一角(被称为“夏威夷”)。孩子们可以先去“夏威夷待“几分钟重新振作起来。老师并不经常去那里,但她的抽屉里放了棵充气棕榈树,当她需要去“夏威夷”时,她就会把棕榈树拿出来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学生们就会知道,当老师在“夏威夷”时他们应该给老师一会儿时间,以便让她平静下来并且再次振作起来。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让孩子们布置(或至少参与布置)他们自己的“积极的暂停”区,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重要。如果孩子太小,还不能帮着做计划或做选择,那他们就还不到使用“暂停”的年龄。要向孩子解释,“积极的暂停”的目的不是要惩罚,或是给他们造成痛苦。要和孩子们一起做头脑风暴,提出一些在“积极的暂停”时能帮助孩子们心情好转的活动,比如读书、玩儿玩具休息或听音乐。很多父母和老师反对在孩子“暂停”时允许他们做些愉快的事情。他们相信,允许孩子玩儿玩具、读书、休息或听音乐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奖励。这些人深陷于陈旧的观念之中,坚信孩子要遭到惩罚(感觉更糟)才能做得更好,却理解不了当孩子们感觉更好时会做得更好这一事实;
因为“暂停”这个词已经担了一个惩罚意味的恶名,所以让你的孩子或学生给它换个名字是个好主意。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布置了一个名为“太空”的地方。他们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挂了一张黑色的网,并且从天花板上垂挂下一些星星。这个角落里放着两个豆子袋,因为有时侯孩子需要带上一位“暂停”伙伴(或太空伙伴)一起进去,还放着一些书、填充动物玩具以及听音乐用的耳机另一所幼儿园的老师用一些旧的软布填在几件旧衣服里做了一个“暂停”时用的“奶奶”。老师在需要时会问孩子:“你觉得到“奶奶”的腿上坐一会儿会不会好些了?”
注意“会不会好些”这种问法。给孩子两种选择是对孩子的极大尊重。“你觉得现在怎样才能对你最有帮助?是去“ 冷静角” ,还是把问题放到班会(或家庭会议)的议程上?”
3事先和孩子们(或学生们)商量好一个计划。要向孩子们解释,你们中的―方或双方也许会发现,在试图解决—个问题之前做―个“暂停”,直到自己的感觉好起来,是很有帮助的。父母和老师们经常承认,更需要“暂停”的是自己,哪怕仅仅是几次深呼吸: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选择”积极的暂停,如果他们认为这有帮助的话。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有些父母会说:“你觉得去你的快乐角·会不会好些,”如果孩子因为过于生气而说“不”,父母可以说:“你愿意我陪你去吗?”为什么不呢。也许你像孩子一样需要一些暂停。记住,你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感觉好起来,这样孩子才能做得更好。如果孩子还是说“不”,你可以说:“好吧,我想我要去:这样,你就会给孩子做出榜样,表明“暂停”并不是什么坏事。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那些反对允许孩子在“暂停”时做些愉快事情的大人,往往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条指导原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知识点
在这个片段里面积极的暂停”是一个对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
人在发生冲突时,会转向“爬行动物脑”的控制,此时惟一的选择是“战”(权力争夺)或是“逃”(放弃努力,无法沟通)。“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在感觉好起来后,再重新进入亲密和信任的环境中来解决问题。
说到“积极的暂停”,许多大人都很难接受将“暂停”作为一个积极体验的想法,他们错误的认为这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奖赏”。
行动建议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感觉好才会做的好。当我们感觉好了才有动力去做的更好,表现的更好。在正面管教里边有一个符合感觉好才会做得好的工具----积极的暂停。
1花时间和孩子解释积极暂停的意义,可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避免在气头上双方都是失去理智。
2让孩子参与到积极暂停角的布置。请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布置、装饰、并起一个名字,不要点评。完全给孩子自由。如果孩子不想这样做,给孩子时间。
3 和孩子商量约定好怎么适用,例如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用和善的口气问:“记得你的冷静太空吗?那里会让你放松、舒服,没有人会打扰你。你要不要去冷静太空待一会儿?或者妈妈/爸爸陪你去待一会儿?”。父母也要认识到,很多情况下,大人也有必要有自己的积极暂停角。
4 告诉孩子,感觉好起来以后,我们还是要一起寻找解决方案。不是逃避问题。
不这么做的坏处
大家都处于大脑盖子打开的状态,被动物脑控制,这样情况下,只会让问题变糟糕。
是要帮助我们认识到“感觉好,才能做到好”,并学会给自己或者和孩子一起建立和使用“积极暂停角”,从而在意识到大脑盖子打开或即将打开时,帮助我们或孩子慢慢合起张开的大脑盖子,更有效的调整情绪。而建立积极暂停角的态度是: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自己加工的示范案例
叮叮有时候出现不良行为,例如不收拾玩具,或者她自己玩玩具中间有点小挫折,会自己情绪失控大哭大叫表示生气和挫败。
1 花时间训练。 第一步,我和她说看来一个小视频,讲的一个卡通人物艾莫生气以后变成怪兽,深呼吸以后又变回原样,我就和叮叮说,如果生气,小朋友身体里就会有个怪兽,这样怪兽就会吓怕别人,大家都没法理解这个小朋友想要干什么了。 我们是不是想个办法可以让小怪兽变回去,这样大家才可以看到小朋友的模样,叮叮说是的。然后我就引导孩子,那如果你也生气了,你的小怪兽出来了,你希望在哪个地方休息一下,然后变回原样呢?
2 孩子自己布置
然后我就引导孩子,那如果你也生气了,你的小怪兽出来了,你希望在哪个地方休息一下,然后变回原样呢?
叮叮说她希望在客厅的玩具箱里,叮叮有一个小时候的小摇篮在客厅沙发的一角,里面全部是她的布娃娃玩偶,她很喜欢那个角落,
然后我问她,希望在里面做什么呢? 叮叮说,和安娜和爱莎玩。画画。 所以我把她的玩具和画板房间去小摇篮里面。
然后我又问叮叮,要把这里叫做什么呢,叮叮说要叫做“叮叮的冷静太空”
。因为叮叮之前看过《杰瑞的冷静太空》,虽然她对太空不是很明白,但是她也想把摇篮叫做太空,我当然也是尊重她的。
3 约定好怎么使用
我就和叮叮约定,如果她生气的时候,我就提醒“叮叮,你看,你的小怪兽出来了怎么办啊” 叮叮说 “那我就去我的冷静太空休息一下,小怪兽就不见了”
4 感觉好以后解决问题。
三岁的叮叮,其实每次发脾气都是因为玩具不听话,或者什么积木推到了等事情, 她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她的情绪是失控问题。每次她从冷静太空出来时,她已经恢复平静,带着喜悦出来。
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1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就教孩子建一个就好了,为什么要进行步骤一,花训练,花时间去解释?
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你怎么又发脾气了,赶紧去你的暂停角呆着!孩子会怎么想呢?
积极暂停角的作用,是让孩子要感觉好,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这不是惩罚,孩子感觉能好吗,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就让他们去暂停角呆着,孩子会认为这是安抚情绪呢?还是惩罚呢?孩子的感觉能好么?
2我们又为什么让孩子给暂停角选择、布置、起名,孩子参与越多越好呢?我们帮他们建不就好了。我们建他们用不就好了,何必这么麻烦头脑风暴?
当我们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积极暂停角的选择,布置和起名,孩子在需要积极暂停时,就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而且对那个地方也会越有感觉和印象。
暂停这个词,代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暂停,有惩罚的意味,我们让孩子取名,一个不带惩罚意味的名字会让孩子感觉更好,
一个由孩子自己起的有趣的名字,比如“杰瑞的冷静太空”,会让孩子想到这个名字时,大脑盖子就已经开始慢慢合上。当然,给我们自己的暂停角布置、起名,对我们合上自己的大脑盖子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同时,当我们告诉家人,我会去“我的小沙发”——我的小沙发是我自己的暂停角的名字——呆会儿,家人的情绪是不是会感觉更为安全呢?
3 为什么要建立大人的积极暂停角? 建一个孩子的不就好了
我们最好能率先使用自己的积极暂停角,会有更好的效果。想像一下,当孩子看到妈妈从自己的暂停角出来后心情会变得更好,他就会好奇这是什么地方?同时也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个这样神奇的地方,这就是行大于言,行为比语言更有力量。
记住告诉孩子“我会回来”!因为,这句话会让孩子会感觉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我想问问大家最近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是否有这样一个场景,让你觉得非常生气、气愤、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无理取闹的场景,又或者有双方都僵持不下的情况?能否分享一下具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对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学习者 钱丹: 有一天回家,也有告状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就生气去怪孩子,骂了孩子一顿。当时情绪控制不住,后来说事后了解,吃饭前爷爷给孩子吃了点心,所以吃饭时不饿,吃不完。
根据刚才分享,进行思考和加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怎么应用刚才学的方法去回应?避免或减少一些双方之间的争执?
学习者钱丹: 当时如果懂得积极暂停这个知识,我会把阳台当做我的积极暂停角,当情绪失控,大脑盖子打开时,我可以到阳台冷静一下,然后再心平息气和了结情况,就避免了一次和孩子的战争。
A2
我们想要试试看为未来一周,我们怎么把这个积极暂停用在积极暂停中,设想一下,明天周一,刚到办公室, 手边有一本温水,同事拿着本周的工作单来给你,你正看着本周你的任务超级多,又被安排外出开会三天,心里无比恼火,因为周五前,你要赶出一个紧急报告,这时,啪的一声,同事把你的杯子不小心摔碎了, 你刚想 出口 骂死他,你想起了今天的片段, 你会怎么做呢? 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做法。?
学习者郭艳霞,如果是以前我肯定很大声责怪他,为什么把我的杯子弄碎,现在我知道积极暂停的知识,我要先深呼吸,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因为工作任务搞到自己很生气,我先安抚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迁怒于同事,而且我要把单位的休息室找个小角落作为我的积极暂停角,去一个温暖的名字,在我下次情绪不好时,先到这里让情绪等到平复后,在处理问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1,不要搭理对对方(转身走开要比留下来打架需要更大的勇气)
a,做些别的事情。(玩另外一个游戏,或参加其他活动。)
b,为冷静期留出足够的时间,然后,采取以下步步骤。
2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
a告诉对方你的感受。让对方知道你不喜欢所发生的事情。
b听对方说他的感受以及他不喜欢什么。
c,把你认为你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产生有什么责任告诉对方。
d告诉对方你愿意做些什么不同的事。
3·一起找到解决办法。例如:
a·找出一个一起玩或轮流玩的方法。
b.道歉
4·如果你们无法一起解决问题,就寻求别的帮助。
a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这也可以是首选的办法,并不一定非得最后再用。)
b和一个家长、老师或朋友商量。
在和孩子讨论过这些技巧之后,让孩子们就下列假想情形做角色扮演。要让他们就每一种情形以四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
为该轮到谁玩绳球而打架。排队时夹塞儿。用难听的外号叫别人。坐车时为抢占靠窗的座位打架。
老师可以把“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张贴出来让孩子们参照。有些老师要求孩子们在把一个问题放到班会议程上之前,先用这些步骤解决问题。也有些老师更喜欢用班会,因为班会能教给孩子们那么多其他技巧最好不要厚此薄彼(班会或一对一)要让孩子们来决定他们更愿意用哪一种。三年级的安德伍德老师解释了她是如何采用“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的。她允许自己班上的孩子在任何时间离开教室,去和另个孩子用“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解决问题。她常常会看着两个孩子一起离开教室,看着他们坐在围栏边说话。几分钟后,他们会回到教室,继续做各自的事情。如果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就不需要跟任何其他人分享他们的讨论。在班会上,她会问是否有人愿意说一说他们是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的。当孩子们之间有问题来找家长时,家长也可以把这些技巧教给孩子们,要让他们等待过冷静期或者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使他们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我们家有时候在睡前分享时 用这些步骤。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有了第一个刚才的分享,我们看到了,积极暂停的四个原则,最后一个原则是,感觉好才做得好,积极暂停后,我们还是要教会孩子怎么解决问题的。
拆书家对原文的拆解
知识点
正面管教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鼓励,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内在动力,鼓励孩子去培养各种能力,那么其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片段就是和大家分享解决问题的四步骤。
行动建议
1,不要搭理对方,在亲子之间出现争执或者挑战时,其中一方先走开,这点就是呼应我们刚才第一个片段说的,积极暂停。做点别的事情来先处理情绪在处理问题。
2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
尊重的态度做到情绪安全和情绪诚实,说出自己的感受,倾听对方的感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告诉对方你愿意做点什么?
3·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找到共同解决的办法。
4·如果你们无法一起解决问题,就寻求别的帮助。
可以把议题放在家庭会议或者班会,或者找其他家长或老师商量。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不这么做的话,那可能就是失去一次交给孩子解决问题办法的机会,这么做好处,是家长以身作则,教给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技巧和方法。
根据书中的案例,给出我自己的例子
周三晚上叮叮吃饭时,又在讨价还价,不想吃饭。我觉得我的大脑盖子打开了,我不能理智和她商量所以我也用了解决问题的四步骤。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我和叮叮爸爸说我去倒垃圾,叮叮爸爸和叮叮留在餐桌,我自己去厨房和卫生间整理垃圾桶,然后坐电梯去楼下倒垃圾,也让自己冷静一下。
2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
倒完垃圾,我回到餐桌旁,我告诉叮叮,妈妈看到你这样吃饭讨价烦躁,妈妈很烦躁,很生气。妈妈很担心,担心你没吃饱,太瘦了。
我问叮叮有什么感受,叮叮说她不想吃了,吃饱了想下来。
我就告诉叮叮,米饭还剩下很多,如果下来了,那我们就要约定,一会不可以再吃零食,饿了也要等明天上午的早餐了。 叮叮听完有点犹豫,没有马上答应。
我就告诉她,那我们一起商量一下吧
3·我和叮叮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我问她叮叮,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叮叮想了一想说,妈妈,我把米饭吃完,菜就不吃了好不好。
我看到叮叮说出了她的感受,我就说,好吧,那约定好,吃完米饭,下餐桌,晚上不可以再吃零食哦。叮叮说可以。
然后我就平和的等叮叮吃完米饭后,抱她离开餐桌。
因为我和她用了前面三个步骤就解决了问题,就没有用到第四步。
可能提出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1 解决问题的四步骤,使用条件是在什么情况下?
大人和孩子都是情绪平和的情况下,步骤一就有告诉大家需要冷静后才能进入第二步。
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有件事想跟你谈谈,就是_____。我希望咱们能一起找到解决办法。你愿不愿意谈一谈?妈妈保证不发脾气、不生气,咱们都保证不互相指责?”这样说意味着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而这一点,在准备与孩子交流的时候,非常非常重要!
让孩子的情绪平和下来,自己的情绪也能够平静下来后,在共同解决问题。
2 如果孩子不愿意,不和我们一起进行下面几步怎么办?
如果孩子不同意,告诉她/他:“好,我明白。等你准备好了咱们再谈。”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尊重。
3 在第三步时怎么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
问孩子:“你觉得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个问题/困难?”听孩子说,或/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不批评、点评、否定孩子提出的建议。可点头、微笑、“嗯”等表示听到了。
4 头脑风暴出来的方案怎么选择?
与孩子共同选择最可行的方式,最好由孩子自己选择。
头脑风暴是我们和孩子一起进行,让孩子贡献想法,让孩子选择,那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被选到了,感到自己有力量有价值。
充分体会到自主选择权后的孩子,自信会越来越多。孩子的被尊重、充满希望、平和、愉快等正面感觉会慢慢展现出来。
5 这样的对话看起来很简单,需要这么练习吗?有意义吗
事实上只是一场对话而已。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形成习惯后,这样的对话会非常自然。多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让孩子看到小进步。孩子能够学会倾听、理解、表达自我、解决问题等很多人生成功的性格和能力。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部分
把现场学员分小组讨论,针对拆书家给出的题目,进行场景设计。
一个8岁的女孩,到同学家玩,到中午11点了,妈妈到同学家敲门,女孩不愿意回家。俩个孩子正趴在地板上贴手工画,玩的不亦乐乎,妈妈给女儿说我来接她回家吃饭,下午要带她出去玩,女儿说等她贴完这幅画就回家,妈妈同意并耐心等待了10多分钟,等她贴好画后,女儿哼唧着要求再玩10分钟,这时妈妈开始开始冒火,请问用我们刚才分享的解决问题的四步骤,我们可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现在给每组几分钟时间,讨论一下解决方案,待会请两位朋友扮演妈妈和孩子,把场景展示出来。
请学习者 林玲 和郭艳霞,把讨论完的场景表演出来,林玲扮演妈妈,郭艳霞扮演孩子。
妈妈:“妈妈能看的出来,你现在觉得很烦躁,是因为你玩的正开心时妈妈让你回家,我猜你还想继续玩下去,而且还希望妈妈不管你”。
女:“是的,可是我不想回去,还想玩”。
妈妈:"我们之前的约定是什么?"
女:“妈妈一叫我就回家”。
妈:“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孩子很不开心就和妈妈一起回家了,中午到家吃完午饭,妈妈和孩子聊这件事:
妈:“我有件事情想和你谈谈,是关于你在外面玩不愿意回家,我希望我们能一起想解决的办法,你愿意谈谈吗?妈妈保证不发火、不责备”。
女:“愿意”。
妈:“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想法?”
女:“我玩的正高兴,妈妈让我回家,我很烦躁,不想回家,还想继续玩”。
妈:“你玩的正高兴,妈妈让你回家,你很烦躁,你希望一直玩下去妈妈也不管你”。
女:“是的”。
妈:“你想不想听听妈妈的感受?妈妈的感受和你有点不一样,这很正常,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我等了你10来分钟做手工画,当你说要再玩10分钟时,我内心就非常生气,感觉很烦躁,当时我希望你能立即收拾手工画跟我回家。谢谢你听我说,也谢谢你告诉妈妈你的感受。今后怎么做才能解决你不愿意回家的问题呢”。
女:“今后大人叫我,我就回,如果我忘记了,大人做个这样的手势(过来的手势)提醒我,我就回”
妈:“这个主意不错,下次我们试试吧”。
在找个场景里面,妈妈带着孩子回家,不用就这件事情大吵大闹,等到吃饭完在处理这件事情。两个人都心情平静些了,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双方都说出了当时的感受,这是第二步骤。
两个人一起找到了解决办法, 孩子提出用一个手势来提醒她该回家这件事情。这是第三步。因为前三步问题已经解决。就不用第四步了。
我们进入催化应用A2部分
现在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应用场景, 现在是一月份,单位要开季度工作安排表讨论会,家里希望你春节可以早几天回家,家里有个台湾来的85岁亲戚大姨婆,好多年才来一次,年纪很大以后估计不会再来了。但是经理安排你的工作安排到2月7日还要开会,都除夕那天了, 你心里很着急和郁闷,但是这时候,你想到这只是讨论会,你希望可以和经理商量是否可以2月6号让你回家。
你想起了今天的片段, 你会怎么做呢? 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做法?
学习者郭艳霞 贡献了自己做法: 第一步要冷静一下,这只是讨论会,还有商量的余地。第二步, 我要先去和经理说一下,家里来了这个重要的客人,我需要早一点回家。我也理解经理的心情,这个工作会议也很重要。第三步,我把我的建议方案告诉经理,看可以不可以,我会把会议的流程安排好,会议需要的材料和资料都准备好, 请经理当天替我出席一下会议。
谢谢学习者的分享。
我们进入今天拆书的结尾: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花时间参加我的2-4拆书现场,最后和大家分享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在接受采访时的一个回答:正面管教的内容非常丰富,光是帮助孩子学习自律与合作的方法,就有日常惯例表、家庭会议、特别时光等50多种。其中,简特别强调了三点: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态度、积极暂停的办法和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原则。
今天我们分享的就有积极暂停和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