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制定目标
坚持改变,彼此加油,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叫王力,今天我的拆书级别是TF2-3,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有人向你请教问题时,你却不知道答案时,通过学习苏格拉底提问法可以帮助你轻松应对这种尴尬情况。
【F】:今天我要带来的这么书,是一本关于提问力的书籍,这本书其中的李真老师是一位从事了近2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是提问力方面的专家。
【A】:这本书与同种类型的书籍相比,语言简练,步骤明确,案例来自于作者亲身经历或者身边的事情,学习者更容易与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指导具体行动。另外,每章末尾的RIA便签引导学习,形成了本书的独特优势,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B1】: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让我们回想一下,你有没有抱怨过别人为什么那么成功,而幸运总是不能降临在自己身上?提问力为你指明方向;你有没有年年制定目标,但来年一想还是相同的目标呢?提问力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你有没有遇到过被别人咨询建议,但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尴尬呢?提问力同样可以帮助你破局。工作和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提问力来解决。
【B2】:今天所拆解的这个片段,能给我们带来的是,当有人向你请教问题时,你却不知道答案,通过学习苏格拉底提问法可以帮助你轻松应对这种尴尬情况。帮助对方理清思路,看清问题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方向或答案。
【分组】 现场分组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分一下组,这边的是1组、那边的是2组。好,谢谢大家的配合!
《提问力》P35~36
有一家大企业的高管请汉迪去给他们做咨询,费用非常高。但没想到汉迪并不给他们什么建议,而是问了他们好多问题——
“你为什么采用这个战略?”
“因为它能给我们的投资带来最佳回报。”
“为什么你把投资回报当作最重要的标准?”
“因为投资者希望如此。”
“为什么投资者是你做决策的唯一考量?”
“因为商业就是这样?”
“为什么商业就是这样?”……①
感受到了吗?在这里,查尔斯·汉迪不是提建议,而是提问题,促进他人自己把事情想清楚。
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式提问”很难,因为人的本能不是提包,而是表达。另一方面,做到“苏格拉底式提问”也容易,因为你不需要在那个课题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你只要会巧妙地提问就好。
所以,再有朋友、同事来找你咨询建议,你也可以尝试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来帮助他。
首先,克制表达的本能。起码在对话的前半段,不要说自己的观点,不要给对方提建议
然后,用封闭式提问跟对方核对主题。比如:
你是想不好到底要不要考研,对吗?”
“你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想转行,又不知道该怎么转?”
“所以你是觉得,不原谅他吧,也不能就这么离了;原谅他吧,你又不甘心,是吗?”
接着,表明自己也不知道答案,但原意路着对方聊。苏格拉底总是这样做的。他会先说关于这个课题我其实没想好,所以我来请教你。如果不表明自己其实没有答案,而是暗示对方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只是故意不说,那沟通的味道就不对了。
最后,连续向对方提问。提的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提问要有洞察力。常见的提问有这样一些方向:探究他背后的假设、探究他自己还没想明白的标准、提醒他还没有考虑到的情况、逼着他去发现细微之处。
【What】
大家基本上已经看完了,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一个苏格拉底提问方法。苏格拉底式提问是一种用多个连续的、深入的提问,帮助他人更加深入、全面思考问题的提问技巧。
【不这样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很多时候,自己都经历过同样或类似的事情,在一刚开始的话,就会马上把自己的答案告诉对方。
后果,由于自己的做法是建立在自己基础上的,而且条件和环境都不相同,对于自己可能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但对于别人来说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例子,前两天有一个同事跑过来问我,这个客户体验提升项目该怎么做,于是我噼里啪啦把我之前所做的全部告诉他了,而且把我之前的复盘记录也给他了。
过了一个星期,他请我吃饭,我以为他把这件事情做成功来感谢我,后来一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他压根就没开始,因为目标和方向都还没确认,所以目前还不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通过苏格拉底提问法之后,让对方确认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做出一个对比选择,这样会更加容易坚持到底。
【How】
那我们该如何操作呢?分为四步:
第一步: 封住观点,切记,在对话的前半段,一定不要提自己的观点、建议,否则后面的提问就没有任何意义啦。
第二步:建立安全氛围,向对方明确两个方面,
1、明确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和对方在同一个层面探讨问题,可以帮助对方对问题进行思考;2、明确愿意花时间和对方探讨。
第三步:确认主题,采用封闭式提问的方法与对方探讨问题的主题是什么?比如说:你是想选A还是想选B?如果对方给予否定的回答,就需要你耐心继续询问主题,直到你们确定一个一致的主题,下面的提问围绕这个主题继续进行。
第四步:连续提问,连续提问体现了你的洞察力,其实也正是苏格拉底式提问的关键所在。1、连续问对方问题背后的原因,如:问题A的原因是B,继续追问B的原因,问题B的原因是C,继续追问C的原因……一直追问,直到发现背后假设中的矛盾为止;
2、如果无法继续问下去,就换一个角度继续问;
3、 基于追问出来的假设,问有没有别的方式来代替,或者问“如果选择A会怎么样?如果选择B又会怎么样?”;
4、 提问引导出解决问题方向或答案。
例如,在制造业的工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三: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向,在润滑泵上加装滤网。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意议原书案例】
有一位同事跟我说,他最近很苦恼,部门工作氛围不好,他想换一个部门工作,但又不知道换了部门后是不是会变好,他问我该怎么办?
我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愿意花时间和你一起探讨”
我问他:“你想换部门的原因是什么?相比之下,你觉得部门现在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
“你理想的部门氛围是怎么样的,这些都实现了,会怎么样呢?”
“你要换部门,你看重的是什么,工资、职级、离家的距离、工作的休息时间、部门的同事、老板、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把这些排个序,你会怎样排,为什么会这样排?”
“有没有知道之前有跟你类似的情况,他们都是怎么选择的,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有哪些满意的地方,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如果一切都不改变,未来三年的你会做什么?”
“如果你有机会跟三年前的自己说句话,你会说什么?”
……于是我们聊了很久,没有给他一个具体答案,让他从中自己去思考。
于是一个星期后,他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他没有去新的那个机会,但他知道他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碰到这样事情下次就不会再迷茫了。
【预防可能的异议】
在提问过程中,我们可能在想是否能够提供对方一个正确答案。其实,不必有正确答案,也无需经验丰富,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促使对方想清楚,帮助对方理清思路,看清问题本质,从而解决具体问题。这样的沟通技巧会达达增加你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
【Where】
苏格拉底式提问,适用于你与向你询问建议的人,共同探讨问题。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连续提问激发双方的思考。往往会花点时间一起讨论。
【A3促动参与】
好了,通过我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苏格拉底式提问有所了解啦。下面请大家发挥自己想象,参加到我们的互动中来。
【场景设计】
有一位小伙伴跟你说,他最近很苦恼,他有一份工作很不开心,这个时候有人挖他过去,那他就比较迷茫了,在这边工资会高一些,去那边离新交女朋友近一些,所以不知道该怎么,突然问到你了,你该如何回答?
【小组讨论】
请大家按照今天所学的新技能——苏格拉底式提问,帮助小张设计一套提问,并在小组内讨论,把要问的问题写下来。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我们今天只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来解决问题哦!重新回顾一下步骤:
1、封住观点
2、建立安全氛围
3、核对主题
4、连续提问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角色扮演】
请大家选出一名伙伴扮演小张,另一名扮演小李,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大家分享一下。
下面,是小组的分享时间!时间3分钟。
很期待大家下面的表演!哪个组先来呢?好的,欢迎1组!掌声响起来!
【学员演练】
小张-学员郑远霞、小李-学员汪绮
1、封住观点、建立安全氛围
小张:小李,你的具体情况我也不太了解,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愿意帮花时间帮你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小李:太感谢了,还是你最好!
2、核对主题
小张:你选工作看重的是什么?
小李:我选工作,我的想法比较理想,又想离女朋友近,又想钱多,又想关系好,都想。
小张:如果把这个排个序,你该怎么排?
小李:排序的话,工资应该是第一位。
3、连续提问
小张:为什么这么排?
小李:为什么把工资放第一位,现在赶紧攒钱买房,这个女朋友谈得再好,到时候没钱结婚也不现实。
小张:有没有其他人遇到过类似这种情况?
小李:类似情况,我刚工作没几年,也没太关注别人。
小张:如果这一切都改变,你未来三年会做什么?
小李:未来三年,我会努力工作,还是要赚钱,赚更多的钱。
小张:如果你有机会跟三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小李:小伙子,还是不要去别的部门了,去别的部门也没有什么好的,在这里钱多一点,每个月多两千元钱可不少啊……
小李:现在我已经清楚了,不换工作,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不迷茫了,因为标准已经梳理出来了。我换工作看重的就是工资排第一位,最终才能支撑我去做更多的事情。