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太阳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新手拆书家,养生从业者,终身学习者。很高兴能在这个周末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拆书课,我今天的过级练习级别是1-2级别。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这本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亲子沟通的书籍,作者用浅显易懂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如何影响到孩子的行为的,还有一些练习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方法,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新技能点:分组)
大家都拿到拆页了吧?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这边四位是一组,另一边四位是一组,等一下方便我们讨论。
今天的拆页是选自本书的第10和11页,大家先花1分钟时间阅读原文,如果阅读完毕,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对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 "嗯......" "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新技能点:选出一个带有具体行动指导的拆书拆页、新知。
大家都看完了拆页了!
(what)我们每一个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让自己失落、伤心、困惑、愤怒的时候,当我们处在那样的情绪和感受当中时,其实是非常渴望有人能够理解你的感受,有一个倾听的人,哪怕是一个拥抱,都能够让我们从那个情绪里走出来。
(why)因为每一个人人都渴望被关注、被认同、被接纳。同样,孩子也是一样的,他哭、他闹、他耍脾气,其实就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他想让你知道他现在的感受,从你那里得到认可。但是,往往我们在面对孩子当下那个感受的时候,总是依靠自己的判断,去斥训、制止、评判,最后造成孩子在权威中妥协或争吵,如果能做到倾听孩子,与孩子产生共情,不但能够帮助孩子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和谐亲子关系,但这个倾听和产生共情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母语"的一部份,也就是说不是我们天生就会的,这需要练习。
(how)那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情绪、感受?如何练习倾听和共情呢?
我们可能通过三个步骤表达:
1、首先自己必须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给孩子一个焦点,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述说,让孩子感觉你此刻非常关心他。用"哦......" "嗯......" "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表示自己接纳和理解,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与孩子保持平行高度,可以蹲下来或坐着、抱着,眼睛看着孩子。
2、说出他们的感受,产生共情。就是说,确认孩子当时的情绪,是生气、难过、伤心、失望等,说出孩子当时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是知道他当时的心情的。如"这件事让你很生气!"
3、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如"真希望把超市搬回家!"
看起来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是现实中,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评价、说教,(A1举例)比如:我们家有了老二之后,老大心里总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内心很敏感,有种备受冷落的感觉,有一次,弟弟在姐姐书上乱画,姐姐到爸爸跟前告状,他爸面对这种情景,真接说:“你是姐姐,就不能让着点弟弟吗?弟弟还小,有你那么懂事吗?"结果,姐姐觉得特别委屈,在房间偷偷流泪。
如果我们用以上步骤来思考应用,情景就会变成这样:(A+,分享应用案例)
女儿来告状:“爸爸,弟弟在我书上乱画,讨厌死了。"
第一步,给孩子焦点,接纳和理解孩子,并用"哦、嗯"回应。
那爸爸就应该放下手中的事情,接下女儿手中的书,继续听女儿讲:"你都不管管他,每次都乱拿我的东西,上次就把我的彩笔扔了一地。"女儿越讲越气愤,爸爸回应:"哦,这样啊!"女儿继续:"下次他再乱拿我东西,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我也会把他的玩具搞坏。"
第二步,说出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共情。
爸爸与女儿产生共情,说:"看来你真的很生气。"
第三步,用幻想的方式回复孩子。
"我真希望弟弟能像你一样懂事,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乱碰。"姐姐即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纳理解,又能认识到自己的想法行为不对。
新技能点:拆书家设计提问,激活学习者经验
好,我们读过这个拆页,了解到在某种情境下应该如何做,或者某类问题可以如何解决,我们回顾一下,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或者身边,有没有遇到孩子撒泼、哭闹、告状的场景?当时,你是如何面对解决的?如果没有孩子问题的,可以回顾一下,当你的朋友处于失恋、抱怨、伤心的情绪时,你是如何面对他当下的感受的?
请每一个人想一个你在生活中的经历或见过的类似情景,在小组内分享,时间2分钟,结束后,我们请一位学员分享:
记录学员便签:
小张:
在商场看到一个小孩子在地上打滚撒泼,闹得很凶,想要买玩具,他妈妈很生气,对着孩子说:“不要你了,真想弄死你。"当时我就抱着孩子,看他可怜,去感受孩子,给了他一个拥抱,安慰这个孩子,孩子不闹后,我就把孩子给了他妈妈。
新技能点:催化应用:
今天学习了这个技巧,让我们意识,只要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沟通方式,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既能帮助到孩子,又能和谐身边的关系,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个方法应用起来,想想接下来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你可能遇到的孩子处某种感受中时,你准备怎样帮助他接纳和面对自己的感受,规划出自己的便签。
没有孩子的学习者可以规划朋友、家人在烦恼、伤心愤怒等某种情绪和感受中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便签要有具体的时间、目标和具体做法,不要只表决心和感想。
你可以用以下结构来规划:
目标:我用...的方法,做...事情,达到...结果
时间:
具体做法:
1、
2、
3、
给大家1分钟时间,记录自己的规划应用。
学员便签记录:
学员Tanya分享-
下周日回家,用这个倾听和共情的方法,安抚父亲。首先,先尊重他的意愿,再跟他进行沟通,如何做呢?先不要条件反应地不耐烦,倾听并回应他,"原来你是从这个角度想的。"用幻想的方式去帮他实现,"这个问题解决了,事情就会很顺利,我会努力的。"
结束语
我今天的拆书就分享完毕,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学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